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晝短》

《苦晝短》是唐代詩人李賀的詩詞之一。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苦晝短
創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賀
作品體裁:古體詩

作品原文

飛光飛光(1),勸爾一杯酒(2)。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
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3)。食熊則肥(4),食蛙則瘦。
神君何在(5)?太一安有?天東有若木(6),下置銜燭龍(7)。
吾將斬龍足,嚼龍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為服黃金、吞白玉(8)?
誰是任公子(9),雲中騎白驢?劉徹茂陵多滯骨(10),嬴政梓棺費鮑魚(11)。

作品注釋

(1)飛光:時光,指日、月、星光。
(2)勸爾句:《世說新語·雅量》記載:晉代孝武帝司馬耀時,天上出現長星(即彗星),司馬耀有一次舉杯對長星說:“勸爾一杯酒,自古哪有萬歲天子?”
(3)煎人壽:消損人的壽命。
(4)食熊兩句:指富人食熊掌,窮人食蛙。
(5)神君、太一:都是漢武帝供奉的神靈(參《史記·封禪書》)。
(6)若木:古代神話傳說中,東方日出之地有神木名扶桑,西方日落處有若木。屈原《離騷》:“折若木以拂日兮。”王逸註:“若木在崑崙西極,其華照下地。”
(7)燭龍:屈原《天問》:“日安不到?燭龍何照?”王逸註:“天之西北有幽冥無日之國,有龍銜濁而照之。”
(8)服黃金、吞白玉:《抱朴子·內篇·仙藥》:“《玉經》曰:服金者壽如金,服玉者壽如玉。”
(9)任公子:傳說中騎驢升天的仙人。
(10)劉徹:漢武帝,信神仙,求長生,死後葬處名茂陵。《漢武帝內傳》:“王母云:劉徹好道,然神慢形穢,骨無津液,恐非仙才也。”
(11)嬴政:秦始皇。《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棺載涼車中,……會暑,上輼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

作品賞析

唐憲宗李純喜好求仙,李賀寫這首詩慨嘆時光易逝,人生短促;諷刺迷信神仙,服藥求長生的人。
這是一首議論性很強的歌行體詩。全詩分為三部分。詩的前十句(至“太一安有”)是第一部分,慨嘆時光流逝,生命短促。
前六句開門見山,感嘆時光流逝,點明“苦晝短”之意。時間是無形的,也是無情的。但詩人卻把它人格化了,不僅有形,而且有情,“飛光飛光”,叫得十分親切。呼為“飛光”,照應題目的“晝短”二字,以表現時光流逝之快,也表現了詩人對“晝短”的感嘆。這裡,詩人把高天厚地等等情事都置之不論,只是拈出他感受最深的人壽短促這一點來談。“唯見”時光,雖然轉瞬即逝,卻是真實的,因為“月寒日暖”的溫度變化,使詩人時時感到光陰的流逝,感到光陰的珍貴。詩人猶如在勸時光停下來喝一杯酒,這就是詩人要向時光勸酒的原因。“少年心事當拿雲,誰念幽寒坐嗚呃!”(《致酒行》)詩人酬君報國的壯志不能實現,深深感到年華流逝是在消耗人的生命,一個“煎”字,表現出生命的可貴和虛度光陰的痛苦。前六句寫得語奇意奇,勢如萬仞突起,崛峭破空。古人說,李賀詩“每首工於發端,百鍊千磨。開門即見。”(黎簡《李長吉集評》)這種評論是很準確的。
後四句感嘆生命短促,是說人的胖瘦、壽命的長短,同飲食的好壞有關,無論貧者富者,都要靠食物維持生存,有生必有死,世上根本就沒有神君、太一之類保佑人長生不老的神仙,照應“來煎人壽”一句,是時光流逝的又一種表現。
“天東有若木”至“吞白玉”是第二部分,寫如何解除“晝短”的痛苦。既然沒有神仙可以保佑長生,要想延長壽命,就只有靠個人的努力。若木、燭龍本是兩個互不相干的神話傳說,詩人加以改造,賦予新意,說在天的東面有一株大樹名叫若木,它的下面有一條銜燭而照的神龍,能把幽冥無日之國照亮。詩人作了一個大膽的構想,把燭龍殺而食之,使晝夜不能更替,自然就可以為人們解除生死之憂了,而不必“服黃金,吞白玉”。
詩的最後四句是第三部分,是說求仙不是解除“晝短”之苦的辦法,想靠求仙致長生的人,終歸也死了,對求仙的荒唐愚昧行為進行了批判和諷刺。
服金吞玉也是枉然,世上不存在什麼長生不死的神仙,也沒有什麼白日飛升、成仙了道的事情。傳說中騎白驢升天的任公子無可考知,即使是秦皇漢武這樣的一代雄主,他們求仙長生的夢想也全都落了空,遭到了歷史的嘲笑。據記載,漢武帝好神仙之道,曾經祈禱於名山大川以求神仙,調甘露,飲玉屑,奉祠神君太一以求長生,等等。《漢武帝內傳》說:劉徹(漢武帝)死後,梓棺響動,香霧繚繞,得到屍骨飛化的結果。李賀卻說“劉徹茂陵多滯骨”,墓中遺留下來的,只是他的一堆濁骨凡胎,對神仙升化之說給予了徹底否定。“多滯骨”三字,諷刺是很深刻的。秦始皇信神仙、求長生的荒唐行為也很多,他曾派遣方士入海求仙,也曾使人尋不死之藥,還曾隱秘行蹤,以求一遇仙人……但也只能是枉費心機。死後耗費大量的鮑魚,還是難以掩飾屍體的腐臭。這個“費”字用得犀利如刀,表現了詩人對求仙行為的嘲笑和蔑視,把他們愚妄無知的行為,鞭撻得入骨三分,感情色彩很強烈。
李賀否定神仙長生之說,並不是單純地對人生問題進行空泛探討,它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對現實的針砭。當時,唐憲宗李純“好神仙,求方士”(《通鑑》),為了追求長生不老之藥,竟然到了委任方士為台州刺史的荒唐地步。皇帝如此,上行下效,求仙服藥、追求長生,成了從皇帝到大臣的普遍風氣。李賀以如此鮮明的態度大唱反調,表現出詩人的正義感和勇氣。
此詩佳處,不在景致,不在藻飾,而完全靠意境勝出。詩韻隨內容而轉換,每一部分的最後一韻既完成了該部分的意思,又承上啟下,銜接渾成,文思縝密。詩人通過豐富的想像和大膽的幻想,創造了獨特的詩的意境。不僅包籠天地,役使造化,而且驅遣幽明,把神仙鬼魅都納入詩行。詩人把“食熊則肥,食蛙則瘦”等日常生活現象,同若木、燭龍一類神話傳說結合起來,用了“食”、“嚼”等帶有人間煙火味的生動貼切的動詞,形成了一種既有生活氣息、又有神秘色彩的獨特的藝術氛圍。再加上青天、黃地、黃金、白玉、碧驢等五色陸離的色彩,“鯨吸鰲擲,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杜牧《李長吉歌詩敘》)而詩人的議論、詩人的感情,全都寄寓於這些瑰詭的形象之中,使詩人對生活的認識,似虛而實,形疏而密,讓讀者置身於這神奇的藝術王國,體味詩人的感情,領會詩人的傾向。儘管詩人對神仙長生之說的批判深透盡致,卻又能留有餘意,讓人玩味無窮。詩歌以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呼號句開始,以“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這樣的感嘆句結束,中間敘述句與反問句交替使用,造成感情上的波瀾起伏,迴旋跌宕;隨著感情的變化,語言長短不拘,參差錯落,隨意變化而頗有情致。方拱乾《昌谷集注序》說:“所命止一緒,而百靈奔赴,直欲窮人以所不能言,並欲窮人以所不能解”,李賀正是調動了一切藝術手段,以他獨特的藝術方式,來表達他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和獨特認識的。

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人,人稱“詩鬼”。因避家諱,不得應進士舉,終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歲時英年早逝。他繼承了《楚辭》的浪漫主義精神,又汲取了漢魏六朝樂府及蕭梁艷體詩的長處,以豐富的想像力和新穎詭異的語言,表現出幽奇神秘的意境,通過凌駕大自然而創造出新奇幽美的藝術境界,創造出獨特的藝術風格,並對中晚唐時期的部分詩人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