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道情》

《翻身道情》

《翻身道情》,是一首根據陝北道情音調填詞而成的民歌。

基本信息

《翻身道情》《翻身道情》
歌詞

太陽一出來呀,
哎咳哎咳哎咳哎咳哎咳哎咳哎咳哎咳哎咳咳咳咳,
滿山紅哎哎咳哎咳呀,
共產黨救咱翻了(呦嗬)身(哎咳)呀。

舊社會咱們受苦的人(是)人下人哎哎咳哎咳呀,
受欺壓一層又一(呦嗬)層(哎咳)呀。

打下的糧食,地主他拿走哎咳呀,
咱受凍又受餓,有誰來照應啊哎咳呀。

毛主席領導咱平分土地哎咳呀,
為的是叫咱們有吃有穿呀哎咳呀。

往年咱們眼淚肚裡流哎咳哎咳呀,
如今咱站起來做了主人哎咳呀。

天下的農民是一家人哎咳哎咳呀,
大家團結鬧翻呦身,哎咳咿呀咳,大家團結鬧翻身。
 

流傳地區--陝北

歌曲簡介

這首《翻身道情》,是一首根據陝北道情音調填詞而成的民歌。1942年,在延安的魯藝文工團的文藝工作者挖掘、整理了一大批流行於陝北各地的民間音樂,當他們聽到陝北道情那酣暢淋漓的音調時,決定要利用這一音調寫出一首歌頌貧苦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翻身做主人的新“道情”,這便是《翻身道情》。

道情,原屬於曲藝類種的一個演唱形式。淵源於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以道教故事為題材,宣揚出世思想。原為“徒歌”(即不用任何樂器伴奏的歌唱),南宋時開始用漁鼓、簡板等樂器擊節伴奏,故被稱作“道情漁鼓”。隨著時代的變更,又同各地的民間音樂相結合,擴大了道情的題材,形成了同源異流的多種曲藝形式,如陝北道情、神池道情、江西道情、湖北漁鼓、湖南漁鼓、四川竹琴等。道情多以唱為主,以說為輔,也有隻唱不說的。唱腔各不相同,有坐唱、站唱、單口、對口等不同的表演方式。《翻身道情》所依據的《陝北道情》,便是只唱不說,以單口為表演形式的一種。

《翻身道情》既源於曲藝,那么就具有了說唱藝術的特徵,如速度變化大,唱時要加適當的表演,唱腔、大過門、小過門互相應和,虛詞襯腔多等等。

在情緒上,全曲共分三個階段,開頭的一個階段是小快板,用以表現人民翻身得解放時的歡快心情。講述“舊社會受欺壓”是第二階段,由快轉慢,用以表現農民的苦難境遇。後邊是第三階段,從稍快又回到小快板,用以表現人民站起來鬧革命的精神。在快板中,旋律基本由上、下句形式構成,上句落音“1”,下句落音“5”,這也是曲藝、戲劇唱腔的特徵之一。

這首歌改編、填詞後立即就由延安的文藝工作者唱出了,隨後傳遍全國,一直傳到現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