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異形》

《深海異形》

《深海異形》是迪斯尼於2005年推出的一部紀錄片,是一部I-MAX三維立體電影。該片由奧斯卡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執導。受太空生物學靈感的啟發,卡梅隆將興趣的觸角伸向了海洋的另一個世界深海異形。

基本信息

簡介

《深海異形》是迪斯尼於2005年推出的一部紀錄片,是一部I-MAX三維立體電影。該片由奧斯卡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執導。在拍攝了1997年的《鐵達尼號》締造事業高峰之後,卡梅隆對拍攝探險紀錄片頗有興趣,接連拍攝了三部高成本紀錄片。
奧斯卡金像獎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率領他的那幫天才電影人再次將激情注入到深邃無敵的大海中。不過,這回既不是“鐵達尼號”客船也不是“俾斯曼號”戰船。而是受太空生物學靈感的啟發,卡梅隆將興趣的觸角伸向了海洋的另一個世界深海異形。

故事簡介

《深海異形》《深海異形》
影片向觀眾展示了一次精彩的在太平洋大西洋深海的漫遊,由於處在海底火山區域的特殊環境,這裡可以看到許多希奇古怪的物種和地貌奇觀……

在美國宇航局(NASA)科學家的幫助下,攝製組前往太平洋和大西洋幾萬英尺的海洋深處,去挖掘和發現那裡所隱藏著的無窮無盡的奧秘。一直深入到海底,這就是一個產生異形的世界。這裡沒有陽光,海底火山的岩漿噴口使得地表是沸騰灼熱。正是這樣特殊的環境創造了許多最稀奇古怪的水下生靈,比如有種6英尺長的蟲子,身上布滿了紅色的血管,可是它卻沒有消化器官;全盲的白色螃蟹和短腳的蜂窩蝦有著不可思議的本領,它們憑感覺就可以辨別正確的方位去取暖和覓食。這些深海異形所生存的封閉環境和地球上其他物種的非獨立生態系統完全不同。它們使卡梅隆產生這樣的聯想:這種生命的形式還會存在於外太空嗎?

卡梅隆與NASA的科學家、海洋生物學家們所經歷的奇妙海底探險不僅拜訪了深海異形,而且還對人類未來探索外太空提出了偉大的假設。自《鐵達尼號》奪下奧斯卡後,大導演詹姆斯柯麥隆再度出擊、前進深海,完成《深海異形》全程紀錄,帶你潛入海底的最深處,與不同物種的生命進行第一次接觸。

為了了解外星生物型態,並且深度探索海底奧秘,由美國太空總署策劃、史上首次4艘載人潛水艇,同時同點潛入深海的超級探索任務現正展開!在陽光無法照耀、深達數千公尺的海底,為何能產生許多令人敬畏、不依賴太陽能就能生存的生態系統?而這些生存於極端惡劣環境下的終極生物,和人類即將登入的火星極地、木星衛星歐洛帕,又有什麼神秘關聯?

影片資料

在我們了解這些深海異形之前,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它們的生活環境:

《深海異形》《深海異形》

光合作用帶(EpipelagicZone):大洋最表層的水域是從表面到200米深處。在這一層,陽光中大部分的可見光都可以照射進來,海洋表層的浮游植物就在這裡生存,所以這一層被稱為“光合作用帶”;

中層帶(MesopelagicZone):第二層被叫做“中層帶”,從200米深一直延伸到1,000米深。中層帶有時候也被叫做“暮色帶”(twilightzone)或者“中水帶”(midwaterzone),穿透到這一層的光線已經相當昏暗,也就是從這一層開始,我們能夠看到產生冷光的生物發出的閃爍光線;也是從這一層開始,我們就能看到許多相貌奇特的魚類;

深層帶(BathypelagicZone):下一層被叫做“深層帶”,從1,000米的深度延伸到4,000米深。這裡唯一的可見光都是那些發光生物產生的,儘管這裡的水壓巨大,但大量生物在此生存,抹香鯨也可以潛到這個深度來尋找食物。由於缺少光線,這個深度中的多數生物都是黑色或者紅色;

深淵帶(AbyssopelagicZone):繼續往下,就來到了“深淵帶”,深度從4,000米延伸至6,000米,外文中的Abyssopelagic這個辭彙來自希臘語,意思是“無底”,在古代的希臘人看來,大洋應該是沒有底的。這裡不僅黑暗,而且寒冷,水溫接近冰點。在這裡的可怕壓力下,很少有生物存在,存在的生物多數是無脊椎動物,例如藍海星(basketstar)和小魷魚(tinysquid);

深海帶(HadalpelagicZone):深淵帶以下的地方,中文叫做“深海帶”或者“超深淵帶”,這一層從6,000米深一直下降到10,000多米,一般只有在海溝和海底峽谷中才能找到這么深的地方。儘管這裡有難以想像的壓力和冰冷的海水,依然可以發現生命。如同藍海星和管蟲(tubeworm)這樣的無脊椎動物在這裡興旺地生長。

影片技術

《深海異形》《深海異形》
影片的拍攝使用的是特殊規格的專用型高清晰錄影系統,由卡梅隆和攝影師文斯·佩思共同設計。這個系統和《深淵幽靈》表演出了驚人的IMAX3D效果。“大海深處的這些最不可思議的生物過去從未被發現過。”這位技術見長的好萊塢大導演保證給觀眾的是最真實的感受。戴上立體眼鏡的觀眾可以近距離地跟隨卡梅隆儘量深地探入到海底深處。影片提供一瞥不僅離奇的生命地球海洋,而且通過3D電腦動畫,景象未來海底生物的異形在其它星球。這次冒險旅程預示了人類未來的外太空,觀眾或許在過去的太空電影中似曾相似。那些生活在深邃海底表面,觀眾平時很少有機會目睹的物種歷歷在目,近得觀眾可以用手去觸摸,IMAX3D的體驗就是身臨其境。
眾所周知,立體效果要各自代表左右眼的兩台攝像機進行同時拍攝才可以達到。在《深淵幽靈》中扮演重要攝製工作的兩台機器人攝影機這回再一次發揮重大貢獻,它們由卡梅隆的弟弟邁克設計發明。“觀看《深海異形》,觀眾需要到本地的IMAX影院。我用數字攝像機代替了長達幾百英里的IMAX膠片”詹姆斯·卡梅隆預計業界最新的投影系統即支持3D數字格式的數字放映機將會普及。卡梅隆期望下一代的數字放映系統在未來五六年內就能把使用傳統膠片的攝影機徹底淘汰。
卡梅隆表示自己無意再重返二維和傳統膠片的電影製作,“如果我不再碰膠片,我會很開心。電影製作不能再是膠片,不能再是鏈輪齒。這是一種觀念,它是影像,是想像,是說故事。如果我當年就有現在我使用的攝影機,那我會用它完成《鐵達尼號》了。“他下一步計畫是拍攝根據日本漫畫圖書改編的全新立體電影《銃夢》(BattleAngel)。

影片製作

《深海異形》《深海異形》
《深海異形》是迪士尼於2005年1月所推出的一部紀錄片,是一部IMAX-3D立體電影。本片全片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深海拍攝,令人驚嘆的畫面經過先進的電影技術處理,再配合以IMAX-3D立體電影方式呈現,在大銀幕上帶領觀眾歷經一段奧妙的旅程……

《深海異形》是由奧斯卡金像獎大導演JamesCameron所執導,他因為拍攝了1997年的《鐵達尼號》締造事業高峰,之後對拍攝探險紀錄片就頗有興趣,先在2003年推出了同樣是一部IMAX-3D立體電影的《深淵幽靈》,這是一部重返鐵達尼號沉船殘骸的紀錄片,同樣是由迪士尼電影所發行,在大受好評之後,於2005年JamesCameron再度推出這一部全新製作的《深海異形》。

片中大膽提出許多假設,認為深海中的生物造型十分類似想像中的外層空間生物,因此有沒有可能生活在深海中的奇特生物,就是來自外層空間來的異形?例如,該處有身長六呎的長蟲,身上有血紅色的觸管,但卻沒有胃;還有專門在炙熱的地熱孔覓食的蝦子,以及全盲的白螃蟹…等等。奧斯卡金像獎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率領他的那幫天才電影人再次將激情注入到深邃無敵的大海中。不過,這回既不是“鐵達尼號”客船也不是“俾斯曼號”戰船。而是受太空生物學靈感的啟發,卡梅隆將興趣的觸角伸向了海洋的另一個世界―深海異形。

幕後故事

《深海異形》《深海異形》

1988年的《深淵》使詹姆斯·卡梅隆開始享受海洋攝影帶來的樂趣,1997年的《鐵達尼號》更讓他榮升為“世界之王”。2003年,卡梅隆重返鐵達尼號拍攝了IMAX3D紀錄片《深海幽靈》後又對立體電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次的《深海異形》依舊是IMAX3D的紀錄片。
卡梅隆和拍攝團隊中的年輕生物學家、NASA的研究人員一起泡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的水中,海底奇異生物的生存環境對他們來說就是外太空生物的家。卡梅隆說:“拍紀錄片真的很辛苦,幸好這種類型電影的拍攝工作我以前做過。你有劇本你就知道該乾什麼,比較起來也挺簡單。”這個地球上最不為人所知的地方每時每刻都會給觀眾帶來震撼視覺的衝擊力,一幕幕完美的鏡頭突出和再現了現實世界裡的最具戲劇性的原始地方。
“當你拍攝紀錄片時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是否浪費了時間,不知道哪些是黃金時刻。”卡梅隆說:“這部科教片的攝製成員背負的是一個科學任務。我們和一些科學團隊一起進行探索活動。”《深海異形》中除了包括幾位海洋科學家外,來自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和詹森空間技術中心的太空生物學專家也加入了行程當中。“既然這次深海探險對我來說是一次太空任務。我們有了海洋生物學家,當然還有必要聯合太空生物學家和太空探索家呢。”這些優秀的科學家不僅帶來了先進的科學知識和豐富的科學經驗,還帶來了最頂尖的探索工具。卡梅隆說:“這次探索活動使用的高壓潛水裝置和太空艙類似。它是一種科學家探索未來外太陽系工作使用的工具。”

影片點評

《深海異形》《深海異形》

《深海異形》中的水下生靈不依靠陽光還可以存活,其原理是他們的能量來自化學反應,熱量來自火山口噴發的熱液。專門鑽研過太空生物學的卡梅隆說:“我們過去知道的生命所需的基本要素就是在地球上。不過太空生物學裡有這樣一種聲音,其它缺少陽光的星球上或許也存在生命,就和深海異形的生命模式一樣。科學家發現火星和木星地下的蓄水層和我們的星球非常類似。事實上,科學家相信木衛二歐羅巴的海洋面積是地球的兩倍,生命很可能就隱藏在有厚厚的、擁有裂痕的冰殼之下。
“我們怎么去探索歐羅巴呢·”卡梅隆反問道:“用什麼交通工具呢·如何讓操作機器人工作·如何將數據傳遞給地球呢·我們現在考慮這些問題都是今後20年所要面臨的。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兩個層面上的冒險,一個當然是體能上的,我們沉入到海底去了一個罕有人去的生命邊緣區。另一個冒險就是去發現和揭示新的物種,為未來的太空探索得出全新的理解。”

主演介紹

《深海異形》詹姆斯·卡梅隆
詹姆斯·卡梅隆1954年8月16日出生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父親是一位工程師。1971年他遷往美國,在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主修物理,但是大學畢業後,他卻給別人開卡車。1977年,卡梅隆看到了喬治·盧卡斯的經典科幻影片《星球大戰》,他開始意識到自己想要做什麼了。他在影壇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羅傑·考曼(RogerCorman)1980年影片《世紀爭霸戰》(BattleBeyondtheStars)中任藝術總監。

在每一篇詳盡描述詹姆斯•卡麥隆生平的文章里,幾乎都要不可避免地使用“惡名昭著”這個詞——沒錯,他在拍攝地是個苛求、專橫的“暴君”;在家庭中是個不會體貼並且見異思遷的丈夫;在好萊塢同行看來,卡麥隆是一個偏執狂和燒錢的機器。然而在很多普通影迷眼裡,這些指責完全無關緊要,它們不是雞蛋裡挑骨頭就是出於嫉妒的惡意攻擊,世界上只有一個詹姆斯•卡麥隆,那就是大英雄詹姆斯•卡麥隆,大天才詹姆斯•卡麥隆,無與倫比、無所不能的大導演詹姆斯•卡麥隆。

無疑,詹姆斯•卡麥隆是二十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導演之一,他曾經兩度創造電影投資的最高紀錄,拍攝過一部世界上有史以來最賣座的影片,平了一部影片獲得奧斯卡獎數目的紀錄,並且每一部影片都為以後的電影樹立了技術的標桿。在說起詹姆斯•卡麥隆的時候,人們不免要提到另一位傑出的商業片導演斯蒂文•史匹柏,能跟這位二十世紀的電影巨人相提並論,本身就說明了卡麥隆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精彩劇照

《深海異形》

《深海異形》

《深海異形》

《深海異形》

《深海異形》

《深海異形》

相關電影

《深海異形》《深淵幽靈》

“沒有人能夠忘記曾經發生的那一切,這是一部最棒的3D製作影片。”曾指導過《異形2》《終結者》、《真實謊言》、《鐵達尼號》等片的好萊塢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應“探索頻道”(discoverychannel)之邀,拍攝了這部關於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Bismarckbattleship)的專題紀錄片。

“俾斯麥號”是德國二戰期間最先進、噸位最大的戰列艦,1941年5月執行任務中,與英國海軍艦隊遭遇,力戰數艦後沉沒於大西洋海底。但面對這樣一個極具吸引力的軍事題材時,詹姆斯·卡梅隆卻表示沒有什麼興趣,“因為《鐵達尼號》的緣故,我不打算在短時間內拍攝另一部關於沉船的電影。”

在本記錄片拍攝之前,詹姆斯·卡梅隆曾遠赴北大西洋地區,勘察有關“俾斯麥號”的一手資料,但是僅限於“探索頻道”的這部專題片,而不考慮該題材的故事片創作。這是卡梅倫首次嘗試拍攝大版式電影。他為該片設計了幾個數碼攝像系統,以便對這兩艘沉船進行拍攝。該片的拍攝預計將耗時一年,這無疑需要參與者付出長期的熱情,也是對這位47歲加拿大導演的一次考驗。卡梅倫的兩個兄弟大衛和邁克也將參與影片的拍攝和製作。大衛負責幕後膠片的製作,邁克將負責深海攝影機架和遠程操作機械系統的設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