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嘯西風》

《白馬嘯西風》

《白馬嘯西風》是一部中篇武俠小說,著於1961年。作者是當代著名作家金庸,現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小說並不側重武功的描寫,似乎表達一種意念:人人追求的東西,往往並不一珍貴;而把握住自己所有的幸福,才是人世間難得的境界。這個讓人唏噓的故事,說穿了便覺其中無奈,正如李文秀所說:“你心裡真正喜歡的,偏偏得不到,別人硬要給你的,就算好得不得了,我不喜歡,終究是不喜歡。”其實,與其說這是對高昌地圖的感慨,不如說是對“情”字的總結。所愛不能愛,所求不能求,得到的卻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多數人感情悲劇的根源就在於此。

基本信息

故事梗概

《白馬嘯西風》《白馬嘯西風》
呂梁三傑:霍元龍、史仲俊陳達海為搶奪一幅埋藏寶物的高昌迷宮圖,帶人與師妹上官虹及其夫白馬李三交手。 由於寡不敵眾,李三夫婦一直跑到回疆,仍沒擺脫追蹤,夫妻頑強抗戰,手刃數名強敵,殺死史仲俊,雙雙戰死。白馬帶著他們七歲的女兒李文秀跑入沙漠,遇見大風沙,吹至哈薩克人的居住區,被這裡唯一的漢人葉老丈收養。霍元龍和陳達海找不到李文秀,對村中老弱病殘婦的哈薩克人進行屠殺掠奪,引起哈薩克人的仇恨。李文秀自此後與葉老丈一同生活,並與哈薩克第一勇士蘇魯克的兒子蘇普結為好友。 一次他們一同玩時遇見一頭大狼,被二人合力殺死。蘇魯克因不在家時妻子被霍元龍等所害,從而仇恨所有的漢人,阻止蘇普與李文秀來往;李文秀見蘇普挨父親的毒打,把他送給自己的狼皮送到哈薩克美麗的少女阿曼的門口,再也不見蘇普。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文秀變成了大姑娘,她偷偷觀看蘇普與人比武摔跤,卻發現了阿曼對蘇普的愛情,傷心而走,被一直在回疆尋找她的霍元龍手下之人發現。李文秀想起父母的仇恨,欲將他們帶入戈壁之中,同歸於盡,卻巧遇隱藏在此的一指震江南華輝,在他的指導下,用毒針殺死圍追的敵人,並幫助華輝挖出背上的毒針,拜他為師。兩年時間,李文秀不時去華輝處學藝,已成為武林高手。

這日蘇普與阿曼為避冰雪來到葉老丈家中,碰巧陳達海也來這裡。一個尋問兒時的夥伴,一個追查當年的漢族小姑娘,動起手來,蘇普被陳達海所傷,

《白馬嘯西風》《白馬嘯西風》
李文秀此時女扮男裝,打敗陳達海,救出阿曼,還給蘇昔。眾人為追逃走的陳達海,來到迷宮,遇見躲在這裡的華輝。他原是哈薩克人,本叫瓦耳拉齊,因在追求阿曼母親時敗給她的父親,從而逃往中原,學得一身武功,並教了個漢人徒弟馬家駿——也就是一直假扮葉老丈的人。華輝為了報復哈薩克人,曾讓馬家俊在井水中下毒,馬家駿不忍心,先下手刺傷他,自此他就在此保護迷宮。如今師徒二人一場激戰,雙雙傷重喪命。所謂迷宮之中的寶物,都是中原到處可見的紙、筆、圍棋七弦琴等等。 李文秀為關懷、照料自己的兩位親人的死而傷心,更為自己所愛的蘇普愛別人而傷心,她只有騎著白馬,回到中原,今後的路,還不知道向何方。 小說並不側重武功的描寫,似乎在表達一種意念:人人追求的東西,往往並不一珍貴;而把握住自己所有的幸福,才是人世間難得的境界。 這個讓人唏噓的故事,說穿了便覺其中無奈,正如李文秀所說:“你心裡真正喜歡的,偏偏得不到,別人硬要給你的,就算好得不得了,我不喜歡,終究是不喜歡。”其實,與其說這是對高昌地圖的感慨,不如說是對“情”字的總結。所愛不能愛,所求不能求,得到的卻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多數人感情悲劇的根源就在於此。人物:李三,霍元龍,史仲俊,陳達海,上官虹,李文秀,丁同,馬家駿,蘇普,蘇魯克,車爾庫,阿曼桑斯 ,雲強盜全強盜,寧強盜瓦爾拉齊

作者簡介

《白馬嘯西風》《白馬嘯西風》
金庸(1924年2月6日—),香港“大紫荊勛賢”。原名查良鏞(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江西省婺源縣人,出生於浙江海寧,當代著名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譽為武俠小說作家的“泰山北斗”,更有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金庸生於1924年,血型O,祖籍為江西省婺源縣,出生在浙江海寧,查家為當地望族,歷史上最鼎盛期為清康熙年間,以查慎行為首叔侄七人同任清朝翰林後全族人分入漢族八旗,現代查氏家族還有兩位知名人物,南開大學教授查良錚(穆旦)(四十年代九葉派代表詩人,翻譯家),台灣學術界風雲人物、法務部長查良釗。出自海寧的著名人物還有王國維和徐志摩。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其先祖查繼佐是“明史案”最早向當局告發人之一。金庸祖父查滄珊是“丹陽教案”的當事人。 1937年,金庸考入浙江一流的杭州高中,離開家鄉海寧。1939年金庸15歲時曾經和同學一起編寫了一本指導學生升國中的參考書《給投考國中者》,暢銷內地,這是此類書籍在中國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書。1941年日軍攻到浙江,金庸進入聯合高中,那時他17歲,臨畢業時因為寫諷刺黑板報《阿麗絲漫遊記》被開除。另一說是寫情書.1944年考入重慶國立政治大學外文系,因對國民黨職業學生不滿投訴被勒令退學,一度進入中央圖書館工作,後轉入蘇州東吳大學(今蘇州大學)學習國際法。抗戰勝利後回杭州進《東南日報》做記者,1948年在數千人參加的考試中脫穎而出,進入《大公報》,做編輯和收聽英語國際電訊廣播當翻譯。不久《大公報》香港版復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1950年,《大公報》所屬《新晚報》創刊,金庸調任副刊編輯,主持《下午茶座》欄目,也做翻譯、記者工作,與梁羽生(原名陳文統)

《白馬嘯西風》《白馬嘯西風》
一個辦公桌,寫過不少文藝小品和影評(筆名姚馥蘭和林歡)。姚馥蘭的意思是英文的Your friend.(你的朋友)。1955年開寫《書劍恩仇錄》,在《大公報》與梁羽生、陳凡(百劍堂主)開設《三劍樓隨筆》,成為專欄作家。1957年進入長城電影公司,專職為編劇,寫過《絕代佳人》、《蘭花花》、《不要離開我》、《三戀》、《小鴿子姑娘》、《午夜琴聲》等劇本,合導過《有女懷春》、《王老虎搶親》(所用筆名為林歡)。建國不久,金庸為了實現外交家的理想來到北京,但由於種種原因而失望地回到香港,從而開始了武俠小說的創作。1959年離開長城電影公司,與中學同學沈寶新合資創辦《明報》,任主編兼社長曆35年,期間又創辦《明報月刊》、《明報周刊》、新加坡《新明日報》及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等。金庸任董事長期間,《明報》成為香港最有影響的報紙之一,有人把它比喻成香港的《泰晤士報》。其對中國時局的預測和分析,是其它報紙不能比擬的。《明報月刊》則是華人世界最文人化的刊物,其對大中華關懷,深受全世界華人好評。 

從五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金庸共寫武俠小說15部,1972年宣布封筆,開始修訂工作。1981年後金庸數次回大陸,先後受到鄧小平、江澤民等領導人的接見,1985年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1986年被任命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政治體制”小組港方負責人,1989年辭去基本法委員職務,卸任《明報》社長職務,1992年到英國牛津大學當訪問學者,1994年辭去《明報》企業董事局主席職務。1999~2005年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金庸博學多才。就武俠小說方面,金庸閱歷豐富,知識淵博,文思敏捷,眼光獨到。他繼承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開創了形式獨特、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舉凡歷史、政治、古代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電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書畫、詩詞典章、天文歷算、陰陽五行、奇門遁甲、儒道佛學均有涉獵,金庸還是香港著名的政論家、企業家、報人,曾獲法國總統“榮譽軍團騎士”勳章,英國牛津大學董事會成員及兩所學院榮譽院士,多家大學名譽博士。金庸一支筆寫武俠,一支筆縱論時局,享譽香江;少年遊俠,中年遊藝,老年遊仙;為文可以風行一世,為商可以富比陶朱,為政可以參國論要:金庸一生的傳奇,可謂多姿多彩之至。佛學對金庸的影響很大。在他的文學作品中處處可見金庸中庸平和的風格。

金庸家事

《白馬嘯西風》《白馬嘯西風》
金庸結過三次婚,第一任妻子叫杜治芬,因婚外情背叛了他。第二任妻子叫朱玫,卻是金庸生了婚外情,背叛了她。 金庸和第二任妻子朱玫是1956年5月1日結婚的,當時金庸在《大公報》工作,用筆名林歡寫著影評。夫婦二人在現在的堅尼地道二號租房居住,生下了他們的大兒子查傳俠。 朱玫可謂是金庸的患難之妻,《明報》草創,與丈夫一塊兒苦站。但當《明報》興旺,丈夫卻移情他愛,和她結束了婚姻關係。朱玫在孤獨和貧困中度過一生,於1998年11月8日病死於香港灣仔律敦治醫院,享年63歲。替她拿死亡證的,竟然是該醫院的員工,而不是她的丈夫,也不是她的兒女,令人唏噓。朱玫為金庸生下兩男兩女。“我對不起朱玫……”金庸對記者說。 能與億萬富豪金庸白頭偕老的女子叫林樂怡(洋名阿May),即金庸的第三任也是現任妻子。她認識金庸時才16歲,比金庸小20多歲,在北角麗池一間酒店裡相識。林姑娘那時是酒店的侍應。那天,金庸剛與第二任妻子吵過一架,正失意至極,就到那家酒店的門邊坐下。 金庸引起了林姑娘的注意。林姑娘想請失意的男人吃碗麵,而那失意的男人也因此注意上了林姑娘,一見鍾情。這就對不起朱玫了。 再離婚,再結婚,並送小嬌妻到澳洲留學,至今恩愛。大俠金庸是個風流才子,據說,當年大俠金庸苦戀夏夢,金庸生平唯一一次創作劇本並親執導筒的目的就是為了一近芳澤,但最終未能攜手。

金學研究

《白馬嘯西風》《白馬嘯西風》
由於金庸小說深受歡迎,不少文字工作者都提筆撰寫感想、書評,於是就有了“金學”一詞。不過金庸本身對這名稱有點抗拒,認為有高攀專研紅樓夢的紅學之嫌。現在大多統稱“金庸小說研究”。而最先研究金庸小說,倪匡第一人。當台灣“遠景”取得金庸小說著作權後,出版一系列由沈登恩主編的「金學研究叢書」,由旗下著名作家分別評論金庸小說,分別有五集《諸子百家看金庸》(三毛、董千里、羅龍治、林燕妮、翁靈文、杜南發等)、楊興安的《漫談金庸筆下世界》及《續談金庸筆下世界》、溫瑞安的《談笑傲江湖》、《析雪山飛狐與鴛鴦刀》及《天龍八部欣賞舉隅》、《情之探索與神鵰俠侶》(陳沛然)、《讀金庸偶得》(舒國治)、《金庸的武俠世界》(蘇墱基)、《話說金庸》(潘國森)及《通宵達旦讀金庸》(薛興國)等,其中倪匡寫的《我看金庸小說》大受歡迎,一看再看直到五看才告一段落。期間「博益」及「明窗」亦出版了一系列名人談金庸的叢書,當時任職《明報》督印人的吳靄儀亦寫了《金庸小說的男子》、《金庸小說看人生》、《金庸小說的女子》及《金庸小說的情》,楊興安的《金庸筆下世界》。當金庸小說在內地正式授權出版後,「金庸小說研究」更為熱鬧,除小說內容、人物、歷史背景以至武功招式及飲食菜譜等,不一而足。其中比較不同版本之間的差別更是研究的重點。現時只有陳墨和潘國森依然經常評論金庸小說。

評價

《白馬嘯西風》《白馬嘯西風》
《白馬嘯西風》是金庸以女性的視覺所寫的一篇小說,很好的刻畫了女性的心理,把女性對待愛情的那種痴情、執著和纏綿刻畫的入木三分。與其說這是一部武俠小說,到不如說是一部愛情小說。它不向金庸的其他小說那樣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我覺得把它作為一部唯美的愛情小說來讀就很好啊。不要總覺得金庸的小說都很大氣,這部《白馬嘯西風》和《越女劍》就很小女人啊。所以我至今都記得女主人公最後所說的話:“他們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不喜歡!” 《白馬嘯西風》是金庸的一部中篇武俠小說。平心而論,與金庸的那些宏篇巨製相比較,這部中篇算不得佳作。無論是其規模與氣勢的宏偉,還是其情節結構的緊湊與精妙;無論是其故事懸念的曲折深幽,還是其人物性格的豐滿鮮明;無論是其主題意蘊的深厚與豐富,還是其敘事語言的簡潔純熟……這部《白馬嘯西風》都不是上乘之作。然而,我們不難看到這樣一個事實,在金庸筆下,任何一篇作品,在其自己作品之中也許算不上什麼,但與其他作家的作品相比,卻仍然可入上上之選。金庸武俠小說創作的奇妙之處,不僅僅在於他創作出諸如《天龍八部》、《鹿鼎記》、《射鵰英雄傳》、《笑傲江湖》以及《俠客行》等等這些絕對一等一的傑作,而且也在於他創作出相對較次一級的作品,依然可以與其他的名家名著相比較。武俠行話,是謂「名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練武的名家,內功深厚常能「飛花摘葉」,從而照樣「傷人立死」。寫小說的名家也同樣如此。其「內功」深厚者,即便是隨意揮灑,不經心之作,亦大為可觀。《白馬嘯西風》便是金庸金大俠的這樣一部隨意為之的不經心之作。
小說家的所謂「內功」也者,說穿了,無非便是對世界與人生深切的體驗與感悟,是對人性與歷史獨特的識見與思索。如若我們把
《白馬嘯西風》《白馬嘯西風》
《白馬嘯西風》僅僅當作一部武俠小說來讀,如若我們僅僅是要在武俠小說中尋求緊張刺激、曲折與懸念、傳奇與神話,那么,乍看起來,這部《白馬嘯西風》的確是難以使人滿足。它雖然也還「好看」,但畢竟不是那么「夠味」,不是那么緊張、那樣刺激、那么曲折和奇絕,總之一句話是不夠「熱鬧」。如果我們按照常規的武俠小說的「招式」與「套路」來要求這部小說,我們甚至懷疑這是不是一部武俠小說──書中既無不得了的「武」,更少真正的「俠」,而其中若干「江湖人物」只不過像是戲劇中的「跑龍套的」,將「正主兒」引上場來便無其他的作用──書中的主角李文秀只是一位落難回疆的漢族少女,原本不會武功,而即便是後來機緣湊巧,使她學得一身武藝,但她也決不想到要持此闖蕩江湖並「揚名立萬」,其心耿耿,雖亦不忘父母大仇,至少不希望自己被仇人所殺,而她之學武的真正目的,乃是想憑此奪得情郎,並就此過上最凡俗的牧人生活。以這樣的一位人物作為作品的主角,你要說該小說並非武俠小說,自無不可。更何況,書中所寫的故事,雖開頭結尾影影綽綽地出現了江湖人物持刀奪寶,弄得神秘緊張、以死相搏,而小說正文的大部分內容則是出乎意料的是些世俗民情、小兒小女、喝酒跳舞、講古放牧的故事——所有的這一切,在欲求緊張熱鬧、刺激曲折的讀者看來,自是平平無奇,淡而無味。

然而,如若我們不「貪」其武功熱鬧,亦不「痴」其俠義緊張,也就不會「嗔」其淡而無味、平凡無奇了。如若我們換一種角度、換一個層次,再來讀這部《白馬嘯西風》,就不難發現這部小說別有洞天,另有妙處。這部小說的妙處,不在其「武」,而在其「情」;不在其「俠」,而在其「孽」;不在其「善」,而在其「美」;不在其「事」,而在其「人」;不在其「熱鬧」,而在其「淡雅」;不在其「轟動」,而在其「感傷」;不在其「曲折」,而在其「深沉」……可以說是平淡無

《白馬嘯西風》《白馬嘯西風》作者字
奇卻大有韻致。這部小說的主幹並不在於武人故事,而在於主人公李文秀的兒女情懷。故曰不在其武而在於其情。李文秀隨著父母(即白馬李三與金銀小劍三娘子)被呂梁三傑等六十餘人追殺,自甘涼道直至回疆,白馬李三及金銀小劍上官虹先後死去,留下李文秀孤身一人漂泊回疆哈薩克草原,被一孤居在此的漢人收養,從此慢慢地習慣了回疆的生活,也喜愛上了哈薩克牧人簡陋卻歡樂的生活。尤其與哈薩克第一勇士蘇魯克之子蘇普年齡相若,兩小無猜,青梅竹馬而暗生情愫,自此李文秀在一片情網之中嬉戲掙扎,歡樂煎熬,是為《白馬嘯西風》這部小說的故事主幹。值得注意的是,該小說的開頭與結尾,或是殘忍或是陰森,說穿了依然是情事纏綿所致。作品一開頭,白馬李叄與金銀小劍三娘子上官虹夫婦帶著女兒李文秀被「呂梁三傑」拚命圍追堵截,欲殺之而心甘,表面上看僅是為了一幅高昌古國迷宮寶藏圖。江湖人物見財起意,奪寶殺人乃屬常見。然而,更深的一層,實際上還是因為「呂梁三傑」中的老二史仲俊與白馬李三的妻子上官虹之間的情孽牽連所致,因而對李三妒恨兼有,必殺之而後快。書中如是寫道:史仲俊和白馬李三的妻子上官虹原是同門師兄妹,兩人自幼一起學藝。史仲俊心中一直愛著這個嬌小溫柔的小師妹,師父也有意從中撮合,因此同門的師兄弟們早把他們當作是一對未婚夫婦。豈知上官虹無意中和白馬李三相遇,竟爾一見鍾情,家中不許他倆的婚事,上官虹便跟著他跑了。史仲俊傷心之餘,大病了一場,性情從此也變了。他對師妹始終餘情不斷,也一直未娶親。沒想到一別十年,這三位情仇冤家竟又相會在甘涼道上,為一張寶圖而動起手來。史仲俊妒恨交迸,出手尤狠,李三背上的那枝致使他終於斃命的長箭,便是史仲俊射的。李三死了,史仲俊情痴於師妹上官虹,終於為上官虹所矇騙,雙雙死於金銀雙劍之下。這才使得李文秀隻身逃脫,這才有了這部《白馬嘯西風》的故事。可以說,情孽牽連,乃是這部小說的緣起以及推動小說故事進展的動力。

金庸作品

簡介金庸,原名查良鏞,大紫荊勛賢,OBE。自1950年代起,以“金庸”為筆名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亦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歷年來金庸筆下的著作被改編為多部電視劇、電影、廣播劇等,對華語影視文化可謂重大貢獻,亦尊定其成為華人界最知名武俠小說作家之一的基礎。

類別

作品名稱 完成年份

備註

飛狐外傳 1960年 《雪山飛狐》的前傳
《雪山飛狐》[小說] 1959年 本書發表至今,是金庸作品中爭論最多的一部
《連城訣》 1963年 書名本做《素心劍》,是金庸作品中的奇特之作
天龍八部 1963年

歷時4年創作完成(部分內容曾由倪匡代筆撰寫)

並在2005年第三版中經歷6稿修訂,結局改動較大

射鵰英雄傳 1957年

成名作,“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

《白馬嘯西風》 1961年 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鹿

《鹿鼎記》 1969-1972年 封筆之作
《笑傲江湖》[小說] 1967年 系海外新派武俠小說代表作之一
《書劍恩仇錄》 1960年 第一部小說
《神鵰俠侶》[小說] 1959年 “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客行》 1965年 故事和人物雖然簡單,但非常奇特和生動
《倚天屠龍記》 1961年 “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血劍》 1956年 已經過三次修訂,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
鴛鴦刀 1961年 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短篇 《越女劍》 1970年 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
其他 三劍樓隨筆》《袁崇煥評傳》《在台所見、所聞、所思》《金庸散文集》《月雲》《三十三劍客圖》《社論》《金庸作品集》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