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戀

婚戀

婚姻是男女個人結成夫妻關係的行為,是家庭成立的標誌和基礎。婚姻關係的本質在於它的社會性,即按照一定的法律、倫理和習俗規定建立的。夫妻關係是一種特定的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婚姻動機不僅是以社會認可的方式滿足夫妻雙方的性需要,繼而生兒育女,繁衍後代,而且包含經濟方面的考慮。

基本信息

愛情

愛情的概念

婚戀婚戀
愛情是人際吸引最強烈的形式,是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個體對異性個體產生有浪漫色彩的高級情感,其特點是:
(一)愛情是在男人和女人之間產生的,狹義的愛情專指異性戀,將同性戀排除在外。
(二)愛情是在個體心理發展到相對成熟時產生的,幼兒沒有這種情感。
(三)愛情是一種高級情感,不是低級情緒。
(四)愛情有其生理基礎,包括性愛因素,不是純粹的精神之戀。
(五)愛情基本傾向是奉獻。衡量一個人對某異性有無愛情、強度如何,通過“是否發自內心,幫助所愛的人做其期待的所有事情”這個指標來衡量。
愛情發展的階段
社會交換論者把求愛者視為理性主義者,他們選擇能給自己帶來更多幸福的人作伴侶;而所有導致愛情的因素均可歸結為利益和價值。兩者既有物質的、經濟的因素,也包括社會的、心理的因素。
據此理論,愛情發展大致經歷四個階段。
(一)取樣與評估 互不相識的雙方在某一群體中選擇願意交往的對象,所考慮的主要因素是交往的收益與成本及其相抵消後的贏餘。如果收益及贏餘超過自己期待值,對方成為追求的目標。
(二)互惠 在此階段,雙方儘可能交換收益,即為對方提供收益,也從對方獲益,同時力求降低成本。如一起聊天,互贈禮品,共同討論有興趣問題等,但避免進入對方的私密性領域。在交換中,雙方互惠,兩個人親密感加強。
(三)承諾 雙方認為從對方得到的收益大於從其他異性那裡得到的,因此停止與其他異性的交往,雙方關係相對固定,開始一對一頻繁交往。
(四)制度化 親密感的加強,雙方都覺得離不開對方,又擔心對方離開自己,希望能通過契約形式將雙方關係制度化,如訂婚,辦理結婚手續。契約使雙方關係具有排他性,彼此忠實。
愛情形式
愛情的形式愛情在不同情境以及不同需要的背景下有以下六種常見的形式:
(一)激情式 雙方初次見面立即互相吸引,一見鍾情。
(二)友誼式 愛情是一種深情厚誼,並非神秘莫測的感情。
(三)遊戲式 “有時我不得不迴避我的情人們,以免他們互相發現。”
(四)占有式 “如果我懷疑我愛的人跟別人在一起,我的神經就緊張。”
(五)邏輯式 最好與一位和自己背景相似的人相愛。
(六)忘我式 “我寧願自己吃苦,也不讓我愛的人受苦。”
愛情三角形
有的學者認為,愛情是由親密(重視彼此的喜歡、理解與期待)、激情(魅力與性吸引)以及承諾(決策、承諾)三因素組成的三角形。

婚姻

婚姻動機
婚姻的動機有三種,即經濟、繁衍和愛情。有的學者認為,上古時代,經濟第一,繁衍第二,愛情第三;中古時代,繁衍第一,經濟第二,愛情第三;現代社會,愛情第一,繁衍其次,經濟第三。現代社會,由於婦女地位發生了變化,個人自由成為社會生活的準則,愛情成為婚姻的主導動機,余次是繁衍和經濟。

夫妻關係類型

愛情型

它有兩種亞型,一是由美貌與性吸引而結合,但潛伏一種風險,美貌及性魅力會逐漸減退,假如婚姻缺乏其他基礎,或不能過渡到以雙方人格相似性為基礎的愛情,那么可推斷這種婚姻往往遲早出現危機;二是人格型夫妻,以人格的相似性或互補性為基礎的結合。由於人格具有相對穩定性,不像體型、性魅力那樣易變,這種結合一般能使婚姻平穩而幸福。

功利型

此型是以愛情之外的出身、學歷、財產、社會關係等條件為基礎而結合的。當雙方收益與成本基本平衡時,婚姻能持續,雙方感到滿足。其風險是,如雙方收益與成本不平衡,往往出現不滿,導致危機;其次,由於夫妻關係的理性色彩濃重,難以獲得愛情享受,往往雙方關係緊張時,一方尋找婚外情導致關係破裂。

平等合作與分工型

前者夫妻雙方平等分擔家務;後者是雙方根據各自特點分工,料理家政。這兩種類型的特點是,雙方均進入自己的角色,又對對方有相應期待,彼此都認識雙方在家庭中的價值,有較強責任感,家庭生活較為和諧、穩定。

建設性

此型是雙方在共同目標下勤勤懇懇生活、工作的夫妻。他們有創家主業、教育子女等共同目標,並圍繞這些密切合作。在達到一個目標後又追求新的目標。生活中勤奮肯乾,能抑制家庭消費;在共同努力中感愛生活的意義,使婚姻維持與發展。他們可能遇到的問題是,精神生活不夠豐富;當達到目標後,一方可能變得滿足繼而懶散,以致出現裂痕。

惰性型

此型是迅速對婚姻失去熱情的夫妻。他們不能發現需要解決的問題,不願進行新的嘗試,只希望按老樣子生活。沒有緊張、衝突,也沒有樂趣,後者則對婚姻有渙散作用。

失望型

失望型夫妻在新婚時百般努力建立美滿的婚姻生活,有很高的期待值。但不久發現,婚姻生活中有種種不滿意,“現實不理想,理想不現實”,對方表現也非當初所料,因此感到失望。

一體型

這類型夫妻在較長共同生活中相互體貼、合作,在性格、愛好、習慣上彼此適應,融為一體。雙方均把對方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相敬如賓,心心相印。此型關係穩定、美滿。其不足之處是較為封閉,如一方離去,另一方寂寞難忍。

離婚

概述

夫妻心理衝突是彼此心理的不協調、背離或對立,離婚是依法解除婚姻關係。心理衝突往往是離婚的原因和前奏,而離婚往往是心理衝突激化的結果。

夫妻之間的心理衝突

夫妻心理衝突多由下列因素引發:
(一)需求不滿
婚姻是雙方為互相滿足需要而結成的,婚姻的穩定性取決於需要的滿足程度。如果雙方均在共同生活中得到需要滿足,任何一方都不覺得感情疏離和心理孤寂,其婚姻就是穩定的。反之,某些需要得不到滿足(社會心理學稱之為欲求不滿)則會感到心情不舒暢,產生不良情緒,導致爭吵和持續的衝突。欲求不滿包括:
1.自我價值得不到對方承認,自尊心受損。
2.一方或雙方性要求得不到滿足。
3.一方或雙方正當的感情需要,如溫存和體貼得不到滿足。
4.家庭經濟需求得不到正當滿足,如因種種原因支出過多、入不敷出;正當生活沒有保障;或一方或雙方無經濟來源等。
5.在休閒、愛好等方面,雙方需要與興趣差別太大。
(二)價值觀念不一致或過於奢侈
這種不一致常常表現在言語溝通中。如丈夫把社會看成一個競技場,把人與人關係說成是“弱肉強食”,而妻子信奉天主教,認為應該與人為善,雙方在價值觀念上的衝突,必然表現為經常的激烈的爭吵。
表現為行為方面的價值觀念的衝突更具有實質性,其後果是較為嚴重的。只要一方不放棄自己的某些價值觀及相應行為,衝突就會存在。
在人生目的、對幸福、成就看法的價值觀念上的分歧和衝突往往是持續的。雙方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對方是錯誤的,在生活中碰到相關的問題,往往雙方互相指責,行動背道而馳。
(三)遠離的“自我” 自我包括自我意識、自我期待、自我取向等。婚姻不僅是雙方在法律、經濟、生理等方面的合二為一,也是兩個“自我”的結合。同理,夫妻心理衝突是由兩個“自我”遠離而引起的。“自我”的遠離表現為:
1.兩個“自我”基本利益相異,各趨己利。
2.由於利己的婚姻動機,愛是滿足自己需要,而不是為對方作貢獻。
3.遇到分歧,各持己見互不相讓。
4.對方處於痛苦時,不安慰,不幫助,使婚姻具有的促使雙方心理健康功能喪失。
5.雙方心理調適過程緩慢,難以進入心理和諧狀態。
(四)夫妻的性差異; 夫妻在性慾及其滿足方式差異較大,這可能是夫妻衝突的深層次的原因。
男性的性慾往往是難以抑制的性興奮,有較強的自主性,因而新婚時可能就得到滿足;女性的性慾則隨性生活的增加、性體驗加深而逐漸覺醒、增強,有的甚至到中年才達到較強水平。這樣,在婚姻初期丈夫往往有性慾得不到滿足的現象。
男性的性慾具有衝動性、“征服”性和求異性的特點,往往在婚後不久對現有的性生活方式感到厭倦,特別在妻子容貌、言談失去風采後。可此時,正是妻子性慾處於較高水平。許多中年妻子感到性慾不能滿足。
在傳統的性交關係中,男方處於主動地位。只要他願意發生性關係就會對妻子積極挑逗,女方即使不喜歡或不願意此時滿足他,最終還是依從了;女方則很難做到這一點,她最多只能有挑逗,但“操作”權還是在男方,如果他不為所動,女方的性慾不能滿足。而女方挑逗是否成功,還取決於自身的魅力。這裡存在一個問題,女方只有在性慾水平較高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諮詢師的中年才可能積極進行挑逗,而此時其魅力由於年齡、生育等原因大不如前。因此她往往不能滿足。
男方即使到了老年也會被年輕女子的性魅力所吸引,而且選擇女性的標準也不大嚴格,有時只要能消除性慾不滿足就可以。當他對現有配偶厭倦後,傾向尋找婚外情。相應地,年輕女性對不同年齡層次男性作出的反應的範圍較大,這樣使男性婚外情成功可能性提高了。
當然,女方也可能去尋求婚外情,但比男方遇到的困難可能多一些。除了自己因素外,女性傾向於只與自己感情好的男性有性關係,選擇機會較小。加之,傳統的社會輿論壓力對女性相對較大。如對失貞行為往往採用雙重標準,對女性較嚴,對男性則較松,較為寬容。
男女性差異,如果調適較好不會引起夫妻衝突。這需要求助於專業的性醫學專家。

離婚的概念

婚姻存續期間,夫妻雙方在生理、心理、經濟、社會等方面不能調適,使婚姻失調,發展到極點,婚姻功能喪失,只能依照法定程式解除婚姻關係。

婚姻解體意味著家庭解體,這對家庭和社會往往產生負面影響。離婚對子女、尤其是未成年子女的影響是顯見的,嚴重的。但是,作為一種最普遍的和制度化的婚姻解體形式的離婚,是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標誌。離婚自由是婚姻自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婦女解放的標誌之一。

離婚的原因

離婚的原因分析是根據對離婚案例的統計分析得出的。有經濟因素、社會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其他因素。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看,以下原因在導致離婚中占的比例較大。
1.結婚年齡較低的容易離異。
2.因未婚先孕而結婚,往往容易離異。
3.短時相識的結婚,由於彼此不夠了解,婚後發現雙方共同點很少,容易離異。父母離婚提供了離婚的榜樣。有婚前性經驗的人容易離異,因為其傾向尋求婚外性生活。夫妻角色不平等,不適應的,容易離異。對性生活不滿意的,容易離異。

家庭

家庭的概念

家庭作為一個群體是社會的細胞,即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家庭是由婚姻關係、血緣關係及收養關係構成的。

(一)以婚姻、血緣關係為紐帶 以婚姻關係為紐帶的人與人之間是姻親;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人與人之間是血親(收養關係的是準血親)。傳統社會中,血親重於姻親,是由於那時注重傳宗接代;現代社會注重婚姻質量,姻親日益顯得重要。
(二)家庭是一種初級社會群體,其成員間,面對面交往,直接互動與合作。
(三)與其他社會關係比較,家庭關係最為密切、深刻。它包括性、生育、贍養、生活、事業、經濟、政治、倫理道德、教育等多種關係。

家庭的結構與功能

(一)家庭結構

1.結構要素
(1)家庭成員的數量。
(2)代際層次
在家庭代際關係中既有連續性又有間斷性(由代際不同產生的代溝)。
(3)夫妻數量
夫妻是家庭的核心,家庭中有幾對夫妻就有幾個核心。核心越多,家庭越不穩固。
2.結構模式
(1)核心家庭 由夫妻和未婚子女組成的家庭。
(2)主幹家庭 由夫妻和一對已婚子女,如父、母、子、媳組合而成。
(3)聯合家庭 由夫妻與兩對(及以上)已婚子女組成的家庭,或兄弟姐妹結婚後不分家的家庭。
上述三種類型外的家庭。隨著社會發展,核心家庭已成為各國家庭的主要模式。
(二)家庭的功能
1.經濟功能
它是家庭功能的經濟基礎,包括家庭經濟活動
2.撫養與贍養功能
具體表現為家庭代際關係中雙向義務與責任。撫養是上一代對下一代撫育培養;贍養是下一代對上一代的供養幫助。
3.教育功能
包括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以及家庭成員中的互相教育,其中前者最為重要。
4.感情交流功能
它是家庭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
5.休閒與娛樂功能
隨著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閒與娛樂從單一型向多元型發展,日趨豐富。
(三)影響家庭功能的因素
1.社會與環境因素
社會政治、經濟、道德風尚、人文條件以及所在的地域(社會)
2.家庭成員的素質
包括政治素質、法律素質、科學文化素質、道德素質、環境素質、生理與心理素質等。
3.家庭成員間的人際距離
如距離過大則交往溝通有困難,疏遠相互關係;如距離過近,接觸過於頻繁,可能矛盾糾紛多。家庭成員既要有適當頻率的接觸又要保持一定的人際距離,使關係處於最佳狀態,從而更好地發揮家庭功能。

家庭生命周期

這一概念反映了一個家庭從形成到解體的過程,是美國學者研究人口問題時提出的。家庭生命周期概念只適用於核心家庭。

家庭生命周期概念對於社會心理學及心理諮詢學等學科有較大意義。因為婚姻、生育、死亡這些人口過程都發生在家庭中,而且對個體心理健康有明顯影響。
應該指出,這一概念的局限性是忽視了諸如離婚、喪偶等因素對家庭的影響。因而它的適用範圍不夠寬泛,不適用於殘缺家庭和無子女家庭。

婚戀網站

國內
一、世紀佳緣 (成立時間:2003年10月)
二、珍愛網 (成立時間:創始於1998年5月,2005年正式更名為珍愛網)
三、百合網 (成立時間:2005年5月)
四、相親網(成立時間:2007年5月)
五、紅娘網(成立時間2007年2月)
六、知己網 (成立時間:2003年)
七、真情線上(成立時間:2004年)
八、陽光佳緣(成立時間:2006年5月)
九、天賜婚戀(成立時間:2007年)
十、白領驛站(成立時間:2001年)
十一、第一伴侶(成立時間:2011年,實名制)
十二、泰富佳緣網(成立時間2002年,高端,實名制)
十二、長安婚戀網(成立時間2009年,京城CBD,一對一)
十三、財富紳士(成立時間,高端獵婚)
十四、鑽石婚戀網(成立時間2006年,高端,實名制)
國外
一、facebook(成立時間:2004年2月)
二、match
三、myspace
四、mixi(日本)
五、vkontakte(俄羅斯的校區域網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