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紙傘》

《紅紙傘》

《紅紙傘》是作者譚易寫的一部都市言情小說。

作品簡介

見過紅紙傘嗎?它有如水的主骨、如水的傘面,上面題寫著《蝶戀花》的斷句,秀著綠色的國畫……

《紅紙傘》《紅紙傘》

賈平凹《廢都》陳忠實《白鹿原》之後,又一部爆響文壇的重磅炸彈——山西實力派新銳作家譚易傾情力作!2004年華語網路文學論壇中最受網友青睞和追捧的文學小說,同時也引發了譚易現象、《紅紙傘》現象,給網路帶來前所未有的激盪。譚易先生十年一劍之作——《紅紙傘》,傳統文學試劍網路江湖,以百萬“傘兵”為網路後盾,撼動賈平凹商州文學霸主地位,炸響陝軍東征第三炮。
這是一部具有濃厚傳奇色彩的小說,它用幻化的方式抒寫真情與摯愛。全書始終沉浸在一種強烈的主觀情緒之中,以其飽含激情的唯美手法進行敘述,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常常能體會到作者這種時常不能左右自己的寫作狀態,因此《紅紙傘》也就極易以哀傷悽美的故事與華麗狂熱的情緒、細膩深摯的文字感染讀者。當閱讀完全書的時候,你會發現所有的人物與情節,所有的生死恨,所有生死愛恨,所有的語言與情緒都沉澱結晶,而能在腦海中存留的就只有那能抵擋一切時空侵蝕與變異的字眼:情。

作者簡介

譚易,原名淡曉毅,1969年生人,陝西省丹鳳縣人。母親喜愛文學戲曲,是賈平凹的國小語文老師。受母親影響,譚易自幼喜歡文學藝術,痴迷寫作。曾做過廣告公司首席策劃,《女友》、《深圳青年》雜誌編輯。1995年起在《十月》等期刊發表過眾多文學作品。

作品賞析

我在商彤留下的那本紅色的、印有李鐵梅“紅燈高舉閃閃亮”圖畫的筆記本上,鄭重其事地寫下這么幾個字:隔著一世看你。
此刻正是1999 年12月30日11點57分。
20世紀的最後3分鐘。
喜迎新世紀的狂潮巨浪已呈白熱化,高漲著、充斥著這個世界和我所在的古城西安的每一個角落。在這個蓄積了千年勢能的極限時刻,狂歡激情與奔流的熱望一併鎖定在瞬時瞬秒,幾乎家家戶戶的電視頻道都在收看中央電視台的迎新晚會,和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化裝巡遊。
倒計時。
3
2
1
鄰家的孩子放起了鞭炮。
沉默已久的鐘鼓樓也在這個百年幸遇的時刻,為新世紀的到來而鐘鼓齊鳴。
鐺!鐺!鐺!鐺!鐺!鐺!鐺!鐺!鐺!鐺!鐺!鐺!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新世紀到了!
新年到了!
我被這隆重的聲音和熱鬧的氣氛嚇了一跳。
繼而又陷入深深地空虛和沉沉的絕望。
這就是我嗎?
停筆一年半之後,我終於選擇這樣的時候獨自關上門扉,拉緊窗簾,扭亮檯燈,繼續這個憂傷的《紅紙傘》故事的敘述。
沒有人會像我這樣的。
除了,除了孤獨的人;
除了,除了心中裝滿太多憂傷故事的人;
除了,除了……我。
我這樣說好像應驗了那個著名的搖滾歌手的名言:孤獨的人是無恥的。
真是至理名言!
就像此刻,我會選擇這樣舉國歡慶、舉世矚目的時刻,輕輕地揭開自己的傷疤,濯洗那每一道傷口的血膿,再把絲絲綹綹的痛覺,淋漓盡致寫在紙上。
我真是一個樂於揭自己的傷疤成心噁心別人的人嗎?
這樣的疑慮在心裡剛剛打上問號,我就看見搖滾張楚劈頭蓋臉再次沖我喊叫:孤獨的人是無恥的!無恥的!!無恥的!!!
我在這種情形下總是很容易就妥協了。
我低下頭去,默認自己的無恥,卻看見一顆飽滿的、碩大無朋的眼淚從我模糊的視線里滾落下來,在筆下第一行字的“商彤”兩個字上暈染開,淒迷無限,似是夢影。我的眼淚告訴我,除了無恥,我還是一個善良的易感易傷的脆弱的人。我就這樣悄然跨進這個歷史性的零點,不管不顧在新世紀如約而來的瞬間,心裡曾經蘊積著的千年情愫——我就這樣……就這樣……悵惘地注視著一個千年的淡出,悵惘地迎候另一個千年的進駐。
我不知道怎樣的表達才能使我更像一個新世紀的新人,只是我心裡早已認定那些滿世界飄搖的恍惚、焦慮、恐懼、反思的世紀末情緒,和興奮、激動、憧憬新紀元的主鏇律,也一定是正本清源和尋找痛失的結果。世紀狂歡是每一個人心海里的巨瀾,是人人都樂於痛飲的佳釀,新世紀甚至更摒棄個人主義與無病呻吟,而我脆弱的天性和那些誠摯深遠的旖旎憂傷,實在難以使我在別人的歡樂里舉杯同樂,更使我在整個世界都快樂無比的時候陷入死海深淵一樣的絕望。
忘記不快樂吧!
真的已經是2000年了!
雖然難以預料未來社會的自然界與人類科技進步之間,還會不會有矛盾和鴻溝,卻知道新紀元縱然有新氣象,狂熱眩目之後一切也終將歸於淡定,仍然會有很多人追求平和、中庸和古舊。人類就是這樣,一方面忙於挖掘和製造新資源、新景致,另一方面卻忍不住往回看,重新敬畏自然、拙樸和懷念,或者更熱衷於挖掘和製造曾經一度被忘卻的、終將被遺棄的、正在消失的、永不再回來的東西,那些老資源、老故事……
也許我此刻只是在盡一個作家的職責,我所做的努力正和這些壓迫我的責任有關。
此前此後我都在敘述。
我的故事你一定愛聽!
——我的熟悉的或陌生的朋友,今夜我請你光顧我的小屋。
你看,這剛剛打開、剛剛開始記錄著我講給你的故事的筆記本是我的弟弟商彤留下的,它有細細密密的暗格和花花綠綠的插圖-從第一張《紅燈記》李奶奶“痛說革命家史”開始,依次有《沙家浜》里的阿慶嫂“智斗”,《龍江頌》里的江水英“巡堤”,《智取威虎山》里的楊子榮“深山問苦”以及《杜鵑山》里的“黨代表回來了”等等,總計18張樣板戲插圖。我會在10張插圖180個頁嗎的空白里,寫滿我送給他的故事。我堅信自己所記載的正是新世紀到來之前人類最容易摒棄最不該失去的記憶,這些故事一如我在著名的《LOVE》雜誌做《往事悠悠》的主筆專欄的精彩文字一樣,讓你讀著讀著忍不住就哭了,卻不知道最能惹你哭的這個早在1981年就送我空白筆記本的彤兒,在這一刻,在我終於決定動筆寫這些憂傷故事的時候,早已是另一世的魂魄。
你看到我屋檐下那串又粗又笨的風鈴了嗎?它在有風無風的時候都不會響動,初見的人都嫌它笨拙,既不空靈,又不巧致;太木吶了些,太暗啞了些。可是,當你想念親人的時候,當你因為想念親人而想痛了心的時候,它就會叮咚作響,隱隱的,像古寺里柔腸百轉的鐘聲,像靜夜裡呻吟和嘆息著的夢寐,驚為天籟。它是我父親在我九歲的時候送我的生日禮物,是用一整塊樺樹皮和真正取材於秦嶺大森林的一些會發聲會流淚的木頭做成的,粗糙的外殼,靈敏的內心——寫到這裡我仿佛聽到那粗糙的樺樹桿又發出了痛苦思念的呻吟,可是我的父親卻再也不會循著這樣的呻吟聲到我的桌案上來了 ——他走得太遠了 ,天與地一般的遠,今生與來世一樣的遠。
21世紀的第一個黎明在我的窗外悄悄露臉,隨著第一綹貼著窗縫迂迴而至的晨風,你看到風捲簾攏的景致了嗎?我選擇這間樓高七層的小屋做我的風巢,就是為了這一年四季都能來來往往、東遊西盪的滿樓的風。你一定注意到我的窗戶上懸掛著的那條夢一般輕曼、舞一般輕柔、歌一般輕盈的不同尋常的東西,它其實是兩條完整的水袖呢!有雪的早晨看它,它會比雪還慘白;有月亮的夜裡看它,它會隨著傾瀉不盡的月光飄飛到瓊樓玉宇的月宮裡去;而在無風無雨安靜從容的日子裡,它常常內斂成淡定的樸素的顏色,自然褶皺與搭配在上面的藍印花布那抽絲挖孔懸垂而下的流蘇效果,儼然絕塵搭配,疑是前世之物。這兩條水袖,一條是我母親送給我的,另一條就是式微媽媽留給我的作念。想知道式微媽媽的故事你就去翻看詩經吧,在《國風》之《邶》第十一首《式微》里,有這樣的句子:“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你可以遙想那個幾千年前的古代女子在相思入骨的夢裡懸想容輝、苦不自己、無復聊賴的情景 ,當你聽見她一遍又一遍地呼喚遠走天涯的丈夫“天黑了,天黑了,你為什麼還不回家呢?”,你一定比我更能理解,我的式微媽媽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令人沉恨細思、生髮思古幽情的名字。想當年式微媽媽坐在她的尼姑庵瀕臨花牆的方格窗下,輕輕撫弄它們的時候,一定有著無從打發的寥落或者芳思交加的心醉。她一定料想不到它會在幾十年後會成為她兒子風巢中的旗幟。我常常在有風的夜晚打開窗戶,關上燈盞,讓這面浪漫迷情的旗幟在我的巢中飄啊,飄啊,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式微媽媽在用她特有的方式來撫慰她的兒郎,但我就是在這樣的夜晚流盡了這一生的眼淚。式微媽媽……她……後來終於皈依佛門並在青燈黃卷的清淒中死去。當我想她時我只有去看這風捲簾櫳的旗,當她想我時也只好化作無身無形的輕風,在我的思念中穿來竄去。
還有呢,還有那盞紅燈籠呢!它就掛在我的床頭,用那曾經照耀過我的光輝依舊照耀我,只是賜我紅燈籠的奶媽,早在20年前就躺在故鄉的青山綠水和浩淼煙波里了。你看見紅燈籠旁邊的那對銀腳鈴了嗎?那是我最後一次回故鄉時,瞎眼的鈴鈴姐姐送給我的——她是奶媽的小女兒,自小就靠著這對兒綁在腳脖子上的銀腳鈴尋路探路,當她走完沒有色彩沒有光明的生命里程而終於無需再尋路探路的時候,她就把這對兒銀腳鈴送給了我——那是她的瞎子的眼睛啊,她把她的瞎子的光明……送給了……我。
對了,還有那隻紅紙傘——你看見我小屋的牆壁上懸掛著的那隻紅紙傘了嗎?它有如水的竹骨,如水的傘面,上面繡滿綠色的國畫,題寫著《蝶戀花》的斷句:四季風雨四季秋,望斷紅塵,誰染霜天曉?紅紙傘的存在就是一段夢的存在,一段浪漫的輕霧一般的情事的存在,一出揮灑不盡鏇轉不停舞姿婆娑的家族的悲歡離合的傳奇的存在。那個一直被我喊作“秋曉”的人,其實就是我的母親。她的名字隱在這《蝶戀花》的斷句中。母親是我生命中最親的人,她給了我生命和活在這個世界受苦受難的權利,我卻只能在她化作鬼魅世界的亡靈之後,藉助這個憂傷故事寫一闋欲哭無淚的文字,祭奠她的在天之靈。
還有,還有吶!你看見我置放在書案邊上的這張狐狸皮了嗎?當我隨著《LOVE》雜誌記者萬里行的採訪隊伍在西部中國採訪時,在昔日胡人居住的集市上我一眼就看見了它,火紅的皮毛,柔順的哀憐的神情——它是死於哪一年哪一月的佳人呀,哪一年哪一月它死了,變作這張懸掛在集市上的狐狸皮了,竟還如此惹我神傷——那一刻,它在我的心中迅速活過來了,它變作她,當我攜她歸來時,我就在陝北的紅湖之畔得到了那個等我一生的名叫鍾情的女子 。相信很多人在我的《LOVE》雜誌的主筆專欄里看見一篇《紅狐狸》的文章和文章下她的署名“紅狐”,她是我用生命去愛著的人,是我這一生和下一世都願意攜手同行的女子。我是那么不顧一切地追逐她,我們克服那么多人間折磨和艱難險阻終於走到一起——多么幸福啊,誰知生活又以另一種殘忍另一種結局,改寫了我們的命運,讓我永遠地失去了她。我終於又回到無波的從前和無趣的空虛的舊日子裡去了。如今我已捕捉不到關於紅狐存在的更有力的證據,除了她寫給我的信,除了她發表在我的專欄里的那些五彩繽紛的詩文,我竟然連她的一張照片也沒留下——我只剩下桌案邊這張靈魂出竅的狐狸皮了,我們互相凝望著,互相思念著,互相悲傷著,互相感知著生無所戀的不甘和永失所愛的遺憾。
我的熟悉的、或陌生的朋友,你一直在聽、在看嗎?
你看我,多慘哪,我竟然是守著一屋子的寂寞和物事。
這些……難道就是剛剛走遠的20世紀的我的生活?是那種生活給我的全部的饋贈嗎?!
那些活在我記憶和全部生命里的可憶不可追的人們哪!
那些我深愛過的、深愛我的人們哪!!
他們給了我這樣或那樣的饋贈就走了,一個也沒有回來……

基本信息

· 開本: 16
· 出版日期: 2005-01
· 版次: 2005年1月第1版
· 頁數: 475
· ISBN: 7501542457
· 國別: 中國大陸
· 出版社: 知識出版社
· 精簡裝: 平裝

目錄

上部 前世

《紅紙傘》《紅紙傘》

第一章 紅情
第二章 綠衣裳紫衣裳
第三章 被花惱
第四章 倦尋芳
第五章 紅殤
第六章 墓園故事
第七章 綠唇兒
第八章 此去經年
第九章 魅影
第十章 戲劇時代
第十一章 水月夢花
第十二章 今生已惘然
第十三章 莫問滄桑
下部 今生
第十四章 離情正引千絲亂
第十五章 商痕的小說:隔著一世看你
第十六章 商痕的小說:媽媽家,我所看到的痛
第十七章 商痕的小說:父親和他情人的櫻桃谷
第十八章 商痕的小說:重返櫻桃
第十九章 我想變做一匹
第二十章 錦書難寄西飛翼
第二十一章 紅狐之戀
第二十二章 涕零雙墜
第二十三章 世紀之約
長篇小說《紅紙傘》出版後序
打開一把紅紙傘,打動一顆心靈
傘兵評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