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余醫案詮解按》

《聖余醫案詮解按》

《聖余醫案詮解按》是劉梖文,李俊,杜少輝編著的醫學類作品,由深圳出版發行集團,海天出版社在2010年8月1日出版。該書是扶陽的溯本求源之作,展現了中醫學院教育與師承傳授相結合後的臨床施治魅力。全面反映了鄭欽安師從的槐軒學派醫學成就,不但崇“陽”,亦尚“和”,可指導醫者臨證趨利避害套用姜、附、桂,並深層次理解中國文化與中醫理論核心,以臨證扶陽“止於至善”。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聖余醫案詮解按》聖余醫案詮解按》

《聖余醫案詮解按》於扶陽學說“溯洄從之”,反映了槐軒學派的醫學成就,按語彙集了倡六經氣化傷寒大家張志聰、柯琴、黃元御、陳修園、鄭欽安諸前賢觀點。又“溯流從之”,備錄了作者學習盧鑄之、盧崇漢、彭子益、范中林、吳佩衡、李可、吳榮祖、任啟松等扶陽大師臨床經驗的心得體會。上下求索,則“仲景之門,人人可入”。

作者簡介

文,字子維(1842~1914年),成都雙流人。槐軒學派創始人劉止唐之子,扶陽大師鄭欽安為劉止唐門人。初任中書科中書,後繼父志講學於老年。劉子維執掌槐軒學派二十餘年,選集其父著作二十二種刻印成《槐軒全書》發行於世,不獨為蜀人所敬重,影響也遠至山陝、兩湖、閩浙,為該學派實際掌門人。以“至善”“純一”和“天人合一”等哲學範疇來闡揚儒、釋、道三家本原,提倡“救陽濟幽”,教學之餘,常以中醫藥扶危求困,其醫案經門人李子俊等整理,加以詮解,是有《聖余醫案詮解》。槐軒學派釋“至善”之地在人為坎陽,天地人之道應是“發而中節”之和,“吾等承孔孟之說,用意讀玩六經,一個仁字,乃為希聖之本”。本醫案不但崇“陽”,亦尚“和”;遵老莊之道與聖學“止於至善”而多用溫斂回陽之法,實乃黃帝“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因而和之,乃為聖度”。

其他責任者簡介:
杜少輝,男,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研究員,研究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扶陽論壇常務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委員,深圳市中醫院老年病科副主任。曾獲深圳市首屆勞動技術競賽中醫冠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三項以及省、市課題多項,研究成果多次獲廣東省及深圳市科技進步獎。出版《難病奇方溫膽湯》等專著三部,主編大型醫著《中華名醫醫案集成內科醫案》等,在《CellProlif》《JournalofEndotoxinResearch》《中華醫學雜誌》等國內外高水平學術期刊發表論文60餘篇,部分SCI收錄。師從鄧鐵濤及火神派傳人盧崇漢等著名中醫專家,長於用扶陽方法診治動脈硬化及動脈硬化相關疾病高血壓、腦梗塞、冠心病、周圍血管病、糖尿病、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等老年病及骨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風濕病及亞健康,對眩暈、中風、痹證、痛證等病症療效尤佳。

媒體評論

“我認為對各家學說之繼承應心領神會,得其精髓:繼承必須為了發展,論發展必須通過反覆實踐與比較鑽研才能揚長避短,則既已登堂入室,又能超然於外者,方能跨前一步。所謂後浪推前浪,學術得以生生不息,永無止境。千萬勿以能重用附子多少為傲也!”
——鄧鐵濤
“(該書)病案以陽氣之盈縮、五臟之調和指導臨床辨證論治,詮解內容則引繹據典、旁徵博引而聯繫臨床實際,按語則結合現代之教材談臨證心得,是一本名醫醫案的鑽研
之作,對讀者提高臨床水平會有幫助。本書之出版,乃適時之作。”
——鄧鐵濤

目錄

卷一
中風類
1.孫某,睡至半夜,心內不好,出汗至天明,舌不轉,不能言語
2.某,中風不能言語,左手不能動
3.邵張氏之母,中風,口眼喁斜,手足麻木
4.孫某,中風舌強不語,半身不遂,夜小便多
5.李某,頭痛,半邊I怕風,日夜不安,肚脹咳嗽類
6.某,胃不利,咳痰多,氣緊,稍食多即不消化
7.某,久咳不已,痰多,胃不利,一咳小便即下
8.劉張氏,久病咳嗽
9.某,咳嗽,痰多,周身麻木,四肢無力
10.某,胃不利,心內不好,咳,氣緊,四肢無力,昏暈
11.某,咳喘不臥,腹脹,小便不利
12.某,頭痛身熱,咳嗽,吐風泡痰,心內不安
13.某,咳嗽痰多,惡風,面白
14.某,咳嗽喘促,覺氣上沖
15.周某之祖母,年七十六歲,心餒心跳,胃不利,氣不順,咳風泡痰,神少,小便多,腰痛
16.楊某為祖母,咳嗽痰中有點血,臥下更咳,坐好點,心餒,兩少陽脹
17.廖浦仁,前病吐血,今三四月聲失,日夜咳吐白泡痰,上夜重下夜輕,面青頭暈,口千唇稍白
18.黃思望之叔母,久病,面青白,口子午乾苦,足冷,右脅有包,今春誤藥吐血,現胃口不開,作咳有痰,四肢無力,不能起坐
19.雷大經,前失血,今咳嗽食減,時發寒熱,口乾,腰脹,神少氣弱,面青黃,心燒,舌起紅子
20.馮某,發燒咳嗽,頭痛,耳痛,四肢無力,胃不利
21.某,乾咳鼻涕,甚在亥子醜,脈不靜,痰不易出,必連咳始出,舌有點脫皮,冬月
22.某,夜咳,白日不咳,痰不易出,背冷,大便燥,晚睡二三小時,咳至天明,脈無弱象,亦不緊,飲食如常,癸未二月陰盛陽虛類附消渴、勞傷、痿痹、蟲證、瘙癢、善飢
23.某老人,七十餘歲,每日嗜臥不語,舌黑,食少,不食時多,神少,脈微,吐清水
24.李某,夜臥是好人,次早周身不能動,四肢無力不能動,大小便要人抬,如痴人,飲食減少,口無味,精神少,下身冷
25.夏某之父,小便不止,胃不食,大便溏,每日至巳時口渴不休,吃茶要熱,稍溫吃下心即不安,舌黑黃色,神少無力
26.某之子肚痛,遺精,四肢疼痛,手足熱,喉口燥,咳,氣喘
27.某,手足軟無力,舌無力,言語不清
28.某,每日思睡懶言,夜熱不休
29.江某之父,神少,不思食,口苦,人不好
30.某,周身發癢不止,現有紅點,癢已極
31.某,周身骨節痛,飲食少,心內不好,怕風
32.某,腳痛,臥床月余,痛難堪,不能行,不在筋骨,痛無定處
33.廖某之戚,足桿腫,肚脹,食不化,筋骨痛
34.某,興寒冷,頭痛骨節痛,口乾,胃不利,小便少,稍有點痛
35.某,食後二三小時吐出,內有蟲,長者寸許
36.馮某,常肚痛,發乾吐,胃不好,大便溏
37.張心田,年五六歲,每日吃泥沙數次,三年多了,人弱腹脹,胃不大好,經多醫不效
38.周某之戚張某,八九年來,每食入俟半刻完全吐出,心內不好,胃不利
39.某,年五十餘,宿有餓病,腎膛及兩足常畏冷,背易出汗,今端節日餓病發,脈浮軟無力,神氣頹敗
卷二
陽盛陰虛類附:厥、狂
1.某,發熱不退,舌黃,日夜不寧
2.某,病夜頭面腫,發熱,心內不安
3.某,興寒冷發熱重,口乾,口渴,舌苔黃,譫語
4.廖周氏,頭痛,喉右生白,每閒坐身上一股一股冷氣
5.正陽之子,大燒大熱,口乾亂說,五六日不大便,胃不食
6.某,多食酒,身大熱而喘,口渴飲冷
7.某,神昏妄語,舌苔黑,或不便
8.某,夜熱早涼,無汗,形瘦已二月余
9.某之兄,為狂邪觸發,不時披髮大叫,欲殺人,不避水火
10.蔡某,病瘋,不論親疏一月有餘諸痛類
11.王杜氏,心口痛甚,引至周身作痛,腹內不安
12.蘇鄭氏,心口痛,昏暈,心內不好,說不來,肚痛,背心腰均痛
13.周某室人,心口痛,背心脹痛,足桿痛,胃不食,勉強食則心口更痛
14.杜某之母,心口痛,不思轉移,如動痛益甚,色不變
15.某,心口痛欲絕,嘔吐食不下,背心亦痛,唇青面赤,飲冷稍安
16.鄭某氏,心口痛,腹脹,胃不利,肚痛及脅背痛,微作寒熱,月水不調
17.王某,心口痛脹,打膈,食人胃翻,不食亦可,發寒熱
18.曾某,心口痛,作吐,頭昏,胃不利,腰痛
19.某之室,腹脹,胃痛,不思食,夜不眠,心跳
20.周某,胃口痛,腹內響,胃不利,日夜呻吟
21.某,惡寒,頭痛,腹痛,吐,昏暈,胃不利
22.某,肚痛,發寒熱,鼻塞,腰痛,手足冷
23.某,腹脹,腰脹,神少,胃不利,心餒,稍稍興寒冷,肚作痛
24.某,脅肋脹痛,夢寐不寧,氣不順,胃不利
25.陳劉氏,腹痛,嘔難食,脅下偏痛,腹中滿
26.王某,頭昏,胃不利,稍有寒熱,脅作痛
27.某,腰痛不能俯仰,服多藥不效,一月有餘
28.陳卓如,腳桿痛,從腰際一股筋起痛至腳脛,不紅不腫,不能行動,得之房後貪涼
29.劉太師母,腰脹痛,兩少陽稍稍痛,心覺不安
30.宋太太,心內不好,腰痛,頭昏,胃不利,微痛
31.某,發熱,周身作痛,胃不利,頭昏眼花,口苦霍亂、吐瀉類附:吐酸、吞酸
32.某,腹痛吐瀉並行,危險二三日
33.某之母,肚痛吐瀉,胃不食,口乾無味
34.某,上吐下瀉,肚痛不食
35.某之弟媳,吐瀉腹痛,發燒,胃不食,四肢冰冷
36.何某之子,吐瀉,食人即吐,吃藥亦吐,食入不能容,還要吐出,十分危難,將死了
37.陳松丹,忽得暴疾,手足冷,四肢縮筋,上吐下瀉,胸部極熱,有上下
不相接之象,心內甚慌,吃藥難進
38.某,胃不利,發吐食,下泄脂液,有點浮腫,時常吃酒多
39.某,吐清水不止,飲食減
40.黃某,胃上有一塊,不食亦可,如食過點,腹即下瀉,神少,出汗多,半年多了
41.楊某之叔,病胃不利,不化食,肚一日瀉四五次,神少,口苦,耳鳴,夜多夢不寐
42.李某,每近天明必瀉,一日瀉五六次,色黃白,忽大瀉不止,大汗喘
43.某之祖父,腹極痛,手足麻木,頭痛,舌苔滑,心內不安,欲吐不吐
44.某,背中冷,左偏微痛,食少欲嘔,四肢強
45.王某之子,發寒冷,作吐,人昏頭痛,咳二月余未好
46.張某之岳,發寒熱,口苦,食不下,大便紅白,兼綠凍清水
47.某,胃不食,吐酸水,心內不安,不想吃,昏暈
48.某,朝食暮吐,吐的是酸黃臭水,一年余
49.某,飲食不化,口酸,神少,有火,懶於言語
50.劉某,發寒熱,胃不利,腹有點瀉,少陽脹
……
卷三
卷四
卷五
附錄

前言 

杜君少輝大學畢業於江西中醫學院,先後兩度從游於我,獲碩、博學位,服務於深圳市中醫院,受單位之培養,到過多家西醫院進修,又因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資助之機會,進入西醫之重點實驗室從事研究。雖於西醫領域學有所獲,但最後回歸中醫學說之鑽研,乃有本書之出版。《聖余醫案詮解按》是一本名醫醫案的鑽研之作,若按西醫統計學,這樣的著作似無意義。但中醫醫案,乃中醫學術重要傳承手段之一。如溫病學派的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清代以來教育與提高了多少名醫與學者?名醫吳鞠通如果沒有深入鑽研葉天士醫案,便不可能有《溫病條辨》之巨作。求中醫之發展者,必須走自己的路,才不會為“科學主義者”所誤!
《聖余醫案詮解按》的病案以陽氣之盈縮、五臟之調和指導臨床辨證論治;詮解內容則引經據典、旁徵博引而聯繫臨床實際;按語則結合現代之教材談臨證心得。相信此書對讀者提高臨床水平會有所幫助。對於研究中醫者,研究名醫名案是發展中醫各家學說的一條大道。
論各家學說,本書可列入扶陽學派。扶陽學派雖倡於鄭欽安,而始創者實為其師劉止唐。劉止唐享有“川西孔子”與“孟子第二人”之盛譽,其創建的“槐軒學派”,會通儒、釋、道三家精要,其《槐軒全書》可謂是“國學”之集大成者。《聖余醫案詮解》為槐軒學派作品,整理與發掘無疑有相當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扶陽學派受到中醫界之重視,杜君於此涉足頗深,多次入川虛心求教於盧崇漢先生等扶陽學家,得其傳授多矣。本書之出版,亦可以看作是杜君深入學習“扶陽學說”心得與體會的學術論文。
我認為對各家學說之繼承應心領神會,得其精髓;繼承必須為了發展,論發展必須通過反覆實踐與比較鑽研才能揚長避短,則既已登堂入室,又能超然於外者,方能跨前一步。所謂後浪推前浪,學術得以生生不息,永無止境。千萬勿以能重用附子多少為傲也!
本書之出版,乃適時之作,故樂為之序。

精彩書摘  

此肺飲也。《金匱要略》言:“肺飲者不弦,苦喘短氣。”與支飲之咳逆倚息不得眠情狀頗似。蓋支飲附於肺,肺飲在肺中,皆足以礙大氣之升降而窒息也。《經脈別論》日:“飲人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夫胃不利、食不化、痰多者,脾不能為胃散精於肺而為痰也;咳逆、苦喘、短氣者,肺不能為胃布精,留而為飲也。《內經》有水飲、積飲,而無痰飲;有順郁、喘呼而無氣緊,可知飲為六氣之本病,而痰則六氣皆生。氣緊者,不寬舒之象,即膜郁也。考《內經》飲症,恆發於太陽太陰司天在泉之年,其偏勝之氣,自不出太陽太陰範圍,而痰則後世醫書有風熱濕燥寒之分,不為陰邪所限,惟寒濕二痰與飲同氣,同氣則為一病,故《金匱要略》合而稱之日痰飲,以冠乎四飲之上。四飲之外又有肺飲、留飲、伏飲,流雖不同,源則無二,故從流而分之為七,從源而皆名之日飲。此症本痰飲而不以之命名者,飲在肺也。
《金匱要略》日:“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蓋“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寒宜溫散,濕宜溫燥,寒濕之有餘,由於生陽之不足,又宜溫補,而生陽之發源則在肝木,故用杜仲補木生火以溯其源,附片、故紙補火以生土,黃芪、白朮補土以生金,節節相承,俾生陽之氣出於地而麗於天。半夏燥脾胃之濕以化痰,砂仁醒脾胃之陽以化食,則佐白朮健運於中也。葶藶瀉肺飲之實,生薑宣肺竅之閉,細辛散肺飲之寒,則佐黃芪治節於上也。夫肺主氣而行水,氣行則水行矣。《經脈別論》所謂“冰精四布,五經並行者”,皆氣以運之也。飲之初由於氣不運,飲既成則又氣不舒,徒補虛則盛盛而固邪,不舒者愈不舒;徒攻邪則虛虛而傷正,可散者復可聚。

值得一看的好書(十)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還本歸宗》
《拯救計畫》
《90後創業富翁丁仕源》
《英語專業四級寫作好詞好句好範文》
《中考完全學案化學》
《我們都是膽小鬼》
《高校自主招生考試直通車2011·英語》
《聖余醫案詮解按》
《客服命門》
《口算•心算•速算天天練習簿·一年級》
《商務館學成語詞典》
《英語完形填空150篇·能力飆升八年級》
《易經與現代生活》
《開店要掌握的基本知識》
《紅鏢》
《殺雞總動員》
《職場錢規則》
《生物化學複習指南暨習題解析》
《中學語文學習便查手冊》
《權經張之洞經世謀略》
《國家公務員招考專業教材真題精編10套卷》
《心靈花園:24個情感拯救計畫》
《巴菲特計畫"只有巨富才能拯救”》
《職場紅樓》
《2014貨幣格局:拯救美元秘密計畫》
《中考完全學案:數學》
《矽谷女總裁》
《生活口語拯救計畫》
《每天要看的快樂心理學》
《好大一隻狼》
《品讀《史記》》
《2011江西省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行政職業能力測驗》
《2011思想政治理論梯度實戰訓練題全集》
《托業考試官方指南》
《高中數學:必修4中學教材學習講義》
《美國簽證口語指南》
《真假紅樓夢》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辭彙串記》
《中考化學3年中考2年模擬》
《白居易研究的反思與批判》
《給月亮找伴》
《花蝸牛爬高牆》
《清香的花瓣茶》
《呼喊:當今中國的五種聲音》
《住在鳥窩裡的小魚兒》
《交鋒三十年:改革開放四次大爭論親歷記》
《漢風流韻》
《三十八朵荷花》
《流變與審美視閾中的唐宋艷情詞研究》
《唐宋詞審美文化闡釋》
《唐宋詞審美談》
《一種情懷兩相知:傳世詞里娓娓道來的蘭心素語》
《詩美創造的過程描述》
《小白楊:樑上泉詞作歌曲選》
《風濕王血淚傳奇》
《雅趣四書》
《寵物總動員:拯救計畫》
《大美鄭州深度之旅》
《受氣包長大了》
《管理智慧與精彩人生》
《股殤》
《吟誦關中:陳忠實最新作品集》
《白樺林動物故事:大自然的謎》
《恆河畔的謎城》
《人類百謎》
《趣味燈謎故事》
《謎屋》
《耳鏡:劉恪自選集》
《反倒笑了》
《不知天命》
《文學美學與接受史研究》
《未名湖畔好讀書:北大課堂之印象》
《體驗批評:一種新的文學批評觀》
《世界上最美麗的英文:情滿人間》
《最後桌的受氣包》
《中國創意產業發展報告2006》
《長勤集》
《大家小書:詞學十講》
《中國詞學研究》
《詞學史料學》
《翻譯研究的語言學探索:古詩詞英譯本的語言學分析》
《商務館學漢語近義詞詞典》
《心理學名詞1999》
《從城市欲望到精神救贖:當代城市小說欲望與審美關係研究》
《跑馬山下的傳說:桑嘎學藝》
《藏族民間故事精選》
《纏來禪去:拈花語佛》
《洪啟嵩禪釋養生:如何培養定力》
《好天氣壞天氣》
《寵物總動員:瘋狂的森林》
《尋找快樂島》
《美女貓拯救計畫》
《得覺的力量》
《論性:曹仁超創富智慧書》
《天地大美:數碼單眼風光攝影從入門到精通》
《血刃》
《喬哈里窗溝通法》
《重讀近代史》
《狼王洛波》
《只為與你相遇:王秋楊的珠峰日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