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小說]

《燕子》[小說]
《燕子》[小說]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燕子》一書中,敘述者“我”是作家著力塑造的人物形象——阿芳。阿芳是一個對舞蹈充滿嚮往的女子,從初入舞團中的自卑、自傲,進入舞團之後與人隔膜疏離的關係及逃避怯懦的性格缺陷,直到最後——舞劇《天堂之路》演出的成功,阿芳的生命不足被舞蹈填滿,作者是台灣專職寫作者朱少麟的作品。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封面封面
在處女作《傷心咖啡店之歌》(台灣九歌出版社1996版)甫一面世即意外熱賣且引發三年的熱議之後,初顯身手即躋身暢銷書作家、被譽為“台灣的村上春樹”的朱少麟女士,又推出第二部長篇小說——《燕子》。
作為台灣新生代代表作家,朱少麟遠離媚俗、膚淺的“暢銷”怪圈,依然故我地以人物的精神世界展開思辨,追尋、探索自由的意涵。
在《燕子》中,敘述者“我”是作家著力塑造的人物形象——阿芳。阿芳是一個對舞蹈充滿嚮往的女子,小說的情節便始於“我”(阿芳)進入其崇拜的舞蹈天才“卓教授”的舞團。從初入舞團中的自卑(基於其非舞蹈專科出身及氣喘等短處)、自傲(基於其博覽群書、識見不凡的優勢),進入舞團之後與人隔膜疏離的關係及逃避怯懦的性格缺陷,直到最後——舞劇《天堂之路》演出的成功,阿芳的生命不足被舞蹈填滿;而舞蹈聯結起不同個體,使其“不同”的人生歸於“相同”:不僅僅是“我”拚命追趕同輩腳部的蛻變成蝶的人生隱喻,亦是愈挫愈勇的癌症末期病人卓教授的百鍊成鋼的生命象徵。舞蹈與人生,形成奇妙的互文關係。燕子,飛翔的燕子,是卓教授——一個激情飛揚性格暴烈的創造者;是“我”——一個外表冷漠內心火熱左衝右突的彷徨舞者;是龍仔——一個聾啞的被排拒在舞台之外的舞蹈天才;是克里夫——一個因勤奮練舞而損傷韌帶告別舞台的落寞舞者。
不論是彷徨矛盾的“我”、暴烈頑強的卓教授還是集力與美於一身的龍仔,他們都有自身的缺陷,都為不同的外物所束縛;而他們又都不甘於被束縛,各自通過舞蹈自由地釋放自己的熱情與能量,自在地探索、追尋屬於自己的“自由”。他們都有自己的缺憾,亦在“舞蹈”的過程中照見對方的缺陷,然而他們從未停止飛翔,從未停止對自由的詰問……天堂路上充滿了荊棘,注定要流些血液,掉些淚水。——主人公之一阿芳。

作者簡介

朱少麟,1966年出生於台灣嘉義,輔大外文系畢業,曾在政治公關公司任職,現專職寫作。1996年完成處女作《傷心咖啡店之歌》,歷經五次退稿,出版後竟一鳴驚人,被譽為“天生的作家”。1999年出版的長篇小說《燕子》再創佳績,與《傷心咖啡店之歌》並列“最愛一百小說大選”書單,為讀者最期待的作家。2005年出版的長篇小說《地底三萬尺》取得“台灣2005年度最暢銷中文小說”的驕人成績。
“以塞林格式的不曝光、不接受採訪的迥異風格獨立於台灣文壇”的朱少麟,是唯一從不曝光而讓作品暢銷不衰的女作家,可謂文壇之異數。

專業點評

相對於《傷心咖啡店之歌》,朱少麟的《燕子》有更精湛的演出。 ——焦桐

小說看點

第二部長篇小說《燕子》延續對“自由”的辯證,圍繞以缺憾為主題的話語,詞鋒比《傷心咖啡店之歌》更犀利、簡潔。

語文教案

一、教材說明
這是一篇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
課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燕子活潑可愛的樣子。第二自然段寫燕子在春光爛漫時從南方趕來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趣。第三自然段寫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第四自然段寫燕子落在電線上休息。
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行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燕子的喜愛之情。課文插圖意境優美,有利於配合課文進行朗讀和背誦訓練。
二、教學構想
全文分兩課時完成教學。第一課時主要是解決初讀與精讀的問題,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後品讀課文的一、三、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通過賞畫品味第二自然段,指導背誦,最後寫生字,做練習,課外拓展。
由於課文一、三、四自然段都是直接寫燕子的,關係非常密切,所以採用變序教學法進行教學。
讀第一自然段時,讓學生一邊讀一邊畫一畫燕子的外形,然後按順序、分部位說說小燕子的外形特點,最後通過朗讀來體會小燕子的活潑機靈。
讀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都讓學生邊讀邊想,燕子是怎樣為春光增添生趣的。學習第三自然段可引導學生議一議燕子的動作“斜著身子”、“掠過”、“橫掠”、“沾”等,領悟燕子飛行時的輕快、靈活,通過畫圖,引導學生理解“暈”的意思,再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欣賞。第四自然段圖文結合,視聽結合,以讀代講,在讀中想像燕子與春天的景色互相映襯的美麗畫面,理解“五線譜”、“音符”、“譜出一支春天的歌”的比喻意義,領悟課文“意”、“像”結合的恰當與巧妙。
三、教學體會
本課教學,引導學生在讀讀、畫畫、說說、聽聽中完成教學任務。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讀中想像、品味、欣賞,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努力創設愉悅、輕鬆的學習氛圍,達到人、文的統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