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不談》

《無所不談》

林語堂(1895-1976)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這部作品沒有幽默滋潤的國民,其文化必日趨虛偽,生活必日趨欺詐,思想必日趨迂腐,文學必日趨乾枯,而人的心靈必日趨頑固。\n作家的筆正如鞋匠的錐,越用越銳利,到後來竟可以尖如縫衣之針。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封面封面

作者:林語堂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8-1
版次:1

頁數:245

字數:238000

印刷時間:2008-8-1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印次:1ISBN:9787561343739

包裝:平裝

編輯推薦

本篇並不是講浪漫文學,而只藉此講講人品及文筆之瀟灑。因為人品與文學同是一種道理。講瀟灑,就是講骨氣,講性靈,講才華。謹愿者以工,才高者以逸,在做人,在行文,在畫畫,同一道理。本書分為四篇:第一篇:碎語閒言第二篇:文思雅韻第三篇:馳隙流年第四篇:字斟句酌。

內容簡介

沒有幽默滋潤的國民,其文化必日趨虛偽,生活必日趨欺詐,思想必日趨迂腐,文學必日趨乾枯,而人的心靈必日趨頑固。 作家的筆正如鞋匠的錐,越用越銳利,到後來竟可以尖如縫衣之針。但他的觀念的範圍則必日漸廣博,猶如一個人的登山觀景,爬得越高,所望見者越遠。 一位現代中國大學教授說過一句詼諧語:“老婆別人的好,文章自己的好。”在這種意義上說來,世間沒有一個人會感到絕對的滿足的。大家都想做另一個人,只要這另一個人不是他現在的現在。 凡是談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損害了它;凡是企圖證明它的人,都反而傷殘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個標以和定出一個思想派別的人,都反而殺害了它;而凡是自稱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所以一個真理,等到被豎立成為個系統時,它死了二次,並被埋葬了三次了。

作者簡介

林語堂(1895-1976)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1922年獲義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午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刨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閒適為格調”的小品文。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1944年曾一度回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火學,任校長。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誌。1966年定居台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

目錄

代序風行水上的瀟灑
第一篇碎語閒言
有驢無人騎
母豬渡河
古書有毒辯
論踢屁股
十大宏願
清算月亮
我不敢游杭
無花薔薇

自由並沒死
不怕筆記
誰揠此苗
來台後二十四快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