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無禁忌》

《絕無禁忌》

安頓,北京人,記者,自1985年8月起從事有關“當代中國人情感狀態”的個案調查,所著《絕對隱私》《回家》《情證今生》《相逢陌生人》《焚心之戀》《絕無禁忌》等暢銷書引起社會強烈火反響,為廣大讀者所關注。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了解一個人需要多少時間?了解一個人群需要多少時間?一個人會不會因力漸漸了解了另一個人而被牽扯一份感情和

《絕無禁忌》《絕無禁忌》
精力,忍不住為他(她)擔憂?我會不會因為了解了一個比我年輕、生活在更加開放的時代的人群中一部分人的生存和情感狀態而變得憂慮或者有些憤世嫉俗?這是我在採訪和寫作這本書的過程中經常會不自覺地提給自己的問題。

大約在4年以前,也就是《絕對隱私——當代中國人情感口述實錄之一》出版的時候,我開始正式把“新生代”作為一個定向的受訪者群體。那時候,我自己對“新生代”這個說法還存有一定的質疑。按照通常的年齡劃分方式,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獨生子女被稱為“中國新生代”,而在日本、我國的台灣香港,更多時候是將這個人群定義為“新新人類”。就我國而言,出生於這一時期的青年人,當以數億計。我們很難對這一廣大群體的生存和情感狀態做出一言以蔽之的簡單概括。事實上,在任何一個時代,生長在不同經濟、文化教育環境中的同一代人,往往會形成迥然相異的人生態度。

第一次得知“新新人類”這個詞,是從一個在1998年7月初接受我採訪的19歲女孩子口中聽到的。她的經歷給了我很大震動。她來自北京的一個單親家庭,跟著母親生活。

作者簡介

安頓北京人,記者,自1985年8月起從事有關“當代中國人情感狀態”的個案調查,所著《絕對隱私》《回家》《情證今生》《相逢陌生人》《焚心之戀》《絕無禁忌》等暢銷書引起社會強烈火反響,為廣大讀者所關注。

作品評價

在長達4 年的採訪過程中,我從這些屬於“新新人類”的受訪者身上,發現了很多具有兩面性的精神特質:他們接受新生事物很快,但卻缺少來自成年人的生活指導和心理指導;他們接觸世界的方式多樣化,信息渠道廣闊,但卻沒有明顯的是非界限;他們注重自我感受和生活體認,有勇氣也有條件嘗試各種生活方式,但卻容易衝動,缺少責任心;他們充滿自信,渴望顛覆傳統,卻又在經歷創痛和傷害之後逐漸傾向回歸傳統,缺少確認反叛的心理基礎;他們因為不堅定而可塑性很強,同時又拒絕被任何社會勢力所塑造;他們反叛成人世界既定的一切規則,同時又在不能自圓其說的時候取這些規則為已用,以此為他們的自私和功利找理由;他們中的許多人不相信愛情,卻又在以自已的情感和身體為載體進行著一次次愛情實驗……
——安頓

青春不可“絕無禁忌”——評安頓《絕無禁忌》

《絕無禁忌》提出和呈現了當代社會生活中存在的新的問題:怎樣去面對我們必須超越和不能超越的禁忌?
用安頓自己的話說,“這是一本描寫所謂新新人類的生存和情感的書”,也是一本“描寫在現實社會中初出茅廬的青年人充滿了顛覆意識和反叛意識以及混亂、無序的生存探索的書”。

書中的受訪者一共9位,年齡都在25歲以下,有的還是在校的大學生。他們的經歷和思維方式各不相同,卻不約而同地從自己的角度詮釋了對“禁忌”這個概念的看法。康小明跨過18歲的年齡差距,“跑到又像情人又像母親的女人懷裡”;周曉燕說服了感情不合的父母自願離婚;向雲一把火點著了哄騙她的體育老師的宿舍……細細想來,他們的“敢作敢為”和蔑視成年人定下的“規則”,和我們這些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被社會生活“體制化”的人們是多么不同。書中也記錄了一些所謂“另類”青年的“另類”追求,比如為了能省時省力地過上安逸生活的女孩子絞盡腦汁地把一個個男人當成通往她自己定義的“幸福”的階梯;還在讀大學的男生對“陪聊”生涯樂之不疲,目的也不過就是要“從那些寂寞的女人身上掙錢”,等等。我們不認同他們的行為,卻不能忽視他們的存在。

在我看來,《絕無禁忌》對《絕對隱私》的超越,不僅在於它是一部走訪“新新人類”、觸及了現代社會的尖銳問題的書稿,更重要的是,安頓在記錄和分析受訪者“離經叛道”的人生故事的過程中,沒有停留在揭示其情感狀態的層面上,而是進了一步,開始揭示受訪者的生存狀態。她的字裡行間充分表達了對受訪者的人生態度、道德標準、生存方式所進行的嚴肅思考;一反在《絕對隱私》中儘量隱蔽個人觀點的做法,旗幟鮮明地在“代序”中亮出自己的是非觀。她將“代序”定名為《青春墓地》,直言埋葬頹廢人生之意,在對某些採訪者的描述中,毫不掩飾自己的反感。安頓在《絕無禁忌》中反覆強調“禁忌”這個概念,把我們身處的這個社會的一切傳統觀念細細地加以梳理,用真實而極端富有衝擊力的個案來營造一個可供讀者分析、比較的空間。

《絕無禁忌》提出和呈現了當代社會生活中存在的新的問題:怎樣去面對我們必須超越和不能超越的禁忌正在成長和必將成為社會中堅的年輕人在“絕無禁忌”之後將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來埋葬慘烈的青春歲月?
——楊剛

目錄

他們中的一些人,要為“絕無禁忌”的人生選擇付出較高的機會成本。
青春墓地(代序)
只要到時候她還是單身,我就全跪下來求她嫁給我。
我說真愛比天大
建築一座廟遠遠比建設一個家要簡單得多。
我就是要把這個家拆掉
一個小的變化也能讓你的人生計畫落在流水。所以,我隨緣。
自己覺得好才是最重要的
我乾的這一行,每天就是拿著自己的腦袋當球兒踢。
我想要的是重新出生
在破壞的過程申,人是有快感的,那也是一種女人的成就。
我早就做不成天使了
結婚要算賬之後才能決定。愛情和婚姻其實沒關係。
我的婚姻中沒有性
我的時間、精力和知識都是明碼標價地賣的,但我的身體不賣。
她們的需要造就了我的市場
要是天天想著以後會怎么樣,人就不用活了。
只愛愛我的人
老百姓羨慕的是成功的人。你不成功,再高尚,誰理睬你?
我不讓任何人看出來我有心計(上)
女人天生就是要讓男人勞動、自己享樂的。我從小就這么認為。
我不讓任何人看出來我有心計(下)

基本信息

· 開本: 32
· 出版日期: 2002-08
· 版次: 2002年8月第1版
· 頁數: 317
· ISBN: 7200046868
· 國別: 中國大陸
·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 精簡裝: 平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