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風

虛風

虛風多見於大汗、大吐、大泄、失血或久病傷陰者,由津液虧損,液少血枯,血不養筋,肝陰不足,陰不潛陽而肝風內竄所致;也有因於腎陰不足,肝腎虧損,腎水不能涵養肝木,而致肝風上擾。

虛風

病因學名詞

1.外界致病因素之一。與“正風”相對,指時令所見的反向之風。如春應為東風反見西風,夏當見南風反見北風等。《靈樞·論勇》:“黃色薄皮弱肉者,不勝春之虛風。”一作病證名。
2.指血虛、陰虛內生的風證,亦稱內風。症見眩暈震顫,或手足蠕動。,昏仆等。多見於大汗、大吐、大泄、失血,或久病傷陰者。治宜滋液熄風,濡養營絡,補陰潛陽。用大小定風珠、復脈湯、阿膠雞子黃湯等加減。

症狀

多見於大汗、大吐、大泄、失血或久病傷陰者,由津液虧損,液少血枯,血不養筋,肝陰不足,陰不潛陽而肝風內竄所致;也有因於腎陰不足,肝腎虧損,腎水不能涵養肝木,而致肝風上擾。臨床表現為眩暈、震顫或手足蠕動,或昏仆等。

病因

本證可由氣虛、陽虛陰虛、餘熱等不同因素導致。屬氣虛者,常兼見倦怠乏力,納少神疲,口乾少飲,脈象濡軟,治宜補氣為主。若更見肢冷畏寒、脈沉遲者,屬陽虛,治宜溫補。陰虛者,常兼見舌紅口乾,脈細數,治宜滋陰清火。餘熱內擾者,常兼見身熱未淨,口苦舌乾,小便黃赤,治宜清解除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