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醉別西樓》

出處

醉別西樓醒不記,
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閒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里字,
點點行行,總是淒涼意。
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作者】

晏幾道

【朝代】

北宋

【體裁】

【格律】

○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 ▲仄韻
醉別西樓醒不記,
●●○○●○●
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
○●○○,●●○○▲
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閒展吳山翠。
○●●○○●●,●○○●○○▲
衣上酒痕詩里字,
○●●○○●●
點點行行,總是淒涼意。
●●○○,●●○○▲
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

【簡析】

開篇憶昔,寫往日醉別西樓,醒後卻渾然不記。這似乎是追憶往日某一幕具體的醉別,又象是泛指所有的前歡舊夢,實虛莫辨,筆意殊妙。二、三句用春夢、秋雲作比喻,抒發聚散離合不常之感。春夢旖旎溫馨而虛幻短暫,秋雲高潔明淨而縹緲易逝,用它們來象徵美好而不久長的情事,最為真切形象而動人遐想。
“聚散”偏義於“散”,與上句“醉別”相應,再綴以“真容易”三字,好景輕易便散的感慨便顯得非常強烈。這裡的聚散之感,似主要指愛情方面,但與此相關的生活情事,以至整個往昔繁華生活,也自然包括內。
上片最後兩句,轉寫眼前實境。斜月已低至半窗,夜已經深了,由於追憶前塵,感嘆聚散,卻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畫屏卻燭光照映下悠閒平靜的展示著吳山的青翠之色。這一句似閒實質,正是傳達心境的妙筆。心情不靜、輾轉難寐的人看來,那畫屏上的景色似乎顯得特別平靜悠閒,這“閒”字正從反面透露了他的鬱悶傷感。
過片三句承上“醉別”、“衣上酒痕”,是西樓歡宴時留下的印跡:“詩里字”,是筵席上題寫的詞章。它們原是歡游生活的表征,只是如今舊侶已風流雲散,回視舊歡陳跡,翻引起無限淒涼意緒。前面講到“醒不記”,這“衣上酒痕詩里字”卻觸發他對舊日歡樂生活的記憶。至此,可知詞人的聚散離合之感和中宵輾轉不寐之情由何而生了。
結拍兩句,直承“淒涼意”而加以渲染。人的淒涼,似乎感染了紅燭。它雖然同情詞人,卻又自傷無計消除其淒涼,只好寒寂的永夜裡空自替人長灑同情之淚了。

【簡評】

此詞為離別感憶之作,但卻更廣泛地慨嘆於過去歡情之易逝,今日孤懷之難遣,將來重會之無期,所以情調比其他一些傷別之作,更加低徊往復,沉鬱悲涼。詞境含蓄蘊藉,情意深長。全詞充滿無可排遣的惆悵和悲涼心緒。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從紅燭無法留人、為惜別而流淚,反映出自己別後的淒涼心境,結構新穎,詞情感人,很能代表小山詞的風格。

【集評】

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寫別情淒婉。一起寫醒時情況,迷離惝恍,已撇去無限別時情事。“春夢”兩句,嘆人生聚散無常。一“真”字,見慨嘆之深。“斜月”兩句自言懷人無眠、惟有空時對畫屏凝想。一“還”字,見無眠之久;一“閒”字,見獨處之寂。下片“衣上”兩句,從“醉別西樓”來,酒痕墨痕,是別時情態,今人去痕留,感傷何極。“自憐”、“空替”等字,皆能於空際傳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