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杯記》

《回杯記》為傳統保留劇目。本劇講述了張廷秀進京趕考一去6年未回,王二姐因思夫徹夜難眠,每日淚眼望南京。終於,張廷秀得中高官(八府巡案)卻巧扮成花子與二姐花園相會。當張廷秀拿出定情物——白玉盅後,二人終於相認。

簡介

二人轉《回杯記》片段二人轉《回杯記》片段

《回杯記》又名《王二姐思夫》,據資料記載評劇、東北二人轉拉場戲等劇種均擅演此劇。《回杯記》劇寫:蘇州富賈王員外生有二女,長女王瑞姐、此女王玉姐,分別許配趙昂、張廷秀。時逢京考,二婿結伴前往,臨別之時玉姐贈與張廷秀祖傳玉杯為信物。不料趙昂為獨霸王府家產途中推張廷秀下河,欲至於死地,張廷秀幸被人救起。六年後張廷秀金榜題名,御封為八府巡按,衣錦還鄉懲治惡人,喜圓玉杯之緣。

演員陣容

天津評劇院1961年首排《回杯記》,著名評劇大師鮮靈霞扮演劇中主演角色王玉姐;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王鴻瑞扮演張廷秀(小生);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小桂雲扮演王瑞姐;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李福安扮演趙昂(醜行)。該劇演員陣容強大、名家薈萃十分吸引觀眾,連演數月不衰,成為天津評劇院的經典保留劇目、鮮靈霞的代表劇目之一。

評析

《回杯記》《回杯記》
該劇劇情一波三折,唱、念、作、表演繁重。鮮靈霞演唱的《回杯記》中“玉姐我在閨房擺好鏡架”、“風送荷香”、“葉落花殘到深秋”、“上前拉住二哥的手”、“玉姐我離繡房滿心歡暢”、“見聘禮氣的我心裂肺炸”等唱段即高亢激越又優美抒情、韻味醇厚,令觀眾著迷,百聽不厭成為評劇的經典唱段。該劇還在音樂和表演上有所突破,吸收了一些新的音樂元素。特別是譽滿評壇的鮮靈霞為了表演一個僅有幾秒鐘的繡花動作,親臨繡花廠向工人虛心請教,使表演更加鮮活逼真、入木三分。
評劇界素有“男怕回杯、女怕開店”之說,在該劇“園會”一場中,王玉姐和張廷秀有大段唱腔,男女同工同調唱來清脆悅耳、節奏鮮明、引人入勝。兩位藝術家把王玉姐、張廷秀相互間的思念、見面的驚喜、忠貞的愛情、對未來的憧憬,表演的情真意切、生動感人。這場戲特別能展示男演員演唱功力,王鴻瑞塑造的張廷秀無論從唱腔還是表演均屬上乘,成為後人效仿的樣板,無論以後哪位演員來扮演張廷秀,觀眾都要與之相比較。特別是一提起王鴻瑞漂亮非凡的扮相,戲迷們至今記憶猶新,每每談起不禁眉飛色舞、興致勃勃,好像此時自己也忽然變得漂亮瀟灑起來。
評劇小生、老生名家李福安在該劇中反串醜行應功的趙昂;評劇名家小桂雲本工閨門旦、花旦,在該劇中根據劇情的需要吸收了彩旦表演元素。這兩位藝術家表演妙趣橫生、充滿喜劇色彩,把王瑞姐、趙昂這一對愛財如命、臭美相投的夫妻演繹的淋漓盡致,成為該劇的又一看點。李福安曾與小白玉霜、新鳳霞等評劇大家搭檔合作多年,是名副其實的大牌演員,在該劇中反串醜行敢當配角,為這一經典劇目劇目增輝不少。
1981年天津評劇院復排《回杯記》,王玉姐先後由孫桂榮宋玉文王瑾、崔連潤扮演;張廷秀先後由李振元王五福王立柱趙斌王有才扮演;王瑞姐先後由趙如意、韓寶玲、江輝扮演;趙昂先後由楊金利劉利華李建民扮演。每每彩排,身患重疾的鮮靈霞被人背入劇場,親臨現場觀看指導,使經典劇目代代相傳。孫桂榮、李振元主演的《回杯記》曾到河北省石家莊等地演出受到熱烈歡迎並被電視台錄像影響廣泛,孫桂榮因此被該省市觀眾熟知,以至以後多次被河北電視台品牌欄目《戲苑鄉音》邀請擔任嘉賓主持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梅花獎獲得者崔連潤、趙斌以及江輝、李建民演出的《回杯記》,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根據自身條件有所發揮和升華,1993年在全國地方戲匯演中榮獲文化部頒發的7項大獎,其中崔連潤、趙斌獲優秀表演獎;江輝獲配角獎。該劇組演出的《回杯記》還錄製了光碟流傳全國。另外,作為唯一的外地演出團體,該劇組還應邀進京參加中國評劇大劇院落成慶典演出。

所獲榮譽

1981年獲吉林省第二屆二人轉新劇目評獎推廣會劇目綜合一等獎。
1982年首次被吉林省電視台拍成電視戲曲片。
吉林省民間藝術團排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