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國記》

《海國記》為清代文學家所寫的見聞類書籍,2008年,山西收藏家彭令發現了錢泳手錄沈復《浮生六記》卷五佚文,書中藏有震驚兩岸四地及日本學界的史料――中國人發現釣魚島,比日本人早了76年,證明釣魚島歷屬中國。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清代名著《浮生六記》第五卷《海國記》,作者沈復,主要記敘了《浮生六記》沈復出使途中的見聞。

《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字三白,號梅逸)著於嘉慶十三年(1808年)的自傳散文。清朝王韜的妻兄楊引傳在蘇州的冷攤上發現《浮生六記》的殘稿,只有四卷,交給當時在上海主持申報聞尊閣的王韜,以活字板刊行於1877年。
此後一百多年間,文化界、出版界中人一直都在努力搜求五、六兩卷佚文。《浮生六記》問世以來,不僅得到了百姓的喜歡,而且也為文人所推崇,甚至有“小紅樓夢”之稱。1936年,林語堂將《浮生六記》四篇翻譯成英文,並猜想“在蘇州家藏或舊書鋪一定還有一本全本”。
《浮生六記》是一部水平極高影響頗大的自傳體隨筆,文學經典,海內外廣為傳誦,在清代筆記體文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作者簡介

清代文學家沈復(1763—1825),字三白,號梅逸,長洲(現在江蘇蘇州)人。工詩畫、散文。至今未發現有關他生平的文字記載。據其所著的《浮生六記》來看,他出身於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與妻子陳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願意過一種布衣素食而從事藝術的生活,但因封建禮教的壓迫和貧苦生活的磨難,理想終未實現,經歷了生離死別的慘痛。妻死後,他去四川充幕僚。此後情況不明。
沈復一生沒有考取過功名,大多寄人籬下做師爺。1808年(嘉慶十三年),朝廷下旨冊封琉球國王,派遣太史齊鯤為正使、侍御費錫章為副使,沈復作為太史的“司筆硯”也一同前往。後來,沈復在他的《浮生六記》中記述了大清使團此行中途經釣魚島的見聞,本是作文自娛,卻無意間反映了200年前國家疆界的真相。

發現過程

《海國記》中有關釣魚島的文字《海國記》中有關釣魚島的文字

山西收藏家彭令,字光耀,祖籍山西太原。1970年出生。2008年,以發現錢泳手錄沈復《浮生六記》卷五佚文,震動文學界,特別受到台灣、日本、韓國、德國、美國等文學界研究者的高度關注。

彭令所發現的沈復《浮生六記》卷五佚文,為清代著名學者錢泳手錄;佚文藏在《錢梅溪手稿》“雜記”部分之中。該“雜記”冊,為竹紙本,經折裝,每半葉高25厘米,寬15.5厘米,半葉12至14行不等,行29至36字不等,佚文總計18面,約6200餘字;另有“浮生六記”筆記及其它條目資料10面,整部冊子合計共28面。

清代乾隆至道光間人沈復撰著的《浮生六記》一書,分作六卷,每卷題作一“記”,記其生活經歷,在沈氏生前,未有刊本,至光緒時始有活字排印本行世。然而,當時所得傳本,已經佚失其卷五、卷六兩卷,“六記”中僅殘存前四記。1935年,上海世界書局出版的《美化文學名著叢刊》,收進所謂《浮生六記足本》,號稱“首尾俱全”,包含有此前刊本所未見之卷五《中山記歷》和卷六《養生記道》。可是,後來經一些專家學者考證,指出世界書局本這兩卷內容,應出自後人偽撰,並非沈氏原書。這一偽作的贗品雖然已被揭穿,但《浮生六記》後兩卷的真實內容,今人不僅未能見到隻言片語,甚至還有人懷疑沈復原書“只有四篇,後二篇系以沈三白自況之潘麟生所作”,乃是由潘氏始“並為六記”,意即《浮生六記》全書只有今傳四卷內容,所謂第五、六兩卷原本並不存在。因此,就連《浮生六記》的書名和基本構成,似乎都還有待進一步澄清;至於找尋佚失已久的五、六兩卷內容,更是學術界和文化界期盼已久的事情。

概括地說,錢泳摘錄的《浮生六記》卷五佚文,內容包括有描寫使團入琉球時琉球國迎接禮儀、冊封琉球國王的過程;記述琉球國歷史和地理狀況、國王宮室與大臣的居所、國中使用的錢幣、該國的刑罰、糧食、動物、酒類、民居、“女集場”、寺廟、冠服、交際禮儀以及語言文字等諸多內容,其中不乏奇風異俗。如“琉求國演戲”,所觀之戲,依次有《三祝舞》、《扇舞》、《天緣奇》、《笠舞》、《君爾》、《羯鼓舞》和《淫女為魔》等;寫琉球國紅衣人(妓女),及其所居紅衣館(妓院),詳細到紅衣人的纏頭費、穿戴、姿態、歌舞、身世及起居飲食諸項,紅衣館的結構、擺設、植物及通宵情形等,包羅萬象,幾乎應有盡有。

據專家介紹,沈復《浮生六記》卷五錢泳抄件的發現,將成為文學界,特別是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界的一件重大事情。

附:另據悉,《浮生六記》卷五佚文錢泳抄件,內容皆為描述今日本琉球。日本漢學者格外重視文化典籍,更是深知,關於琉球的清人孤本舊籍在日本人民心中的份量,更何況是“雖有雕琢一樣的完美,卻不見一點斧鑿痕”、“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製作精微的痕跡”的沈復手筆呢。其語言藝術高度,古往今來,難有人及。一些日本書商,近期已大概統計了一下,自1980年中國大陸重版《浮生六記》至2007年底,海內外共出版漢文簡、繁體與英、法、德、俄、日、丹麥、瑞典、馬來西文等多種文字版本實際達300萬冊以上;他們在北京仔細鑑定沈復《浮生六記》卷五錢泳抄件後,已不考慮其它,而是在思索,以卷五佚文為賣點的五卷本,在近30年內,其實際發行量將達多少?能產生多大的經濟效益?他們已開誠布公地與收藏者古淵先生初步協商,為避免中國法律的干預,維護其獨家出著作權,原件留中國大陸。
日本出版商將公開“誠心”地重金購取佚文的全部清晰彩照,先在日本出版日文版五卷本《六記》,隨後再直接由日文翻譯為英、法、德、俄、丹麥、瑞典、馬來西文等文字版本;並約定三十年內,收藏者必須保證將錢泳手錄佚文原件深藏密鎖,不得另交其它任何出版社出版,違約則須支付購買款三倍的違約金。此議若實現,何時出版《六記》卷五佚文中文版,將成為迷。將成為一個“合法賣國”的議題。稍有民族感情的中國人,都應該努力宣傳此物,以爭取大陸內有實力的出版社(商)儘快中文出版,以免日本人先用金錢合法地“打”我們的臉,隨後大發中華文化遺產(文學經典)之財。

要文節選

錢泳抄本《記事珠》中的條目《海國記》,應當就是《浮生六記》遺失的卷五《中山記歷》。

《海國記》中記敘著《浮生六記》沈復出使途中的見聞。當船行中硫邊境時,沈復以55個字簡潔生動地記載下釣魚島領域祭海的場景:“十三日辰刻見釣魚台,形如筆架。遙祭黑水溝,遂叩禱於天后,忽見白燕大如鷗,繞檣而飛。是日即轉風。十四日早,隱隱見姑米山,入琉球界矣。”

鑑定與出版

2009年6月9日,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對抄本進行了鑑定,但鑑定結果出人預料,提出該文獻不能列入珍貴古籍,理由是錢泳真跡“尚存很大疑點”,《浮生六記》卷五證據不足,最後提出限制這本古籍出境。對於鑑定結果,彭令本人和蔡教授、蕭所長當然感到震驚。彭令說,“當天七位專家耗時總共不到30分鐘,平均每位專家能夠仔細獨立審看這件書稿的時間不足5分鐘,這是不負責任的鑑定。”

2009年9月24日蔡根祥上書溫家寶總理,闡述了這件抄本為錢泳真跡的觀點和這本佚文典籍重新面世的意義。當年12月24日,外交部讓彭令提供相關資料並表示認真研究。今年2月10日,文化部再次組織了由中國古典文獻研究中心主任傅璇琮任組長的專家鑑定會。雖然至今鑑定結果沒有公布。欣慰的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著作權局格外重視,對該文獻進行了登記,2010年4月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了新版《浮生六記》。彭令說,新版中的第五卷就是他所發現的《海國記》。

有關釣魚島

一本淘自南京朝天宮古玩市場的古書,竟藏有震驚兩岸四地及日本學界的史料---中國人發現釣魚島,比日本人早了76年!這就是清代名著《浮生六記》的佚文。這本古書,就是清代學者錢泳的手寫筆記《記事珠》。正是他的親手抄錄,得以保留下沈復所著的《浮生六記》的第五記《海國記》。
日本主張對釣魚島擁有主權的理由之一,是日本人古賀辰四郎在1884年“發現”該島,而沈復發現釣魚島的時間為1808年,比日本人早76年。

地位

《海國記》《海國記》

《海國記》被發現後,海內外各界專家、學者和媒體紛紛予以關注。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清華大學中國古典文獻研究中心主任傅璇琮教授,《浮生六記》研究專家、台灣高雄師範大學蔡根祥教授等詳細研究後,更是紛紛撰文或發表意見,認定《海國記》確為真品,並就其重要價值予以肯定。

全國政協委員、港澳台僑委員會委員林嘉騋還特地就此致函國家領導人,建議將《海國記》一文編入教科書

拍賣

釣魚島歸屬鐵證《海國記》釣魚島歸屬鐵證《海國記》

2010年12月20日,《浮生六記》佚文《海國記》錢泳抄本原件在京以1325萬落槌價成交,該拍品被認為是“釣魚島歸屬中國”的鐵證,主辦方因此在拍前高調錶示謝絕國外人士參拍。

買家違約

2010年6月21日曾在全國率先獨家報導過山西收藏家彭令淘自南京朝天宮的一本“爛書”明代書法家錢泳抄本《海國記》,被權威專家學者公認是釣魚島主權新鐵證。這本抄本於去年12月21日在北京某大型拍賣會上,以1325萬元落槌價成交,當時,藏家彭令對這筆巨額的“歸屬”還進行了“規劃”,表示將部分用於扶貧,部分無償捐給湖南長沙毛澤東文學院。而時隔一個多月,彭令向本報記者爆料,他的這個愛國與扶貧結合的“構想”如今已破滅,因買家遲遲未交付成交款,導致了抄本事實上的流拍。
“我也是1月20日到北京和拍賣公司結賬準備收錢,購買一些自己看中的舊書,可到了拍賣公司才知道這件事情的。”彭令說,得知此事,他也感到出乎意料。《海國記》拍賣結束後,海內外有近300家媒體做了報導,影響巨大。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據他所知,流拍的具體原因是拍賣結束後,拍得抄本的80號買家與拍賣公司之間在某些交易細節上存有爭議,因買家遲遲未交付成交款,導致了抄本事實上的流拍。彭令從側面了解分析,“買家可能在佣金上與拍賣公司討價還價無果,才鬧僵拒絕付款的。”
根據拍賣法的相關規定,買家1個月不付款已經造成了事實上的流拍,碰到這種情況,拍賣方可以選擇重拍,但必須先徵得委託方的同意。對此,委託人“錢泳抄本”藏家彭令表示:原則上同意重拍,不過,這似乎也是個無奈的選擇。

重新拍賣

2011年2月,北京中招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證實,曾於2010年12月20日以落槌價1325萬元拍出的,證明釣魚島歸屬中國的歷史文獻——錢梅溪手稿五冊包括《冊封琉球國記略(海國記)》,由於買受人違約,將於3月份在京重新拍賣。

2011年4月底買家付清款項1457.5萬元人民幣成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