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虛》

是著名文學家司馬光的一部著作,是一部探索隱秘的書籍。

基本信息

《潛虛》

正文

中國北宋司馬光的哲學著作。仿漢代揚雄《太玄》而作,共1卷,元祐元年(1086)書將成而先卒。他以"虛"為萬物的本原,取名《潛虛》,有探索隱秘本原之意。他說:"萬物皆祖於虛,生於氣,氣以成體,體以受性,性以辨名,名以立行,行以俟命。"這與張載"太虛即氣"說相對立。全書內容分為義理、圖式、術數 3部分,相互貫通,合為一體。義理以五行為基礎,吸取了陰陽、易卦、筮占的觀念,構造了天地萬物生成的秩序,藉以論證封建社會"一以治萬,少以制眾"統治秩序的合理性。圖式是按照、體、性、名、行、命之序,製作了 6個圖,其中《行圖》又包含了《變圖》《解圖》,共為8式,並有文辭作解。術數以1~5為生數,五行相乘得25為天數,6~10為成數,生數與成數即1~10的自然數之和為55,是天地之數;人分為10等依次相迭形成一個塔形,正符合天地之數55,喻人事由天命所定之理;天數25乘以3才成75,為命數;虛其5而用70,為筮數。他創造了一套筮占的新法,依諸數按其筮法加以推衍,以印證其義理,實屬象數學的新派。此書在司馬光死後,有闕本與全本兩種版本流傳,後逐漸合為今本,後人有所增益。書後附有張敦實著《潛虛發微論》一卷,為主要注本。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