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扇》

《秋風扇》是漢調桄桄劇目的一種,漢調桄桄又叫“南路秦腔”、“漢調秦腔”、“桄桄戲”,流行於陝西的漢中、安康一帶。

《秋風扇》
《秋風扇》是漢調桄桄劇目的一種.

內容

漢調桄桄又叫“南路秦腔”、“漢調秦腔”、“桄桄戲”。因它的唱腔、道白吐字歸韻以漢水流域民眾的語音為基礎,又因用梆子擊節發出“桄、桄”之聲,故名“漢調桄桄”。流行於陝西的漢中、安康一帶。據老藝人程海清口述,明萬曆末年,秦腔已流傳漢中地區;清乾隆年間,洋縣一帶本地班社在演出中,藝人們吸收了民間山歌、小調,豐富了唱腔曲調,使秦腔發生變化;加之漢中毗鄰四川、湖北,長期與川劇、漢調二簧交流,使新興的漢調桄桄,既保留了秦腔高亢激越的特點,又融入了川劇、漢調二簧柔和婉轉之長,形成自己鮮明的地方色彩和獨特的風格。清光緒年間至民國初年;漢調桄桄進入興盛時期,漢中一帶有三秦班、洪喜班、同慶班、五福班等40多個班社,演出活動遍及漢中、安康及川北、鄂北、隴東等地。被稱為“戲狀元”的王庚子名噪隴東10餘縣,青衣楊桂芳、花旦李伍鳳等活躍於川北廣元及成都一帶。演出劇目主要有《伍員逃國》《帝王珠》《秦瓊賣兒》《七星廟》《青梅宴》《夜打登州》《甘露寺》《黃金台》《風箏媒》 、《秋風扇》、 《瘋僧掃秦》等。

相關詞條

《秦瓊賣兒》

《七星廟》

《青梅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