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市場

古玩市場

古玩市場,就是古董、文物的交易市場。被視做人類文明和歷史縮影的見證者,融合了歷史、方誌、金石、博物、鑑定等學科。經歷無數朝代起伏變遷,藏玩之風依然不衰,古玩交易依然旺盛,古玩市場見證了這一切。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古玩市場古玩市場
大上海古玩市場巡禮
【老城隍廟】上海豫園(老城隍廟)的停車難一向是很聞名的,不是這裡不讓停,而是車位總不夠,而且動不動就是旅行社的大車,這一點與潘家園的老外自由小組稍微有點不同。上海人把這個最大的古玩市場,整合得呈現輾轉綿延的群落態勢。上海人在布局的時候似乎考慮到了一個旅遊的綜合效應。放置在老城隍廟的附近的效果是,上海人把古玩收藏做成了一道民俗旅遊大餐。一如他們稔熟的開辦種種老上海風情酒吧、飯店甚至新民俗景觀的做法。在豫園附近的古玩市場有,華寶樓地下古玩市場、上海老街(方浜中路)的藏寶樓,與南豐商廈地下室開辦不久的古玩市場,連著老街上零星的民俗與古玩店,逶迤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古玩收藏群落,蔚為壯觀。可以說,整個豫園就是一個古玩民俗收藏工藝品的縱深的龐大壕溝工事。

新新舊舊的東陽木雕,在這裡是店鋪的常規菜餚。大大小小的藏傳古玩如唐卡、藏佛法器,是這裡的點綴。南方發達的書畫、玉器、陶瓷、木刻在這裡無法阻攔地鋪陳著。有時候,光從物件來看,你真的很難去指出這裡的特色,因為古玩界早就南北一體了。全國性的交易大家都會去的,採購也是全國跑,唯一區別的,是文物的擺設方式。還有,上海的所謂海派的標誌物件可以提醒人們,你來到的是南方,是上海。那些元素是:老的或者新印刷的月份牌、老唱機、老膠木唱片、上世紀30年代的電風扇、老電話機等等。這種情感與北方有很大不同,這裡玩的不全是深厚的歷史,更是年代風情,經營的是格調,收穫的是懷舊成本,誰讓這裡沒有多少本土的古玩可以把玩呢?

偏偏上海人又是把情調奉為至上的一群。本來,真正意義上的古玩市場,原先是在老城隍廟外的福佑路上。那時候這個破落窄小的小巷子,每個周日,擁擠了不斷的人流,加上巷子裡帶著菜籃子推腳踏車甚至機車的居民來來往往,更是平添了幾份市場紅火所需要的人氣,那也是經常能從地攤上撿到別致件頭的適意年份啊。那裡擁擠的,多是本行里的工作者,而將觀賞視為生活雅趣節目的人,還很少。自從把古玩市場招安進了方浜中路的藏寶樓室內以後,藏寶樓里的人一下子就多了起來。在四個樓面的空間裡,密密麻麻地寄居著店鋪與攤位,那種嚴嚴實實的感覺,正是上海石庫門鬧市的寫照。一進藏寶樓,你的腦子裡也許會跳出七十二家房客的題目,樓上擺地攤的兩層已經像潘家園的具體而微者,一層是固定的各地工藝品集會,一層是留給臨時設攤的主。

在搬遷完古玩市場後,上海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整條方浜中路都命名為上海老街。這個時候,古玩已經成為了一個元素,更紅的更酷的更招惹人們的,是真民俗與偽民俗組成的長長的民俗旅遊工藝街。這裡,真與偽已經沒有區分的意義,存在的依據是:像不像來客心中的民俗。如果來客認為殖民風情才算情調,那么光用樸素的民俗原料與原生生活零件本身,就已經不夠了,你必須再加上韓國發泡塑膠與進口卡紙做成的油畫框,才能符合消費者歐化的家居裝飾的主鏇律,所以這個街上的花花綠綠的物件里,就多多少少有著包裝的衝動與本能。這條街上,是包羅了全國的民俗旅遊工藝品的大雜燴。上海這個舞台的容量太深廣了,除了北京也有的如中國結、真絲毯等旅遊通貨外,許多的東西真的也很難分清楚作為市場所在地的地方特色,這裡你也能看見北京白孔雀的手繪T恤,河北蔚縣的刻紙作品,雲南的彝族十字繡挎包,貴州的地堂戲面具。當然,地理的因素也多少會有明顯的表達,附近的蘇州與宜興,是工藝品輸出大戶,在上海這樣臨近的大市場,更是隨處可見他們的蘇繡系列產品與紫砂產品。上海唯一可以捏合成為風雅的歷史段落,就是上世紀30年代的那一截,所以上海現在的民俗招牌,就是石庫門、月份牌、留聲機的硬體加上膠木唱片裡周璇咿咿呀呀的口齒不清的聲音痕跡。老街上可不缺乏這個,他們抓撓得你很舒服。 上海本地的工藝品本身一直很少有回味的東西,許多東西很有為工農兵服務或者廣告促銷贈品的勁頭,金山農民畫是個例外,在老街上不乏農民畫的仿製品,由於價格低,鄉土趣味濃重,所以走的很不錯。現在出現了小型國畫的裝飾框,你一定要問清楚是畫的,還是一部分印一部分畫的,或者全是印刷的,因為一般人是看不出來的。但是上海人有個優點,只要你問他,他會老實地告訴你的。在豫園入口不遠的院子裡,經常可以看見有組織進行的手藝表演,其中有用易拉罐材料做的工藝裝飾畫,我覺得這才是上海工人階級心靈手巧的特色所在。

【華寶樓】(方浜中路)作為地下古玩市場,在豫園有著很長的歷史,蔣為之是華寶樓里合和堂的兩個主人之一。蔣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他有著廣泛的上水收藏的渠道。他的合和堂經營的品種很寬泛,瓷器、玉器、陶器、銅器、木器都做,這也由於他們在這個行里做得久了,有了經驗的緣故。硬要說個經營主流的話,他想了一刻,報出了文玩清供,我一下子覺得很對,因為這更像是他的一個追求。比如紫檀筆筒、精銅筆架、白玉鎮紙、名家竹雕臂擱等。他說外人看起來,店鋪里琳琅滿目的擺設很眩目、好看,但是守店也是很寂寞的,永遠不能像做別的產品一樣做量。但是他像許多上海古玩商人一樣,都開設了自己的網站,用更新的方式經營著自己熟稔的天地。孫葉青的鐘表店更有幽靜的情趣,各種古董鍾懸掛兩邊,其實大多數店鋪裡面都是真古玩與民俗品加現代工藝品相加的組合拳,因為店面一開,就要開銷,要日常走走量,所以孫的清一色的鐘表倒是顯示了主人的一種心境,顯現著真正意義上的古玩店經營者的可貴精神。

古玩市場古玩市場
東台路】(瀏河路)東台路(瀏河路)的古玩市場,也是上海著名的人文古玩招牌市場。許多行里人都匯集這裡,買進賣出,遊人也繁密。這裡靠街心的攤位,多是工藝品與民俗舊貨,而在兩邊的店鋪里,往往是紮實的古玩所在。劉步祥的店裡瀰漫著一股上海老工人特有的對機械古玩的偏愛,這一點與其他許多古玩店什麼都有或者什麼都談不上的情況不大一樣。老劉本來是工人出身,賣過花盆,入收藏行是為了謀生,但是時間培養了他的愛好與經驗。在這個小小的店堂里,動輒就能聽到機械咯咯的聲音,和順的老鐘聲,布穀鳥探頭的叫喚,甚至頭頂鏇轉的老式樣的吊扇的沙沙聲,都在暗示著一種時間的存在,或是時間的消失。走出這個小屋子,我才發覺,我原來是在東台路上。阿星是這個行里的高手了,身邊總帶著個日本學生。他的店面布置得很有情趣,他的生意兩頭在外,店面只不過是一個梁山朱貴式的接待站,這也是上海與北京許多古玩店的普遍情形,大家比的,實際上是自己的穩定的良性客戶有多少。如果存在這個比較的話,古玩店面子上的銷售,只是一種存在的方式,許多商店有自己很紮實的戶頭,每年消費幾十萬、幾百萬的。也有把古玩做高檔公關禮品的,那就是靠自己的關係與維繫關係的水平了。但是一切的前提是,你自己必須有眼力、財力與魄力,手上抓到真貨好貨,才是長久的生意經。所以東台路與其他路上做得好的古玩商一樣,肚裡的貨色都少不了。

【雲洲商廈】(大木橋路)在大木橋路的雲洲商廈一般不為人熟知,其實根據上海人作天作地的勁頭,與把所有東西都要整合出文化來的派頭,這裡遲早也會紅火起來的,你別看這裡只是一個錢幣與郵幣卡的狹隘市場,這裡可是民俗文化的大搖籃

因為錢幣收藏是古玩行業中最為龐大的一支大軍,因此錢幣收藏與所有不太貴重的古玩收藏都有曖昧關係,所以錢幣攤位上、店鋪里也是琳琅滿目的。令成年人往返時空隧道的小人書連環畫,上海灘上的老煙標,各類門券,解放前的四大銀行發行的紙幣,老上海的協會、學校甚至剿匪紀念的像章,老上海外國公司的代用幣、老籌碼,作為文革重災區的上海文革物品,無不與新舊民俗文化搭界

【其他】上海深厚的人才素質與收藏厚度,使得浮出表面的古玩市場遠遠不能說明上海古玩觀賞的全部,就像北京一樣,兩地都有很多水平很高的私人博物館群體,還有零星的古玩店鋪的存在。比如,上海的錢幣收藏家余榴梁先生開的江邊錢幣商店,以前在浦東有聚銀收藏品市場,陝西南路的精文文化廣場的花卉市場裡二樓以前也有古玩鋪面。南京路上海電視台對面,有一個奇石古玩市場(上海南京西路688號),裡面大多是家居裝飾的工藝品、奇石之類,也有書畫,但是也有很妙的真正古玩。福建路上有一個收藏街,當初喊得很響,但是結果卻不怎么好,不過也由此留下了零星的古玩鋪面。

多倫路的店鋪里也有零星的收藏與古玩,如端硯的專營,如文革物件的專營,如古陶古瓷的專營;在許昌路上,上海人憑仗自己的私房,也安靜地開設著一條古玩裝飾街,安靜的馬路,寥寥的人流,不知道是為店家所圖,還是為店家所苦著,不為人知;在長樂路與瑞金路交匯地方的一家古玩店,店堂擺設很有文物商店的氣質;另外,在復興中路,在烏魯木齊路,在華山路,在其他的舊貨寄售店裡,上海的古玩店已經融到了新上海趣味的趨勢裡面,變成了當代尋求題材的上海人衝動的喜好對象。在泰康路藝術市場,也有一個頗有規模的古玩市場,裡面也是藏龍臥虎,一如上海的其他市場。房租與人流,也就是性價比,永遠是古玩店鋪要考慮的問題。比如多倫路上的老葉,是銅印章的藏家,每次去都要與他聊一會,結果,這次去看,已經變換大王旗了也,很是悵然。這才是上海古玩市場的另一個真實寫照。新開設的靜安寺古玩市場被珠寶玉器首飾等概念包容者,裡面不少進駐的台商也成為了一種新的概念。江記就是一個兼做紫砂壺、爐與玉的店。老江足跡在大陸已經10來年,早就朋友遍地。有專家說現在上海古玩市場開得太濫,這個需要市場的業績來做詮釋,而且靜安寺古玩市場是一個敢於與以往的甘於蓬頭垢面的傳統古玩市場進行區分的新興古玩市場,他面對的店主與買家,在進入這個優雅消費環境的時候,就同時決定了雙方的身份,也是門檻。他也許不能決定誰來,但是他肯定決定了誰不合適來。不過,說到底,在古玩這個行當,誰能熬過去,才能算是未來的贏家。

古玩交易地攤市場

古玩交易地攤古玩交易地攤
雖說現在的古玩攤上假貨橫行,但還是得到大小藏家的喜愛,平時有空去逛逛小攤倒也是個樂趣。但是地攤市場“天黑路險”,買家還要謹慎行事。這裡分享一些逛古玩地攤必知的學問,分成五期介紹,上期介紹了看東西的規矩和買東西的時機,這一期我們要說說如何識別買家和賣家,區分他們通常會對您逛地攤有所幫助。
通常的古玩市場集市地攤上有這些類的賣家:首先是本地擺攤假貨專業戶。這類人通常都是長期在本地以擺攤為生的小販。基本上連續逛上三四次集市就能認全了他們。這類人分為兩種:一種是平時開小古玩店的,後面是店鋪,前面是地攤。這攤主的地攤上通常不會有什麼好東西,店裡也不會放著很多真東西。還有一種是成天拉著包擺地攤的,古玩市場有集市的時候在古玩市場擺地攤,古玩市場沒集市的時候在農貿市場擺地攤。他們的攤位上有真東西的幾率低於您在單位見到本·拉登的幾率。
其次就是專項擺攤專業戶。這類人通常只賣一種東西,他們都有較為穩定的進貨渠道,手裡真東西稍微多一點,他們的眼力也好一點。這類人認識幾個那是很有好處的,儘管他們也忽悠人,但等真正混熟了也就不會忽悠您了。
古玩市場的一大亮點便是鄉下收貨進城賣的,他們也是玩老貨的買家最喜歡的人。這類人走鄉串戶很是辛苦。從鄉下收點老東西,東西攢的多了,趕個大早跑來城裡賣。通常這類人手裡都有些真傢伙,基本上以舊貨為主、老貨為輔。這種攤位很少見,要是能認識幾個,那對您淘到真東西也是很有幫助的。
當然也不乏外地來的小販。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哪裡有了大型的古玩交流會,他們就會成群結夥地跑到哪裡。這類人通常都會有點好東西,想賣個好價錢。
有真貨就必然會有假貨,我們稱這類專賣假貨、各地流動的人為“飛蝗隊”。他們就像蝗蟲一樣,放上一地的垃圾,能忽悠一個算一個。這類人的數量很龐大,間或也有點個別真傢伙,摻雜一些舊貨。和這些人打交道要謹慎,他們的經營理念就是“為賣假貨,放點真貨;真貨不愁賣,假貨騙著賣”。因此他們手裡即便是有個把真東西,也會非常貴。
古玩市場古玩市場
還有些玩家,手裡東西太多,玩膩了想換換玩,就把自己不太喜歡的東西拿出來賣掉,這樣的攤位東西都比較少,但是質量都比較高。價格公道,至少是不會專門忽悠您。儘管如此,還是要按照您自己的眼力來決定是否購買。還是那句話,不聽故事,只看東西……
賣家說完了,下面來說說買家,買家分幾個等級,分別是老鷹、老狼、飛蟲、熊瞎子、羊牯和蝦米等。
老鷹這類人是地攤攤主的噩夢,由文物專家、資深玩家、資深古玩店主組成。這些人也逛地攤,所有的物件在他們眼裡都是分毫畢現。這些人不出手則已,一旦出手必是撿漏。
老狼,是由有經驗且眼力比較好的玩家、古玩店主組成。這些人都非常厲害,是古玩市場實際的高手。他們經驗豐富、水平較高、購買能力強、心理素質好,一般不大會上當。通常這類人不會去關注那些擺滿假貨的攤位,能夠很迅速地在混亂不堪的地攤貨色中發現好東西。他們熟稔各類假貨仿貨的特點,能夠自動過濾不需要的信息。一旦看準了東西就議價出手,沒什麼東西的時候不會在古玩市場裡流連瞎逛。
飛蟲就是所謂的在學習狀態中的人。這類人挺多的,對東西一知半解,是抱著學習和撿漏的雙重心態來古玩市場地攤上玩的。容易打眼,會被高級的仿品所蒙蔽,有時也能撿點小漏,但是被別人撿漏的機會比他撿別人漏的機會大很多。
還有一種是熊瞎子。這是古玩市場最大的一個族群,也是攤主們的最愛。一般這樣的買家都缺乏最基本的文物和文化知識,基本不具備辨識能力。愛聽故事、抱有幻想、圖便宜是他們的普遍特點。整天在地攤上轉,裝做很在行的樣子,不管對不對,喜歡就買。他們的所謂經驗都是零零散散的道聽途說來的。碰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先不是看哪裡不對,而是看哪裡對,想方設法說服自己這是件好東西。每每買到假貨,還沾沾自喜。可是正是這些人養活了古玩市場地攤上90%的從業者,真是一大悲劇的族群。
羊牯又叫大肥羊,專指什麼都不懂,但是比較有錢還愛附庸風雅的人。這類人別人說什麼他信什麼,而且從來不聽勸。
市場上流竄最多的便是被稱為蝦米的潛在購物者,又是也可能變成臨時的“羊牯”。這些人來自各個方面,有旅遊者,有來玩的學生,有閒得沒事兒跑來湊熱鬧的老外。一般來說,蝦米們最喜歡買點亂七八糟稀奇古怪又好看的東西,不求是真的,就是圖個好玩而已。我以前常常想,古玩市場的攤子上為什麼有那么多廉價的工藝品呢,後來看到一群外地遊客每人買了一個20塊錢的假玉鐲時,我終於明白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