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姐思夫》

《王二姐思夫》

《王二姐思夫》梅花大鼓傳統曲目。又名《摔鏡架》。短段。發花轍。原為清末民間傳唱的長篇蓮花落《回杯記》中的一段。故事源於明人小說《醒世恆言》中的《張廷秀逃生救父》。

劇目簡介

《王二姐思夫》《王二姐思夫》

《王二姐思夫》梅花大鼓傳統曲目。根據《回杯記》王二姐在繡樓思念張廷秀一節,就把它變成了一出單人的獨角戲《王二姐思夫》,本用了十三道大轍是用轍最多的劇目王二姐思夫之情層層變化彪,病,痴,怨,野,潑,恨,急,羞,嬌,憂,怒,顛,瘋,鬧,逗等,扮演及情感多變,作品中有農村田園風光有薩滿跳神畫圈問卜等習俗具有濃郁的東北特色此作百唱不衰風靡各地。在隋唐劇目里也有單出頭紅月娥在對松關前愛上羅成的後人羅章,回家來一陣想念夢中夢見羅章迎娶自己拜天地等封建婚禮習俗此段流傳相當廣泛。

劇情

敘王二姐的丈夫張廷秀進京趕考六年,杳無音訊。王二姐獨居房中,日夜思念、無比焦慮。曲詞通俗、生動、真摯、形像,生活氣息很濃。是金萬昌的拿手曲目之一。郭筱霞、宋大紅等也擅長演唱。

戲曲對白

(白):一隻孤雁往南飛
一陣淒涼一陣悲
老王他去世一年整
只見去來沒見回
(唱):王二奶坐房中雨淚瀅瀅啊
思想起了王永祥我的老公啊,
啊啊啊哎咳呀
老頭子你去世啊正好一年整啊
拋下我一個人啊孤苦伶仃
白日裡沒有人啊陪我說點貼心話啊
到夜晚上床來呀摸哪都冷冰冰
虎了巴的做了一個思夫的病啊
整日裡鬧心巴拉差點沒把我折騰瘋啊,
啊啊啊哎咳哎喲媽呀
(過門)
(唱):王二奶呀,淚滔滔啊
樓下來了啊那就兩隻貓
老公貓就在前邊他就瞄瞄的叫啊
後邊跟著一個老母貓啊
公貓前邊支登腿兒啊
母貓在後邊拱拱腰
二奶越看我越來氣兒啊
脫下布鞋我去打貓
也就是二奶我呀用力過猛啊
把布鞋打進了啊鄰居里的醬缸里去了啊
正趕上鄰居的兒媳婦她就去倒醬啊
把我布鞋當茄包啦
吭哧上前就咬一口
呸,又騷又臭又皮條
爛乎乎的茄子包你咋就醃壞了啊,
啊啊啊哎咳啊
(過門)
(唱):王二奶啊,淚汪汪
想老公想的我呀臉兒都焦黃啊
三天吃不下一碗飯啊
兩天喝不下半碗湯
一碗飯來半碗湯啊
瘦得我這前腔都貼後腔啊
腳下的布鞋我都穿呀穿不住
手上的戒指就幾里咣當
未曾走路啊我就上廁所
不扶桌子也得扶牆
老公你走一日我就牆上畫一道
你走了兩日啊道就成雙
老公你一共走了一年整
橫三豎四啊我都畫滿牆
要不是咱大兒子啊把我那看得緊啊
從開原順著鐵路一直就畫到瀋陽啊,
啊啊啊哎咳呀
(過門)
(唱):自從你走後啊我天天把你想啊
鄰居的陳老二啊過來就把媒人當啊,
啊啊啊哎咳呀
他言說北門外有了一個張鐵匠啊
不但他有存款而且還有那別墅房
別看他七十多歲體格可賊啦啦的棒啊
嫁給他幾天后就能治好你的創傷啊,
啊啊啊哎咳呀
聞聽此言肺氣炸呀
罵聲小陳二你太狂啦
我走的端來行的正啊
生活作風從沒反過常啊
現在是考驗我的關鍵時刻啦
你不要捅咕我背叛老王啊
雖說是老年婚姻國家提倡啊
(白):陳二我告訴你啊,你這小王八犢子
你別給我想那歪的,我就告訴你,
我就想漢子想死了
(唱):我也不把二奶當啊
哎咳哎呀哎咳哎咳呀

關於梅花大鼓

梅花大鼓由北京的南板梅花調改革、發展而來。創始人為金萬昌蘇啟元。由於伴奏樂器為三弦、四胡、琵琶、揚琴及鼓板,有人便以“梅花五瓣”喻之,故稱梅花大鼓。它流行於京津地區,是北方鼓曲的重要曲種之一。

20世紀10年代中期,金萬昌來津獻藝,深受歡迎。從此,長期在津演唱。他嗓音寬厚洪亮,行腔曲折婉轉,吐字有力,韻味醇厚,世稱金派。30年代,他曾與劉保全、王佩臣一起被觀眾譽為“鼓界三絕”。他的徒弟有榮少昌、劉連玉、王玉珍、私淑弟子周麟閣(票友)。他們都有較高的演唱水平。

天津著名弦師盧成科(曾為金萬昌伴奏),深知梅花大鼓三味,再次對梅花大鼓進行藝術改革,特別是豐富了段落之間的過門音樂(即“上、下三番”)。他教授的第一個梅花調弟子是花四寶。他們師徒在演出實踐中,根據花四寶嗓音高亮、音色純美的特點,揚女聲之所長,開闢了梅花大鼓的餓高腔音域,變金派的蒼勁為華麗,形成了“悲、媚、脆”的演唱風格。世稱盧派或花派。

繼花四寶之後,盧成科還傳授了花五寶、花小寶(史文秀)、花雲寶、花銀寶、周文如、花蓮寶、丁慧寶等弟子。他們在繼承、發展盧派梅花大鼓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梅花大鼓的演唱形式,與京韻大鼓基本相同。過去演員鮮少表演這一情況,現在已有所改變。伴奏樂器除鼓板外,還有三弦、四胡和琵琶。

梅花大鼓含有“五音聯彈”等演出形式,“五音聯彈”也稱“五音換手聯彈”,即演員司鼓擊板,樂隊四人相互協作,操五種樂器。從左起,第一人右手打揚琴,左手按第二人手中的三弦;第二人右手彈三弦,左手按第三人手中的四胡:第三人右手拉四胡,左手按第四人懷中的琵琶;第四人右手彈琵琶,左手打第二架揚琴。演員演唱短段,如《指日高升》。每落之間樂隊分別演奏《柳青娘》、《萬年歡》、《夜深沉》等曲牌。

建國以後,為了表現新的生活,演員、弦師和作曲家對梅花大鼓不斷進行了改革。[慢板]唱腔中開始的“哎哪”被取消了,末眼起唱改為板上起唱;壓縮了唱腔旋律,字少音長的弊病被改變了;伴奏音樂——特別是上、下三番被豐富了;花五寶在《傻泄》中創造了[哏頭板] ([原板]);周文如在《羅昌秀》中創造了[散板];花五寶、馬滌塵、李光等在《英娘恨》中發展出了[搖板];《二泉映月》等唱段還引進了歌曲、戲曲等。

梅花大鼓的曲目,多為表現兒女情長的悲辛故事。傳統曲目有《黛玉葬花》、《黛玉悲秋》、《寶玉探病》、《寶玉勸黛玉》、《探晴雯》、《黛玉思親》、《昭君出塞》、《杏元和番》、《蟠桃會》、《目連救母》、《雷峰夕照》、《王二姐思夫》、《青樓遺恨》、《指日高升》、《拆西廂》、《老媽上京》等。

歌曲介紹

歌曲:王二姐思夫
歌手:郭頌
專輯:《烏蘇里船歌》王二姐思夫
八月呀秋風啊冷颼颼哇
王二姐坐北樓哇好不自由哇哎哎咳呀
我二哥南京啊去科考一去六年沒回頭
想二哥我一天吃不下半碗飯
兩天喝不下一碗粥
半碗飯一碗粥
瘦得二姐皮包骨頭
這胳膊上的鐲子都戴不了
滿把戒指打出溜哇
頭不梳臉不洗呦
小脖頸不洗好象大車的軸哇哎哎咳呀
王二姐在北樓哇眼淚汪汪啊
叫一聲二哥哥呀咋還不還鄉啊哎哎咳呀
想二哥我一天在牆上劃一道
兩天道兒就成雙
劃了東牆劃西牆劃滿南牆劃北牆
劃滿牆那個不算數呢
我登著梯子上了房梁
要不是爹娘管得緊吆
我順著大道哇劃到瀋陽啊哎哎咳呀

歌手介紹

《王二姐思夫》《瞧情郎》

郭頌(1931~)男高音歌唱家、民歌演唱家。遼寧瀋陽人。出生於貧民聚居區。在民間藝術京劇大回落子、唐山驢皮影、二人轉、單弦、大進等薰陶下長大。中學時代顯露音樂才華,參加獨唱、擔任大合唱指揮,也唱東北大鼓、河南墜子。破例擔任中學音樂教師。1953年調人松江魯藝文工團當獨唱演員,曾從師俄籍女高音阿恰依。1956年7月,在第一屆全國音樂周上,演唱了由他整理、改編的東北民歌《丟戒指》並在全國音樂舞蹈會演中演唱了經他改編的東北民歌《著秧歌》。後曾與世界著名的美國四人歌唱家羅伯遜在倫敦同台演出。之後他相繼創作、演唱了《新貨郎》、《烏蘇里船歌》、《我愛這些年輕人》、《越走越亮堂》、《串門》、《甜透了咱心窩》、《山水醉了咱赫哲人》、《笑開了滿瞼花皺紋》等,共創作歌曲50餘首。1984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演唱了甜透了咱心窩》。《出版了《郭頌創作歌曲集》、其中,《烏蘇里船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亞洲聲樂教材,電視台為他錄製了藝術片《垂向大地的谷穗》。曾任黑龍江歌舞居院名譽院長。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三、四屆理事,省音協副主席,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屆省人大常委。曾多次出國訪問演出郭頌的歌有總共有(23)首。其代表作:01烏蘇里船歌、02大頂子山高又高、03新貨郎、04船歌、05瞧情郎、06月牙五更、07看秧歌、08丟戒指、09王二姐思夫、10茉莉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