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同心》

《生死同心》

中國大革命時期,李濤是個英勇無畏的革命者,李濤、趙玉華和其他革命者領導民眾和北伐軍裡應外合,展開激烈的戰鬥,救出了獄中的柳元傑,但李濤卻英勇地犧牲了。

基本信息

故事梗概

中國大革命時期,李濤是個英勇無畏的革命者,但被捕入獄。一次監獄起火,李濤等借著火勢逃出監獄,但不幸臉被火燒傷了。一個華僑青年叫柳元傑,巧的是他長得很像李濤,所以被當作是李濤而被捕進了監獄。柳元傑完全可以證明自己並不是革命者李濤,但是還是被判了刑。為此,柳元傑的未婚妻趙玉華四處奔走救出柳元傑,但始終沒有結果。李濤也得知柳元傑是因為長得與自己相像才被捕入獄,所以經常悄悄地幫助趙玉華。由此李濤與趙玉華相識了。漸漸地,在李濤的幫助與啟發之下,趙玉華也加入了革命鬥爭的隊伍。最終,北伐軍即將攻入城裡,李濤、趙玉華和其他革命者領導民眾和北伐軍裡應外合,展開激烈的戰鬥,也救出了獄中的柳元傑,但李濤卻英勇地犧牲了。

導演介紹

應雲衛,中國電影導演。字雨辰,號楊震。原籍浙江慈谿,生於上海。青少年時代酷愛戲劇,1921年10月在黃炎培、沈鈞儒的資助下,與谷劍塵等組成上海戲劇協會,並任主要負責人和導演、演員。1930年加入左翼戲劇家聯盟導演話劇。1933年,為紀念"九一八"兩周年,導演話劇《怒吼吧,中國!》 。同年被選為中國電影文化協會執行委員。1934年後任電通股份有限公司、明星影片公司,執導影片《桃李劫》、《生死同心》。次年又為藝華影業有限公司導演《時勢英雄》,為中國旅行劇團導演話劇《梅夢秀》,組織中國舞台協會,並參與話劇《欽差大臣》的導演工作。11月,參與四十年代劇社《賽金花》的導演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後,擔任上海救亡演劇隊第三、四隊總隊長,導演《保衛蘆溝橋》、《放下你的鞭子》等。1938年春抵武漢,導演了《全民總動員》 、《上海屋檐下》《國家至上》等話劇。同年,在中國電影製片廠任編導委員會委員,導演了《八百壯士》 。1939年秋,在重慶拍攝了根據陽翰笙同名話劇改編的影片《塞上風雲》,皖南事變後,他進中華劇藝社,連續導演出《大地回春》《天國春秋》《孔雀膽》。1942年,他組織了當時中國戲劇界的強大陣容去重慶演出了郭沫若的《屈原》。抗戰勝利後,受聘於上海國泰影業公司,先後導演了《無名氏》《憶江南》 。1946年在重慶導演《升官圖》1948~1949年,他導演了影片《雞鳴早看天》《喜迎春》《宋士傑》《追魚》等。同時,他還導演了滬劇《自有後來人》 、甬劇《半把剪刀》、越劇《關不住的姑娘》和方言話劇《啼笑姻緣》等。曾任上海江南電影製片廠廠長。

演員介紹

袁牧之,中國電影編導、演員、導演。原名袁家耒。生於浙江寧波。中國人民電影事業最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13歲到上海,開始在洪深組織的戲劇協社演戲。1927年在辛酉劇社的多部戲中出任主角,業餘時間練習寫作。1930年,他積極參加左翼文化運動,主演洪深、田漢等編劇的劇目,出版了《戲劇化裝術》、《演劇漫談》等書籍。他在舞台上塑造的形象飽滿、逼真,被譽為"千面人"。1934年任電通公司演員,編導。寫出第一部電影劇本《桃李劫》 ,並塑造了男主人公陶建平,主演了《風雲兒女》 ,自編自導了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故事片《都市風光》 。1935年,入明星公司二廠,與陳波兒主演《生死同心》。1936年編導的影片《馬路天使》被譽為"中國影壇上開放的一朵奇葩"。1938年赴延安,同年10月編導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赴蘇聯考察。1946年組建東北電影製片廠,任廠長。生產了第一部多集有聲新聞紀錄片《民主東北》、第一部故事片《橋》等。建國後,任文化部電影局局長。中國文聯第一屆常務委員、第一屆政協委員。1952年因病離職。

吳茵原名楊瑛,中國著名電影演員。1909年出生於天津。幼年被父親送給結拜兄弟做女兒,改姓“楊”。由於其養父家境富裕,所以從小她就對文藝萌發了興趣。13歲時,其生母又將她領回,同時其生父又遭破產,在上海城東女校國畫科學習繪畫,當時上海戲劇活動活躍,她在田漢的劇作,應雲衛指導的話劇《蘇州夜話》中扮演角色。此舉雖說成功,但遭到家庭的阻撓。她毅然離婚,決心從影。幸運的參加了《新女性》的拍攝,並於1936年經應雲衛介紹加盟明星影片公司二廠。新的楊瑛—吳茵誕生了。此後一發不可收拾,她先後在“快活林”、“聯華”、“電通”、“天一”、“明星”等公司拍攝了六部影片。由於她扮演的老年婦女形象諸如:農婦、母親、女傭等,多姿多彩,各色各樣,一時成為三十年代末影壇上飾演老年婦女形象的知名影員。抗日戰爭爆發後,她隨上海影人劇團赴重慶,後又入中華劇藝社,主要從事舞台劇演出,同樣也是扮演老年婦女形象,同時,又參加了《火的洗禮》 、《塞上風雲》、 《青年中國》等影片的拍攝,抗戰勝利後返回上海,進入崑崙影業公司。把她在舞台上學習、積累的經驗,迅速溶匯到銀幕表演創作上。拍攝過《八千里路雲和月》《遙遠的愛》《烏鴉與麻雀》等著名影片。其中《一江春水向東流》、《萬家燈火》兩片為她的代表作,顯示出她在刻畫人物形象上不凡的藝術功力。不僅演活了人物,而且演得活靈活現,真可謂非她莫演的地步了。建國後,相繼又在《武訓傳》 、 《我們夫妻之間》 、 《宋景詩》《家庭問題》等影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從《新女性》開始,幾十年的電影生涯,她飾演了中國社會各個階層,各種類型的中、老年婦女形象,以善飾演“老太婆”而響譽影壇,堪稱中國影壇“第一老太婆”。她的一生努力負出的心血為中國影壇獨擋一面,無與倫比的表演又成為中國電影歷程中的表演楷模。她於1991年,不幸去世。

錢千里,中國導演,演員。1915年3月生於江蘇南通。1930年肄業於南通崇敬中學,在就讀中學時,他就酷愛文藝表演,與同學趙丹、顧而己、朱今明等組織“小小劇社”,演出田漢的《南歸》《蘇州夜話》等舞台劇。1935年參加上海業餘劇人協會,1936年加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任演員,三十年代初,錢千里到上海後活躍於影劇界,他以特有的務實精神和超人的智慧,深受朋友們喜愛。

1937年8月加入上海救亡演劇四隊,後在中央攝影場、中國電影製片廠任演員。這期間,他參加演出了《十字街頭》、《馬路天使》等多部影片。抗戰爆發後,他到重慶繼續從事進步文藝工作,參加了《火的洗禮》、《青年中國》、《氣壯山河》 、《還我故鄉》等影片的表演。

抗戰結束後,1947年錢千里到了香港,在永華、大光明等影片公司任演員,參加演出了《水上人家》 、《冬去春來》、《結親》等影片。 

1949年建國後,錢千里回到上海,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致力於新中國的電影事業,曾參與演出《李時珍》等影片。 

1958年後,轉嚮導演工作,獨立執導的影片有《孫安動本》《山城雪》《聶耳》 、《農家寶·兩壟地》等故事片和戲曲片,通過幾十年不斷創作實踐,積累了豐富的業務知識是老一輩中少有的能演,善導,會編的全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