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嗎》

《結婚嗎》

《結婚嗎》是由作者安頓著作、九州出版社於2011年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結婚嗎》《結婚嗎》

《結婚嗎》是著名情感女記者安頓就婚戀話題對都市大齡單身男女的採訪記錄。書中14位被採訪者都在堅定而執著地追求自己想要的愛情和婚姻,但他們在尋愛的旅程中充滿了挫折與困惑:能跟他(她)結婚嗎?他(她)能給我帶來幸福嗎?他(她)的哪些不足可以包容?哪些缺陷一定要計較?人品、學識、性格、品味、情趣、職業、地位、家庭、教育、習慣等,哪些才是幸福婚姻的必備條件?14個人有14種選擇,每一種選擇都引人深思,可謂是當代青年的婚戀啟示錄。

編輯推薦

結婚是為了幸福,縱使我們不再年輕,也不讓愛情打折,堅信大愛晚成
◎結婚不能讓人更幸福,不如不結婚
◎兩個人一起生活最重要的是不能互相嫌棄。
◎戀愛也講究優勝劣汰。
◎男人出色不愁沒老婆。
◎女人會把第一次親密接觸當成是一個從此不設防線的開端,男人則是在這之後趨於理智。
◎錢和地位給男人帶來的魅力,大於文化、長相和性格帶給他的東西。
◎同居能檢驗兩個人的感情有多深,感情的深度決定了彼此的包容度。
◎男人是會被好女人改變的,好男人更是這樣。
1.本書是國內第一本真實記錄大齡青年擇偶的口述情感實錄,比反映“剩男剩女”的小說更具有現實的針對性和借鑑性。
2.本書關注“剩男剩女”的情感問題,非常具有話題性,是媒體報導的焦點,也是未婚青年十分關心的問題。
3.作者安頓的知名度。安頓是中國第一位採訪情感隱私的記者,她寫作的同類書《絕對隱私》曾暢銷百萬。

作者簡介

安頓,《北京青年報》記者,被西方記者稱為“中國第一位採訪情感隱秘的女記者”。1995年起從事“當代中國人情感狀態的個案調查”,在《北京青年報》擔任“口述實錄”欄目採訪記者至今16年,該欄目是《北京青年報》“壽命”最長的專欄。該欄目已結集為《絕對隱私——當代中國人情感口述實錄》系列出版,包括《絕對隱私》、《回家》、《情證今生》、《相逢陌生人》、《絕無禁忌》《悲歡情緣》
另有散文集《動詞安頓》《天堂雨》,小說《欲望碎片》、《焚心之戀》、《因為愛你才害你》。2007年起進行“100箇中國人的夢”系列採訪,至今已出版《100箇中國人的夢》之一、之二、之三中英文版。多部作品以英文、日文、德文、阿拉伯文等在海外發行。

圖書前言

等一份真愛到兩鬢如霜
想寫一本關於那些被媒體叫做“剩男”和“剩女”們的情感故事的書,源於一次採訪。受訪的單身女孩生於1979年,她給我寫電子郵件約見面時用的名字叫“永遠的伴娘”。從22歲起,她經常有機會出現在親戚朋友們的婚禮上,每次,都是伴娘。和所有的女孩子一樣,她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成為某人的新娘,那個人應該英俊儒雅有才華有擔當……可以託付一生。但是,直到30歲遠赴澳洲之前,她一直是伴娘,陰差陽錯地,一直沒能遇見如意郎君。我記得她說她離開北京選擇在“如此高齡”出國留學,也有“轉戰尋夫”的意思,她說,她這個年紀的單身女子在國內“婚姻市場”里已經是滯銷品,惟有嘗試走一條“國際化”道路以自救……
這個女孩的話中“高齡”、“婚姻市場”和“滯銷品”這幾個詞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算起來她今年才不過32歲,這個年紀沒成家的男女就算高齡了嗎?而像我這樣從小在婚姻感情方面接受愛情至上教育的文學中年,無論如何接受不了把選擇愛人等同於商品買賣——我們這代人更容易感動的故事,應該是等一份真愛等到62歲依然至死不渝,相對於偉大的愛情,32歲未嫁未娶簡直不算什麼。這樣,我和她之間有了“代溝”,這條溝里包含著婚姻觀和愛情觀的不同,也包含了我們對婚姻里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不同期許、不同考量。這些不同促成了我和她長達兩年的對話,也促成了我去採訪和她一樣歷經選擇、已屆“高齡”依舊孑然一身的男男女女,我想知道他們在找什麼,是什麼讓那條紅毯鋪成的姻緣路隱蔽著惟有走上去才能感覺到的崎嶇。
這項採訪進行了兩年多。仿佛一個前所未知的世界,經由一扇小窗,漸漸打開,漸漸發現其中的深邃、豐富,當然也會有些因為了解深入之後隨之而來的糾結。

精彩書摘

結婚不能讓人更幸福,不如不結婚
我不結婚是因為機緣沒到,沒遇見能讓我捨得自己的好日子跟他“混搭”的那個人。誰說非要跟一個男人結婚才能過得高興?我現在的日子挺好,高興著呢,要是加上一個人不能更高興,瞧著不順眼還要增加很多煩惱,那為什麼要改變?
採訪手記
在熟人眼中,她是異類,不僅因為她到了35歲“高齡”還“純單身”,更由於她對待愛情和婚姻不能“如饑似渴”有一搭無一搭的態度。單身不可怕,但總要擁有隨時隨地準備“撲上去”結束單身的積極姿態吧?她沒有,沒有還覺得這樣很可笑,這是讓她父母親人最生氣的。
她的名片上寫的是“行政總監”,她用一張時間表解釋這個身份和每月以美元計、一年按14個月計算薪水且有20天帶薪假期的待遇。早晨九點上班,她提前半小時到辦公室,因為老闆的時間表起點是九點,而這個時間表需要她安排;中午十一點半到一點半午飯,她的大多數午餐是便當,人不離開辦公室,不吃便當的日子通常是陪在老闆身邊。不管以什麼規格宴請什麼人,她永遠吃不飽,她從定餐廳、排座次、確認選單酒水、安排司機分頭接送等都事必躬親。從坐下來吃飯到最後散席,不知要站起來多少次,客人上車離開,她最後一個離開酒店前門,她的姿勢和眼光保持著對客人離去時車尾的關注,只要客人從車內回頭,就能看到她不變的身影。下午五點下班,這個時間離開公司對她完全不可能,只要老闆還在,她就是一級待命,與其被從家裡或者朋友聚會上叫回來,不如乾脆留在公司,因此她真正的下班時間是七點半左右——沒有孩子在身邊且喝過下午茶的老闆夫人八點開晚餐。

圖書目錄

代序等一份真愛到兩鬢如霜
結婚不能讓人更幸福,不如不結婚
我不結婚是因為機緣沒到,沒遇見能讓我捨得自己的好日子跟他“混搭”的那個人。
不敢回家的“京漂男”
老爸還不知道上回帶回去的那個“兒媳婦”已經跟人跑了,親戚朋友全看了個遍,老媽給的見面禮人家也收了,這次一個人回去怎么收場?
圍著男人轉的愛情會幸福嗎?
憑什麼女人就應該享受著一個男人帶來的一切,圍著這個男人轉,最後把自己轉丟了,什麼樣的男人值得女人這樣做啊?
“北京男”有什麼優越?
母親是精明而固執的人,要在他結婚之前未雨綢繆,最好能讓女孩簽署一個萬一離婚時甘願淨身出戶的協定——哪兒有人會接受這個?別說利益,單說尊重,也沒人會認為這樣合理。
完全接納的愛是一種奢望嗎?
兩個人一起生活最重要的是不能互相嫌棄,所有一切出現在對方身上和共同生活中的東西,一切的不好,都要面對,以接納的態度來面對,假如你認定了這個人,這一點是必須的。
“鳳凰男”與“孔雀女”的較量
我必須有自己的家,哪怕是蝸居。我也有家人,如果我住在她家,成為她家的上門女婿,以後我弟弟或者父母要來北京住幾天,我是不是要送他們去住如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