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今注今譯》

《莊子今注今譯》

是對《莊子》的白話文翻譯和注釋。初版於1974年,由台灣商務印書館印行。此次修訂再版,採用橫排簡體字,並吸收了有關莊子研究的最新成果。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封面封面
本書所用《莊子》原文,為根據王孝魚點校的郭慶藩《莊子集釋》本。郭慶藩《集釋》收錄了郭象《注》、成玄英《疏》和陸德明《音義》三書的全文,摘引了清代王念孫、俞樾等人的訓詁考證,並附有郭嵩燾和他自己的意見。《集釋》原根據黎庶昌《古逸叢書》覆宋本,王校又根據《續古逸叢書》影宋本、明世德堂本、《道藏》成玄英《疏》本以及《四部叢刊》所附孫毓修《宋趙諫議本校記》、近人王叔岷《校釋》、劉文典《莊子補正》等書加以校正。本書凡有增補或刪改原文時,均於“注釋”中說明。
本書的“今譯”依據“注釋”,並參考目前已譯成之中英文譯本,為使譯文暢曉與切近原意,別人譯得好的語句我儘量採用。有許多地方與別人的譯法不同,乃是出於我個人對《莊》文之解釋觀點所致。
本書“注釋”部分花費的時間最多,經常為了一個詞字或一句話,查遍於古注而找不到恰當的解釋。註解之外,還要顧到考證校勘,例如<大宗師>篇“其心忘”,今本誤作“其心志”;“不以心損道”,“損”字今本缺壞為“捐”字,古人依誤字作注,因而常附會其辭。“注釋”部分,我前後易稿多次,起初用白話文解釋,然而發覺今注容易把前人的見解混成了自己的意見。為了表明今注有所根據,於是在後面又附上前人的註解。這樣除了達到解釋原著難句的目的之外,還可把歷代各家注《莊》的成績列示出來。但有時要確定一個註解究竟出自於何人之手,還需做一番查證的工作,因為前人注書常互相因襲,把自己的意見和別人的意見混在一起而不加說明。例如清代陳壽昌《南華真經正義》,時而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但抄錄宣穎《南華經解》之處頗多。宣穎的註解簡潔精到,很受近代人推崇,宣解中偶爾也可發現和林雲銘《莊子因》注語相同處,進一步核對,可發現林宣之注受宋代林希逸《口義》影響很大,有時注文也直接引自《口義》。這樣,要選注和標明出處,注釋一段原文往往要花上許多時間,全書就這樣牛步地工作了好幾年才脫稿。

重排版說明

本書初版於1974年,由台灣商務印書館印行。1980年,在旅居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從事研究期間,對舊版作了大幅度修訂,並交由北京中華書局於1984年出版。1995年略作修訂,由台灣商務印書館重排。
此次出版橫排簡體字本,我又對書中所引資料進行校勘修正,對白話翻譯及注文作了潤飾。方便讀者起見,《莊子》原文仍保留繁體字,而白話翻譯、注釋等使用簡體字。近年學術發展甚速,莊子研究方面屢有新見。閒暇當對全書再作徹底修訂,以不負讀者及同仁多年的厚愛。

作者簡介

陳鼓應,一九三五年生,福建長汀人,台灣大學哲學系及哲學研究所畢業。曾任台灣大學哲學系和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主編《道家文化研究》學刊。著有《悲劇哲學家尼采》、《尼釆新論》、《存在主義》、《莊子哲學》、《老子註譯及評介》、《莊子今注今譯》、《黃帝四經今注今譯》、《老莊新論》、《易傳與道家思想》、《道家易學建構》、《管子四篇詮釋》及《耶穌新畫像》等書。

莊子研究書目精選

莊子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文采更勝老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