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1899~1935)

瞿秋白(1899~1935)

1922年在莫斯科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5年1月,參加中共四大,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局成員。 1930年8月回國。

瞿秋白(1899~1935)

正文

瞿秋白(1899~1935)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名懋淼,學名雙、霜、爽,字秋白,後以字行。江蘇常州人。1899年 1月29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生於破落仕宦之家。1916年初,其母因家境困窘自殺。1917年9月考入北京政府外交部立俄文專修館讀書。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代表俄專參加北京學聯,成為運動領導人之一。其間兩度被捕。同年11月參與創辦《新社會》旬刊,並為主要撰稿人,宣傳社會改造。1920年春,加入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8月參與創辦《人道》月刊。10月以《晨報》記者身分旅蘇採訪考察,是最早報導革命後蘇聯實況的新聞界先驅。1922年在莫斯科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還先後出席遠東勞動人民大會和共產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1923年1月回國後, 主編《新青年》,參與編輯《前鋒》、《嚮導》。1923年 6月,參加中共三大,起草黨綱。隨後參與創辦上海大學,任教務長兼社會學系主任。此後多年間,從事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和研究工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思想理論建設作出開創性的貢獻。
1924年 1月,出席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參加大會宣言的起草,當選為中央侯補執行委員,後又任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為推進國共合作、發動北伐戰爭和反對國民黨右派進攻,作出了卓越貢獻。1925年1月,參加中共四大,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局成員。6月,參與領導五卅運動,主編《熱血日報》。1927年2月,參與策劃上海工人武裝起義。4月,參加中共五大,在會上批評陳獨秀右傾領導錯誤,當選為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後又任政治局常委。8月7日,主持召開中共中央緊急會議,結束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統治,確定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會後任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一度犯過"左"傾盲動錯誤,但他和黨內同志一道,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為恢復黨的戰鬥力和開闢革命新時期作出了重要貢獻。
1928年 6月,在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當選為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隨即參加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當選為共產國際執行委員、主席團委員,並任政治書記處成員;留駐莫斯科任中共駐國際代表團團長。1930年8月回國。9月,主持中共六屆三中全會,糾正了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錯誤。在1931年 1月六屆四中全會上,受到王明等人攻擊,被解除中央領導職務。此後在上海參與領導左翼文化運動,致力於譯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從事文藝批評、雜文創作和文字改革研究,為建設中國的新文化作出了傑出的貢獻。1934年 2月,到瑞金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員,兼蘇維埃大學校長,《紅色中華》主編。同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瞿秋白何叔衡等奉命留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工作。1935年 2月24日,在福建長汀縣水口鎮小徑村被國民黨軍逮捕。在獄中不懼酷刑威逼,拒絕勸降收買。同年 6月18日在長汀縣羅漢嶺英勇就義。遺作編為《瞿秋白選集》一卷、《瞿秋白文集》十四卷。
參考書目
 陳鐵健:《瞿秋白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陸定一、周揚等著:《憶秋白》,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1。

配圖

瞿秋白(1899~1935)瞿秋白(1899~1935)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