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印紅樓之明亡清興錄》

《石頭印紅樓之明亡清興錄》一一還原紅樓夢人物、情節所隱含的歷史史實。《石頭記》作者洪昇苦心孤詣將明亡清興的正史悲歌披上了一件世俗艷情小說的外衣,在家族榮衰中暗含作者在亡國滅種下對民族、帝制的劃時代思考。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石頭印紅樓之明亡清興錄》石頭印紅樓之明亡清興錄

本書作者洪昇苦心孤詣將明亡清興的正史悲歌披上了一件世俗艷情小說的外衣,在家族榮衰中暗含作者在亡國滅種下對民族帝制的劃時代思考。本書思維大膽、觀點獨特、論述縝密,不敢妄說絕對正確,但求為紅學研究提供一全新視角,拋磚引玉,期專家、讀者探討。

《石頭印紅樓之明亡清興錄》一一還原紅樓夢人物、情節所隱含的歷史史實。《石頭記》作者洪昇苦心孤詣將明亡清興的正史悲歌披上了一件世俗艷情小說的外衣,在家族榮衰中暗含作者在亡國滅種下對民族、帝制的劃時代思考。

內容提要

續石頭印紅樓之傳國玉璽傳,全面破解三百年紅樓夢之謎。本書介紹了《石頭記》中的蒙古崇禎、闖王大戰《石頭記》、《石頭記》中明末的“閹黨之患”、《石頭記》中的袁崇煥、《石頭記》中清朝的興起、《石頭記》中的朝鮮、《石頭記》中率部降清的大漢奸、《石頭記》中的洪承疇、《石頭記》中清朝的兩次皇位之爭、《石頭記》中的台灣、《石頭記》中的清朝入主中原、清朝“以帝禮改葬崇禎”的彌天大謊、《石頭記》中的南明、《石頭記》的主題思想:“華夷”與“無君”、《石頭記》中的“元妃省親”、《石頭記》中的“甄家”與“賈家”、《石頭記》中的“三藩之亂”、《石頭記》中的大觀園——錦繡中華等。

圖書目錄

緒論 《石頭記》的框架結構及行文脈絡
一、《石頭記》的框架結構
(一)《石頭記》共分前後兩大部分
(二)《石頭記》記述的“明史”共分四大時段
(三)對《石頭記》章回結構的大致歸納
二、“紅樓人”與“骷髏骨”之間的對應關係

第一章 《石頭記》
引子:建文帝努爾哈赤
甄士隱,建文帝也
賈雨村,努爾哈赤也
甄英蓮,明朝也
(一)英蓮,“瑛奩”也
(二)香菱遼陽及其代表的東北
(三)秋菱,“酋臨”也
(四)嬌杏瀋陽及其代表的東北也
(五)香菱之判詞

第二章 《石頭記》中的蒙古
一 漠南蒙古
(一) 明末清初的蒙古族
(二) 《石頭記》中的漠南蒙古
二 西藏地區
(一) 邢岫煙,蒙古族固始汗
(二) 智慧型兒西藏也;張金哥五世達賴
三 漠北、漠西蒙古
(一)歷史上的葛爾丹
(二)《石頭記》中的葛爾丹

第三章 崇禎闖王大戰《石頭記》
崇禎登基:賈芸,崇禎也
李自成起義:倪二孫紹祖李自成也;賈迎春,崇禎也

第四章 《石頭記》中明末的閹黨之患
一 歷史上的閹黨之患
二 《石頭記》中的閹黨
三 關於茗煙焙茗

第五章 《石頭記》中的袁崇煥
一 袁崇煥的生平事跡
二 《石頭記》中的袁崇煥
(一)晴雯,袁崇煥也
(二)林黛玉串演袁崇煥
(三)茜雪,亦袁崇煥也
(四)“絳芸軒”和“姽嫿詞
(五)袁崇煥和睛雯的性格比較
(六)睛雯家世考

第六章 《石頭記》中清朝的興起
金釧,努爾哈赤所建之後金也
小紅皇太極繼位後之後金
三 皇太極改“金”為“清”
四 “賈薔齡官”,清朝也

第七章 《石頭記》中的朝鮮
一 歷史上的“李氏朝鮮
二 《石頭記》中的李氏朝鮮
(一)傅試,李氏朝鮮也;傅秋芳李朝仁祖李倧也
(二)金榮,李氏朝鮮也;賈琮,李朝仁祖李倧也

第八章 《石頭記》中率部投敵的大漢奸
李紈孔有德孔四貞也;李紋李綺耿仲明尚可喜
(一)歷史上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
(二)《石頭記》中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
二 李紈、賈蘭吳三桂
三 李紈的判詞和紅樓曲

第九章 《石頭記》中的洪承疇
襲人,明末軍事大臣或兵部尚書
(一)襲人,明末軍事大臣或兵部尚書也
(二)襲人,洪承疇也
賈瑞,亦洪承疇也
(一)歷史上的松錦之戰
(二)《石頭記》中的松錦之戰
三 襲人的歸宿

第十章 《石頭記》中清朝的兩次皇位之爭
一 歷史背景:女真族興起後的東北局勢
(一)第一次皇位之爭
(二)第二次皇位之爭
二 劇情梗概:欺明降朝盡顯風流

第十一章 《石頭記》中的台灣
賈探春鄭成功
(一)歷史上的鄭成功
(二)探春,鄭成功也
薛寶琴鄭克塽
(一)歷史上的鄭克塽
(二)薛寶琴,鄭克塽也
三 鄭成功收復台灣
柳湘蓮,鄭成功、鄭經

第十二章 《石頭記》中清朝的入主中原
紅樓十二官芳官多爾袞
二 清朝逐鹿中原:劉姥姥的“倭瓜

第十三章 清朝“以帝禮改葬崇禎”的彌天大謊
一 歷史上的崇禎以及清朝的“以帝禮改葬崇禎”
二 《石頭記》中的清朝“以帝禮改葬崇禎”

第十四章 《石頭記》中的南明
一 “五美吟”之謎
柳五兒永曆帝朱由榔
司棋孫可望及大西軍殘部也

第十五章 《石頭記》的主題思想:“華夷”與“無君”
一 《石頭記》的“華夷思想
(一)西藏傳說
(二)關於“華”和“夷”
(三)《石頭記》中的“華”和“夷”
二 《石頭記》的“無君思想”
(一)明末清初的“反帝制”思想
(二)《石頭記》中的“無君思想”

第十六章 《石頭記》中的“元妃省親”
一 “元妃省親”,指清朝入主北京
(一)“元妃省親”即清朝入主北京
(二)清朝入主北京後的形勢
二 “元妃省親”,亦指朱棣遷都北京
三 賈元春,“巧取”之賊也

第十七章 《石頭記》中的“甄家”與“賈家”
一 甄家和賈家;甄寶玉和賈寶玉
二 “抄檢大觀園”,實指清朝征服朱明

第十八章 《石頭記》中的“三藩之亂”
一 《石頭記》中“三藩”的來歷
二 歷史上的“三藩”和“三藩之亂”
三 《石頭記》中的漢奸世家
四 《石頭記》中的三藩之亂
五 清朝秋後大算賬

第十九章 大觀園——錦繡中華
榮國府,中國也,主要指清朝興起之後的中國,故又代指清朝
(一)梨香院,後金之東北也
(二)黑油大門之東大院,清朝之東北也
(三)賈環之燈謎詩
(四)榮國府,清朝也
二 《石頭記》中的大觀園——錦繡中華
(一)太虛幻境蘇州山塘街
(二)大觀園,景山西苑三海
(三)《紅樓夢》中的大觀園無法復原
(四)《石頭記》中的大觀園,錦繡中華也

文章節選

二、“紅樓人”與“骷髏骨”之間的對應關係

《石頭記》是在清朝文字獄的高壓之下誕生的“非常”之作,所以作者為“明史”披上了“情慾聲色”的外衣,即《紅樓夢》,《紅樓夢》與“明史”是一種表里結構。正因為《石頭記》是“明史”,所以其中人物眾多,據徐恭時統計,《紅樓夢》人物合計九百七十五人,其中有姓名稱謂的七百三十二人,無姓名稱謂的二百四十三人。又因為《石頭記》是“紀事本末體”的史書,即以歷史事件為中心而記載的“明史”,所以在《紅樓夢》中才出現了眾多“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人物,這些人物或只是某個歷史事件中的某個歷史人物,或只是記述某個歷史事件的陪襯,完成了對歷史事件的記述,這些人物也就沒有用了。

《紅樓夢》中的“紅樓人”,在《石頭記》中共分三種:
1、完全是“明史”中的歷史人物。如襲人、賈瑞即洪承疇、賈赦即皇太極、晴雯即袁崇煥等等,《紅樓夢》中的次要主人公大都如是。
2、完全不是“人”。如第二十八回提到的寶玉的兩個小廝:雙瑞和雙壽,這兩人完全是為暗示寶玉及其前生的生日而設,沒有絲毫的生命跡象。《紅樓夢》中如是之“木偶”亦不少。
3、既是“人”,又不是“人”。這又分為兩種情況:
(1)首先不是“人”,有時又代表“人”。如寶玉,既是傳國玉璽,有時又代表傳國玉璽的持有者;又如“黃金鶯”,指清朝的“金印”,有時又代表清朝統治者。這種“紅樓人”可歸入第2種。
(2)首先是“人”,有時又不是“人”。如妙玉、湘雲、黛玉、寶釵,既代表宋、元、明、清及其歷史人物,又分別是曾經鑲嵌在傳國玉璽上的“玉角”和“金角”。黛玉和寶釵還能一起構成印泥。這種“紅樓人”可歸入第1種。《紅樓夢》中的主人公皆如此,即寶玉、妙玉、湘雲、黛玉、寶釵。
如果簡單點歸納,《紅樓夢》中的“紅樓人”,在《石頭記》中其實就分兩種:一種是“人”,一種不是“人”,雖然有“人”兼而有之。
談到“人”與“非人”,就不得不涉及“警幻情榜”,這個“情榜”弄得人頭昏眼花,至今找不著“北”。
所謂“情”,在《紅樓夢》中指“情色”。第一回空空道人思忖道:“其中大旨談情。”所以後來空空道人才“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並“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關於《紅樓夢》中的“情”,這裡不做深究。
但在《石頭記》中,所謂“情”卻成為判斷“人”與“非人”的標準。古語有云:“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反之亦然,“無情”者“草木”也;“有情”者“人”也,這就是“脂批”中曾提到的所謂“情情”與“情不情”。“情情”即“情:情。”也可理解為:“情乎?情也。”“情不情”即“情:不情。”也可理解為:“情乎?不情也。”
第十九回有“脂批”道:“後觀《情榜》評曰:‘寶玉情不情,黛玉情情。’此二評自在評痴之上,亦屬囫圇不解,妙甚!”我們知道,寶玉主要指傳國玉璽,所以曰“不情”,即“非人”;黛玉主要代表朱明及其歷史人物,所以曰“情”,即“人”。也就是說,“警幻情榜”中只有兩種人,一種為“情”,即“人”;一種為“不情”,即“非人”。【或兼而有之。】
而所謂“警幻情榜”,其實就是指第五回中的“金陵十二釵正冊”、“金陵十二釵副冊”和“金陵十二釵又副冊”,即“明清歷史人物”的“終身冊籍”,並可演繹至“脂批”所說的“三副四副”。但究竟能演繹到第幾“副”,不得而知,因為明清究竟有多少歷史人物,很難有個定數。所以第五回警幻仙姑道:“貴省女子固多,不過擇其緊要者錄之。”第十八回也有“脂批”道:“是處引十二釵總未的確,皆系漫擬也。至回末警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諱。”所謂“回末”,乃誤導也,意思為:讀完《石頭記》,自然明白“明清歷史人物”之“芳諱”。
至於寶玉之別號“絳洞花王”(或“絳洞花主”),乃“將洞花王”也,“將”,統率,指揮;“洞”,“遣香洞”也,第五回警幻仙姑自我介紹道:“吾居離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虛幻境警幻仙姑是也。”“花”,自然是指“放春山遣香洞太虛幻境”中的仙子們了,而這些仙子下凡後便是“明史”中的歷史人物。所以所謂“將洞花王”,乃統帥遣香洞眾仙子之“王”也。《石頭記》第一回寫道:“恰近日這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歷幻緣,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掛了號。”於是“絳珠仙子”道:“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風流冤家來,陪他們去了結此案。”既然傳國玉璽又要投胎轉世了,印泥以及想鑲嵌在傳國玉璽上的“玉角”與“金角”,還有圍繞著皇權打轉的歷史人物們,都一起追隨著來到了人間,這才“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警幻仙姑和一僧一道除外,前面解讀過,他們代表作者。】

《石頭記》即“傳國玉璽傳”,作者通過對宋、元、明、清改朝換代的歷史的記述,折射出中國兩千年的封建歷史,從而歸結出“皇帝為萬惡之源”的主題思想,即“無君”思想。同時,宋、元、明、清改朝換代的歷史,又是漢族和遊牧民族之間的民族鬥爭史,作者從中又歸結出“華夷”思想,這也是《石頭記》的主題思想之一。
《紅樓夢》既是“朱明之夢”,又是“清朝之夢”,作者通過對明清歷史的記述,同時反映出了上面的兩大思想主題。
明清改朝換代時,主要涉及到中國的三個民族,即漢族、滿族、蒙古族,這也代表了明末的三大勢力,即明朝、後金(清朝)、北元,其代表人物為黛玉、寶釵、湘雲。漢族、滿族、蒙古族是這段歷史的主角,所以黛玉、寶釵、湘雲也是《石頭記》的主角,而她們爭奪的對象“傳國玉璽”,即寶玉,便成了《石頭記》的第一主人公。
在這樣一個大的歷史框架之下,《石頭記》詳細地記述了在這段歷史中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紅樓人”在“明史”中也分為“人”和“非人”兩種,有時還兼而有之。所以,“紅樓人”和“明史”中的“骷髏骨”之間的對應關係相當複雜,須小心在意。
《紅樓夢》與“明史”是一種表里結構,“明史”中的歷史人物,反映在《紅樓夢》中就是“紅樓人”。但《石頭記》是在清朝文字獄的高壓之下誕生的“非常”之作,所以作者不能將《紅樓夢》中的某個“紅樓人”一直固定在某個特定的歷史人物身上,即不能將某個“紅樓人”完全等同於“明史”中的某個特定的歷史人物,讓其在每個歷史事件當中,都以相同的歷史人物的身份出現,自始至終,一以貫之。不然,地球人都能看出其中誰代表誰,那么作者費盡心機地為《石頭記》披上《紅樓夢》的外衣,將變得毫無意義。
這樣就出現了如下幾個現象:
1.一個“紅樓人”代表幾個歷史人物,比如襲人代表明朝遼東經略,但主要指洪承疇。
2.幾個“紅樓人”代表一個歷史人物,比如賈母、王夫人、薛姨媽、王熙鳳、邢夫人都是孝莊,而這時候的孝莊,大多只是一個代名詞,只是代指清朝或清朝的實際掌權者,如皇太極、多爾袞、順治、康熙等。又比如,賈政、秦可卿、賈芸、賈迎春等都是崇禎,但同時又代表朱明、漢族等。還比如,薛蟠和芳官都指多爾袞,而薛蟠有時又代指努爾哈赤、康熙,即代表清朝。
也就是說,《紅樓夢》中的“紅樓人”,不僅代表《石頭記》中的某個主要歷史人物,還往往代表這個歷史人物所屬的一方,主要指上面提到的漢族、滿族、蒙古族三方,即明朝、後金(清朝)、北元。
3.幾個“紅樓人”又分別代表不同時期的一個歷史人物,將這幾個“紅樓人”串起來解讀,才能全面再現這個歷史人物,比如茜雪和晴雯都代表民族英雄袁崇煥,袁崇煥在魏忠賢時受閹黨排擠,曾憤然罷官回鄉,作者於是用“茜雪被攆”來補寫袁崇煥的這段歷史。而林黛玉也曾客串袁崇煥。
作者為什麼做這樣的安排呢?原因只能是清朝的文字獄。比如,為什麼不直接寫“晴雯被攆”呢?因為若“晴雯被攆”,便沒法寫以後的袁崇煥了。怎么沒法寫呢?如實寫不行嗎?就說“晴雯被攆”後又回來了,不也可以嗎?可以是可以,但這樣誰都明白晴雯就是袁崇煥,還想為“閨閣昭傳”嗎?就等著被抄家滅族吧!作者將孝莊皇太后分為幾人來寫,也有這個原因。《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大都如此,必須作如是看。【記清。黃硯堂】

《紅樓夢》中的“紅樓人”對應“明史”中的“骷髏骨”,也有一定的規律,比如:
1.凡名字中帶“玉”字或擁有重要玉器者,指漢族;凡名字當中帶“金”字或擁有重要金器者,指遊牧民族,主要指女真族和投降後金的蒙古族。這從妙玉、黛玉之名以及寶釵、湘雲之“金瓔珞”和“金麒麟”,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
2.作者將“紅樓人”分成幾大家族,比如尤氏家族,指漢奸;李氏家族,指率部投敵的漢奸;柳氏家族,指南明,包括鄭成功的鄭氏家族;邢氏家族,指蒙古族。
3.作者將“賈府”分為明清兩朝,寧府指明朝,明亡後指降臣或漢奸;榮府則指從興起到一統天下的清朝,既是空間概念上的清朝,更是時間概念上的清朝。榮府的“梨香院”和“東大院”指入關前的清朝,住在這裡的“紅樓人”都代表清朝及其歷史人物。
4.作者又將朱明王朝分為“賈家”與“甄家”,即北京朱明與南京朱明。
5、作者還從生產生活特徵上總結了遊牧民族“膻”的特點,凡與“膻”有關的“紅樓人”都為遊牧民族。【現在看這有點民族歧視的味道,但知道洪昇是明朝遺民後就不難理解了,洪昇在《長生殿》中曾直呼安祿山為“腥膻”。史可法則稱北方被清朝占領為“染腥膻”。黃硯堂】
……

明白了《石頭記》的框架結構和時間分段、以及“紅樓人”與“骷髏骨”之間的對應特點之後,我們再來按照作者教給我們的方法解讀《石頭記》,即用“解謎”、“還諱”、“意淫”這三個絕招,讀“反文《紅樓夢》”加“反文脂批”。
注意,我們不是按照《石頭記》原來的章回順序進行解讀,即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第三出《仙緣》→第四出《離魂》,而是大致按照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進行解讀,即第二出《乞巧》→第四出《離魂》→第一出《豪宴》→第三出《仙緣》。當然,為了解讀某個人物和事件,我們必須將《石頭記》中的相關部分串連起來,也不可能完全按照《石頭記》現有的排列順序,一個章回一個章回地進行解讀……

作品評價

《石頭記》作者洪升苦心孤詣將明亡清興的正史悲歌披上了一件世俗艷情小說的外衣,在家族榮衰中暗含作者在亡國滅種下對民族、帝制的劃時代思考。本書思維大膽、觀點獨特、論述縝密,不敢妄說絕對正確,但求為紅學研究提供一全新視角,拋磚引玉,期專家、讀者探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