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蘇里船歌》

《烏蘇里船歌》

《烏蘇里船歌》相傳是中國東北方的曲子,描述漁夫在烏蘇里江如何和大海搏鬥,最後終於克服天候上的困難,將魚捕獲上岸的故事,在經過一場的腥風血雨了之後,烏蘇里江畔又恢復了原先的寧靜。《烏蘇里船歌》是根據赫哲族民間的曲調改編的,其實是烏蘇里江上漁民的生活寫照,像《北京的金山上》等類型的屬於歌頌毛主席及社會主義新生活的紅色經典曲目。

基本信息

歌曲簡介

《烏蘇里船歌》《烏蘇里船歌》

《烏蘇里船歌》是以東北赫哲族民歌為素材創作的歌曲。郭頌胡小石詞,汪雲才、郭頌曲。歌曲曲式為帶再現的三段體,6/8、2/4混合節拍,宮調式。歌曲表現了赫哲族人民愉快勞動的情景。第一樂段,6/8節拍,但實際演唱時,節奏比較自由,歌詞完全是“啊郎——赫尼那”的襯詞,表現了烏蘇里江清晨的寧靜。第二樂段,由一段簡短間奏引進,使鏇律從自由的節拍進到節奏感較強的2/4節拍,像是一位攝影師將鏡頭從煙波浩淼的江面移到一隻跌宕搖曳的小舟,舟上赫哲族漁民搖著船槳,引吭高歌。表現了赫哲族人民對家鄉山水的熱愛,對幸福生活的讚美,對未來的無限憧憬。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再現,表現了滿載歡樂的漁船漸漸遠去,直到消逝在遙遠的天邊。全曲猶如一幅色彩鮮艷的圖畫,描繪了赫哲族人民的新生活。該曲曾由作曲家瞿希賢改為合唱,更增加了作品的詩情畫意。

《烏蘇里船歌》被很多人都當作是赫哲族的民歌,但也不盡然。準確地講,這首歌是反映赫哲族生活的創作歌曲,它是烏蘇里江上漁民的生活寫照。但曲調參考了赫哲族古老民歌《想情郎》《狩獵的哥哥回來了》的元素,在此基礎上,郭頌、汪雲才、胡小石共同創作完成了《烏蘇里船歌》音樂作品。也可以說這首歌是根據赫哲族民間曲調改編而成。

《烏蘇里船歌》的開頭和結尾的“阿拉赫尼拉……”,採用了赫哲族母語,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沒有確切的含義,可以當襯詞來看待。

《烏蘇里船歌》《烏蘇里船歌》
第一個在舞台上正式演唱《烏蘇里船歌》的人是郭頌老師。郭頌是中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民歌演唱家。遼寧瀋陽人。中學時代顯露音樂才華,參加獨唱、擔任大合唱指揮,也唱東北大鼓、河南墜子。破例擔任中學音樂教師。1953年調人松江魯藝文工團當獨唱演員,曾從師俄籍女高音阿恰依。1984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演唱了《甜透了咱心窩》。出版了《郭頌創作歌曲集》、其中,《烏蘇里船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亞洲聲樂教材,電視台為他錄製了藝術片《垂向大地的谷穗》。曾任黑龍江歌舞居院名譽院長。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三、四屆理事,省音協副主席,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屆省人大常委。曾多次出國訪問演出。

歌詞

啊朗赫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

赫雷赫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赫雷給根

烏蘇里江(來)長又長

藍藍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開千張網

船兒滿江魚滿艙

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赫啦哪呢赫呢哪

白雲飄過大頂子山

金色的陽光照船帆

緊搖漿(來)掌穩舵

雙手贏得豐收年

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赫啦哪呢赫呢哪

烏蘇里江人兒笑

笑開了滿山紅杜鵑

赫哲人走上幸福路

人民的江山萬萬年

啊朗赫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

赫雷赫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赫雷給根

郭頌簡介

《烏蘇里船歌》《烏蘇里船歌》
郭頌男高音歌唱家、民歌演唱家。遼寧瀋陽人。出生於貧民聚居區。在民間藝術京劇、大回落子、唐山驢皮影、二人轉單弦、大進等薰陶下長大。中學時代顯露音樂才華,參加獨唱、擔任大合唱指揮,也唱東北大鼓、河南墜子。破例擔任中學音樂教師。1953年調人松江魯藝文工團當獨唱演員,曾從師俄籍女高音阿恰依。1956年7月,在第一屆全國音樂周上,演唱了由他整理、改編的東北民歌《丟戒指》並在全國音樂舞蹈會演中演唱了經他改編的東北民歌《著秧歌》。後曾與世界著名的美國四人歌唱家羅伯遜在倫敦同台演出。之後他相繼創作、演唱了《新貨郎》、《烏蘇里船歌》、《我愛這些年輕人》、《越走越亮堂》、《串門》、《甜透了咱心窩》、《山水醉了咱赫哲人》、《笑開了滿瞼花皺紋》等,共創作歌曲50餘首。1984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演唱了甜透了咱心窩。出版了《郭頌創作歌曲集》、其中,《烏蘇里船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亞洲聲樂教材,電視台為他錄製了藝術片《垂向大地的谷穗》。曾任黑龍江歌舞居院名譽院長。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三、四屆理事,省音協副主席,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屆省人大常委。曾多次出國訪問演出。

赫哲族介紹

《烏蘇里船歌》《烏蘇里船歌》
赫哲族是中國56個民族中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據2000年人口普查,赫哲族只有4640人。

赫哲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只有300多人,是新中國使赫哲族得以避免消亡和滅絕的厄運,並走向繁榮。赫哲族在改革開放之前的傳統經濟從業是捕魚和狩獵,改革開放後農業經濟的地位越來越突出。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區在黑龍江省同江市街津口鄉、八岔鄉,饒河縣四排鄉,佳木斯市郊區敖其村。

嫁令闊”是赫哲族一般民歌的總稱。流行於黑龍江省三江流域赫哲族聚居區。內容多為表達愛情和歌頌家鄉自然環境。以獨唱和對唱形式為主。有多種曲調,節拍明確,節奏清晰,常用五聲調式。鏇律婉轉流暢,輕柔悠揚,少用裝飾音,而將四度、五度、八度大跳與環繞式進行相結合,音型似水中漂蕩,造成江波起伏、輕搖微擺之感。結構簡潔規整,大都是單樂段分節歌。男女音調各異,男調氣息悠長寬廣,女腔明快活潑。有的人不願說出心理話時,選擇適合曲調,只用“嗬呢吶”這個虛詞來哼唱曲子,表達心情。

烏蘇里江介紹

《烏蘇里船歌》《烏蘇里船歌》
烏蘇里江發源於吉林東海海濱,錫特霍特山脈,全長905公里,流域面積1870002平方公里,在俄羅斯稱為阿穆爾河。滿語“烏蘇里江”意為“水裡的江”、“東方日出之江”,是中國太陽最先升起的地方。烏蘇里江是黑龍江的一條主要支流,其上游由烏拉河與道比河匯合而成,向東北流至伯力一帶急轉折向西南,注入黑龍江。烏蘇里江全長八百八十公里,流域面積近十九萬平方公里。自其支流松阿察河注入之處起,至江水與黑龍江匯合之處止,是中國與蘇聯的界河。烏蘇里江流域土地肥沃,原始森林密布,蘊藏大量礦產,盛產大豆高粱。水產亦極為豐富,贅花魚鰉魚胖頭魚鱘魚東珠(珍珠)等聞名全國,還有特產大馬哈魚,最大的長達四、五公尺,重達七、八百公斤。這種魚在魚汛中數量極多,簡直達驚人程度,據“黑龍江志”記載:“每年秋天自海逆水而上,入江驅之不去,充積甚厚,當地人竟有履魚背而渡者。”烏蘇里江每年有四個多月結冰期,完全不能通航,河面變成了雪橇飛馳的平滑大道,但仍可鑿冰捕魚。這一段江流之特點是:兩岸全是原始植被,非草即木。所有島灘,遍是蓊鬱的柳林,漫江騰飛著鷗鷺野鳧水鳥,水清流緩,即幽雅,且寧靜。烏蘇里江被聯合國下保組織認定為沒有被污染的江,兩岸風光秀美,景色宜人。烏蘇里江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9公頃,林地3700多公頃,沼澤地1.31公頃保留了三江平原原始濕地生系統的完整性。烏蘇里江自然保護區內各種植物達1000多種,鳥類167種,獸類27種,魚類43種。

著作權之爭

《烏蘇里船歌》《烏蘇里船歌》
2003年9月9日把《烏蘇里船歌》唱紅大江南北的著名歌唱家郭頌,因赫哲族人訴其侵犯著作權惹上了官司。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二審開庭審理此案。

赫哲族鄉政府起訴認為:《烏蘇里船歌》是郭頌等根據赫哲族民歌《想情郎》、《狩獵的哥哥回來了》改編而成。但1999年11月12日的“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晚會上,中央電視台宣稱《烏蘇里船歌》的作曲者為汪雲才、郭頌。

根據中國音協的鑑定結果,一審支持原告,判決郭頌和中央電視台再使用音樂作品《烏蘇里船歌》時,應當註明“根據赫哲族民間曲調改編”。兩名被告均表示不服。

在庭審中,控方和辯方爭議的焦點為:中國音協所做的鑑定是否公正合法,《烏蘇里船歌》究竟是創作歌曲還是改編歌曲?

二審開庭時,在一審中敗訴的郭頌未到庭。在法庭的主持下,抗訴人郭頌和中央電視台一方與被抗訴人黑龍江省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政府一方進行了質證和法庭辯論。

在一審中,受法院委託,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就《烏蘇里船歌》的曲調與赫哲族民歌《想情郎》、《狩獵的哥哥回來了》異同及關係作出鑑定,鑑定報告認為:《烏蘇里船歌》的主部曲調與《想情郎》、《狩獵的哥哥回來了》曲調基本相同,其引子和尾聲為創作。《烏蘇里船歌》屬改編或編曲,而不是作曲。

當法庭播放赫哲族民歌《想情郎》和《狩獵的哥哥回來了》的曲調時,抗訴方對一審判決的證據提出了質疑。

抗訴方還提出,《烏蘇里船歌》是一首完整的歌曲,不能將詞曲分開以曲調來判別權屬,請求二審法院改判或撤銷一審判決。

經過3個小時的開庭,最終雙方都向法庭表示同意調解解決糾紛。審判長在休庭時宣布,擇日主持雙方調解。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是在2001年上半年受理此案的。法院一審判決郭頌等被告在使用《烏蘇里船歌》時,應當註明“根據赫哲族民間曲調改編”,並在《法制日報》上發表聲明;駁回了原告要求賠償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失的訴訟請求。

引發這起民歌權屬糾紛的是1999年11月在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上,中央電視台的主持人說:剛才郭頌老師演唱的《烏蘇里船歌》明明是一首創作歌曲,但我們一直以為它是赫哲族民歌。

黑龍江省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政府認為,郭頌及中央電視台等侵犯了其著作權。

鑒於當事雙方均同意法庭調解,市高院為雙方主持調解。

參考文獻

1、赫哲族簡史編寫組:《赫哲族簡史》,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8月第1版。
2、舒景祥主編:《中國赫哲族》,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3、何俊芳:《赫哲語是一種瀕危語言》,載內部刊物《人文社會學苑?SESA學術通訊》(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系主辦)2003年第1期。
4、《中國少數民族藝術詞典》編篡委員會編:《中國少數民族藝術詞典》,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

相關詞條

李雙江吳雁澤蔣大為李谷一閻維文
董文華《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岩口滴水》《劉胡蘭》
《海霞》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草原之歌》《柯山紅日》《劉三姐》
《江姐》《紅湖赤衛隊》《紅珊瑚》《那就是我》八角鼓
書鼓《生命的星》《我愛你,中華》排蕭
《不幸的人生》花鼓擊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