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選擇結構》

《程式選擇結構》

本詞條針對大一c語言程式《選擇性程式設計》內容章節,採用“問題解決教學”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思路明確,按照“引入--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編定程式--選擇結構條件格式分析-關係運算符學習--實踐練習――交流評價--作業”的流程完成教學過程的設計。

“【說明】:此教學設計任務由南京曉莊學院現代教育技術課程老師yqiong參與教師-維基星光計畫進行wiki教學而發布。此詞條為範例詞條,由王濰選定主題並負責、參與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所有同學協作共同完成!”

基本信息:

科目:信息技術教學對象:大一學生
課時:2教學環境:計算機網路教室

學習者特徵分析:

在第一章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經歷了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領略了用計算機解題的奇妙之道,感悟了程式設計是其中的關鍵環節,對程式設計已經產生一定興趣,但由於在程式設計過程中,涉及數學算法知識點較多,學生還沒有足夠的相關知識儲備,這樣主、客觀兩方面的因素造成在進行“設計算法”、“編寫程式”環節教學,會存在一定困難,難以深入開展下去。

學習內容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高等教育出社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C語言程式設計教程》中的第3章3節《選擇型程式設計》第1課時。程式的選擇結構---條件語句,是在之前學習的基本數據類型、常量、變數、函式、表達式等程式設計語言和程式順序結構的基礎上,學習程式的選擇結構—條件語句,其中包含“條件語句的格式、功能、執行過程”、“c語言的關係表達式、邏輯表達式等程式設計語言的基本知識”。
《程式的選擇結構---條件語句》-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

掌握c語言的條件語句的格式、功能、執行過程;能夠利用條件選擇語句編寫簡單的選擇結構的程式;
掌握c語言的關係表達式、邏輯表達式等程式設計語言的基本知識。

過程與方法:

通過任務引導學生經歷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編寫程式、調試程式等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初步學會使用條件語句來實現控制項結構。
進一步掌握程式調試運行的方法。
《程式的選擇結構---條件語句》-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1.理解c語言條件語句的格式、功能、執行過程。
2.掌握c語言的關係表達式、邏輯表達式等程式設計語言的基本知識。
難點:
在理解條件語句的基礎上,如何利用計算機來解決問題。

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 :

本節課主要採用了講授法,小組合作式,自主探究學習方法,任務驅動法,強化練習法,交流討論法等。
從學生日常生活問題入手,快速自然的引導學生走進主題,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引發學生積極思考;講授新課內容,以醒目的方式將條件語句的格式、功能和執行過程呈現給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在討論與探究中完成任務;把滑鼠還給學生,自己動手實踐,通過以前遇到的數學算法問題問題驅動學生完成任務,課程安排形成循序漸進的梯度,充分挖掘學生潛力;展示評價環節,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明確條件選擇語句的執行流程及使用方法,逐步建構規範合理的利用計算機解決日常生活中問題的意識。在結束環節,以課後作業強化練習法結束本節課,使學生對條件語句的暫時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

教學過程與媒體資源 :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活動:教師出示一份上一屆學生多媒體技術套用水平測試成績單,讓學生觀察成績等級一欄有什麼特點: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成績單得出結論:等級只有兩種,通過與不通過。思考用什麼辦法解決成績等級的評定問題。
設計意圖:用一份成績單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設定學習成績等級,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成績等級只有兩種,可以用簡單的條件語句解決,不會令學生產生畏難情緒。
媒體資源:幻燈片,虛擬成績單。

2.新課探究—條件語句的格式

教師活動:

(1)分析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用我們上兩節課學的程式語句能解決嗎?因為只有兩種狀態,我們可以這樣設計,如果>或=60,我們就讓它顯示“通過”,達不到60這個條件,就讓它顯示“不通過”。
(2)指導學生設計算法,檢查學學生設計的算法,讓兩個小組的代表到黑板前析書他們的算法設計,組織學生討論各組算法的合理性。
(3)編寫程式代碼:詳細講解程式代碼的編寫,通過程式介紹條件語句的兩種格式。
格式一:if(條件)語句 else語句
格式二:if(條件)語句1 else if(條件)語句2else語句
(4)調試程式,指導學生上機調試運行程式,將兩種格式的條件語句都上機運行,加深學生對兩種不同格式的條件語句的理解的。

3.學生活動:

(1)學生分析問題,然後試著設計算法。 (2)兩組學生代表到黑板板書他們的算法設計。學生討論算法的可行性。 (3)學生仔細聽講,掌握條件語句的基本格式 (4)學生上機高度運行程式,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

4.媒體資源:幻燈,黑板,粉筆,計算機

新課探究—關係表達式和邏輯表達式

教師活動:

(1)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學習關係表達式
在剛才的例子裡,我們構想的是分數>或=60用>=。如果我們將條件改成<60。這個關係如何有達?請自主探究。
(2)結合剛才的例子,引導學生理解條件語句的執行過程。
(3)布置學生自學邏輯表達式:
>60及<60我們都知道怎么表達了,如果想表達介於60到70間的數值呢,又該如何表達?
檢查學習情況:小測試。與學生分析小測試,加深理解。
(4)做一個小練習:
某商場的某器重衣服進行促銷,規定買兩件以上在原價98元每件的基礎上打8.8折,設計一個程式,計算購買衣服的應付款。
檢查練習情況,只看算法和程式代碼,不要求上機運行。

學生活動:

(1)學生自行探究,了解關係表達式的運算符號與邏輯值。
(2)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理解條件語句的執行過程。
(3)學生自學邏輯表達式,然後回答小測試
(4)學生按照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編寫屬牟步驟試著為小練習設計算法和編寫程式代碼。
設計意圖:
(1)通過探究,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將條件語句的執行過程放在例題中進行講解,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條件語句的執行過程。
(3)小測試的目的是為了加深學生對邏輯運行值的理解
(4)通過一個小練習,加深學生對條件語句的理解,提高學生以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媒體資源:幻燈,黑板,粉筆,計算機


拓展學習:

教師活動:

(1)布置自學:通過剛才的例題,我們知道了條件語句的格式與它的執行過程,可是我們都知道,一般說會考的成績都分四個等級,ABCD,現在我們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指導學生遵循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編寫程式,調試運行這個步驟學習IF多重分支選擇語句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3)請某小組代表介紹小組的學習情況,並演示程式運行效果。請其他小組評價該小組學習效果。

(4)小結該小組學習效果。

學生活動:

(1)學生以小組形式按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編寫程式,調試運行這個步驟學習IF多重分支選擇語句

(2)某小組代表講解自己小組的學習經驗,展示算法和程式代碼,並調試運行。

(3)學生對該小組學習形成、效果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

(1)將學生的成績等級由兩個上他升到四個,選擇的數目增加,問題深,引起學生探索的興趣。
(2)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在已有科研部範圍內學習新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存疑設懸念

教師活動:剛才用的是IF語句,我們用IF語句能解決簡單的選擇問題,但是,如果選擇的條件太多,用IF會比較麻煩。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呢?我們下節課會介紹多重選擇語句格式。
設計意圖:留一個懸念給學生,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為下節課創造學習條件。

小結

教師活動:小結本課時所學的內容:c語言的條件語句,功能和執行過程。
學生活動:學生與教師一起小結本課時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對本課時個總結,進一步鞏固本課時內容。

課後拓展:

師生活動:布置課外閱讀,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上網進行學習。
設計意圖:提供好的網站讓有興趣的同學作進一步的學習。

《程式的選擇結構---條件語句》-教學流程圖

流程圖流程圖

《程式的選擇結構---條件語句》-教學評價

1、學生評價:

知識評價: 我知道了條件語句的兩種形式。□

我掌握了用條件語句解決簡單問題的方法。□

我能用條件語句編寫出解決與判斷有關問題的程式並實現算法。□

學生課堂表現評價 認真、積極、自信、善於與人合作、思維的條理性、思維的創造性 □□□□□□

能力評價: 和自己比,這節課我能拿個“”(A、B、C、D)。

2、教師評價:

課堂表現評價(選答):
評價我的學生 A(優秀) B(良好) C(合格)
學生對條件語句形式的理解 A(表達清晰) B(能基本描述)C (不能描述 )
學生練習的完成情況 A(全部能完成) B(大部分能完成) C(少部分完成)
學生對討論交流的態度 A(非常投入) B(較積極) C(應付式)
學生們小組合作情況 A(分工明確,合作有效) B(有合作,但分工不盡合理) C(分工合作不合理)
知識內容掌握程度評價:
(1) 判斷一個數的正、負,輸出相應信息
(2) 判斷一個數的奇偶,輸出相應信息
(3) 在主函式中輸入整型數據n,判斷該數是否能被3整除,如果能被3整除,輸出“yes”,否則輸出“no”
(4) 從鍵盤輸入三個數,按照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輸出
(5) 判斷一個年份是否閏年
(6) 對一個百分制的成績給出相應的等級(如90分以上A,80分以上B等)

備註與反思

本課時從設定學生的成績等級出發,通過講授法、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法等,讓學生經歷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編寫程式,調試運行的過程,學習條件句的基本格式和運用。設定的問題簡單,能幫助學生克服胃難情緒論,又從最貼進學生的成績入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要注重個體差異,學生程式不一,接收能力也會不一,對學生的評價要求就不能一樣。當個別學生因能力問題不能及時完成學習任務時,也要根據學生的進度給予適當的肯定,以增加學生的自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