古城雞鳴驛

古城雞鳴驛

雞鳴驛城位於河北省懷來縣雞鳴驛鄉雞鳴驛村,是一處建於明代(1368年-1644年)的驛站遺存。驛城占地22000平方米,平面近方形,城牆周長1891.8米。城牆表層是磚砌的,裡層是夯土。牆體底寬8-11米,上寬3-5米,高11米。城牆四周均勻分布著4個角台。東西各開一城門,建有城樓。城外有煙墩。城內的五條道路縱橫交錯,將城區分成大小不等的十二個區域。城內建築分布有序,驛署區在城中心,西北區有馬號,東北區為驛倉,城南的傍城有驛道東西向通過。城內還有古代遺留的商店和民居。 雞鳴驛城是中國郵傳、軍驛的寶貴遺存,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概述

古城雞鳴驛古城雞鳴驛
大話西遊》中“夕陽武士”的傾情一,不僅成就了一段曠古奇戀,更是將一座在歷史中孤獨地站立了六百年的古代驛站,活生生地從電影膠片中給拽了出來。

雞鳴為何名

雞鳴驛,因背靠雞鳴山而得名。
雞鳴山,《水經注》里說,趙襄子殺代王於夏屋而並其土,襄子迎其姊於代。其姊代之夫人,至此曰,代已亡矣,吾將歸乎,遂磨笄于山而自殺。代人憐之,為立祠焉,因名其地為磨笄山,每夜有野雞鳴於祠屋上,故亦謂之雞鳴山。《明·一統志》里則說,唐太宗北伐至山聞雞鳴,因名雞鳴山。
在此山上或許發生過可歌可泣的故事,如今都已作古。而與此山相依相偎的雞鳴驛,正如電影中那么荒涼。
沒有了浪漫的氣氛,殘破的四方古城越發顯得破敗
城門下,“雞鳴山驛”的楷書題額斑斑駁駁。手腳並用地爬上已經毀壞得不成樣子的台階,登上搖搖欲墜的西門樓,眼前豁然開朗,全城盡收眼底。
正午的陽光毫無遮攔地照射著整個城池,眼前一片昏黃色。天是黃的,地是黃的,房屋、城牆,還有人們的臉色都是黃的。黃色,似乎正是最真實的顏色。
全城大約500米見方,四面城牆早已不能連成一圈,殘損得厲害,只有東城牆保存得還算完好,那段據說用石子敲打會發出像小雞咕咕叫似的聲音的城牆下有幾個遊人;城內,只連線東西城樓的東西大街還稱得上坦途大路;長瘋了的蒿草,在七零八落的屋脊上招搖著。
車轔轔,馬蕭蕭
幾百年前,雞鳴驛城一度繁華。
古書上雲“通京師者有居庸關,而居庸關之路必由雞鳴。”可見雞鳴驛戰略地位的重要。從元時初具規模的“站赤”,到明代強化建設成的京西第一大驛站,直至清時的北國第一大驛城,一個小小的行營換作了固若金湯的城池。而改朝換代後北洋政府一道“裁汰驛站,開辦郵政”的命令又把它扔下了歷史的舞台。
滄桑變幻,只在朝夕間。
現在,雞鳴驛頂著國內現存最大、功能最齊全,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驛站的威名,卻像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年輕氣盛的強悍不見了,只剩下脆弱的呼吸。
南城牆外,一條大道上車馬稀少。這條冷落的大道秦時稱之為“直道”,漢時稱之為“古北平西北幹道”,明清稱之為“官道”,這裡曾經車轔轔、馬蕭蕭,是日夜忙碌不休的古驛路。
人喊馬嘶之聲隱約,驛路上上演著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故事:來來往往的百姓,快馬背上的驛兵,北上庫倫、俄羅斯的商賈,就連聖祖康熙帝北征噶爾丹的時候,也曾親率大軍路過此地。
醒也無聊,醉也無聊
下得城樓,在城中漫步。
當初雞鳴驛城裡的商貿也很發達,僅當鋪就有6家,商號就有9家,還有油鋪、茶肆、餐館,這座驛城的人總是絡繹不絕。根據史料所說,每年農曆四月十三至十九的雞鳴山廟會和臘月十六、二十一、二十六三個集日,城內滿街攤販,大唱廟戲,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除了這些生活場所,城內還有公信院、總兵府、校場、草料場、驛倉、驛學以及馬神廟等場所。古時的驛站不只負責郵遞信件,還有駐兵、屯糧的任務,驛是站,站也是驛。
志書上注釋得明白,雞鳴驛正站也。清朝的時候,雞鳴驛駐有清兵把總一員,馬、守兵三十一名,除了親丁馬兵,實有馬兵五名,守兵二十二名。雞鳴驛還是清代義倉的所在,在慈禧太后西逃的時候,洋兵們路過雞鳴驛時還搶了這裡的一百七十石倉古。
城中的人都安安靜靜的,有的守在門口,有的靠在牆邊曬太陽,仿佛百無聊賴。小貓小狗也靜靜地或立在牆頭,或趴在牆角,對來往的各色人等淡然視之,一副寵辱不驚的樣子。
夕陽西下,餘暉下的雞鳴驛仿佛換了時空,當年的驛城署突然回來了,燈籠似乎也要高掛,驛卒的更鼓聲也起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