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聖地》

《西聖地》

《西聖地》是以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勘探、開發、建設克拉瑪依油田的歷程為背景,講述了共和國第一代石油人在艱苦的年代和環境裡,以他們的創業豪情和鋼鐵意志克服種種困難的感人故事,塑造了以楊大水為代表的第一代石油人無私奉獻的壯麗人生,是一部讚美崇高、充滿陽剛之氣的嘹亮的主鏇律作品。

基本信息

(圖)《西聖地》《西聖地》

《西聖地》是以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勘探、開發、建設克拉瑪依油田的歷程為背景,講述了共和國第一代石油人在艱苦的年代和環境裡,以他們的創業豪情和鋼鐵意志克服種種困難的感人故事,塑造了以楊大水為代表的第一代石油人無私奉獻的壯麗人生,是一部讚美崇高、充滿陽剛之氣的嘹亮的主鏇律作品。

基本資料

(圖)《西聖地》《西聖地》

總監製:李 建
出品人:高建民 辛 旗 李曉楓
策 劃:魏 平
監 制:張 華 鮑立銜 劉舜發 王福竹
製片人:吳兆龍
編 劇:趙天山 林和平
導 演:苗 月
主 演:張豐毅 劇 雪 孫 敏
於 洋 朱 鐵 陳 曦 王雅捷
開機:2005年3月18日
關機:2005年7月上旬
拍攝地點:新 疆 陝 西
聯合出品: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
中國華藝音像實業有限公司
重慶廣播電視總台
聯合攝製: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中視影視事業部
中視影視製作有限公司
中國華藝音像實業有限公司
協助拍攝:新疆克拉瑪依市準葛爾稅務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劇情簡介

(圖)劇照劇照

志願軍某部集體轉業,赴克拉瑪依開發石油。戰鬥英雄楊大水為了見未婚妻蘭妮一面掉隊。當他歷盡千辛萬苦找到部隊時,戰友小豹子已頂替他當上了鑽井隊長,而他卻陰錯陽差地成為地質隊炊事員

蘭妮懷孕,徒步進疆尋夫,臨產前得農民張糧庫母子收留。蘭妮為了孩子暫留張家。

文工團員田可一直愛慕楊大水。得知楊大水已有未婚妻,她深感失落,和小豹子結婚。小豹子總是吃楊大水的醋,夫妻倆常為此不快。

克八井發生井噴,小豹子為救楊大水而犧牲。楊大水悉心照料田可母子。戰友們有意撮合,楊大水覺得對不起小豹子斷然拒絕。田可帶著兒子傷心地離開克拉瑪依

蘭妮從廣播中得知楊大水下落,帶著兒子去找楊大水,途中遭遇沙暴,母子失散。張糧庫趕來救回蘭妮,壯子卻被楊大水撿到並收養。

地質隊隊長徐正成暗戀同學戴虹,以職務之便處心積慮離間戴虹及其戀人曾浩,最終得手。戴虹懷上了徐正成的孩子,要和他結婚,徐正成卻怕影響仕途而一再拒絕。戴虹後悔莫及,借去外地學習之機生下女兒戴小虹,並以撫養哥哥遺孤名義帶回克拉瑪依。野外勘探時戴虹犧牲,徐正成痛心疾首。

文革期間,徐正成當上革委會主任。看守克八井的楊大水收留了走投無路回到克拉瑪依的田可母子和戴小虹。徐正成以特務罪名抓捕曾浩,楊大水將曾浩藏在克八井,卻被年幼無知的壯子告發。

徐正成下令停止克八井供應。張糧庫送糧送菜進克八井,結識楊大水。造反派以非法同居的罪名要趕走田可,楊大水無奈之下決定和田可結婚。趕來想看楊大水一眼的蘭妮目睹他們的婚禮,傷心至極。

洞房內,楊大水告訴田可,為了對得起小豹子,他們只能假結婚。田可憤怒絕望,但為了孩子們和克八井,只得和楊大水假扮夫妻。

八年後,孩子們大學畢業回到克拉瑪依。闔家團圓之際,田可卻提出和楊大水離婚,眾人才知他們的婚姻原來有名無實。

曾浩回到克拉瑪依任地質研究院院長,不計前嫌批准正在勞動改造的徐正成參加地質勘探。執行任務時遭遇暴風雪,為救戴小虹,徐正成被凍成一尊冰雕。

田可一直不原諒楊大水,楊大水拜託戰友大劉照顧多病的田可。不料大劉托楊大水說媒。楊大水為了田可的幸福替大劉提親,一下惹發田可,滿腔委屈和怨憤如井噴。

楊大水受到震撼,終於決定和田可結婚。兩人去照相館照像時,卻意外遇上了蘭妮。田可心臟病突發暈倒。張糧庫找到楊大水,訴說蘭妮這些年的遭遇,楊大水才知道撿來的壯子原來是自己的親生兒子。田可病危,臨終前告訴楊大水,下輩子要和他在一起。

看點

(圖)劇照劇照

在共和國的勞動者大軍中,人們之所以對石油人格外充滿敬意,是因為他們是為共和國找血、採血的人。電視劇《西聖地》令觀眾對石油人的這種敬意獲得一次新的寄託。它是一部真實地反映石油人30年創業的史詩劇,是一部充滿著陽剛美、人性美的詩意劇,是一部以濃情至情產生了感染力的情感劇,而這一切,又都在扣人心弦、令人慾罷不能的故事中被抒寫。這樣的劇,沒有理由不取得熱播和好評的效應。

在這部“男人戲”里,有兩位引人注目的女性角色。她們用熱情、質樸和善良,為大漠荒灘增添了色彩。

扎兩個小辮兒,繫著大紅圍巾,站在胡楊樹下憨憨地笑著,棉衣上印著大大的“石油”二字。這是青年演員王雅捷扮演的帶著夢想自願來到克拉瑪依的 女大學生戴紅。她曾經歷過挫折,最後在一次地質勘探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著名演員劇雪在劇中飾演楊大水的妻子蘭妮,從陝北黃土地千里入疆尋夫,卻歷盡坎坷,直到30年後兩人都白髮蒼蒼時才重逢……為了體驗從關內到邊疆尋夫的感覺,劇雪從北京特意選擇了坐火車、汽車趕往克拉瑪依拍攝地。

所獲獎項

(圖)頒獎現場頒獎現場
《西聖地》榮獲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和第26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一等獎。

幕後花絮

(圖)劇照劇照

魔鬼城飛沙走石

《西聖地》的外景地路程遠、條件艱苦,演員們經常得奔波數百公里跑到戈壁去拍攝,其中一個經常去的地方就是克拉瑪依著名的魔鬼城。劇組在魔鬼城拍戲還得看天行事,10分鐘前還是火辣辣的陽光,轉眼間就可能飛沙走石,所以劇組每天都派人在旁邊“望風”,一旦看見遠處“沙氣騰騰”,就會高喊一聲“風沙來啦”,反應最快的就是劇組負責技術保障的工作人員,趕緊抱起攝像機往車裡鑽。如果風沙不太大,就給攝像機穿上一個防護罩,繼續拍攝。有一天拍戲就遭遇了風沙襲擊,可為了不耽誤進度,導演臨時調整,改拍張豐毅扮演的楊大水在風沙中艱難行走。拍完這場戲後,演員們開玩笑說,張豐毅那張原本就很剛毅的臉被風沙磨得更加“有型”了。
鐵娘子”導演也有脆弱一面

都說導演苗月是“鐵娘子”,但是在戈壁灘,“鐵娘子”也變得脆弱起來。剛進劇組,主演張豐毅就對苗月說:“你一個女人家到這個地方來拍戲,能行嗎?”苗月回答:“《西聖地》是我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如果交給別人肯定怕養不好,所以再苦再累我也得把孩子養大。”開機後劇組面臨了種種困難,“鐵娘子”經常會流眼淚,因為她擔心自己不能堅持下去。“我不願意別人說我是女強人,但我承認自己很好強,我是軍人家庭出身的,所以我從小就培養了一種不能臨陣退縮的意識,再苦我也不會當逃兵。”苗月說。
導演的老公出演小配角

內憂外慮很快就讓苗月的嗓子沙啞了,脾氣也開始急躁起來,所以老公每天都會給她打一個電話,讓她別著急,別上火。每次苗月都答應得好好的,但一到片場,該咋樣還咋樣。最有意思的是,苗月的愛人也在劇中扮演了一個配角———張糧庫,在他拍戲的兩個月時間裡還能照顧一下苗月,兩個月後,他的戲拍完了要離開劇組,臨走前跟劇組很多人都叮囑了同樣的話:導演壓力大,有時脾氣不好,大家都別太在意。說起這些時,苗月就會流露出女人特有的幸福感。

評價

(圖)劇照劇照

《西聖地》的出彩之處首先是用藝術的形式為我們打開了那樣一頁歷史,令我們感動,更令我們驕傲。它敘述了那個年代勘探和開發克拉瑪依油田的中華兒女們在那樣嚴酷的生存環境中的創業經歷和人生故事。曲終人不散,楊大水、小豹子、田可、戴紅、曾浩、蘭妮、徐正成等人物栩栩如生,縈繞於我的腦際揮之不去,似乎還在給我們訴說著那盪氣迴腸的往事。是的,這是一代人的奮鬥,一代人的驕傲。

《西聖地》為我們再現了昨天的情境,通過對這一代人篳路藍縷的創業經歷的敘述,使我們深刻地、生動地感受到支撐我們民族的那種精神。這就是為了國家建設、為了民族強盛而勇於挑戰困難的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累的吃苦耐勞、忍辱負重精神,就是忠誠於祖國、服從於祖國需要的無怨無悔的獻身精神。他們把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才智、力量乃至生命看成人生價值的最高實現。這是一種高尚的人生觀,意味著個人的犧牲,正是他們的犧牲鋪就了共和國前進的道路。這一代人,他們不僅創造了歷史,而且在創造歷史的過程中鍛造了一種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財富。這裡有理想,有浪漫,有豪情壯志和無私無畏,當然也有單純,有盲目,有失誤,甚至還有豪言壯語掩飾著的自私與虛偽,但畢竟那是一個青春與理想共同燃燒的激情創業的年代,創造了非凡業績。歷史劇應當從歷史中發掘推動歷史前進的激情和動力,發掘我們民族戰勝困難、戰勝邪惡、追求光明、自強不息的優秀的精神品質。《西聖地》正是這樣一部從艱苦創業歲月中發掘出悲愴崇高之美的作品。

《西聖地》的另一個出彩之處是貫穿始終而又令人嘆惋的人間至情,表現了楊大水身上承載著的傳統道德情操之美。楊大水是全劇的主人公,也是全劇感情糾葛的焦點。首先是他與蘭妮的有約在先而婉拒了田可的追求,表現了一個男人對愛情的責任感。在與蘭妮失去聯繫之後的幾十年,他始終不肯放下這種責任,他每月給蘭妮父母寄去生活費,在希望中等待著蘭妮的訊息。由於命運的陰差陽錯,這一對有情人終未成眷屬,但幾十年彼此間的情感牽掛譜寫了一曲善良人性的讚歌,包括那個阻斷了他們聯繫的農民張糧庫這個人物形象,也有很高的審美意義。其次是楊大水對小豹子的戰友情、兄弟情橫亘在他與田可之間,使他與苦苦追尋他、愛慕他幾十年的田可之間咫尺天涯,在一個屋檐下生活卻不是夫妻。在楊大水身上,糾結著這雙重有情無緣的愛情悲劇。這悲劇把人心揉碎了,鑄成那刻骨銘心、感人至深的情義。他們沒有走到“一起”,但又沒有任何力量能把他們分開。這個悲劇中升華出來的是至情大義,是高尚和神聖。與此同時,《西聖地》還展現了另一個愛情悲劇,這就是曾浩與戴紅的愛情悲劇,一對單純天真的有情人在人生道路上被暗礁絆成了悲劇。徐正成的無事生非,假公濟私,贏得了戴紅的好感,又將戴紅推到進退不得的懸崖上,釀成了悲劇。在這個悲劇中,人們看到的是徐正成人格的卑鄙和人性的虛偽。徐正成何以變成了這樣的人?而這樣的人何以能夠得到信任和重用?這個悲劇不言而喻包含著對當時存在的左傾政治環境的反思意義,更重要的是對離開了做人基本道德的虛偽人性的批判。《西聖地》中這兩個愛情悲劇故事,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道德情感啟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