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讀點金融史4:金融霸權與大國崛起》

《每天讀點金融史4:金融霸權與大國崛起》

《每天讀點金融史4:金融霸權與大國崛起》以金融這條主線再次回顧15世紀以來的世界歷史發展,可以看出一個很明顯的現象,那就是一個國家金融實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該國在世界政治版圖上的地位,阿姆斯特丹-倫敦-紐約的替換,也伴隨著荷蘭-英國-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的更迭;20世紀70年代以後日本、德國的東山再起,也如影隨形般地顯現出東京、法蘭克福的身影,歷史長河為我們呈現出的這幅壯麗畫卷,無疑點出了金融對國家崛起的重要意義。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這無疑會給崛起中的中國帶來非同尋常的啟發。
·《人生不設限》超級暢銷勵志書>>·《史上最好玩教養法》獨家50折熱賣>>

內容簡介

《每天讀點金融史》系列叢書以金融史為主線,把一百多年來的經濟發展和金融格局演變的巨幅畫卷為你徐徐拉開,是你理解世界經濟的格局演變與未來走向的理想讀物。
“金融只是一種手段,關鍵看使用者的目的。”這句關於金融的著名論斷寫在這裡與讀者諸君分享。每個人閱讀這套書的目的不盡相同,得出的結論也會大相逕庭。我們衷心希望本套叢書能為讀者提供認識現實經濟世界的一個視角,在投資、經營、決策、工作和生活中能夠正確、理性地認識發生的每一個變化,可以“知興替”、“明得失”。
歷史是指引現實的指南針,歷史是撫慰內心的清涼劑。相信每天讀點金融史,答案就在你心中!
本書以金融這條主線再次回顧15世紀以來的世界歷史發展,可以看出一個很明顯的現象,那就是一個國家金融實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該國在世界政治版圖上的地位,阿姆斯特丹—倫敦—紐約的替換,也伴隨著荷蘭—英國—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的更迭;20世紀70年代以後日本、德國的東山再起,也如影隨形般地顯現出東京、法蘭克福的身影,歷史長河為我們呈現出的這幅壯麗畫卷,無疑點出了金融對國家崛起的重要意義。
這無疑會給崛起中的中國帶來非同尋常的啟發。

作者簡介

孫健,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就讀於蘭州大學、青島海洋大學、浙江大學,獲碩士、博士學位並從事經濟學博士後研究,1996年6月荷蘭提爾堡大學經濟學高級研修班結業。1990年以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課題4項;獲省部級一二三等獎5項;出版中英文專著12部,其中研究海爾的專著7部(部分著作已往國外翻譯出版),在《新華文摘》、《管理世界》、《中國工業經濟》、《財貿經濟》、《世界經濟》、《國際金融研究》、《香港財經月刊》等凼家級期刊、海外期刊、國際會議上發表有影響的論文170餘篇。
研究方向:企業管理、資本運營、金融市場。
主要兼職:教育部經濟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工業經濟促進會副理事長。

目錄

第一章 大國興衰與金融變局
第一節 大國興衰的歷史脈絡
何為“大國”
城頭變幻大王旗——帝國交替
第二節 從歷史的角度看大國的興衰
影響大國興衰的因素
學者對大國興衰的理解
第三節 世界金融格局的變幻
風水輪流轉——“世界貨幣”變遷史
國際金融中心的變化
第四節 大國興衰的金融影響
金融與國家實力的關係
金融強則國力強
金融對國際關係的影響
第二章 黃金成就的霸權——葡萄牙和西班牙
第一節 地理大發現背景下的伊比利亞半島
地理大發現的動因
為什麼是葡萄牙
地理大發現的影響
第二節 貴金屬的湧入
金本位制的雛形
金銀的湧入
第三節 帝國成形
葡萄牙帝國的成形
西班牙帝國的興盛
第四節 成也黃金,敗也黃金
葡萄牙的衰落
西班牙的衰落
第三章 金融先行者與海上馬車夫——荷蘭
第一節 填海造地的國度
圍海造地
國家雛形
資本主義的福音
第二節 金融先行者的腳步
銀行業的興旺
證券業的興起
股份制公司的出現
第三節 海上馬車夫的輝煌
遠洋貿易的輝煌
殖民帝國的出現
金融大國的興起
第四節 無可奈何“花”落去
鬱金香泡沫的影響
競爭優勢的丟失
金融資本的後患
第四章 倫敦金融城與日不落帝國——英國
第一節 不列顛的興起
踩在巨人的肩膀上
光榮革命
工業革命的搖籃
第二節 英鎊本位
金本位制下的英鎊本位
英鎊沉浮
第三節 倫敦金融城的輝煌
倫敦金融城
金融史的插曲——南海泡沫
金融中心花落倫敦
第四節 經濟帝國的身影
世界生產中心
世界金融和貿易中心
世界博覽會召開
第五節 日不落帝國的出現
海上霸權爭奪
殖民帝國顯現
第六節 帝國輝煌不再
經濟放緩
兩次世界大戰的打擊
殖民帝國的解體
第五章 華爾街的崛起和星條旗的飄揚——美國
第一節 世界大戰帶來的機遇
一戰前後的美國
二戰前後的美國
第二節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美元霸權
美元崛起
終成“世界貨幣”
美元霸權影響深遠
第三節 美國出了個紐約,紐約有個華爾街
《梧桐樹協定》
紐約的優勢
發展歷程
第四節 在華爾街的指引下
經濟優勢依舊
政治霸權獨占
第五節 美元霸權的反覆
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
牙買加體系下的美元霸權
第六節 當星條旗不再飄揚
經濟霸權的衰落
政治霸權受到挑戰
第六章 廢墟上的奇蹟——日本
第一節 廢墟之上起高樓
復甦的背景
增長的動因
發展的過程
第二節 日元國際化
走出國門的日元
日元走向世界
日元的未來
第三節 金融中心第三極——東京
金融新秀初長成
東京現在時
改革陣痛
附錄:經驗借鑑
第四節 對外投資顯身手
投資動因:逐利而為
投資歷程:因時而變
投資地點:遍地開花
投資影響:源遠流長
第五節 泡沫泥潭中的經濟
《廣場協定》
泡沫浮現
泡沫破滅
滑入泥潭
第七章 世紀展望——金融與霸權
第一節 群雄逐鹿金融市場
歐元“挑戰”美元
“亞元”的展望
小結:美元之後的“世界貨幣”
第二節 新世紀的世界金融版圖
亞太金融中心群的崛起
歐洲金融中心的競合大戲
誰執世界金融之牛耳
結束語:金融與霸權
附錄金融與未來——展望中國的前景
引子:中國金融能行嗎
第一節 人民幣該如何走向世界
人民幣的域外流通現狀
人民幣離岸中心
中國外匯制度變革
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選擇
第二節 金融中心——香港VS上海
黃浦江上的金融中心
融明珠落香江
雙雄競爭會有時
結束語:中華民族會怎樣出現於世界民族之林

前言

從2006年開始的牛市中,伴隨著股指的不斷升高,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叫“三高經濟”,是指中國經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股價、高房價、高通脹”的特徵,然而2007年10月份之後,在股市“牛轉熊”、房市“拐點論”的驚呼聲中,人們忽然發現到了2008年,“三高經濟”的特徵似乎只有“高通脹”碩果僅存……中國經濟到底發生了什麼?即將又會發生什麼?
曾經熱衷於閱讀《傑克·韋爾奇自傳》的經濟界人士和商界人士,如今大都閱讀《世界是平的》和《貨幣戰爭》。《世界是平的》一書令人感嘆世界真的變了,我們從西班牙人的航海探險開始認識到的圓圓的地球現在完全是任由資本和貿易競賽的一張平面跑道,在這個跑道上,我們跑在前面還是後面,我們的位置在哪裡?也許世界依然並非是平的,然而新的競賽格局卻是真的出現了!《貨幣戰爭》以匪夷所思的方式,揭開了金融世界不可告人的秘密,操縱政治、控制貨幣發行、戰爭陰謀、經濟暴力、財富暴利……世界經濟是否真的被玩弄於一小撮人的手中?到底有沒有貨幣戰爭?半信半疑地合上書本,真真正正的一身冷汗。
肇始於美國地產業的次貸危機,爆發的形式如同海嘯,起初只是深海中央的一點波浪,然而到了世界經濟的岸邊,則是排山倒海般的毀滅性力量。華爾街投資銀行大亨貝爾斯登倒下的時候,媒體發問“下一個倒下的是誰”,世界還來不及思考這個問題的答案,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幾乎是與此同時,擁有94年輝煌歷史的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銀行被美國銀行低價收購:緊接著,美國第一和第二大投資銀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宣布放棄現有法人地位,轉型為普通商業銀行……華爾街金融風暴!金融9·11!世界各大報紙的新聞頭條都打出了最悲觀的標題,中國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適時推出了“直擊華爾街金融風暴”的時事評論性節目,收視率飆升。
以上的情景就發生在《每天讀點金融史》系列叢書出版前的短短几個月內,隨著次貸危機對世界各國影響的不斷加深,美國開始救市、歐盟開始救市、日本開始救市、中國開始救市……救市還是救經濟?當股市、房市錯綜複雜之時,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哪個才是啟動下一輪繁榮的神奇鑰匙?也許只是先後的問題,也許只是另一個永無答案的問題。
迷茫、悲觀、急躁、盲動……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中國經濟越來越成為世界經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經濟危機下的情緒如同經濟危機本身一樣迅速蔓延到中國的人群之中。
然而,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現實只不過是歷史的重演。與其在現實中迷茫不堪,不如到現實背後去洞察其前世今生的故事。有因才有果,執著於果,不如反思於因。
經濟學大師約瑟夫·熊彼特說:“如果一個人不掌握歷史事實,不具備適當的歷史感或所謂歷史經驗,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時代的經濟現象。”他還指出,“目前經濟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錯誤,大部分是缺乏歷史的經驗,而經濟學家在其他方面的欠缺倒是次要的”。
回顧經濟史,我們會發現有如此多的經典事件供我們學習,所謂“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這些事件不管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教訓都值得我們深入地總結,從而為我們更好地認識現在的經濟現象和以更加科學合理的手段解決經濟問題提供可以借鑑的經驗。
著名經濟學家麥金農說:“金融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推動機。”當《每天讀點金融史》系列叢書以金融史為主線,把一百多年來的經濟發展和金融格局演變的巨幅畫卷為你徐徐拉開的時候,相信已經為你找到了理解世界經濟的格局演變與未來走向的最佳角度。
如果你想讀懂外資參股中國銀行業的戰略布局,如果你想了解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的資本企圖……那么你可以閱讀《每天讀點金融史I:公司兼併背後的資本力量》。本書追溯至19世紀後半期開始的兼併重組,講述了資本主義經濟進入到寡頭壟斷時期的關鍵歷史事件,並向你展現隨後發生的四次兼併浪潮是怎樣徹底改變了世界經濟的發展脈絡,也顛覆了企業成長的路徑模式。你會發現,探討“公司兼併背後的資本力量”是深化對兼併重組認識的重要方法。
世界格局是否真的為一小撮財富精英所操弄?到底有沒有貨幣戰爭?中國的國民經濟安全嗎?……建議你帶著這些問題打開《每天讀點金融史Ⅱ:影響世界的金融巨頭》。金融巨頭們不但在經濟領域擁有絕對的統治地位,他們在政府中也通常會安插一大批代理人,以左右各國政府的內政外交政策。這就是美國政界有不少人士把位於紐約市的洛克菲勒總部和摩根總部稱作真正的國務院或影子政府的原因。本書選取了九個對世界最具有影響力的金融巨頭,包括洛克菲勒財團、摩根財團、三菱財閥、羅斯查爾德家族、滙豐集團、花旗集團、高盛投資銀行以及在世界金融領域產生了相當影響的索羅斯和巴菲特。本書詳細介紹了這九大金融巨頭的成長歷史,對他們在創業中所顯現的創新精神、在經營管理中所表現出的智慧和韜略,以及在處理各種複雜的政經關係、人際關係中所運用的各種方法和手腕進行了介紹。
從次貸危機到華爾街金融風暴、從全球經濟放緩到全球股災、從人民幣升值到中國製造業面臨的“出口的冬天”……每一次的經濟危機和經濟轉型都會以不同的面目出現,可是其周期性和規律性卻是相似的。跌勢何時止步,復蘇何時開始?沒有人能預測出精確的時間表,但是下一輪繁榮之曙光必將在最糟糕的黑夜裡發出依稀的光亮,卻是歷史顛撲不破的真理。如果你打、開《每天讀點金融史Ⅲ:影響世界經濟的金融事件》,你會發現1929年“黑色星期二”前的狂熱與2007年中國牛市中的“黃金十年論”是何等的相似!你還可以從金本位和布雷頓森林體系兩個事件中看到,通過金融這一手段美國確立了自己的世界經濟霸權地位。相反,歐元區的形成則顯示出金融手段也可以用來對抗這些霸權,或者形成新的霸權。通過書中分析的一次次的世界經濟危機,我們可以看到,本來是為人們服務的金融手段在這些事件中卻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無情地吞噬一個國家的人民辛勤勞動積累的財富……另外,本書也對正在蔓延中的美國次貸危機進行了相關分析,引導讀者來看一下為華爾街引以為豪的金融創新是如何釀成這次“全球金融風暴”的。
CCTV的系列紀錄片《大國崛起》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該片完整且系統地總結了15世紀以來主要世界大國的崛起之路。在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際,國力已經逐漸增強的中國下一步如何走,已經成為世界矚目的話題。如果我們以平和、理性的眼光來看待一個國家的崛起和衰落,我們就會發現下面這些無法避免的問題:一個國家的崛起到底是哪些因素的合力,而金融作為當今經濟的核心,又對國家的興衰有什麼樣的影響,世界的未來又與世界金融格局的變化有什麼樣的關係。《每天讀點金融史Ⅳ:金融霸權與大國崛起》會帶給你觀察大國崛起的金融視角。本書以金融這條主線再次回顧15世紀以來的世界歷史發展,可以看出一個很明顯的現象,那就是一個國家金融實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該國在世界政治版圖上的地位,阿姆斯特丹一倫敦一紐約的替換,也伴隨著荷蘭一英國一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的更迭:20世紀70年代以後日本、德國的東山再起,也如影隨形般地顯現出東京、法蘭克福的身影,歷史長河為我們呈現出的這幅壯麗畫卷,無疑點出了金融對國家崛起的重要意義。這無疑會給崛起中的中國帶來非同尋常的啟發。
顯然,浩浩蕩蕩的金融史遠非上面四本書所能概括,這意味著我們的工作也才剛剛開始。
“金融只是一種手段,關鍵看使用者的目的。”這句關於金融的著名論斷寫在這裡與讀者諸君分享。每個人閱讀這套書的目的不盡相同,得出的結論也會大相逕庭。我們衷心希望本套叢書能為讀者提供認識現實經濟世界的一個視角,在投資、經營、決策、工作和生活中能夠正確、理性地認識發生的每一個變化,可以“知興替”、“明得失”。
歷史是指引現實的指南針,歷史是撫慰內心的清涼劑。相信每天讀點金融史,答案就在你心中!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大國興衰與金融變局
人類絕大部分的發展過程與歷史演進當中,帝國一直是典型的政治在形態。帝國無意在某個國際體系中運作,它期望把本身建立為一個國際體系。
——美國外交家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歷史學家們認為,現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是從公元1500年前後開始的。因為在此之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們無法有效地接觸與交流,他們也不知道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地球是圓的”?恐怕相信和知道的人還是屈指可數的,因此,公元1500年前的歷史,嚴格的說只能是局域性的歷史,各個國家也不具備影響世界的能力。
公元1500年後,地理大發現將整個世界真正地聯繫在了一起,之後的國家競爭和大國爭霸則拉開了不同文明的人們之間相互聯繫、相互注視,也相互對抗和爭鬥的歷史大幕:
伊比利亞半島的兩個“小”國——葡萄牙和西班牙,拉開了真正世界意義上的大國之旅的序幕,憑藉著地理大發現帶來的海權優勢,征服美洲,稱霸歐洲,成就了伊比利亞帝國的輝煌。
“海上馬車夫”——荷蘭,一個1/4的國土在海平面以下且經常遭受海潮侵擾的小國。在17世紀成為世界的中心並且以自己的名字標識整個世界,締造了一個稱霸全球的商業帝國,成為公認的第一個“世界大國”。
“日不落帝國”——英國,一個游離於歐洲大陸的島國,一個被稱為“小店主國”的國家。卻征服了世界上五大洲的幾十個國家,在18、19世紀稱雄世界近兩百年的時間,縱橫五大洲,橫掃三大洋,一代帝國“日不落”。
“山姆大叔”——美國,曾經的英國殖民地,一個國民來自於全世界移民的國家,一個僅有200多年歷史的新國家,卻執世界牛耳近一個世紀,滿世界飄揚的星條旗,成為一代帝國最好的寫照。
“廢墟上的奇蹟”——日本,一個二戰的戰敗國,從一片廢墟上發展起來,成為當今世界無人敢小覷的經濟大國,短短几十年再度崛起,真可謂是“前度劉郎今又來”。
縱覽世界風雲。大國更替的背後好像隱藏著什麼不可為人所知的“魔方”:怎么就這幾個國家成為一代帝國而別的國家卻只能作為歷史的旁觀者甚至成為前者的附庸?為什麼這些大國的輝煌只能維持一段時間而不能做到長久的稱霸?決定大國興衰的因素有哪些,是不是有些共同的原因成為大國崛起的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