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針灸臨床集驗》

《現代針灸臨床集驗》

中華民族擁有古老燦爛的文化,其中針灸醫學是我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最早發現和套用的醫療方法,目前已成為世界醫學中獨具特色的醫療方法之一。

基本信息

出版信息

《針灸臨床集驗》針灸臨床集驗

書名:《針灸臨床集驗》

作者:韓明主編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4-01第一版

ISBN:7-80089-253-0

印次:1994-01第一版第一次

印數:1~4000冊

開本:787x1092mm1/32

印張:8.75張

字數:190千字

定價:¥7.50元

內容提要

本書集作者多年來針灸臨床工作的經驗,並博採臨床諸家之長而寫成。

全書共分二章:

第一章載常用穴位的臨證經驗,包括一穴多用及專穴專病的臨證體會;

第二章為臨床各科疾病的針灸治療經驗,是針灸臨床工作者一部較好的參考讀物。

前言

中華民族擁有古老燦爛的文化,其中針灸醫學是我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最早發現和套用的醫療方法,目前已成為世界醫學中獨具特色的醫療方法之一。針灸之所以昌盛不衰,關鍵是它在臨床上有較好的醫療效果,除了歷代多種醫書中記載的臨床經驗外,近五十年來出版的針灸著作和針灸文獻中,大部分是介紹臨床經驗和體會的。在針灸手法、取穴等方面,見解精闢,給人以啟迪,授人以準繩,使後學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是非常寶貴的文獻。但要想在大量的醫學文獻中,比較全面地了解某一種病症的治療情況,或查找有關的文獻資料,特別是在針灸醫學的教學過程中和向國內外介紹經驗時,深感不便。為此,在人民衛生出版社的支持下,我們採用中西醫結合的觀點,結合個人的臨床經驗,收集、整理有關文獻資料,編撰成書,以饗讀者。現將本書的編寫情況介紹如下:

1文獻資料多數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公開出版的針灸著作,以及主要書刊雜誌300餘種,和近十幾年來全國和地區性專業會議資料,總計在近萬篇論文中進行了篩選和摘要,在尊重原文原意的前提下,作了必要的刪節和修正。資料來源書中一一註明出處。

2本書以提供針灸臨床治療經驗為宗旨,故其中臨床治療經驗部分約占全書的70%以上。關於病種的選擇,常見病以經過較多病例的系統觀察,實踐證明確有較好療效者為準;少數病種則以目前缺乏有效治療方法,而針灸治療經過周密觀察,確能起到一定作用者入選,總計80種病症。在選用穴位上,博採兼收,既有常用的主穴和配穴,也有經驗穴和奇穴。在各療法的操作上,以常用的行之有效者為主,除提出一般規律外,多尊重各地經驗報導,以反映實際情況;在各種針灸治療經驗之後,還有必要的補充或說明。

3由於醫案具有很強的真實性和實用性,並在推廣中具有可重複性和安全可靠的特點,故我們儘可能摘錄。所收醫案,大部分是臨床中的疑難病證,即使是臨床較常見病證,由於在取穴方法、針灸手法、辨證方法等方面獨具特色,與眾不同,也予以收錄。

4本書取名為《現代針灸臨床集驗》,系指治療方法中,除了傳統的針法、灸法外,還包括了電針、耳針、梅花針、指針、穴位注射、穴位磁療、穴位雷射療法等各種治療的方法。

5凡是原資料與我們要求的體例、格式不符者,均在保持原作者原意的前提下,由編者在文字、格式等方面做了一些加工整理,以使其理法相合,便於閱讀。按語部分主要由編者在原稿基礎上,分析其病因病機、辨證論法、取穴意義、手法經驗、病理機轉和療效,評介其經驗。總之,我們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按中醫學辨證施治理論,並結合西醫學知識,力求做到內容豐富、條理清晰、科學實用。

目錄

第一章 內科疾病
 第一節 發熱
 第二節 厥脫
 第三節 抽搐
 第四節 中暑
 第五節 中風
 第六節 眩暈
 附:高血壓病
 第七節 不寐
 第八節 郁證
 第九節 頭痛
 第十節 面痛
 第十一節 面癱
 第十二節 心痛
 第十三節 心悸
 第十四節 感冒
 第十五節 咳嗽
 第十六節 哮喘
 第十七節 失音
 第十八節 脅痛
 附:膽絞痛
 第十九節 
 第二十節 胃緩
 第二十一節 呃逆
 第二十二節 嘔吐
 第二十三節 泄瀉
 第二十四節 便秘
 第二十五節 腹痛
 第二十六節 黃疸
 第二十七節 陽痿
 第二十八節 遺精
 第二十九節 水腫
 第三十節 癲癇
 第三十一節 血證
 第三十二節 痿證
 第三十三節 消混
 第三十四節 肥胖症
第二章 骨外科疾病
 第一節 傷筋
 第二節 痹證
……
第三章 婦科疾病
第四章 兒科疾病
第五章 五官科疾病

作者簡介

柴鐵劬,男,1964年出生,河南省鄭州市人,教授,針灸博士,屬針灸學專業博士生導師。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院長、廣東省康復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西醫結合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針灸學會針灸文獻委員會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廣東省高教廳“千百十工程”人才培養對象。1986年畢業於河南中醫學院中醫學專業,1998年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獲針灸專業博士學位,師從著名針灸學家靳瑞教授。1991年後曾在新加坡、日本、俄羅斯、印度尼西亞、香港、澳門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講學,具有廣泛的海外影響。
從事中醫針灸教學、臨床、科研工作二十多年,系統進行了針灸學專業全部專業課的教學,教學生動,知識廣博,治學嚴謹,作風紮實,在國內外同行中具有一定的學術影響。近年主要從事針灸學、中西醫結合康復等課程的教學和門診工作,擅長以針灸治療成人抑鬱症、兒童多動症等行為異常類疾病,腦癱兒童腦病,致力於中西醫多種手段在康復臨床領域的套用。重視古典針刺手法在臨床的套用,認為針、灸、藥三者應密切結合,不可偏廢,繼承重於創新。喜書畫、擅篆刻、涉獵廣泛,強調研究生培養應專業與人文素養並重,修身重於研術,靜心漸悟,厚積薄發。已培養多屆針灸臨床專業研究生。
主持國家科技部子課題二項、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針灸對腦癱幼鼠神經幹細胞的分化與增殖研究》一項、《針灸治療兒童多動症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等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課題二項、校級課題二項,參加省部級科研課題二項。主持《靳三針療法》等國家及省中醫藥管理局繼續教育項目四項,《靳三針治療兒童腦病的臨床套用研究》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廣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廣州中醫藥大學科技進步一等獎。任國家級教材主編一部,副主編二部,主編《兒童多動症》《火針》《針灸門診系列叢書》等專著十多部,公開發表論文二十多篇。

盤點與針灸相關的圖書

針灸由“針”和“灸”構成,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內容包括針灸理論、腧穴、針灸技術以及相關器具,在形成、套用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漢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徵,是基於漢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