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溪詩眼》

范溫,字元實,有《潛溪詩眼》一卷。少學詩於黃山谷,故其論詩多承山谷理論,著重句法鍊字等詩法,然有所突破與發揮,如有以禪喻詩,主悟入等說,尤以論韻一條最為精美。雖然《潛溪詩眼》條目不多,內容也多半以對話的方式為主,並非像嚴羽《滄浪詩話》那般以論說論辯的方式,導出結論。然而卻比《滄浪詩話》中強調整體把握,更加仔細地一步步具體地推演、分析出詩作的優劣處。綜觀《潛溪詩眼》,雖多見語錄、對話等,看似閒散,卻蘊含著一定的詩學價值,足以於此著手嘗試分類、歸納、提煉。原郭紹虞輯有《宋詩話輯佚》,今於本文後附據《永樂大典》而重新校排之《潛溪詩眼》。

《潛溪詩眼》

正文

詩話著作。宋范溫撰。范溫,字元實,號潛溪,成都華陽(今四川雙流)人。史學家范祖禹之子,詞人秦觀之婿,曾直接從黃庭堅學詩。此書亦簡稱《詩眼》,當時曾為各家所稱引,宋以後散佚。今傳《說郛》本僅三則,郭紹虞宋詩話輯佚》輯得29則。
就今存的這二十幾則來看,書中論,多著眼於詩法技巧方面。如稱“句法之學,自是一家工夫”,“句法以一字為工,自然穎異不凡,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文章必謹布置,……如官府甲第廳堂房室,各有定處,不可亂也”;“詩有一篇命意,有句中命意”,“鍊句不如煉意”等等。在范溫看來,這些字法、句法、章法和命意之法,就是作詩的訣竅,也即所謂“詩眼”,書中對詩法技巧的探討,突出地體現了江西詩派的詩學旨趣。
所謂“詩眼”的另一層含義,是指學詩、評詩要有眼光,有識見。書中強調“學者要先以識為主,如禪家所謂正法眼者。直須具此眼目,方可入道”。借禪喻詩,強調心領神會,這對後來的詩話有很大的影響。書中評詩,善於運用比較的方法,議論也較精當。書中還有一則專門論“韻”,認為“有餘意之謂韻”,並把這種“韻”看作是詩歌的“極致”,作為論詩的最高標準。這在古代詩歌理論批評發展史上是很值得注意的,可視為“神韻說”的濫觴。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