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滾吧!男孩》

《翻滾吧!男孩》

一部由台灣導演林育賢拍攝的85分鐘紀錄片。

基本信息

《翻滾吧!男孩》《翻滾吧!男孩》
台灣導演林育賢拍攝的85分鐘紀錄片《翻滾吧!男孩》成了寶島人熱議的話題,一個體操教練和7個男孩兒的奧運夢想及他們的追夢精神感動著每一位觀眾。7年間,這些孩子得了幾十個全島冠軍,但他們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在2008年來北京,觀看每一場在家門口舉辦的奧運體操比賽。

幾位來自不同家庭的小男孩,有著截然不同的個性與脾氣,唯一的共同點是──下課後,不打電動不去麥當勞,直奔體操訓練場。“再苦也要練下去、哭完繼續練下去、生完氣繼續練下去、摔倒爬起來再繼續練下去、再痛也要練下去…”難道,這些小朋友都瘋了嗎? 跳脫沉重批判式的傳統紀錄片,本片在熱鬧無比的流暢節奏中,呈現輕鬆幽默的影像觀察,從教練對小朋友嚴父兼慈母的關愛、教練自己的心路歷程,到當年隊友失聯四散的感嘆,今昔對比之間,點出對國內體育養成環境的省思。

基本資料

片名:翻滾吧!男孩

主演:林信志 黃靖 黃克強 楊育銘 李智凱

劇情簡介

提起體操,不少人總會想到大陸或東歐選手,其實台灣也有人從事小選手培訓。紀錄片“翻滾吧!男孩”就記錄一位教練在宜蘭縣羅東鎮公正國小帶著七位小男孩苦練,並拿到全國國小體操團體金牌的故事,有淚水、歡笑,也充滿夢想。
台灣宜蘭縣羅東鎮面積不大,經濟一般,但風景優美,它是前亞運會體操冠軍林育信的故鄉。退役後,林育信放棄了在台北任職的機會,回到了故鄉,在國小任教。在正常的體育課程之外,他又給自己加了份差使:到幼稚園和國小一年級學生中找一批孩子來訓練體操! 7個小男孩兒就這樣走進了這個故事。

8個師徒默默地在小鎮的一角開始了追夢的7年。2003年,他們的故事引起了林育信當導演的弟弟林育賢的注意,於是他開始了對這些人長達兩年的跟蹤拍攝。影片真實又樸實,沒有任何人為加工,在台灣一經放映,便引起了巨大轟動。

影片播出後,小鎮的訓練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耗資3億元新台幣的體育館建了起來。經過7年的訓練,孩子們在吃了很多苦之後,獲得了幾十個全島體操冠軍。

當台灣朋友周荃講述了這個正在發生的奧運故事後,記者撥打了通向台北的電話,記者想知道,這些人目前最大的心愿是什麼。令記者意外的是,他們的心愿竟然與北京有關。他們的心愿是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

“從羅東鎮到北京,我不知道究竟要跨越多少障礙,征服多遠的路程,但我依然嚮往著能去北京,尤其在2008年。”教練林育信對記者說。

今年已經37歲的教練林育信曾與李小雙等大陸三代奧運體操冠軍在世界體操賽場上同場競技。但林育信真切地希望那些曾在賽場上打敗過他的奧運同胞能有機會指導一下他的學生,不論是在台灣還是在北京

夢想:拿奧運冠軍

“你的夢想是什麼?”記者問教練林育信說。

“我的夢想是在亞運體操冠軍成長的地方培養出奧運冠軍!而且從目前孩子們的情況看,不是沒有可能。” 林育信說。

“你們的夢想是什麼?”記者問孩子們。

“堅持練下去,拿奧運冠軍。”孩子們齊聲說。

當中,聲音最洪亮的是黃靖。黃靖是入隊最晚的隊員,當初他是陪哥哥來參加選拔的,結果哥哥沒留下,在一旁“亂滾”的他卻被教練看中了。由於身材高大,小黃靖的雙手難以承受身體的重量,因此林育信對他的訓練格外嚴格。有時小黃靖受不了,一個星期的時間,瞞著家人跟教練天天裝病,逃避練習。但林育信很耐心地和他聊,小黃靖卻一直哭著說:“這么痛,幹嘛要練體操?”

“練體操可以參加比賽,得到冠軍就有獎牌,而且會有很多人注意你、關心你!” 教練說。

三年的訓練,小黃靖拿到獎牌了,親友們的認可和激勵,同學的羨慕,讓他知道教練沒有騙人,覺得辛苦有了回報,更對教練產生了信任感,這時,林育信會激勵他不斷學習新動作挑戰自己,並為自己設定目標,在下一年的全島比賽中再得幾塊金牌。林育信說,“你們一定要超越我,拿到奧運冠軍!”

奧運冠軍的信念,就這樣在小黃靖的心裡確立起來。其他孩子的夢想也是這樣被教練播種到心裡的。現在的小黃靖已升為隊長,算是最晚加入,進步最快的選手。

最初選拔時,實際上有50多個孩子呢,可幾年下來,只有7個孩子堅持了下來,雖然教練要求極嚴,每天近6個小時進行嚴格訓練,但由於資質各不相同,程度也有區別,到現在為止,每個孩子都曾經獲得過全台灣體操冠軍,但林育信對記者說,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成為奧運冠軍的可能,但一定會有人具備這個條件!

“有夢就去追,不會覺得累,有它,勇氣就會一生相隨。”主題歌中的一句話,其實就是影片從教練和孩子們身上挖掘到的最可貴的東西。這是為什麼從2005年4月16日首映開始,《翻滾吧!男孩》不僅囊括了台灣電影界有關紀錄片的所有殊榮,而且入選了韓國釜山影展日本福岡影展的原因。不久前在法國亞洲影展上,該影片又獲得了“觀眾票選獎”。

堅持:因為有快樂為伴

業內人都知道,平時的體操訓練很辛苦。許多孩子經常是一邊拉筋,一邊哭:“下次再也不來了!”背地裡,林育信曾被孩子們稱為“魔鬼教練”,因為他的要求太嚴格,表情很嚴肅。可孩子哪裡知道,林育信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引導孩子們通向奧運之路

對體操,林育信有他自己的感悟:“小時候我功課不好,不愛說話,有很強的自卑感,一次,與小朋友一起偷跑進體操館,趁老師不注意,在蹦床上跳了一下,騰空的一剎那,我感受到一種難言的快樂,似乎平時壓抑太久的東西一下得到了釋放,我迷上了那種感覺,也找到了其他方面無法給我的自信。我就這樣開始了我的體操生涯。現在,我雖走下賽場,可這些孩子的動作都是我手把手教出來的,看著他們像我十年前一樣翻滾,我也像自己在翻滾一樣快樂!”

作為教練,正是對體操的這份摯愛,伴隨林育信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

優異:來自科學訓練

影片播出後,林育信的體操隊迎來了一個遠方弟子:唐嘉鴻。他的父母為了孩子練體操放棄了在台北的生意,舉家搬到了羅東鎮。嘉鴻曾在台北一個俱樂部練習多年,但在比賽中從沒有拿過獎牌,跟著林教練訓練了一年多後,2006年的比賽一舉拿下了6枚金牌。

“訓練體操選手不是一兩個人好就可以了,而是要讓每個選手都達到最佳狀態!訓練過程中,一定要用心去了解每個選手的差異,才能為他們找出最有效率的練習方式,進而量身訂做最合適的姿勢,甚至開發新動作。”談到訓練方法,林育信顯得興致勃勃。“體操運動就是個人秀,往往選手花的時間越多成效就越好,教練就是要幫助選手把心中的恐懼降低,提升他們的信心,才能使選手發揮最大的潛能。還有,比賽是要拿分數的,不是馬戲團表演有人拍手就好!”

正因為如此,教練很重視每個體操動作的精準度,他會透過親自示範、意像練習,以及從科學的角度去灌輸給選手圓周的概念,讓選手在每個小細節上都能加分。

合力:緣於慈母心嚴父行

“教練怎么樣?”通過電話,記者問正在接受訓練的“牛奶糖”和“臭屁強”。“很兇、會罵人,但很強!”“牛奶糖”聲音響亮地說。“我們不怕他,但會聽他的話!”“臭屁強”補充道。

對於這些孩子來說,林教練更像一個負責任的父親。1970年出生的林育信今年已經37歲,還沒有成家,他說顧不上!他要等到孩子們練到10年後自己知道怎么訓練了,再考慮個人的事。這也意味著他還要等3年。但是他說:真正放開手,要等到孩子們上大學哩!

林育信為孩子們想的是未來。在他的督促下,孩子們的學習成績都在中等以上,有幾個還名列前茅。他還適時修正選手的個性,因為良好的人格發展也是一個優秀選手必備的素質。

看似魔鬼教練的林育信,其實很多時候總是掩蓋著另一副慈母的心腸。孩子太小自制力差,體操又是很危險的運動,稍不專心就容易受傷,因此,為了保護選手的安全,他必須板著一張令人害怕的臉孔,提醒孩子們“好好練,別亂來”!另外,他在訓練開始前,還得常常提醒自己,在自己手心裡寫上“今天不準罵小朋友”!而最讓同事覺得不可思議的是,組隊之初,最小的孩子還不會自己擦屁股呢!只要一碰上小朋友要上廁所,林育信就會跟過去。一個大男人,那份耐心著實叫人感動。

本片歷經一年多的拍攝製作,於2004年9月的純16影展中放映,成果頗受觀眾好評。半年來我們陸陸續續記錄了這些小朋友的近況,其中以“牛奶糖小朋友”的進步最讓我們感到訝異。所以我們將影片加入新的內容以及全新製作電影配樂,這些成果將於2005年4月呈現在大家的面前。敬請大家拭目以待

主人公

《翻滾吧!男孩》《翻滾吧!男孩》

李智凱,11歲,聰明,反應快,很會看教練臉色。他有個外號叫做“菜市仔凱”,菜市場,是他媽媽賣菜的地方,也是他下課後的遊樂園

黃克強,11歲,個性直爽剛硬,愛唬人,大家都叫他“臭屁強”!!!他與李智凱是同班同學,兩人的關係很微妙,似敵似友。在體操館裡,他們把彼此視為挑戰的目標。

小軒與小恩,本隊唯一的兄弟搭檔,小軒,10歲,個性膽小但心細,小恩,8歲,人小膽子大卻是個愛哭鬼,雖然技藝比人差,勇敢沖第一,哭完繼續練下去。

林信志,11歲,聰明冷靜,膽大好玩,但是一到體操館就完全變了一個樣子,屬於天才型選手,平時上課時有嚴重自閉傾向,老師提問他絕口不答。

黃靖,11歲,個性內向怕生,卻是個貼心的小孩,來練習體操的原因是,哥哥參加體操選拔時,他也在旁邊跟著翻滾,然後就被教練看上了,他曾是體操隊的逃兵。

楊育銘,10歲,個性文靜較軟弱,練習時常常處於走神狀態,他在念幼稚園時,體操能力曾經超越低年級組,算是教練從小培養的成功範例。

幕後

《翻》片導演是教練的親弟弟林育賢,朋友叫他阿喵。影片其實還有著另一條敘事線帶領著所有觀眾和讀者,穿過時間,導出一個影片內外共存的世界。

同一天,記者越洋電話採訪了兄弟倆,一個在台灣羅東體操館,一個在柏林影展深夜的睡夢中。可在回答記者的問題時,答案卻是如此相似。

一張老照片,一張哥哥10年前與體操夥伴們的合照,照片中人所凝聚的理想、自信與熱情,在哥哥所教導的7位小朋友身上被印證。

弟弟說:“時間可以推移過去的種種是非,卻無法動搖人的意志!”那份感動終究被保留下來,導演弟弟決定跟拍哥哥以及那些體操男孩兒“翻滾”拿奧運獎項的過程。

2003年,弟弟能為這部“大”紀錄片初期籌到的僅僅為50萬元新台幣。邊籌錢邊拍,最後只花了幾百萬,用了最少的錢拍完了電影。弟弟堅持下來了,可他沒覺得苦:“是追蹤著一種深刻的感動,一路走來,仿佛一次重生!”原來,20幾年來弟弟與哥哥並不親密──阿喵小時候也非常喜歡體操,比哥哥小5歲,看著哥哥神氣地翻滾當然也想學,可父母堅決反對再有一個孩子學體操,甚至強迫弟弟轉了學。

儘管花兩年時間拍攝的紀錄片取得了成功,但這並不意味著導演林育賢就此放棄了對這些孩子的關注。對於孩子們,導演有一個宏偉的計畫,他不僅要為他們10年後再拍一張合影,而且在10年中,他會一年一個主題連拍10年。對2007年的主題林育賢已有了打算:孩子們如果能提前來大陸觀摩、學習大陸奧運選手如何備戰2008年奧運會比賽,他就拍下兩岸兄弟體操合作共創奧運佳績的故事!

台灣記錄片

與台灣電影長期低迷徘徊的境況不同,近年來,紀錄片成為台灣原創力強勁的創作形式,一枝獨秀。從《歌舞中國》、《跳舞時代》、《生命》到《無米樂》、《翻滾吧!男孩》,台灣紀錄片作品接力上場,美譽不斷。講述老農故事的《無米樂》以及關注小體操選手的《翻滾吧!男孩》分別創下了400萬、500萬台幣的票房,而紀錄“九·二一”災後重建的《生命》更是突破了1000萬台幣的票房大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