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波:西方自由主義的文化革命》

《第二周波:西方自由主義的文化革命》

《第二周波:西方自由主義的文化革命》是由作者: 馬林韜 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6-1出版發行的圖書。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第二周波:西方自由主義的文化革命
作者:馬林韜 著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第二周波:西方自由主義的文化革命第二周波:西方自由主義的文化革命

出版時間:2010-6-1字數:421000
開本:16開
ISBN:9787509715246
定價:¥59.00

內容簡介

古典主義哲學的開啟者康德把哲學的對象劃分為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兩部分,並用詩一般的語言說道:有兩樣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嘆和敬畏——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在這個基礎上,康德又以他確立的辯證邏輯的思想武器,建立了他的三大哲學批判:《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康德的第一哲學批判《純粹理性批判》,講的是對自然事物(真)的認識論問題,並以“二律背反”的辯證邏輯清理和批判了一切形式的獨斷論,認為人的認識能力(知性)是有限的,永遠不可能認識作為自然本體的那個“上帝”,所以“上帝”是不可知的;康德的第二哲學批判《實踐理性批判》,講的是人們社會倫理(善)的實踐理性問題,並表示’,上帝作為人們的道德立法又是不可沒有的,為了保持人們對道德命令的敬畏之心,因此還必須假設“靈魂不朽”和“上帝存在”;康德的第三哲學批判《判斷力批判》,講的是人類美學的問題。康德的三大哲學批判被認為是表現他那個時代資產階級市民文化觀念的“真、善、美”和二元論哲學的思想體系。康德二元論哲學所表現的正是他的哲學自身和他那個時代的矛盾。但儘管這樣,康德還是一直致力於建立一種哲學的統一體系,這一切的表現就是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中,努力地把一切自然與道德、理想與現實的統一,確立為一種可以在美學藝術的形式中來展現並喚起人們美好生活激情的東西。但康德哲學的美學形式論的統一性努力卻是勉為其難和軟弱無力的,所以又被黑格爾稱為是“稻草人”式的。
德國古典主義哲學的統一性構建,在康德之後,又經歷了費希特主觀唯心主義和謝林客觀唯心主義的批判發展,最後是黑格爾在批判、改造和繼承了康德辯證邏輯體系的基礎上,主要在從精神哲學到歷史哲學和社會哲學的所謂真理統一性方面,以客觀唯心主義的形式而完成了作為市民資產階級社會觀念的一個龐大哲學思想體系的構建。可以說,西方近代自由主義的思想文化觀念,作為一個完整哲學思想體系的構建,是在黑格爾那裡第一次以唯心主義的形式而達到了它的頂峰。
西方自由主義文化的那些大思想家和大哲學家們,在論及人的自由權利及人們自由權利普遍化的社會真理時,都無不把個人的財產所有權看作是人們最基本的自由權利或人權。黑格爾還把這看作是真理現實性的具體體現和法哲學(即社會哲學)基礎。然而,一切真理又必須是現實性和普遍性的統一。那么,自由真理的普遍性或人們財產權利的普遍化又將怎樣來體現和實現呢?
對此,黑格爾不僅把他所謂“絕對精神”(自由主義真理)的現實性確定為人們的私有財產權,還把真理普遍性即人們財產權利的普遍化確立為,在資產階級自由國家和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制度下可以不斷地實現的歷史過程。黑格爾還以其充滿辯證法的理論來證明,自由資本主義“自平衡”演繹的歷史邏輯將會最終實現人們自由財產權利的普遍化。
然而,自由資本主義的兩極分化和周期性經濟危機卻使黑格爾主義不可避免地流產了。
首先對黑格爾主義展開思想批判的是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哲學,但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卻不那么辯證,並陷入了整體社會文化觀的二元論和道德形上學。
馬克思和恩格斯對黑格爾把真理確定為價值理想目標和歷史運動過程相統一(即“目標論—過程論”)的歷史辯證法思想給予了很高評價,並認為整箇舊的唯心主義哲學“在黑格爾那裡第一次達到了它的頂峰”。但馬克思和恩格斯也批判了黑格爾真理觀的絕對精神是一種典型的形上學觀念論的神秘主義。黑格爾是一個唯心主義者,他不是按照現實的歷史邏輯來推演真理,而是按照一個杜撰的精神邏輯來演說自由資本主義的歷史。這也正是黑格爾體系最終不能正確地解決歷史發展的自由真理(即他所謂個人財產權利的普遍化發展)問題,並最終陷入矛盾和流產的根本原因。
因此,本書在論及以上的內容時,還特別對資產階級法權的財產自由觀和個人主義社會哲學的思想內容也進行了相應的批判和解析。

作者簡介

馬林韜,1952年出生於重慶。經歷了“上山下鄉”、參軍、當工人,恢復高考後,考入四川財經學院(現西南財經大學)金融系,畢業後從事銀行工作,並潛心於當代人類文明發展的文化哲學、政治經濟學及人文社會學問題的思考和研究。著有《西方自由主義文化的哲學解譜》(三部曲),已經出版《“第一周波”:西方自由主義的文化革命——從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到對舊神學批判的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另外著有《全球化和統觀論的市場經濟革命》(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

目錄

前言
第一篇18世紀世俗主義文化發展的啟蒙運動
第一章啟蒙運動
第一節本章的開篇
第二節表達資產階級世俗觀念的自然神論
第三節公開的唯物主義和戰鬥的無神論
第四節本章小結
第二篇建立自由主義市民社會理想的法國大革命
第二章法國大革命
第一節革命前法國的階級矛盾和社會危機
第二節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和《人權宣言》的偉大綱領
第三節法國大革命不同時期的內外矛盾和“革命俱樂部”活動中的政治鬥爭
第四節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及其最終結果
第五節本章小結
第三篇資產階級建立世俗文化的真理觀念在德國古典哲學中的發展和終結
第三章對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文化反思和哲學總結的概說
第四章康德三大哲學批判中表現市民文化觀念的“真”、“善”、“美”和二元論
第一節康德的科學自然觀和他生活時代的科學發展
第二節康德哲學思想基礎的先驗方法論(工具論)和二元的對象論
第三節康德表現市民文化觀念的“哲學革命”
第四節康德“三大哲學批判”的概說
第五節關於《純粹理性批判》中的“真”
第六節關於《實踐理性批判》中的“善”
第七節關於《判斷力批判》中的“美”
第八節本章小結
第五章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建立統一論的發展——費希特的主觀唯心主義和謝林的客觀唯心主義
第一節費希特主觀唯心主義的“自我一非我一自我和非我同一”的哲學思想體系
第二節謝林建立客觀唯心主義體系的“絕對同一”
第三節本章小結
第六章黑格爾客觀唯心主義哲學世俗化的市民文化觀念及其矛盾
第一節黑格爾哲學的目的:兼容並蓄地構建一個真理統一論的唯心主義思想體系
第二節關於黑格爾對全部歷史的哲學中幾個具有代表性的觀念進行總結和批判的一個概括
第三節黑格爾哲學最鮮明的思想文化標誌:“一切真理的內容都是現實的”和“文化樂觀主義的哲學思維取向”
第四節黑格爾以辯證法思想為核心的《邏輯學》和辯證法的三個基本規律
第五節關於黑格爾哲學體系中的“套用的邏輯學”:《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的概觀
第六節黑格爾《法哲學原理》中的資產階級“國家學說”——關於“真理的現實性”的哲學推演
第七節黑格爾建立“真理現實性”理論思維的“抽象自由”批判和對法國大革命的哲學總結
第八節黑格爾“國家學說”中的理性思維及其庸俗性表現的內在矛盾性
第九節對黑格爾哲學思想體系的簡評
第十節康德和黑格爾不同取向的哲學及其對後世的影響
第七章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思想和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終結
第一節費爾巴哈作為唯物主義哲學家的思想和生平
第二節費爾巴哈思想發展的三部曲:“神性”、“理性”、“人性”
第三節費爾巴哈人本論唯物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
第四節費爾巴哈“異化論”的神學批判和“愛”的“新宗教”
第五節費爾巴哈建立世俗“新宗教”的哲學文化批判
第六節費爾巴哈“新宗教”的倫理形上學
第七節費爾巴哈整體社會文化觀的二元論矛盾
第四篇西方自由主義文化的法哲學基礎的自由經濟理論和個人主義哲學
第八章本篇引言
第九章對自由市場經濟理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
第一節古典政治經濟學體系的建立
第二節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思想遺產和文化矛盾
第三節本章小結
第十章個人主義哲學文化矛盾的批判
第一節“個體性原則”和“個人主義哲學”的辯證
第二節“個人主義哲學”文化矛盾的“布登勃洛克定律”
第三節“個人主義哲學”的非普適性批判
第四節“個人主義哲學”批判的“新個人主義哲學”批判
結語
參考書目
附屬檔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