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卡斯特的最後一次飛行》

《蘭卡斯特的最後一次飛行》

《蘭卡斯特的最後一次飛行》(後簡稱《最後一次飛行》)改編自法國女記者兼作家希爾維·埃斯蒂巴爾2003年發表的一部小說《最後一次飛行》。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海報海報

1933年,英國著名飛行員比爾·蘭卡斯特從倫敦起飛,打算直飛到南非開普敦,不幸發生事故,就此杳無音信。蘭卡斯特的未婚妻、同為飛行員的瑪麗決定獨自駕機前往非洲尋找愛人,但在中途遭遇沙塵暴,飛機迫降於撒哈拉沙漠中的法國管轄區內。當地的柏柏爾人正在掀起叛亂風波,駐紮在當地的指揮官文森特出於安全考慮,拒絕為瑪麗進入柏柏爾區域尋找比爾放行。

文森特下屬安東尼中尉對柏柏爾的地形和民風很熟悉,他也對瑪麗痛陳利害,勸說放棄。但兩人經過多次爭吵和溝通後,為瑪麗的執著好魅力所折服,決定不惜抗命幫助她,然而接下來他們所面臨,是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困難和艱險......

影片改動

影片的劇本對原著做了不少改動,最重要的一點是虛化了比爾·蘭卡斯特這個人物。卡里姆·德里迪解釋說:“我對蘭卡斯特的情人比對蘭卡斯特本人更感興趣。想想女主人公瑪麗出發去沙漠尋找命運未卜的未婚夫,而最終她找到了另一個男人。無論是誰都會對此頗有感觸,你永遠不知道命運之手將如何安排。我想拍一部關於放棄的電影,兩個個體在尋找蘭卡斯特的途中精疲力竭而最終放手,並以接受彼此的相遇而告終。這樣的結局是命中注定的。”

對於卡里姆·德里迪來說,《最後一次飛行》是一部愛情電影,講述了兩個人的相遇。他們並無共通之處,卻在意外發生時發現,他們始終在守望相助。因為她,他發現了生活的真諦;而她意識到對比爾的愛蒙騙了自己的心。導演認為,電影提出了一個普遍存疑的問題:即愛的欲望和真正的愛之間區別何在?……顯然這問題沒有明顯的答案,而現狀逼迫安東尼和瑪麗面對這個問題,也讓觀眾捫心自問。吉約姆·卡內很好地總結了《最後一次飛行》想要傳遞的信息:“我們總要為了夢想去尋找些什麼東西,即使最後沒能如願,我們也一定會發現別的什麼。生活永遠在推我們前行。”

影片亮點

在拍攝這部傳奇性愛情故事的過程中,導演竭力避免陷入這類電影通常所充斥的陳詞濫調。比如,他擯棄了那樣的橋段:在浩瀚大漠的熱沙中兩個愛人閃電般地相愛、結合。導演有一個原則,即儘量刪減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愛情事件,而只保留他們肉體和精神上相碰觸的決定性瞬間作為故事的高潮。影片中沒有香艷鏡頭,只有一個吻,對於安東尼生死攸關的一個吻,借這個吻瑪麗給了他水,即給了他生命。影片在他們故事的開始處戛然而止……導演坦言,拍攝肉慾場景對他來說有些偏離主題,“我只想展現那些感性而非性感的瞬間,在那裡,兩個人相遇,擦出火花……女主演瑪麗昂·歌迪亞對該片的點睛描述是這樣的:這是一次沒有圍牆的禁止旁聽,一個發生在荒漠中的內心電影。

幕後花絮

影片緣起和其中深義

蘭卡斯特的最後一次飛行》(後簡稱《最後一次飛行》)改編自法國女記者兼作家希爾維·埃斯蒂巴爾2003年發表的一部小說《最後一次飛行》。埃斯蒂巴爾是生活在烏拉圭的法新社撰稿人,曾發表過多部關於沙漠的作品。

選擇這部作品拍成電影,卡里姆·德里迪坦言,“沙漠是我的出發地——拍攝影片的想法源於我與沙漠的相識。2003年在阿爾及利亞南部的提米蒙第一次接觸沙漠以後,我便瘋狂地尋找一切有關沙漠的書籍閱讀,我的書商向我推薦了幾本有名的著作,其中就包括希爾維·埃斯蒂巴爾的《最後一次飛行》。這部小說以比爾·蘭卡斯特的真實故事作為原型。比爾的飛機於1933年被發現墜毀於撒哈拉沙漠。此前他試圖打破一個穿越撒哈拉的飛行記錄,駕機告別了他的未婚妻,久去未歸,他的未婚妻查碧·米勒決定去找尋他。出事飛機的殘骸一直到三十年後才被一支軍方巡邏隊發現。他們還找到了蘭卡斯特的木乃伊屍體,以及手裡的一本小冊子,人們發現,臨終的八天裡他日思夜想著她的未婚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