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詩學研究》

《清代詩學研究》

《清代詩學研究》張健著,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清代詩學研究》《清代詩學研究》
《清代詩學研究》---本書從分析晚明詩學發展出發,研究了清代詩學產生的歷史背景,然後以高屋建瓴之勢,梳理了清代詩學發展的脈絡。按照歷史時期分別評述了各個階段主要詩學流派的詩歌理論,比較了不同詩學之間的異同,並結合詩歌創作的實踐,作了深入全面的分析,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

目錄

序--張少康
第一章明清之際:儒家詩學政教精神的復興
一 詩學的現實地位與儒家詩學政教傳統的失落
經世精神與尊經復古:儒家詩學政教精神復興的政治文化背景
三 儒家詩學政教精神的復興
四 關於正變與溫厚和平問題討論的現實政治意義
以詩補史:對明清之際詩歌思潮歷史價值的認定
第二章情志為本與格調優先:雲間、西泠派對七子派詩學價值系統的重建與調整
一 真偽與雅俗之間:明代詩學的內在問題
二 情以獨至為真,文以范古為美:雲間西泠派對真、雅統一的追求
三 漢魏、盛唐、明詩:雲間、西泠派確立的風雅正宗
四 格調擬古、姿色求變與英雄之美:雲間、西泠派對漢魏、盛唐傳統與六朝及晚唐傳統的結合與統一
第三章從格調優先到性情優先:以錢謙益為代表的虞山派詩學

《清代詩學研究》

一 從格調優先到性情優先
二 "人其詩"與"詩其人":美本位與真本位
三 從崇正抑變到主變而存在:審美價值多元論的確立及對七子派詩學價值系統的抨擊
四 鋪陳排比與新的詩歌傳統的建立
第四章對漢魏、盛唐審美正統的突破:晚唐詩歌熱的興起
一 情與法並重、性情與學古並舉:馮班兄弟對公安、竟陵派詩學與七子詩派學的綜合
二 吳喬的以意為主與詩中有人
三 比興:詩歌的創作原則與詮釋原則
四 李商隱詩歌的詮釋革命與與價值重估
五 功夫、文采與晚唐詩的再評價
六 晚唐詩歌熱的興起
第五章性情與格調的融合:對雲間派詩學的進一步展開與修正
一 雲間派影響下的宗漢魏、盛唐詩風
二 吳偉業站在七子派立場上對公安、竟陵派詩學的折中
三 陳祚明對七子派與竟陵派詩學的折中
四 吳淇的《六朝選詩定論》和他的巨觀詩歌史論
五 施閏章、宋琬等對七子派格調詩學與公安、竟陵派主性情詩學的綜合
六 博綜該洽,以求兼長:王士禎的早期詩學
第六章主情與崇正:王夫之的詩學理論
一 王夫之詩學的極端內在性立場
二 王夫之詩學體現的是漢魏、六朝審美精神,不是唐詩精神
三 詩樂同源:詩學的時間性展開方式與音樂性精神
四 情景交融:詩學的境界美
五 謝靈運:音樂美與境界美統一的典範
六 躋己懷於古志:王夫之的特殊的學古方式
第七章變而不失其正:葉燮對錢謙益一派詩學的繼續展開
一 以作論之體評詩與葉燮詩學理論的所謂體系性特徵
二 從對立到綜合:葉燮對明代詩學兩極對立的批判與超越
三 從崇正到主變
四 主變與理、事、情及才、膽、識、力的主客體理論
五 變而不失其正:變所不能逾越的界限
第八章主真重變與清初的宋詩熱
《清代詩學研究》《清代詩學研究》

一 宋詩熱的形成過程
二 宋詩的價值重估與唐、宋傳統的融合
三 尊唐主宋的論爭與對宋詩熱弊病的批判與矯正
第九章對七子、虞山派詩學的繼承與超越:王士禎的詩學
一 辨體與學古:對七子派及虞山派的繼承與超越
二 神韻並非只是一派的審美特徵
三 清遠古澹之為神韻:六朝精神與竟陵唾餘
四 古澹閒遠與沈著痛快:神韻並不排斥沈著痛快
五 神韻與興象超逸之妙
六 興會與根柢:神韻詩的創作狀態
七 化境與悟境,功夫與境界
第十章以杜為宗與詩中有人:與神韻說異趣的非主流詩學
一 朱彝尊:尊詩教、重學力的詩學
二 陳廷敬、龐塏:以杜甫為宗
三 趙執信對漁洋神韻說的批評
第十一章傳統詩學體系的再修正與總結:沈德潛的詩學
一 吳中詩風的轉變與詩壇尊唐風氣的再盛
二 仰風雅以尊詩道:沈德潛儒家詩學的理想主義精神
三 從《古詩源》至《清詩別裁》:沈德潛所確立的風雅正統
四 宗旨、體裁、音節、神韻:對性情、格調、神韻三說的綜合
五 先審宗旨:性情優先
六 古詩之源:風詩正宗
七 唐詩傳統:雅、頌為尊
八 鯨魚碧海、巨刃摩天與羚羊掛角、鏡花水月:格調與神韻的統一
第十二章沈德潛的同調者的詩學及紀昀對詩歌史總結
田同之趙文哲:對王士禎詩說的繼續與發揚
二 虞山詩人的轉向唐音
三 喬億的詩說
四 李重華的音、象、意
五 紀昀對古代詩歌傳統的總結
第十三章從"非關學也"到"以學為本":浙派的學人之詩理論
一 從"非學關也"到"以學為本":學人之詩理論的提出
二 以學問為詩材
三 尚澀與尚清
第十四章詩法與文法合一:從金聖歎的以時文法論詩到桐城派的以古文法論詩
一 金聖歎、徐增為律詩分解:以時文法論詩
《清代詩學研究》《清代詩學研究》
二 桐城派先驅重內容、重道德的傾向
三 姚鼐:詩文一律
四 方東樹:以古文義法論詩
第十五章學人之詩與文人之詩理論的總結:瓮方綱以宋詩為基點的詩學
一 肌理說:學人之詩理論與文人之詩理論的結穴
二 從"非關理也"到"一衷諸理"
三 從虛到實
四 從興會興趣到理性對創作過程的控制:節制與逆筆
五 為詩必以肌理為準:對明清詩歌道路的反省與新方向的確立
第十六章古典與近代之間:袁枚的性靈說
一 才性與性情:從崇高到世俗
二 才性與天分
三 天籟與人巧
性靈與格調
五 性靈與學問
韻味與風趣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的創造性理論
後記

作者簡介

張健,1964年1月生於安徽阜陽市。安徽師範大學文學學士,北京大學文學碩士博士。1992年留北京大學中文

《清代詩學研究》《清代詩學研究》
系任教,現為中文系副教授,從事中國文學批評史的研究與教學工作。曾任韓國慶北大學客座教授。專著有《王士禎論詩絕句三十二箋證》、《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精品選》(合作),論文有《的成書時代與作者——兼論的作者問題》、《非嚴羽所編——成書問題考辨》等多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