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寇志》

《蕩寇志》

《蕩寇志》是張徹,Cheh Chang,午馬導演,陳官泰,Shen Gan-Fuh,姜大衛主演的作品,於1975年5月10日時間上映。主要講述的是108將最終盡數被擒,不僅被殺光,其靈魂也永世不得翻身,體現出尊王滅寇的思想。金聖歎腰斬水滸,俞萬春則是掃蕩水滸。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清代小說。 又名《結水滸傳》,70 回,結子1回。作者俞萬春(1794~1849),字仲華,浙江山陰(今紹興)人。《蕩寇志》作於道光六年至二十七年 ( 1826~1847 )間。作者“未遑修飾而歿”。鹹豐元年(1851),其子龍光修訂潤色後,於鹹豐三年刊行問世。俞萬春有感於嘉慶以後封建帝國嚴重危機,積極為統治階級出謀獻策,參加鎮

《蕩寇志》《蕩寇志》

壓農民起義,要“杜邪說於既作”。他非常不滿《水滸傳》梁山泊受招安等內容,為抑制《水滸傳》的影響,因此接其70回以後,續作此70回。

《蕩寇志》的主要情節,是寫告休管營提轄陳希真、陳麗卿父女,受高俅父子迫害,卻不“落草為寇”,而是忍辱負重,以殺害起義軍的行為,來洗刷自己“犯上”之罪。尊王滅寇,維護封建統治,是小說的主旨 。作者賦予天神和官軍以超群的本領、過人的智慧。同時極力醜化和污衊農民起義英雄都是“不堪一擊”的“殺人放火”之徒。但它文字精練流暢,寫陳麗卿受迫害情節,亦具真情實感,行文布局,造語設景,頗具匠心,在藝術上不無可取之處。

《蕩寇志》屬於古典通俗小說,作者俞萬春,是清道光年間的人。

明崇禎年間,金聖歎改編《水滸傳》,金腰斬水滸,只點評前七十回,金認為,梁山好漢揭竿而起有其不得已的地方,但終究殺人越貨,對抗朝廷,則只有死路一條。而《蕩寇志》則是與金聖歎一脈相承,是為水滸前七十回的續本,在《蕩寇志》中,108將最終盡數被擒,不僅被殺光,其靈魂也永世不得翻身,體現出尊王滅寇的思想。金聖歎腰斬水滸,俞萬春則是掃蕩水滸。

作品背景

俞萬春早年曾隨父從軍,平定民變。他有感於《水滸傳》流傳民間,歌頌造反的強盜,覺得有必要寫一本續寫小說,以宣揚正道。在小說前言中,他認為施耐庵的《水滸傳》並不以宋江為忠義。而後來的羅貫中的《後水滸傳》,“竟說得宋江是真忠真義”。他認為宋江等人“心裡強盜,口裡忠義。殺人放火也叫忠義,打家劫舍也叫忠義,戕官拒捕、攻城陷邑也叫忠義。”所以羅貫中的《後水滸傳》“真是邪說淫辭,壞人心術,貽害無窮。”他認為“當年宋江,並沒有受招安、平方臘的話,只有被張叔夜擒拿正法一句話”,所以決定“提明真事,破他偽言,使天下後世深明盜賊、忠義之辨,絲毫不容假借。”在《蕩寇志》中,梁山眾人沒有受招安、平方臘,而是危害鄉里,終於被剷除。

內容情節

梁山上的眾強盜受了石碣碑排定座次之後,派出多股部隊攻陷附近多個城池,各地小山寨也紛紛投靠,一時聲勢大振。汴梁城的八十萬禁軍教頭陳希真和女兒陳麗卿受到太師高俅及高衙內的迫害,反出京城。但他們也痛恨打家劫舍、殺人如麻的梁山強盜,拒絕入伙。他們在風雲莊結識了雲威等人。雲威的兒子雲天彪是一位地方將領,戰勝梁山強盜呼延灼。但由於奸臣蔡京、童貫和梁山勾結,被迫撤兵。陳希真在梁山和姦臣控制的朝廷的夾縫中,占據山寨猿臂寨作為依託,逐漸發展壯大,最終得以招安。另一方面,雲天彪也招兵買馬。宋徽宗在眾位忠臣的幫助下,處決了和梁山勾結的奸臣蔡京,震懾了高俅等人。最終,朝廷上的忠臣大將張叔夜在平定方臘之後奉旨討伐梁山。在陳希真、雲天彪的協助下,終於掃平梁山。

作品影響

俞萬春死後第二年,在廣西爆發太平天國運動,中國陷入長期戰亂。從鹹豐三年(1853年)清朝蘇州、廣州等地的地方官員印製該書以宣傳忠君的理念。鹹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忠王李秀成攻下蘇州,把《蕩寇志》當作反太平天國的宣傳品予以毀版。太平天國被鎮壓後,同治十年(1871年),《蕩寇志》又有了大字復刻本。

魯迅幼年的時候就讀過《蕩寇志》。在《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提到:“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最成片斷的是《蕩寇志》和《西遊記》的繡像”。成年後在《中國小說史略·元明傳來之講史(下)》中說:《蕩寇志》與《水滸傳》“立意正相反,使山泊首領,非死即誅”,“思想未免煞風景”。但《蕩寇志》的“文章,是漂亮的,描寫也不壞”,“書中造事行文,有時幾欲摩前傳之壘,採錄景象,亦頗有施羅所未試者,在糾纏舊作之同類小說中,蓋差為佼佼者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蕩寇志》因為“污衊農民起義”的“反動立場”而成為禁書。現在已經解禁,可以購買。

小說中出現了很多《水滸傳》中的人物,如《水滸傳》中最早出現的人物之一王進,大名府的武將聞達、李成等。還有一些《水滸傳》中的人物的親友,如祝家莊、曾頭市的人物的兄弟、子侄、徒弟等。他們構成了“雷部三十六將”及十八位散仙,對抗梁山上的“三十六員天罡星、七十二員地煞星”。

此書起草於道光六年(1826年),寫成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間凡“三易其稿”,歷22年。

文學價值

洪水猛獸,屢禁不止,清道光年間產生了這部以小說反小說的《蕩寇志》,秉承金聖歎“驚惡夢”的意願,演化為攻殺剿滅梁山泊眾頭領的故事情節。其為封建經濟效忠的政治宣傳,終歸徒勞。但在編織故事、虛構情節方面卻不乏生動有趣的片斷,行文布局、造語設景的寫作技巧,也算得上是舊小說中的上選。

片名:
  • 蕩寇志
  • Turbulent Invade Record
  • Seven Kung Fu Assassins
  • Seven Blows of the Dragon II
  • Dang kou zhi
  • All Men Are Brothers II
  • 7 Soldiers of Kung Fu
  • 108 Heroes
  • 主演:
  • 陳官泰 Shen Gan-Fuh
  • 姜大衛 Dawei Jiang
  • 狄龍 Ti Lung
  • BOLO Yeung
  • 類型: 動作片 冒險片
    地區: 香港
    導演: 1.張徹 Cheh Chang
    2.午馬
    年份: 1975年5月10日
    語言: 粵語
    《蕩寇志》 電影海報
    影片簡介:
    名妓李師師(鍾玲玲),與梁山好漢浪子燕青(姜大衛)惺惺相惜,在皇帝(張揚)跟前假扮姊弟,且獲免罪,連其他梁山泊人物亦得以招安。時方臘(朱牧)正竊據江南為亂,皇帝乃嘉勉燕青,囑傳聖旨,許梁山群雄併力征討。於是轟轟烈烈之蕩寇大決戰,由此而展開……武松(狄龍)、石秀(王鍾)、李逵(樊梅生)、張順(李修賢)及孫二娘(于楓)等相偕下山,梁山大軍水陸並進死傷無數,殺入城關,盡殲賊匪,生擒方臘,完成蕩寇之大業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