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韻補情天》

《琴韻補情天》

《琴韻補情天》是一部美國音樂劇情片。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因為當初萊斯曼先生答應請他到自己的卡西諾樂隊來做鋼琴師,所以埃迪才從波士頓趕到紐約。可萊斯曼卻矢口否認,幸虧瑪姣麗從中幫忙,他才被留下來。埃迪的演奏非常有創造力,富於激情,在場的人無不受到強烈的震撼,大家都喜歡他的演奏。與此同時,他與瑪姣麗的感情也有了收穫,他們婚後恩愛有加,彼此傾心,瑪姣麗陪伴在他的身邊,默默地幫助他,為他撫平創傷。他的作品音樂會也由中央公園卡西諾樂隊來舉辦。他安排這一切全都是為了她。可是,她卻在生下他們的兒子的當天死於難產,這一天剛好是聖誕節。埃迪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他更無法面對自己的兒子,在他的內心,他覺得是兒子奪走了愛妻。5 年來,他一直遠離紐約,也躲避著兒子。朋友們勸慰他,不該在埋葬妻子的同時連兒子也一同埋葬。

他回到了兒子的身邊,驚異地發現,兒子已經能熟練地彈奏鋼琴,他早已熟悉了父親的曲子。漸漸地,他渴望見到兒子,兒子也真正感受著父親的愛。正在這時,他發現自己得了血液病。在他的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的琴聲鼓勵著他的親人們一同面對生活中的不幸。

演員介紹

金·諾瓦克生於芝加哥市一個鐵路工人家庭,原名瑪麗蓮.波琳.諾瓦克。做過小商店售貨員,開過電梯。1954年因偶然的機會在《法國遊船》一片中出演小角色,從此進入電影界。不久被哥倫比亞公司哈里.科恩看中,並因其天生麗質,很快成為聞名遐邇的走紅明星。50年代及60年代初期,她以妖艷的容貌和一種“客廳淑女加臥室婊子”的氣質,成為好萊塢電影性感的象徵。50年代中期,是美國十大賣座明星之一。主要代表作有《歡喜冤家》、《金臂人》、《狂戀》、《迷魂記》、《奪情記》、《臭名昭著的婦人》、《銀行大劫案》等。

傑克·艾伯森,美國電影演員,1910年生於麻薩諸塞州林恩。他在遊藝界、百老匯戲劇界以及電視、電影創作方面,都以扮演有個性的角色見長。六十年代,傑克·吉爾羅伊的一出獲普里策獎的名劇《我愛玫瑰》在百老匯受到觀眾和輿論界的好評。該劇寫復員返家的兒子和他父母之間的矛盾,突出地反映了今天美國社會和家庭兩代人的代溝問題。艾伯森扮演父親傑克·克萊一角,演技精湛,以此獲得托尼獎。米高梅影片公司向劇作者吉爾羅伊購買該劇的電影攝製權,吉爾羅伊提出的首要條件就是影片中父親一角必須仍由艾伯森扮演,米高梅影片公司予以同意。結果艾伯森獲得了1968年第四十一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金像獎。1975年到1976年,他又以電視系列片《契戈和人》中的表演獲得埃米獎。

艾伯森第一次上銀幕是1947年的喜劇片《三十四號街奇蹟》。1954年後經常在好萊塢影片中出現。他演出的影片還有《拳擊醜聞》(1956)、《千面人》(1957)、《猿子在我背上》(1957)、《酒與玫瑰的日子》(1962)、《變革》(1969)、《傑斯汀》(1969)、《兔子,跑》(1970)、《威利·旺卡朱古力工廠》(1971)、《海神號遇難記》(1972)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