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的歷史》

《聖經》共六十六卷,由四十多位不同時代的作者寫成,創作時間跨越一千多年,全書信息首尾相貫,渾然一體。這樣一本書是怎樣形成的?它如何被翻譯成了兩千多種的文字?它如何在逼迫者的火焰與懷疑者的批判中存留下來?它在歷史長河中如何改變了這個世界?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作者: (美)史蒂芬·米勒 / (美)羅伯特·休伯
譯者: 黃劍波 / 艾菊紅
副標題: 《聖經》成書過程及歷史影響
出版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年: 2008.5

內容簡介

《聖經的歷史》《聖經的歷史》

聖經》共六十六卷,由四十多位不同時代的作者寫成,創作時間跨越一千多年,全書信息首尾相貫,渾然一體。這樣一本書是怎樣形成的?它如何被翻譯成了兩千多種的文字?它如何在逼迫者的火焰與懷疑者的批判中存留下來?它在歷史長河中如何改變了這個世界?本書講述的就是關於這本奇書的奇妙故事。
本書精裝銅版紙全彩印刷。全書分為五部分:舊約的成書、新約的成書、聖經與迅速發展的教會、宗教改革時期的聖經、聖經與現代社會。書前附“歷史時間表”,書後附“參考文獻”及“英漢譯名對照表”。西雅圖大學陳佐人教授作序導讀。

作者簡介

史蒂芬•米勒(Stephen M. Miller) 《聖經》相關項目的專業作家與編輯,美國拿撒勒神學院(Nazarene Theological Seminary)宗教教育學碩士。他曾任《插圖聖經生活》(Illustrated Bible Life)雜誌編輯,參與寫作過大量圖書,包括《聖經人物詞典》(Who’s Who in the Bible)、《歷代聖經》(The Bible Through the Ages)、《聖經背景圖解辭典》(The Illustrated Dictionary of Bible Life and Times)和《全備聖經指南》(The Complete Guide to the Bible)和《探索研讀本聖經》(Quest Study Bible, Zondervan/Christianity Today Inc.)。他的專著有《如何讀懂聖經》(How to Get into the Bible)和《聖經與人生》(How to Get the Bible into My Life)。他還是聖經文學協會(Society of Biblical Literature)、衛斯理神學協會(Wesleyan Theological Society)和美國基督教福音派出版協會(Evangelical Press Association)會員。
羅伯特•休伯(Robert V. Huber) 在讀者文摘大眾圖書部工作過二十多年,為《美國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Americana)工作超過五年,曾參與編輯《耶穌及其時代》(Jesus and His Times)、《聖經人物詞典》和《歷代聖經》。他是紐約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專業哲學碩士,紐約的宗教研究學院宗教研究專業文學碩士。

譯者簡介

黃劍波 文化人類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宗教人類學,基督教文化研究,社會邊緣群體研究等。
艾菊紅文化人類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宗教人類學,影視人類學,西南民族研究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