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庚子

王庚子

王庚子(1870—1941)漢調桄桄演員、名醜。諢名“戲狀元”,陝西漢中人。王庚子從小隨父親學戲。又在叔父教的“慶”字科學藝。十一歲登台演出。二十三歲開始領班。三十歲任科班教師;對漢調桄桄劇種的繼承、發展和繁榮做了卓越的貢獻。民眾尊他為“漢調桄桄祖師爺”。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王庚子一生酷受戲劇事業。父、叔相繼去世後,他又拜桄桄名醜宋合子為參師。“生、旦、淨、末、醜,門門不擋手”。他飾演《抱琵琶》中的王延齡,風趣幽默,瀟灑自如,飾演《龍玉笛》中的郭子儀,口齒流利,念白鏗鏘;飾演《夜斷陰曹》中的司馬懋,威武雄壯,森嚴可畏;飾演《盜佛手桔》中的賊醜邱小乙,身段敏捷;還有《合縫裙》中的老醜唐裁縫,《說書》中的文丑劉貢爺,《三搜尋府》中的官衣醜施不全等,均有獨到之技藝。他在演出中,既繼承了漢調桄桄的傳統表演程式,又融化了川劇瀟灑、風趣的表演風格而自成體系,為後輩之師法,是“西路桄桄”的開拓者和先驅。他雖以演丑角為最有名,但因他嗓音宏亮,吐字清晰,技藝嫻熟,做戲認真,表演時聲情並發,神形同至,所以他飾演生、淨、彩旦等,同樣受到觀眾讚譽。數十年的“戲狀元”,不但名噪漢中盆地,而且享譽川北及甘肅十餘縣。

王庚子還是一位戲劇教育家和藝術團體組織者。他教過的“桄桄科班”有:“喜慶”、“忠興”、“五福”、“藝華”、“文化”、“忠和”等七個班。他除收“跟班”徒弟外,單在科班裡就授徒約三百人。因他對學員的精心培育和嚴格要求,學徒中各行當人才輩出。如“活曹操”田伍德,“活周瑜”劉林才,“活孔明”王喜滿,“活孫權”馬忠福,名旦“小紅桃”李五風,名醜杜文書,名鬚生王伍太、黎林明、李忠祿、劉文華、大淨范伍福、王喜述、米藝喜,旦腳張藝青、岳藝鳳、潘藝德,小生郭喜永、張少華,醜腳王萬喜、黃喜慧等。分布於漢中各地及甘肅、四川等地。

王庚子曾領過和創辦的班社有:“明治社”(又叫明治舞台),“松柏社”、“積玉社”,“春和社”,“同樂社”等八個戲劇團體。他很重視集體和個人榮譽。演出時以身作則,一絲不苟。對其他演員要求嚴格,不許馬虎。在生活上,他很關心其他演職人員,經常為給別人慷慨解囊,自己卻餓著肚子趕路,所以,藝人們都喜歡搭他領的班子,並能盡職盡責。因為他領的戲過硬,被爭相邀請,常年四季“台口”不斷。

王庚子肚子裡戲多,人稱“記腹”先生。他很重視豐富演出劇目,收藏劇本。只要聽到哪裡有好戲,他千方百計地都要“學來”,據演員們說。他有半背簍用麻紙抄的劇本,走到哪裡都背著。一次,為“學戲”,他去“春和園”彈戲班,是土匪王三春的箱子)蹲在台下聽記,整整七天,被蚊子咬了一身疙瘩,回來請人抄寫成十二本連台戲《蜜臘珠》。民國三十年(1941)農曆五月初五, 不幸逝世,終年七十二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