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對話》

《終極對話》

《終極對話》法制電視欄目2001年由原中國檢察影視中心創辦,東方電視台曾給予了熱情的扶助,播出以來,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去年年底,該欄目獲得第七屆全國法制電視欄目“金劍獎”二等獎。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與上海東方電視台決定合作打造這個欄目,力爭辦成精品法制電視欄目。

簡介

《終極對話》終極對話

《終極對話》是一個孕育了四年才誕生的欄目。終極的意思有兩個:一是指自然生命的終結;本欄目主要採訪對象是那些可能判處極刑,也就是所謂的三大刑:死刑、死緩和無期徒刑的犯罪嫌疑人,對這些人來講,自然生命基本終結,因而和他們的對話可以算得上是終極對話。二是指政治生命已經終結;檢察機關負責查處職務犯罪案件,欄目所採訪的對象有相當一部分是職務犯罪嫌疑人,這些人原來大多都是職務不同的官員,在他們政治生命終結以後,他們怎么看待自己,有什麼話要說,這些也是一般電視觀眾所關心的。

資料

《終極對話》《終極對話》

所屬電視台:上視新聞綜合頻道(線上直播中)

欄目類型:法制

首播頻次:周播

播出時間:周二(17:00)

重播時間:周三(06:30)

欄目時長:30分鐘

互動

《終極對話》欄目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的大力推介下,與檢察機關宣傳部門形成了良性互動。今年以來,欄目一共和浙江、寧夏、河北、安徽、湖北、湖南、吉林、四川、上海、江蘇等十多個省市的近20個地方檢察院進行了合作拍攝。浙江省檢察院還將《終極對話》節目與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納入檢察宣傳的考核範圍。

作用

《終極對話》《終極對話》

在《終極對話》已經播出的近300百期節目中,先後有200多位檢察官接受了採訪,不僅對節目的內容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通過節目訪談,展示了檢察官形象。尤其是《終極對話》特別節目,對優秀檢察官的專訪,更是大力弘揚了檢察系統轉變執法理念,追求公平正義,執法為民所做的不懈努力。通過《終極對話》這個視窗,廣大電視觀眾了解了檢察系統的工作流程,感受到了新時期人民檢察官為人民服務的高尚情操,捍衛法律尊嚴、維護公平正義的不懈追求,以及"忠誠、公正、清廉、嚴明"的職業風采。

製片人

史宏,1965年3月生,國家文藝二級導演。1987年7月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1992年12月擔任大型直播談話節目《東方直播室》編導;1995年,合作編輯出版≤東方直播·文化篇》一書;1995年12月擔任大型綜藝欄目《共度好時光》製片人、編導,榮獲第12、13屆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優秀欄目獎。擔任大型綜藝晚會製片人、編導,其中《歌從這方宋》獲第11屆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一等獎,《明月有情同胞心》獲第四屆全國優秀對台宣傳音像製品二等獎;2001年5月,合作編輯《很難拍攝的故事——共度好時光精粹》一書,策劃、導演直播《2001年上海金茂大廈迎接新世紀亮燈儀式》,並由中央電視台向全世界直播;2003年10月至今,擔任東方電視台新聞娛樂頻道欄目部主任兼《終極對話》欄目製片人;2005年6月策劃、總協調“國際禁毒日”系列節目《戰毒》,獲全國電視法制創優節目一等獎。

編導

寧菁,1974年生於青海,1996年7月畢業於青海師範大學外語系,同年從大西北遠赴海南島,並在海南電視台謀得一份工作。有幸得到電視前輩的指點,學習攝像、編輯,成為海南電視台海外中心欄目《中國有個海南島》的編導,2000年擔任製片人。2002年,調至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新聞娛樂頻道《東視廣角》欄目擔任記者。2003年12月,調入新聞娛樂頻道欄目部《終極對話》欄目組擔任編導。

朱晨,1992年7月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電化教育系,進入國家機關從事技術工作。1995年11月,進入上海東方電視台從事新聞工作,主要從事國際新聞編輯和本埠新聞編輯工作,屢次獲上海國際新聞獎。2002年1月調入專題部,以《從911到倒薩行動》獲2002年中國國際新聞獎二等獎。2003年12月調入欄目部,從事《終極對話》編導工作。2004年7月完成碩士研究生學業,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學院。8月調入《法律與道德》欄目任編導至今。

徐鴻運,1976年2月生,安徽巢湖人,1999年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2000年在中國福利會電視製作中心少兒欄目《小夥伴》擔任編導,2001年在上海東方電視台綜藝欄目《共度好時光》擔任編導,2003年在上海東方電視台新聞娛樂頻道《終極對話》擔任編導。

電視台法制節目薈萃

從1998年中央電視台《今日說法》欄目開播到1999年長沙政法頻道悄然亮相,再到中央電視台七頻道的《法制編輯部》。中國電視法制節目是伴隨著我國法制不斷完善而逐步發展起來的。中國法制化進程正在加速前進,大眾對法制信息的需求日益旺盛。電視法制節目已撐起社教節目的半壁江山,成為中國電視傳播領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