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宣城謝朓北樓》賞析

作者

李 白

撰稿

李飛

原文

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註解

這首詩是詩人於天寶十三年(754 年)第二次到宣城登樓時所作。

賞析

謝朓北樓是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是宣城的登覽勝地。一個晴朗的秋天的傍晚 ,詩人獨自登上謝公樓。嵐光山影,是如此的明淨!站在樓上俯看,這“江城”簡直是在圖畫中似的。
開頭兩句,詩人將他登覽時所見景色概括地寫了出來,統領全篇,一下子就把讀者深深吸引住,一同進入詩的意境中去了。中間四句是具體的描寫。這四句詩里所描繪的景象,都是從上面的一個“望”字生髮出來的。從結構上看,上兩句寫“江城如畫”,下兩句寫“山晚晴空”;四句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而又是有層次的。
時值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靜地流淌著,波面上泛出晶瑩的光。以“明鏡”來形容,是最恰當不過的。
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靜寂的,山岡一帶的叢林裡升騰起一縷縷的炊煙,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黃,呈現出一片蒼寒景色,使人生出秋光漸老的感慨來。詩人以極端凝鍊的形象語言,在隨意點染中勾勒出一個深秋的輪廓,深深地傳達出季節和環境的氣氛。
當李白獨自在謝朓樓上臨風眺望的時候,面對著謝朓所吟賞的山川,憑弔他平素所仰慕的這位前代詩人,雖然古今世隔,然而他們的精神卻是遙遙相接的。這種渺茫的心情,傳達了他政治上苦悶彷徨的孤獨之感;正因為政治上受到壓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能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當時複雜的情懷,又有誰能夠理解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