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夜郎贈辛判官》

《流夜郎贈辛判官》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之一。

作品原文

流夜郎贈辛判官
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①同杯酒。
氣岸②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
夫子紅顏我少年,章台③走馬著金鞭。
文章獻納麒麟殿④,歌舞淹留⑤玳瑁筵⑥。
與君自謂長如此,寧知草動風塵起。
函谷忽驚胡馬來,秦宮桃李向明開。
我愁遠謫⑦夜郎去,何日金雞放赦⑧回?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五侯:《漢書·元後傳》:河平二年,上悉封舅譚為平阿侯,商成都侯,立紅陽侯,根曲陽侯,逢時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謂之五侯。侯(hóu):爵位名。七貴:呂、霍、上官、趙、丁、傅、王。
唐人多以漢暗喻本朝之事,故五侯七貴借指當時與李白結交的達官顯貴。
②氣岸:猶意氣,傲岸的氣概。
③章台:漢時長安城有章台街,是當時長安妓院集中之處,後人以章台代指妓院賭場等場所。《漢書·張敞傳》:“時罷朝會,過走馬章台街,使御吏驅,自以便面拊馬。”顏師古注謂其不欲見人,以扇自障面。後世以“章台走馬”指冶遊之事。
④麒麟殿:漢代宮殿名,《漢書·佞幸傳·董賢》:“後上置酒麒麟殿,賢父子親屬宴飲。”
⑤淹留:停留。淹,滯留。
⑥玳瑁筵:指華貴的筵席。玳瑁(dàimào):一種有花紋的海龜,其殼可鑲制家具。筵,酒席。
⑦謫(zhé):封建時代特指官吏降職,調往邊外地方。
⑧金雞放赦:金雞,古代頒布赦詔時所用的儀仗。後用作大赦之典。

白話譯文

過去在長安時沉緬於花前月下,與當朝的權貴們同飲一杯酒,
那高傲的氣概使豪傑之士佩服,放蕩不羈從不肯落在他人身後。
當時我年輕好勝,揮著金鞭賓士在長安的章台街上。
在宮中曾向皇帝獻上優美的文章,長久地留在珍貴筵席上聽歌觀舞。
總覺得可以長久這樣下去,誰知竟然爆發了安史之亂。
函谷關被胡人騎兵占領,許多人才像桃李向陽一樣,得到朝廷的重用。
而我卻被遠遠地流放夜郎,什麼時候才能遭逢金雞大赦,使我回到家中啊。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乾元元年(758年),李白在這年春天,終因參加永王李磷幕府事而獲罪,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省桐梓縣一帶),此詩大概是詩人剛被流放時所作。辛判官,可能是李白供奉翰林時的朋友。或許這位辛判官在與詩人對飲時,反覆安慰詩人,於是詩人慷慨高歌,盡情向他傾訴鬱悒之情。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前面八句描繪了詩人春風得意時的生活景象。開頭兩句寫詩人醉眠花柳,與當朝權貴們開懷暢飲。顯示出詩人當時的生活之奢華。後面四句則表現出詩人當時的心態。那時候,詩人風華正茂,豪氣乾雲。手握金鞭,走馬章台,流連瓊筵,出入宮掖,睥睨權豪。花紅酒綠時縱情喝酒,歌舞聲中盡情享受。隨後兩句凸顯出皇帝對詩人的寵信,詩人能夠在宮殿中為皇帝呈獻文章,在酒席上流連忘返。表現出詩人在朝廷上的地位之高。
中間兩句是轉折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詩人原本以為這種同赴侯門、走馬章台、獻賦金宮、醉臥酒筵的得意生活會永遠持續下去,誰知好景不長,平地風雷,安史之亂爆發了。“函谷忽驚胡馬來”,即指安史叛軍攻陷潼關,占領東西兩京。一個“忽”字表現出這次戰亂的出乎意料,忽然之間,平靜的生活就這樣被打亂了,詩人再也無法過以前那種無憂無慮的生活了。
最後四句是對詩人戰亂爆發後的生活的描述。敵人已經占領函谷關了,許多昔日同僚因兵興之際,被朝廷越次擢用,好像桃花李花在陽光下盛開。此句或為詩人對當朝統治者的譴責,詩人眼見國家罹難,生民塗炭,欲為國效力而不可得,故而生髮哀怨之情。最終詩人獨自遠謫夜郎,漂泊天涯。只能期待能夠等到朝廷大赦天下的時候,使詩人能夠有機會重新回歸朝廷,為國家盡一份力。最後兩句含蓄的表達了詩人希望辛判官能夠施以援手,使詩人能夠早日回歸的心情。
此詩回憶昔日在長安的得意生活,對長流夜郎充滿哀怨之情,通過今昔對比,寫出他此時此刻企盼赦還的心情。詩中今昔處境的強烈對比,自然有博取辛判官同情之心,也暗含有期待援引之意。由於李白此詩直露肺腑,對當年得意生活頗有炫耀之意,不無庸俗之態,所以歷來不少讀者認為它非李白所作,即使肯定其豪邁氣象,也顯得極為勉強。不過窮苦潦倒之時,落魄失意之後,人們都不免會對當年春風得意的生活充滿眷念,尤其在一個陷入困境、進人晚年依靠回憶來支撐自己的的詩人身上,這種眷念更會牢牢地占據他的心靈。
詩中使讀者看到了詩人凡俗的一面,對失去繁華與功名的痛苦。只是詩人凡俗的這一面並沒有主導詩人的精神生活。在更多的痛苦與不稱意中,詩人是將自己的精神放飛在大自然中,放飛在睥睨一切的狂放與飄逸中。

名家點評

《李詩選注》:“此詩辭氣粗豪,直而不婉,雖為白之所作,亦是流離患難之餘,吐露不平之氣,率意狂吟以成章耳,”
《李詩通》:“詳其詩意.似斥宮掖。第非所宜言耳。”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