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戲》

《無聲戲》另名《連城壁》,尊經閣本為清初以來稀見之書。全書十二回。《無聲戲》的作者李漁是清代著名的劇作家和戲曲理論家,也是短篇小說的傑出作家,他的小說與戲曲有異曲同工之妙,尤以故事新奇見長。李漁設計小說情節時追求的就是場景的熱鬧輕鬆、言行的詼諧滑稽。其“一夫不笑是吾憂”的宣言兼指戲曲和小說。

基本信息

簡介

作者:李漁

據此書〈無聲戲序言〉,《無聲戲》為清代李漁所撰。李漁(1611-1680),原名仙侶,字笠鴻、謫凡,號笠翁,別署覺世稗官、笠道人、隨庵主人、新亭樵客、湖上笠翁等。李漁將這部小說命名為《無聲戲》,是因為小說與戲曲具有同等的社會功能與創作地位,小說也是戲文,只是不能演唱,“無聲”而已。《無聲戲》刊刻後頗為風行,所以李漁又作《無聲戲二集》。後者有一篇提起了張縉彥因李自成攻破北京,為此殉節,但終獲救,而稱張為“不死英雄”。李漁的這兩部小說集便成了禁書。李漁托友人杜碮加以篩選,編成《無聲戲合集》,又稱《無聲戲合選》。張縉彥事發,不但《無聲戲》《無聲戲二集》不能出版、流通,《無聲戲合集》也只得改成《連城璧》才能面世。
《中國古代小說百科全書》該詞目的作者石昌渝,“馬隅卿藏《無聲戲合集》殘本,第1篇第3頁版心上有“無聲戲一集”字樣。現存的合集僅有馬氏所藏殘本,目次已佚。日本尊經閣文庫藏偽齋主人序刊本為12回,為順治寫刻本。”

此本便是根據這一海內外孤本,日本尊經閣本整理的。書有偽齋主人序,每回有杜碮眉批和回末總評。據石昌渝說“《無聲戲》一、二集現存18篇作品在題材上繼承了話本小說的傳統,寫的都是俗人俗事。其作品在題材上不作依傍,均為李漁自創,可以自由地馳騁作家的想像,故構思巧妙,情節引入,善於設定懸念,利用懸念和解決懸念,出奇不意,結局卻又在情理之中。然而同時也帶來作品的缺點,追求設奇而忽視細節之描寫,說教也過多。”。
此本有序,為偽齋主人所作,覺世稗官編次,睡鄉祭酒批評;有眉批。據此本〈點校說明〉,《無聲戲》為李漁第1次移家杭州時所作。當時是分初集、2集兩次梓行的,時間大約在順治13年(1656)前後。2集已佚,散見於後出的合刻本或選刻本之中。李漁在友人杜碮的幫助下,刻印了《無聲戲合集》,時間約在順治末、康熙初。......

內容

詩云:
天公局法亂如麻,十對夫妻九配差。
常使嬌鶯棲老樹,慣教頑石伴奇花。
合歡床上眠仇侶,交頸幃中帶軟枷。
只有鴛鴦無錯配,不須夢裡抱琵琶。
這首詩單說世上姻緣一事,錯配者多,使人不能無恨。這種恨與別的心事不同,別的心事可以說得出,醫得好,推有這樁心事,叫做啞子愁、終身病,是說不出、醫不好的。若是美男子娶了醜婦人,還好到朋友面前去訴訴苦,姊妹人家去遣遣興,縱然改正不得,也還有個娶妾討婢的後門。只有美妻嫁了醜夫,才女配了俗子,止有兩扇死門,並無半條生路,這才叫做真苦。古來“紅顏薄命”四個字已說盡了,只是這四個字,也要解得明白:不是因她有了紅顏,然後才薄命;只為她應該薄命,所以才罰做紅顏。但凡生出個紅顏婦人來,就是薄命之坯了,哪裡還有好丈夫到她嫁,好福分到她享?當初有個病人,死去三日又活轉來,說曾在地獄中看見閻王升殿,鬼判帶許多惡人聽他審錄。他逐個酌其罪之輕重,都罰他變豬變狗、變牛變馬去了,只有一個極惡之人,沒有什麼變得,閻王想了一會,點點頭道:“罰你做一個絕標緻的婦人,嫁一個極醜陋的男子,夫妻都活百歲,將你禁鋪終身,才準折得你的罪業。”那惡人只道罪重罰輕,歡歡喜喜地去了。判官問道:“他的罪案如山,就變做豬狗牛馬,還不足以盡其辜,為何反得這般美報?”閻王道:“你哪裡曉得,豬狗牛馬雖是個畜生,倒落得無知無識,受別人豢養終身,不多幾年,便可超生轉世;就是臨死受刑,也不過是一刀之苦。那婦人有了絕標緻的顏色,一定乖巧聰明,心高志大,要想嫁潘安、宋玉一般的男子。及至配了個愚醜丈夫,自然心志不遂,終日憂煎涕泣,度日如年。
不消人去磨她,她自己會磨自己了。若是丈夫先死,她還好去改嫁,不叫做禁錮終身;就使她自己短命,也不過像豬狗牛馬,拚受一刀一索之苦,依舊可以超生轉世,也不叫做禁錮終身;我如今教她偕老百年,一世受別人幾世的磨難,這才是懲奸治惡的極刑,你們哪裡曉得?”看官,照閻王這等說來,紅顏果是薄命的根由,薄命定是紅顏的結果,那啞子愁自然是消不去、終身病自然是醫不好的了?我如今又有個消啞子愁、醫終身病的法子,傳與世上佳人,大家都要緊記。這個法子不用別的東西,就用“紅顏薄命”這一句話做個四字金丹。但凡婦人家生到十二三歲的時節,自己把鏡子照一照,若還眼大眉粗,發黃肌黑,這就是第一種恭喜之兆了。將來決有十全的丈夫,不消去占卜;若有二三分姿色,還有七八分的丈夫可求;若有五六分的姿色,就只好三四分的丈夫了;萬一姿色到了七分八分、九分十分,又有些聰明才技,就要曉得是個薄命之坯,只管打點去嫁第一等、第一名的愚醜丈夫,時時刻刻以此為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