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刀[金庸創作武俠小說]

鴛鴦刀[金庸創作武俠小說]

《鴛鴦刀》著於1961年,中篇武俠小說,金庸著。現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附在《雪山飛狐》之後。小說敘述江湖上盛傳的鴛鴦寶刀的秘密以及圍繞它發生的故事。途中一場混戰卓天雄技高一籌,點中林玉龍、任飛燕、蕭中慧穴道,幸虧袁冠南用計驚走卓天雄,奪得鴛鴦刀,救出眾人,四人逃到紫竹庵中,卓天雄追來,林玉龍夫妻把他們自己用不好卻威力很大的夫妻刀法傳給袁、蕭二人,二人用未學全的十二招刀法戰勝卓天雄,保住了鴛鴦刀,而且由於並肩抗戰,彼此互生情愫。

基本信息

內容梗概

《鴛鴦刀》《鴛鴦刀》

武功不濟卻自視甚高的太岳四俠為給晉陽大俠蕭半和祝壽,攔劫陝西西安府威信鏢局為清廷保送的鴛鴦刀,被鏢行武師所敗;又欲搶奪林龍、任飛燕夫妻和書生袁冠南的行囊,誰知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被袁冠南以言語詐去僅存的數兩銀子;好不容易等來一位年輕的姑娘騎著一匹駿馬而來,卻仍然不敵,幸好此女是蕭半和的女兒蕭中慧,聽說四俠目的是給父親拜壽,摘下頭上的金釵送給他們作為禮物。蕭中慧此行也為鴛鴦寶刀,甘亭鎮汾安客店之中,她得知寶刀就在鏢行人手中,暗自留神。 此時林玉龍夫妻、袁冠南、大內高手卓天雄都來到此處,尾隨鏢行。途中一場混戰卓天雄技高一籌,點中林玉龍、任飛燕、蕭中慧穴道,幸虧袁冠南用計驚走卓天雄,奪得鴛鴦刀,救出眾人,四人逃到紫竹庵中,卓天雄追來,林玉龍夫妻把他們自己用不好卻威力很大的夫妻刀法傳給袁、蕭二人,二人用未學全的十二招刀法戰勝卓天雄,保住了鴛鴦刀,而且由於並肩抗戰,彼此互生情愫。蕭半和生日這天,各路英雄豪傑都來慶賀,袁冠南獻上鴛鴦刀,蕭半和高興之餘,將女兒蕭中慧許配給袁冠南。林玉龍、任飛燕把夫妻刀法全部傳給袁、蕭二人。喜慶筵上,袁冠南與蕭半和之妻袁夫人母子相認,蕭中慧傷心跑出,被卓天雄擒住。官兵圍住蕭府。一場混戰,眾英雄大敗官兵,袁冠南救出蕭中慧,二人再次聯手,打傷卓天雄,眾人一同退至中條山。山岡之上,蕭半和說明真相:他本名蕭義,為報父仇,早年入宮為太監,企圖刺殺滿清皇帝,卻一直沒能得手。後皇帝為奪鴛鴦寶刀,殺死保護寶刀的袁、楊兩位大英雄,將他們的妻子兒女捕入牢中,蕭義乘機救出二位夫人和兒女,奔逃之時,將袁冠南失落。為瞞清廷耳目,假和袁、楊二位扮作夫妻。蕭中慧應叫楊中慧,是三湘大俠楊伯沖的女兒。正說之時,太岳四俠抬著卓天雄而來,奪回他從楊中慧手中搶去的鴛鴦刀。袁夫人把鴛鴦刀合在一起,只見上面分別刻著“仁者無敵”四個字,這就是鴛鴦刀無敵於天下的大秘密。

小說情節曲折語言詼諧,在不長的篇幅中展示了人物性格,塑造出幾個不同的江湖俠士形象,可讀性極強。雖為短篇,但仍不失為大手筆。

作品引子

四個勁裝結束的漢子並肩而立,攔在當路!

若是黑道上山寨的強人,不會只有四個,莫非在這黑沈沈的松林之中,暗中還埋伏下大批人手?如是剪徑的小賊,見了這么聲勢浩大的鏢隊,遠避之唯恐不及,哪敢這般大模大樣的攔路擋道?難到竟是武林高手,衝著自己而來?

凝神打量四人:最左一人短小精悍,下巴尖削,手中拿著一對峨眉鋼刺。第二個又高又肥,便如是一座鐵塔擺在地下,身前放著一塊大石碑,碑上寫的是“先考黃府君誠本之墓”,這自是一塊墓碑了,不知放在身前有何用意?黃誠本?沒聽說江湖上有這么一位前輩高手啊!第三個中等身材,白淨臉皮,若不是一副牙齒向外突了一寸,一個鼻頭低陷了半寸,倒算是一位相貌英俊的人物,他手中拿的是一副流星錘。最右邊的是個病夫模樣的中年人,衣衫襤褸,咬著一根旱菸管,雙目似睜似閉,嘴裡慢慢噴出煙霧,竟是沒將這一隊七十來人的鏢隊瞧在眼裡。

那三人倒還罷了,這病夫定是個內功深湛的勁敵。頃刻之間,江湖上許多軼聞往事湧上了心頭:一個白髮婆婆空手殺死了五名鏢頭,劫走了一支大鏢;一個老乞丐大鬧太原府公堂,割去了知府的首級,倏然間不知去向;一個美貌大姑娘打倒了晉北大同府享名二十餘年的張大拳師……越是貌不驚人、漫不在乎的人物,越是功夫了得,江湖上有言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

點評鑑賞

江湖諧趣圖

金庸先生常道,他之所以要寫武俠小說,其原因及其目的首先在於“娛樂自己,兼而娛樂他人”。至於金大俠於“遊戲”之中顯出了其“道行”的高深,“內功”到處照樣“飛花摘葉,傷人立死”,那是更高一層次的話題,我們在別處自要討論。而這“娛樂”與“遊戲”二字,其實也不可輕視。且不說即便是“純粹的”娛樂或遊戲非但並無不可,而是多多益善。而真正地能夠“娛樂自己”又能“娛樂他人”的作家作品又有多少?其實難得。

《鴛鴦刀》的妙處,首先是一個“趣”字。這部小說,可以說是一部“江湖諧趣圖”。

小說劈頭蓋腦第一句便是:“四個勁裝結束的漢子並肩而立,攔在當路!”其勢是何等的緊張驚人,試想,若是黑道上山寨的強人,不會只有四個,如是剪徑的小賊,見了這么聲勢浩大的鏢隊,遠避之唯恐不及,那裡敢這么大模大樣地攔在當路?只怕是武林高手,持強挾藝而來劫鏢無疑了。且越是貌不驚人、滿不在乎的人物,越是武功了得。是謂“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如此等等。又誰知,這四位勁裝結束、擋在當道、滿不在乎似是胸有成竹並大言炎炎自稱是“太岳四俠”——“咱大哥是煙霞神龍逍遙子,二哥是雙手開碑常長風,三哥是流星趕月花劍影,區區在下是八步趕蟾、賽專諸、踏雪無痕、獨腳水上飛、雙刺蓋七省蓋一鳴”——並將押鏢前來的陝西西安府威信鏢局的總鏢頭、“鐵鞭鎮八方”周威信嚇得半死並不顧面子“有事各西東”地逃走……的四個寶貝原來竟個個武功稀鬆平常,見識亦是差勁的“渾人”!看到此處,不能不使人哈哈大笑,忍俊不禁。

金庸能寫人生百態,而寫“渾人”更是他的一絕。《射鵰英雄傳》中的“老頑童”周伯通、《笑傲江湖》中的“桃谷六仙”……等等這一乾“渾人”只怕要“青史留名、永垂史冊”了。在這《鴛鴦刀》中,金大俠牛刀小試,自是格外地得心應手。

這四個大言炎炎卻又稀里糊塗的“太岳四俠”固是“渾”得可喜可愛,似是幾個全然不懂“道上”規矩的初出道的雛兒。然而又誰知這“太岳四俠”今日欲攔路搶劫碰上的居然都是“硬手”,且又都是些不可理喻的“渾人”。在被威信鏢局的鏢師打敗之後,太岳四俠依然攔在當路,碰到的第二批人則是“拳不離手、罵不離口”床頭吵嘴床尾和,和了又吵,吵了又打的一對寶貝夫妻林玉龍與任飛燕。第三批碰上的是一位自得其樂、口中吟詩、說痴不痴,說傻不傻的書生,偏偏求到了“太岳四俠”的門上,團團一揖,說道:“在下江湖飄泊,道經貴地,阮囊羞澀,床頭金盡,只有求懇太岳四俠相助幾十兩紋銀。四俠義薄雲天,在下這裡先謝過了。”這書生向攔路搶劫者求援已是稀奇,而這“太岳四俠”居然又改行“濟困扶危”,可惜搜遍四人全身,總共也不過只有幾兩碎銀子。正是“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叫人哭笑不得。好不容易再等到第四批行路客,見是一位美貌少女——馬上乘客見四人蹲在地下拉扯繩索,一怔勒馬,問道:“你們在乾什麼?”蓋一鳴道:“安絆馬索兒……”話一出口,知道不妥,回首一瞧,只見馬上乘客是位美貌少女,這一瞧之下,先放下了一大半心。那少女問道:“安絆馬索幹嘛?”蓋一鳴站直身子,拍了拍身上的塵土,說道:“絆你的馬兒啊!好,你既已知道,這絆馬索也不用了。你乖乖下馬,將馬兒留下,你好好去吧。咱們太岳四俠絕不能欺侮單身女子,自壞名頭。”那少女嫣然一笑,說道:“你們要留下我馬兒,還不是欺侮我嗎?”蓋一鳴結結巴巴的道:“這個嘛……自有道理。”逍遙子道:“我們不欺侮你,只欺侮你的坐騎。一頭畜生,算得什麼?”他見這馬身軀高大,毛光如油,極是神駿,兼之金勒銀鈴,單是這副鞍具,所值便已不菲,不由得越看越愛。

蓋一鳴道:“不錯,我們太岳四俠,是江湖上鐵錚錚的好漢,絕不能為難婦孺之輩。你只需留下坐騎,我們不碰你一根毫毛。想我八步趕蟾、賽專諸、踏雪無痕……”那少女伸手掩住雙耳,忙道:“別說,別說。你們不知道我是誰,我也不知道你們是誰,是不是?”蓋一鳴奇道:“是啊!不知道那便如何?”那少女微笑道:“咱們既然互不相識,若有得罪,爹爹便不能怪我。呔,好大膽的毛賊,四個兒一齊上吧!”

刀法傳說

淺說“夫妻刀法”覺生

女貌郎才珠萬斛,

天教艷質為眷屬。

清風引佩下瑤台,

明月照妝成金屋。

刀光掩映孔雀屏,

喜結絲蘿在喬木。

英雄無雙風流婿,

卻扇洞房燃花燭。

碧簫聲里雙鳴鳳,

今朝有女顏如玉。

千金一刻慶良宵,

占斷人間天上福。 這是七十二招“夫妻刀法”的前十二招。金著中同樣旖旎的武功,還有古墓派雙劍合璧的玉女素心劍法,華山派青梅竹馬的大師哥小師妹所創沖靈劍法。

“夫妻刀法”,出自《鴛鴦刀》,號稱七十二招,實際上是馬馬虎虎只列出了前十二招。但僅這十二招,我們可以窺出老先生的絕代風範,以致創造出如是美妙的境界。

《鴛鴦刀》是篇極短的故事,從太岳四俠搞笑的打劫趣事開始,還有一對“打是親、罵是愛”的夫妻貫穿全場順便傳授恩愛甜蜜的夫妻刀法,一個大小姐和一個“書呆子”因為鴛鴦刀而結緣,在差點成為兄妹又破涕為笑變成夫妻後,故事就結束了。

傳授刀法的夫妻,便是林玉龍、任飛燕夫婦。三年之前,林、任夫婦新婚不久,便大打大吵,恰好遇到了一位高僧,他瞧不過眼,傳了他夫婦倆一套刀法。這套刀法傳給林玉龍和傳給任飛燕的全然不同,要兩人練得純熟,共同應敵,兩人的刀法陰陽開闔,配合得天衣無縫,一個進,另一個便退,一個攻,另一個便守。那老和尚道:“以此刀法並肩行走江湖,任他敵人武功多強,都奈何不了你夫婦。但若單獨一人使此刀法,卻是半點也無用處。”他怕這對夫婦反目,終於分手,因此要他二人練這套奇門刀法,令他夫婦長相廝守,誰也不能離得了誰。哪知林任兩人性情暴躁,雖都學會了自己的那路刀法,但要相輔相成,配成一體,始終是格格不入,只練得三四招,別說互相回護,夫妻倆自己就砍砍殺殺的鬥了起來。

這路刀法原是古代一對恩愛夫妻所創,兩人形影不離,心心相印,雙刀施展之時,也是互相回護。只是這路刀法卻有一樁特異之處,傷人甚易,殺人卻是極難,敵人身上中刀的所在全非要害,想是當年創製這路刀法的夫妻雙俠心地仁善,不願傷人性命,因此每一招極厲害的刀法之中,都為敵人留下了餘地。

袁冠南、蕭中慧僅僅學得十二招,但二人靈犀暗通,情投意合,雙刀便如鳳舞鸞翔,靈動翻飛,號稱“大內第一高手”的卓天雄便已哪裡招架得住?肩頭中刀,老傢伙速速落荒而逃。

後來,大內侍衛和一眾鏢師來襲,袁、蕭二人鴛鴦雙刀聯手,使開“夫妻刀法”,威不可當,兩人並肩打到哪裡,哪裡便有侍衛或是鏢師受傷,七十二路刀法沒使得一半,來襲的敵人已紛紛奪門而逃。

林、任性情暴躁,不肯互相回護,故發揮不出這套奇門刀法的威力。這夫妻刀法在林、任手中施展起來,好比一對野“鴛鴦”被人捉住,兩“刀”就解決了。幸喜他們又將此刀法授與袁冠南、蕭中慧,這刀法在這對情侶手中才堪稱得人,果然是“女貌郎才珠萬斛”!

俗話說“床頭吵架床尾合”。林、任夫婦相互埋怨,刀劍橫飛,遇到外敵便一致對外,也合世間常理;只是在林、任夫婦手中,性情又到了極端,果然是練不成了。“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紅塵中的陌生男女,能夠牽手走在一起,是緣分,更是造化,而欲將這種緣分維持長久,便需要一種默契的配合。這種刀法很厲害,但只有夫妻二人協力同使才能戰無不勝,因為它講究的是一人出擊,一人掩護,配合得天衣無縫,才能發揮精要,讓對手找不到絲毫破綻。

這正是:刀劍皆為男女用,有情無情自不同。

袁、蕭二人因鴛鴦刀相遇,使夫妻刀法退敵,雖有誤會,但是緣分注定,從此一生便和他(她)持著鴛鴦雙刀,使著夫妻刀法……

倪匡 評《鴛鴦刀》

《鴛鴦刀》是金庸的另一短篇,情形和《白馬嘯西風》相類,在《鴛鴦刀》中,出色的是四個喜劇人物:太岳四俠——四個武功低微的小人物。

這是金庸小說中第一次出現這樣的喜劇性質的人物,雖然在《鴛鴦刀》中,一樣未得到發揮,但已經奠定了一個基礎。在以後的作品中,這類人物不斷出現。當然大有變化,有的武功高強而渾沌未開(《笑傲江湖》中的“桃谷六仙”),有的深謀遠慮而喜劇性至強(《倚天屠龍記》中的朱長齡),等等。

武功低微,一樣可以成為武俠小說的主角,這一個意念的形成,極其重要。基於這一個意念,金庸才有了《鹿鼎記》中的韋小寶。《鹿鼎記》是金庸作品中最好的一部小說。

《鴛鴦刀》在金庸作品中,排第十三位。

曹正文 評《鴛鴦刀》

《鴛鴦刀》是金庸小說中別具面目的藝術作品,它以趣動人。在這幅“江湖諧趣圖”中,武林英雄、江湖好漢,個個妙趣橫生。武俠小說中文字之調侃,非《鴛鴦刀》特有。但通篇皆有喜劇的色彩,這在武俠小說中實屬罕見。

《鴛鴦刀》的缺陷是:表現“武”與“俠”的場面不夠淋漓盡致,情節中巧合太多,作品缺乏思想深度,人物感染力稍遜,結尾又落入“大團圓”的窠臼。

成就影響

《鴛鴦刀》《鴛鴦刀》

金庸作品廣為人知,其中大部分只怕大家已是滾瓜爛熟、熟極而流了。

唯獨《鴛鴦刀》卻不甚有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想來只怕還是因為它是中篇而非長篇的緣故——在金庸全部十五部作中,相對較不出名的恰恰是三部中篇小說,即《越女劍》、《白馬嘯西風》和這部《鴛鴦刀》。而台灣遠景事業公司出版的“金庸作品集”中亦只收入十二部長篇小說,而將這三部中篇小說予“開革”。於是這幾部中篇小說便越發不能“出書頭地”了——再進一步而言,中篇武俠小說之不出名,決非因為出版家不喜歡出版它,更主要的原因,只怕還是因為中篇武俠小說遠不若長篇武俠小說那樣“過癮”。換句話說,以中篇的篇幅來寫武俠小說,遠不如長篇小說那樣讓人“痛快”。中篇武俠小說固是難寫,且更為難精。

即便是金庸這樣的絕頂高手,要想在“三招兩式”之中就讓人“心神迷醉”,只怕也是極其不易。更何況金庸先生本人乃是一位“大”家,有大氣魄、大胸臆、大境界、大手筆,只怕不免也要“大篇幅”來與之相配。而似《越女劍》、《白馬嘯西風》、《鴛鴦刀》這等的“小巧騰挪”的動作,金大俠也難以施展其一身內外兼修的功夫。

然而,即便是在這幾部難寫更難精的中篇小說中,金大俠也依然出手不凡,各盡其妙。以《白馬嘯西風》敘情之纏綿悱惻幽惋哀傷,而《越女劍》寫事則疏朗俊逸清新怡人,這裡且不多說。

這部《鴛鴦刀》總共不過三萬七、八千字,是《越女劍》字數的兩倍,又是《白馬嘯西風》的字數的一半。可以說是中篇里的“中”篇。比之金庸先生本人的長篇大作,雖不免略為遜色一籌,但比之其他高手的招式功力,只怕還是高上一招,強上半式。

作者簡介

《鴛鴦刀》《鴛鴦刀》

金庸(1924年2月6日—),香港“大紫荊勛賢”。原名查良鏞(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江西省婺源縣人,出生於浙江海寧,當代著名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譽為武俠小說作家的“泰山北斗”,更有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金庸生於1924年,血型O,祖籍為江西省婺源縣,出生在浙江海寧,查家為當地望族,歷史上最鼎盛期為清康熙年間,以查慎行為首叔侄七人同任清朝翰林後全族人分入漢族八旗,現代查氏家族還有兩位知名人物,南開大學教授查良錚(穆旦)(四十年代九葉派代表詩人,翻譯家),台灣學術界風雲人物、法務部長查良釗。出自海寧的著名人物還有王國維和徐志摩。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其先祖查繼佐是“明史案”最早向當局告發人之一。金庸祖父查滄珊是“丹陽

《鴛鴦刀》《鴛鴦刀》

教案”的當事人。1937年,金庸考入浙江一流的杭州高中,離開家鄉海寧。1939年金庸15歲時曾經和同學一起編寫了一本指導學生升國中的參考書《給投考國中者》,暢銷內地,這是此類書籍在中國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書。1941年日軍攻到浙江,金庸進入聯合高中,那時他17歲,臨畢業時因為寫諷刺黑板報《阿麗絲漫遊記》被開除。

另一說是寫情書.1944年考入重慶國立政治大學外文系,因對國民黨職業學生不滿投訴被勒令退學,一度進入中央圖書館工作,後轉入蘇州東吳大學(今蘇州大學)學習國際法。抗戰勝利後回杭州進《東南日報》做記者,1948年在數千人參加的考試中脫穎而出,

《鴛鴦刀》《鴛鴦刀》

進入《大公報》,做編輯和收聽英語國際電訊廣播當翻譯。不久《大公報》香港版復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1950年,《大公報》所屬《新晚報》創刊,金庸調任副刊編輯,主持《下午茶座》欄目,也做翻譯、記者工作,與梁羽生(原名陳文統)一個辦公桌,寫過不少文藝小品和影評(筆名姚馥蘭和林歡)。姚馥蘭的意思是英文的Your friend.(你的朋友)。1955年開寫《書劍恩仇錄》,在《大公報》與梁羽生、陳凡(百劍堂主)開設《三劍樓隨筆》,成為專欄作家。1957年進入長城電影公司,專職為編劇,寫過《絕代佳人》、《蘭花花》、《不要離開我》、《三戀》、《小鴿子姑娘》、《午夜琴聲》等劇本,合導過《有女懷春》、《王老虎搶親》(所用筆名為林歡)。建國不久,金庸為了實現外交家的理想來到北京,但由於種種原因而失望地回到香港,從而開始了武俠小說的創作。1959年離開長城電影公司,與中學同學沈寶新合資創辦《明報》,任主編兼社長曆35年,期間又創辦《明報月刊》、《明報周刊》、新加坡《新明日報》及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等。金庸任董事長期間,《明報》成為香港最有影響的報紙之一,有人把它比喻成香港的《泰晤士報》。其對中國時局的預測和分析,是其它報紙不能比擬的。《明報月刊》則是華人世界最文人化的刊物,其對大中華關懷,深受全世界華人好評。

從五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金庸共寫武俠小說15部,1972年宣布封筆,開始修訂工作。1981年後金庸數次回大陸,先後受到鄧小平、江澤民等領導人的接見,1985年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1986年被任命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政治體制”小組港方負責人,1989年辭去基本法委員職務,卸任《明報》社長職務,1992年到英國牛津大學當訪問學者,1994年辭去《明報》企業董事局主席職務。1999~2005年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金庸博學多才。就武俠小說方面,金庸閱歷豐富,知識淵博,文思敏捷,眼光獨到。他繼承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開創了形式獨特、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舉凡歷史、政治、古代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電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書畫、詩詞典章、天文歷算、陰陽五行、奇門遁甲、儒道佛學均有涉獵,金庸還是香港著名的政論家、企業家、報人,曾獲法國總統“榮譽軍團騎士”勳章,英國牛津大學董事會成員及兩所學院榮譽院士,多家大學名譽博士。 金庸一支筆寫武俠,一支筆縱論時局,享譽香江;少年遊俠,中年遊藝,老年遊仙;為文可以風行一世,為商可以富比陶朱,為政可以參國論要:金庸一生的傳奇,可謂多姿多彩之至。佛學對金庸的影響很大。在他的文學作品中處處可見金庸中庸平和的風格。

金庸作品

簡介金庸,原名查良鏞,大紫荊勛賢,OBE。自1950年代起,以“金庸”為筆名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亦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歷年來金庸筆下的著作被改編為多部電視劇、電影、廣播劇等,對華語影視文化可謂重大貢獻,亦尊定其成為華人界最知名武俠小說作家之一的基礎。

類別

作品名稱 完成年份

備註

飛狐外傳 1960年 《雪山飛狐》的前傳
《雪山飛狐》[小說] 1959年 本書發表至今,是金庸作品中爭論最多的一部
《連城訣》 1963年 書名本做《素心劍》,是金庸作品中的奇特之作
天龍八部 1963年

歷時4年創作完成(部分內容曾由倪匡代筆撰寫)

並在2005年第三版中經歷6稿修訂,結局改動較大

射鵰英雄傳 1957年

成名作,“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

《白馬嘯西風》 1961年 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鹿

《鹿鼎記》 1969-1972年 封筆之作
《笑傲江湖》[小說] 1967年 系海外新派武俠小說代表作之一
《書劍恩仇錄》 1960年 第一部小說
《神鵰俠侶》[小說] 1959年 “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客行》 1965年 故事和人物雖然簡單,但非常奇特和生動
《倚天屠龍記》 1961年 “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血劍》 1956年 已經過三次修訂,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
鴛鴦刀 1961年 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短篇 《越女劍》 1970年 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
其他 三劍樓隨筆》《袁崇煥評傳》《在台所見、所聞、所思》《金庸散文集》《月雲》《三十三劍客圖》《社論》《金庸作品集》等

中國冷兵器

在中國古代,中國的冷兵器可謂是品種繁多,眼花繚亂,雖有中國18般武器之說,但是真箇數起來,中國的武器遠遠多於18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