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學基礎》

《診斷學基礎》

《診斷學基礎》一書的主要內容有症狀診斷、檢體診斷、頭部檢查、胸部檢查、脊柱與四肢檢查、神經系統檢查、全身體格檢查的順序等。

基本信息

簡介

《診斷學基礎》《診斷學基礎》

《診斷學基礎》每一章前增加“導學”,介紹木章學習重點,要求學生掌握、熟悉與了解的內容,供教學及學習參考。症狀診斷問診與常見症狀順序變更,有利於學習及講解。常見症狀章節刪除“檢查要點”,增加“診斷思路”,簡要介紹每個症狀的診斷與鑑別診斷要點,便於學生掌握重點內容,並密切結合臨床,啟發學生症狀診斷的正確思路,使教材的實用性更強。檢體診斷補充了“全身體格檢查的順序”,介紹臨床實際操作順序與內容,強調具體操作中的注意事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增強了教材的可操作性。教材從高等中醫藥院校培養目標出發,編寫力求簡明扼要、重點突出、表達清晰,篇幅及字數較原有教材明顯壓縮。編寫內容力求精練、新穎,刪除部分陳舊或臨床套用較少的內容,增加了新知識及先進的診斷方法。本教材適用於高等中醫藥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及臨床醫師,也可作為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職稱考試等輔導用書。

目錄

緒論

第一篇 症狀診斷

第一章 問診
第二章 常見症狀

第二篇 檢體診斷

第三章 基本檢查法
第四章 一般檢查
第五章 頭部檢查
第六章 部檢查
第七章 胸部檢查
第八章 腹部檢查
第九章 肛門、直腸及外生殖器檢查
第十章 脊柱與四肢檢查
第十一章 神經系統檢查
第十二章 全身體格檢查的順序

第三篇 實驗診斷

第十三章 血液檢查
第十四章 骨髓細胞學檢查
第十五章 肝臟病常用實驗室檢查
第十六章 腎功能檢查
第十七章 臨床常用生化檢查
第十八章 臨床常用免疫學檢查
第十九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體液檢查

第四篇 器械檢查

第二十章 心電圖診斷
第二十一章 肺功能檢查
第二十二章 內鏡檢查

第五篇 影像診斷

第二十三章 超聲診斷
第二十四章 放射診斷
第二十五章 放射性核素診斷 

第六篇 病歷與診斷方法

第二十六章 病歷
第二十七章 診斷步驟和臨床思維方法
附錄

精彩書摘

第一篇 症狀診斷
第一章 問診
問診(inquiry)是醫師通過與患者或知情人交談,獲取疾病的有關臨床資料,經綜合分析後作出初步判斷的診斷方法。
一、問診的重要性
問診是最基本的診斷方法,是採集病史的重要手段。症狀診斷的主要依據是全面、準確的病史,這必須通過問診來實現。建立正確診斷需要通過病史採集、體格檢查、實驗室及影像學等檢查手段,但問診是正確診斷的第一步。臨床許多疾病通過問診便可作出初步診斷,如慢性支氣管炎、心絞痛、潰瘍病、間日瘧等。某些疾病尤其疾病早期,往往僅有自覺症狀,其他檢查均無陽性發現,問診就成為惟一的診斷方法。另外,問診還為其他診斷方法提供重要的線索與依據。儘管醫學檢測儀器設備越來越先進,新的診斷技術不斷出現,但要選擇針對性強、診斷價值大的檢測手段,必須依據全面、準確的問診,否則不僅造成人、財、物的極大浪費,還會因盲目依據檢測結果作出診斷而造成誤診。因此,正確的問診方法,全面、準確的病史採集,是臨床醫師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 [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