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選集》

《瞿秋白選集》

瞿秋白的一生,疾病纏身,日常事務繁重,但他知識淵博,才華橫溢,拚命工作,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其中許多重要作品收入了《瞿秋白選集》。

基本信息

出書背景

書皮

根據中央的批示,在中央文獻研究室的指導下,成立了《瞿秋白文集》編輯組,蒐集、整理了瞿秋白從1919年7月到1934年7月十五年間的五百多萬字著作和譯文,正在編輯《瞿秋白文集》十四卷,其中政治理論部分八卷,文學部分六卷。為了適應廣大讀者的需要,又從其中選了一部分有代表性的論著,編了一本《瞿秋白選集》。在此紀念瞿秋白就義五十周年之際,《瞿秋白選集》已經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50年,毛澤東在為瞿秋白遺著出版的題詞中說過:“瞿秋白同志是肯用腦子想問題的,他是有思想的。”“他在文字中保存下來的思想,將永遠活著,不會死去。”《瞿秋白選集》的出版,就是為了更全面地介紹他的思想,以有益於我國廣大人民,特別是廣大幹部和青年。

內容介紹

瞿秋白

《瞿秋白選集》收入文稿五十四篇,屬於政治理論的四十九篇,文學的五篇,共三十三萬多字。其中有《〈瞿秋白論文集〉自序》、《在“八七”會議上的報告》、《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開會詞》、《中共六屆三中全會政治討論的結論》等六篇是第一次正式公開發表的。從1923年到1925年五卅運動前,他發表的論文有一百二十餘篇。選集收入了其中的《〈新青年〉之新宣言》、《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之各種方式》、《中國資產階級的發展》、《自民權主義至社會主義》等十三篇。在這些論著中,他深入研究了中國的社會狀況和階級關係,揭露了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和封建軍閥的黑暗統治,對中國革命的基本理論問題進行了系統的探討和論述,提出許多深刻的見解。他指出,隨著帝國主義的侵入,中國早已淪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現階段革命的“主要目標是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爭取民族自由和民族解放。從五卅運動到大革命失敗,他發表的論著達一百三十餘篇。選集收入了《五卅運動中之國民革命與階級鬥爭》、《中國國民革命與戴季陶主義》、《北京屠殺與國民革命之前途》、《中國革命中之武裝鬥爭問題》、《北伐的革命戰爭之意義》、《國民革命中之農民問題》等二十一篇。1927年2、3月間,瞿秋白寫了批判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的名著《中國革命中之爭論問題》。因篇幅所限,選集收錄了其中的第三章《誰能領導革命》,第五章《中國革命中之共產黨黨內問題》及第二章的附言。

本書意義

《瞿秋白選集》的出版是對他最好的也是永恆的紀念。這是他給中國人民留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應當從中學習那些到今天還有生命力、還有益的東西。我們還應當學習他為革命事業不屈不撓奮鬥到底的精神。從“五四”算起,他為中國革命工作的時間,不過十六年;他發表論著譯作的時間,總計十五年。這十五年里,他不顧環境的惡劣,不顧遭遇的坎坷,不顧疾病的纏擾,不顧重任在身和工作紛繁,竟然留下了五百多萬字的論著和譯文,平均每年發表三十多萬字,他為革命付出了何等驚人的精力啊!僅僅從他留下的這么豐富的精神遺產,也可以看到他為革命嘔心瀝血、勤奮刻苦工作的獻身精神。今天,我們正在為建設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鬥,我們正是需要這種精神,正是應當學習這種精神。

瞿秋白及其相關作品

瞿秋白,原名瞿雙,他曾兩度擔任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人,是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