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方與圓:五千年歷久彌新的生存智慧》

《歷史的方與圓:五千年歷久彌新的生存智慧》

《歷史的方與圓:五千年歷久彌新的生存智慧》選取中國歷史上最具典型意義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從各個角度加以分析和詮釋,以彰顯方圓哲學在現實中的超凡力量。這些都是中國式方圓智慧的標誌與象徵,是中國古代聖賢們的智慧結晶,堪稱中國式智慧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歷史的方與圓
五千年歷史彌新的生存智慧!
方與圓是中國文化中一對特有的概念。“方”是原則,是目標,是做人之本;“圓”是策略,是手段,是處世之道。
千百年來,“方圓有致”被公認為智慧與通達的成功錦囊。掌握“方圓”之道,關鍵是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

內容簡介

方乃做人之本,圓乃處世之道;何時該方,何時該圓;方到什麼程度,圓到什麼程度;都恰到好處、左右逢源,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贏得恰到好處。

作者簡介

吳金衛,陝西子洲人,延安大學副教授。1966年生,1991年畢業於延安大學歷史學系。先後任延安大學歷史系、人文學院總支秘書、院長助理、總支副書記、延安大學發展規劃處副處長等職。長期從事歷史教學科研及學生管理、行政管理工作。
著述有《陝北歷史文獻擷粹》、《陝北歷史文化述略》(副主編,陝西人民出版社)及“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的偏差及對策”(《教學與管理》2006.2)等10餘部(篇)。曾就“新時期大學生思想建設與組織管理”及“貧困大學生救助長期機制”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大膽改革嘗試。所倡導設立的“貧困大學生藉助基金”獨樹一幟,富有創新意義。

目錄

一、方圓並用——開基立業的無敵法寶
廚師成為丞相
善於自我推銷的寧戚
公子鮑厚施奪君位
擋太子連升兩級
擇國而從的典範——李斯
卜式捐資得以“牧民
“徇私枉法”者為何還得到升遷
尹翁歸政績優異贏聲望
書生皇帝王莽的“謙恭節
不給皇帝開門的門衛
富豪孟佗妙計官財兼得
越跳越高的跳槽高手賈詡
飢則為用,飽則揚之
沒有人能使自己成功
曹操的自白
開國皇帝為何光腳逗媳婦
楊素壯言激主得官祿
裴略自找機會展才能
大文豪韓愈的“跑官”歷程
好一個“田舍翁
你再等等吧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和尚”姚廣孝的戰略眼光
到底誰昏庸
張居正一石二鳥
祖宗之光,借之何妨
給皇帝講課的孔尚任
和珅巧用他山之石
曾國藩的發跡
左宗棠被人借了光
二、以方制圓——掌控時局的大智大慧
人鄉隨俗的姜太公
晏子二治東阿
祁奚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
趙宣子仁人自有天相
馮諼為孟嘗君買義
才能與脾氣
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
西門豹三治鄴郡
李克的“五視”選人法
商鞅也算是“變色龍”嗎
南門立木行新法
再窮也不接受這樣的糧食
蕭何力薦韓信
蕭何自污名節以釋君疑
張釋之勸主勿以言取人
袁盎因賜妾得脫困
朱博抓住尾巴巧“招安
攀附權貴未必是福
清官蘇章不是無情官
曹操雖勝卻自責
我有什麼功勞可夸的
王與馬,共天下
謝安舉親,明也
何遠斗酒只鵝勝千金
意外的恩澤
韓褒封賊首為主帥
狄仁傑桃李滿天下
裴婿故以小過彈劾郭子儀
郭進栽樹不栽刺
朕也喝得太醉
狄青的面涅
一家人哭好過一路人哭
宗澤巧頂“科買牛黃
郭德成大巧若拙
夏原吉的王者之氣
范檟妙計一策,勝過黃金萬兩
海瑞先拿恩人開刀
鄭板橋辦案
三、以圓融方——克敵無形的經權之道
我也不記得了
假託王命作用大
管仲先見脫樊
晏子的彎舌頭
伯州犁送在不言中
荀息陪著大王玩驚險
隰斯彌為何不將樹砍完
智過三十六計走為上
范雎散金驅策士
甘茂“誣言”保相位
解鈴原本系鈴人
春申君大意殞命
秦漢時期最牛的“博士”叔孫通
蕭何為皇帝編造神話家史
這個“球”踢得好
陳平為相欲右先左
袁盎智建防火牆
張湯的嚴刑峻法何以能得以實施
最佳發言
哪壺開了提哪壺的貢禹
寇恂因公忍私仇
劉睦自報聲色犬馬
劉備一句話要了“英雄”一條命
羊祜剛柔天下歸之
溫嶠借題發揮巧治小人
父親的信件他都撕
謝安巧施“拖刀計”彰顯魏晉風
殷仲堪在平衡中求自存
朕知其過而天下不知
死姚崇捉弄活張說
郭子儀單騎退敵
郭子儀的“怯懦”
讚揚原是為貶低
李德裕的大手筆
曹彬對付小人的一條妙計
范仲淹防上殺人手滑
王旦化敵為友
丁謂被“朋友”害了
葉適論“功利之學”
軍師的畫中話
吳瑾一語除石亨
郭緒孤身平叛
劉墉收了重禮又治貪官
紀曉嵐機智保性命
師爺巧計斗總督
曹謹抓住小辮得表彰
兒子當上皇帝父親卻高興不起來
幸好沒寫這封信
胡林翼屈身事官文
閻錫山遊刃三角關係
四、圓中有方——安身立命的處世方略
公儀休論吃魚之道
晉文公論賞
“我為什麼要死?”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這兩人為何命運迥異
張良功成身退游天下
父子同時告老還鄉
清官的自白
豺狼當道,安問狐狸
荀攸外愚內智
“富家翁”並不好做
王猛為學而後政
驕傲的李彪與自滿的李沖
安有初樂而復禁者?
韋世康越不在乎升得越高
岑文本的家訓
為相崇儉的楊綰
“四朝元老”郭子儀四門大開
侍奉過十位君主的“不倒翁”馮道
臣喝酒去了
五、方中有圓——進退攻守的絕對規則
宋襄公“仁義”用錯了地方
如何避免“三怨
晏子二桃殺三士
與將軍賭博的君主
小黃牛有大作用
就為了一杯羊羹
君側從今無智囊
不問蒼生問鬼神
董卓貪色利令智昏
雄才鬥不過奸雄
荀或錯把道德當政治
陳宮有眼不識真人
諸葛恪黷武專橫失民心
曹叡以假測假
這舌頭白刺了
明升暗降“五王”喪權
詩仙李白緣何失意官場
簽了名才放心
不花錢的賀禮
張宗昌的兩筐土
棋藝鋪就發跡路

前言

方與圓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對特有的概念。天圓地方,中國占人在對宇宙的樸素認識的基礎上形成影響深遠的方圓哲學。《周髀算經》說:“方屬地,圓屬天,天圓地方。”曾子則明確地提到,天“道”圓,地“道”方。“方圓文化”最樸素的詮解即是:圓表天,方表地,有乾有坤。
我們可以看看《易經》六十四卦方圓兩圖,那是很奇妙的東西,在這個方圓圖中,圓圖是管宇宙的時間,代表宇宙時間運行的法則,方圖管空間,代表方位方向。方圓變化,見仁見智,其意無窮。二者結合,可以闡釋時空上的各種問題。
一般而言,方有“靜態、規矩、原則、方正”等含義,圓相應地則有“動態、機變、靈活、圓融”之義。

精彩書摘

一、方圓並用——開基立業的無敵法寶
廚師成為丞相
夏桀昏庸殘暴,眾叛親離,天怒人怨,商湯決定順乎民心,推翻夏朝。但他反覆權衡之後,總覺得還缺一位足智多謀的大賢臣來相助他成此大業。可是,大賢臣在哪兒?
正在他心急如焚、憂心忡忡之際,忽然感到這幾天吃的飯菜,不是淡水寡味,就是放鹽過多鹹得發苦。商湯很惱火,就派人把負責做菜的妻子的陪嫁奴隸伊尹找來,準備大加訓斥一頓。可伊尹聽後,不慌不忙地說:“我也知道,做菜不能太鹹,也不能太淡,只有把作料放得適當,吃起來才有味道。我這幾天做的菜時鹹時淡,且鹹淡出奇,這是我有意藉此提醒大王:治理國家也和做菜一樣,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處,才能如願以償。”商湯聽了大吃一驚:一個做菜的奴隸怎能講出這番話來?他略加思忖,便同他談起來,這才了解伊尹的身世,並驚喜地發現伊尹原來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大學士,曾做過莘國國王女兒的宮廷教師,由於莘國滅亡而至今日這種地步。他還了解到,伊尹很有抱負,很有見解,對夏桀極為不滿,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自己日夜渴求的人才不在天邊,而在眼前。於是當即解除了伊尹的奴隸身份,且不拘一格,重用他為右相。
伊尹見自己能遇著如此明君,便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竭力為商湯出謀劃策。商湯根據伊尹的建議,先歷數夏桀驕奢淫逸倒行逆施的種種罪行,規勸那些被夏桀控制的部族反叛夏朝,歸順商湯。又對不聽規勸的葛伯族出兵進攻直至消滅,還剪除了夏的羽翼韋、顧、昆吾等國。同時,也採用了伊尹“網開一面”的策略,給部族中某些人以改邪歸正的出路。於是,商湯美名大震,很快得到了百姓的擁護。商湯又發表宣言,揮師伐夏,並在鳴條(今山西省城市鹽湖區)這個地方,大敗夏桀軍隊。夏桀本人也在潰逃中死於南巢(今安徽巢湖)。
不久,商湯在伊尹的輔佐下,建立了商朝,定都亳(今山東曹縣南)。伊尹又幫助商湯制定了各種典章制度,規定官吏要勤懇工作,做出成績,否則就要受罰,甚至罰為奴隸。因此,商朝初期,官吏都遵紀守法、兢兢業業,出現了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局面。
方圓心得
伊尹是歷史上有名的賢相,他不但全力輔佐商湯,打敗夏桀,建立了商朝,出現了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局面,而且在商湯死後,以輔政大臣的身份又輔佐了外丙、中壬、太甲,兢兢業業,贏得朝野各界的充分信任,並留下了千古忠臣的美名。
而如此德高望重的伊尹,在受商湯重用之前,僅是商湯妻子的一個陪嫁奴隸,負責做菜的廚師。他憑著自己的才能,只借著做幾頓或成或淡的飯菜,便將本應受到訓斥的結果化為獲取人身自由,且自此之後得到位極人臣的右相之位,天乎,命乎?當然,這幾頓飯菜是長時間的完全有備而來;而伊尹的脫穎而出,也在於他待時而動,在時機到來之時才能信手抓來。
善於自我推銷的寧戚
公元前680年,齊桓公奉周朝天子的命令統率陳、曹、齊三國兵馬討伐宋國,任命管仲為前部先鋒。
管仲一行人走到衛國的一座山腳下,遇到一位頭戴破草帽、身穿短衣短褲、赤著雙腳的放牛人。此人拍著牛角大聲地唱歌。管仲見此人雖衣衫襤褸但相貌不凡,於是派人上前去用酒肉慰勞,並把放牛人叫到跟前和他攀談。攀談中,得知此人名叫寧戚,衛國人。管仲問他都學了些什麼東西,放牛人應對如流。管仲感嘆地說:“豪傑埋沒於此,如不引薦,他何時才能顯露才華?”於是修書一封,讓寧戚轉呈桓公。
三天后,桓公的車仗到了這裡,寧戚又拍著牛角唱道:“南山矸白石爛。生不遭堯與舜禪,短布單衣適至骨幹。從昏飯牛薄夜半,長夜漫漫何時旦。”
桓公聽了感覺很驚訝,問道:“你這個放牛人,膽敢毀謗朝政?”
寧戚說:“小人怎敢毀謗朝政。我聽說堯舜做皇帝的時候,百官正直諸侯臣服,消滅了四凶,從而天下安定,不說話就能讓人信服,不發怒就威嚴懾人。而現在呢,北杏開會,宋國君臣半夜逃跑;柯地會盟,曹沫又來行刺。現在您藉助上天給予的使命,召令諸侯,欺侮弱小的國家,如此以往,何時天下才得太平。”
桓公聽了勃然大怒,大聲喝道:“小小一個百姓竟然出言不遜!”下令將他斬首。
寧戚面不改色仰天長嘆:“梁王殺了關龍逢,紂王殺了比干,今天您殺了我,我就是與關龍逢、比干齊名的第三條好漢了。”
齊桓公見寧戚膽識過人,怒氣反倒頓消,命人給他鬆綁。這時,寧戚才將管仲留下的書信交給桓公。桓公看後大喜,說道:“既有仲父的書信,為什麼不早些呈給寡人?”
寧戚答日:“我聽說賢德的君主擇人而用,賢良的臣子亦擇主而仕,您如果不喜歡直言敢諫而喜歡阿諛奉承,那么我寧死也不會交出管相國的書信。”
桓公當即任命寧戚為大夫,讓他和管仲一同參與國政。後來寧戚為桓公遊說宋國,宋國不戰而降,加入盟約。寧戚為齊國立了大功。
方圓心得
中華民族,是個謙虛的民族,一般說來,人們都不太善於自我推薦。每講到自己,特別是提到自己的優點時,為了怕在別人眼中留下個驕傲自大的不良印象,要么緘口不言,要么轉移話題,顧左右而言他,再不就是借講自己的缺點轉彎抹角地講出自己的成績。這往往成為我們求人辦事的最大障礙。
其實,在社會上生活的人,誰都有滿足自我的需要,都希望別人能承認、尊重、賞識自己的知識和才能。為了達到這些目的,每個人都在不斷地想方設法在他人面前表現或推銷自己,以使自己在社會生活中取得一席之地。“自我推銷”是一個人才能的表現形式,也是一種藝術。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最為開放的時期之一,古人曾以他們的聰明才智,創造出了許多成功自我推銷的經典範例。這類推銷方法很多,方式也不一樣。說客們寄食於各國的權貴之門,穿梭於各國的權貴之間,抓住一切機會表現自己,推銷自己。“連橫”策略的創始人之一張儀,就是由魏國一名不起眼的說客,一躍成為秦魏的宰相,以滔滔辯才登上萬眾矚目的政治舞台,成為左右時代政局的耀眼明星。連司馬遷也不能不承認,他是一位“傾危之士”。像張儀這種完全靠自己的遊說來謀得顯赫地位和財富的人,在戰國時又何止他一人。
這裡的寧戚也是一位標新立異、善於自我推銷的高手。真正有才能的人其實都是敢於和善於推銷自己的,要知道,表現自我的能力也是個人能力體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很多人忽略了這一點,結果出現了“能力的瓶頸”,有真才實學卻倒不出來,領導怎么重用你?
一味地感嘆自己碰不到伯樂,卻不能客觀地審視自己能力的缺陷,能算是一個有才之人嗎?
人生在世,學會推銷自己是一門必修課。
公子鮑厚施奪君位
春秋時期的宋昭公杵臼特別喜歡田獵,他即位之後,不但不信任朝中六卿,而且不拜見祖母,疏遠公族,怠廢民事,每日以田獵為樂。
昭公的庶弟公子鮑,玉樹臨風,風流倜儻。宋昭公祖母襄夫人王姬喜愛公子鮑,與他私通,並許諾助他成為君主。於是,襄夫人就有了廢昭公立公子鮑的想法。
公子鮑聽說齊公子商人(人名)以厚施收買人心,篡奪了齊國的君位,便也效法他的行為,廣散家財,周濟貧民。昭公七年,宋國發生大饑荒,公子鮑拿出他倉庫里的全部糧食,周濟貧民。公子鮑敬老尊賢,凡是國中年齡在七十歲以上的老者,每人每月都送去糧食,另加五匹絲帛,並經常派人前去問寒問暖。若有一技之長的,他都羅致門下。朝廷公卿大夫之家,每月也都有好禮饋送。自己宗族裡面無論親疏,凡是有什麼吉凶意外的花費,他都傾囊相助。昭公八年,宋國又是饑荒之年,公子鮑倉庫已經用光,襄夫人又拿出宮中儲藏的物資,幫助他施捨財物。宋國上下無不稱頌公子鮑的仁義厚愛。宋國的人們,不論親疏貴賤,人人都希望公子鮑能做君主。
公子鮑知道全國人心向己,便秘密與襄夫人商議,謀劃刺殺昭公。襄夫人說:“聽說杵臼將要到孟諸去狩獵,等他一出城,我便讓公子須關閉城門,你率領國人攻城,便沒有攻克不了的。”公子鮑聽從了她的計謀。
守城的將領盪意諸,頗有賢名,公子鮑一向以禮相待。這時候,盪意諸聽到了襄夫人的謀劃,將它告訴宋昭公說:“君不可出獵,如果出獵,恐怕再也不能返回來了。”
昭公回答說:“他們如要謀反,我就算留在國中,又能免掉么?”於是命令右師華元,左師公孫友留守都城,而自己盡載府庫的珍寶,在左右的陪同下,於十一月前往孟諸。
昭公剛剛出城,襄夫人便召華元、公孫友進宮,將他們強留在宮中,而令公子須關閉城門。公子鮑命令司馬華耦在軍中宣布號令:“襄夫人有命:‘今日扶立公子鮑為君。’我們廢除了無道昏君,共同推舉有道之主,大家以為如何?”軍士皆踴躍道:“願意從命!”
宮中安定之後,司馬華耦率眾出城,追趕昭公並將其殺死。隨後,眾人擁立公子鮑為國君,也就是深為國人擁戴的宋文公。
方圓心得
方是根本,圓是手段。宋文公內心方正,胸懷經世安民的宏圖大略,善用圓融的手法,可謂方圓兼備。
廣施善行,廣結善緣,以善良之心待人,這一點對於施政者來說極其重要。人心向背,往往決定勝敗;恩施於人,得民擁戴,其效益難以估量。
宋國的百姓都願擁戴公子鮑為國君,所以公子鮑便乘宋昭公出外打獵之機,發動了政變,輕易獲取君位。晉國為諸侯之霸主,率領眾諸侯討伐時,卻見百姓對公子鮑愛戴異常,非兵馬所能脅從,只好無奈承認其君位,無功而還。
擋太子連升兩級
一次,楚太子建接到父王的緊急命令,連忙駕車向王宮趕去。當時剛剛下過暴雨,宮中地上積滿了水,太子就把馬車一直趕到茆門(於宮內外廷之間的門)才下來。當時的楚國有一條法令:任何臣子人見,車馬不準駛到茆門。
負責宮禁的官員看見了,急忙走到太子面前,對他說:“殿下,車子是不準駛到茆門的,這是朝廷的法令。”
太子為難地說:“皇上緊急召見我,我不能等到積水幹了才進來,所以就把車子趕到這裡。”
“我必須依法辦事。不管是什麼情況,殿下,下官得罪了!”說著,宮禁官員舉起長矛打在太子的馬身上,那馬負痛亂跳,把車駕也弄壞了。
太子恨恨地走進宮去,氣得臉色都變了,哭著向楚王告狀:“求父王為兒臣做主!”
楚王驚訝地問:“是誰欺負你了?”
太子把經過哭訴了一遍然後說:“求父王一定殺了這個小人,為兒臣報仇!”
楚王聽了,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面帶微笑,對太子說:“這才是真正的執法的臣下啊,我怎么能殺呢?他既不因為你將來會繼承皇位而奉承巴結你,也不因為本王是你父親而徇情枉法,這才是真正的忠臣啊!我不僅不殺他,還要提拔他!”於是,楚王當即傳令,將負責宮禁的官員連升兩級。
方圓心得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說來容易,做起來可就沒那么簡單了。而一個負責宮禁的小官在堂堂的太子面前竟然做到了,能夠做到這般的忠於職守,實在是一個人嚴於律己、為人剛直的表現,這也是一個國家的希望之所在。
當然,楚王在這點兒上也做得不錯。只有當政者以身作則,不徇私枉法,國家的法制才能真正完善,國家也才能逐漸強大起來。
擇國而從的典範——李斯
秦國的丞相李斯,楚國上蔡人,年輕時做過鄉村管理文書的小官。一次,他見廁所的老鼠在吃糞便,見到人又慌亂逃走,而糧倉里的老鼠,住的是寬敞的庫房,又不會遇到人和狗的驚嚇,總是自由自在,所以由此想到人的地位高低,嘆道:“故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人生如鼠,不在倉就在廁”。所以決心,為自己尋找更好的發展平台。
李斯曾向飽學之士荀卿學習帝王爭霸的學問,後來在荀子的舉薦下,成了楚國宰相春申君的幕僚門人。一天他與朋友喝酒,說到春申君在楚國做了那么多年的宰相,原本最強大的楚國卻變得衰弱了,楚國的這幫朝臣全是些貪污腐化的傢伙,不禁想到楚國早晚會被西秦打敗。李斯又想起了恩師荀卿對他說的話:“楚王昏庸不值效力,六國弱小難成霸業。春申君黃歇也老矣,他早沒了往日的豪情和勇力。當今天下只有秦國有帝王之氣象。”於是,他就告別了故鄉周遊列國去了。
李斯來到了齊國,因為他久仰齊國孟嘗君田文的英名,所以他便投奔在了孟嘗君田文的門下。孟嘗君的門下有一叫茅焦的對李斯很是友善和賞識,極力向孟嘗君推薦李斯,希望能重用這個從楚國而來的年輕人。但無奈孟嘗君的手下食客有三千餘人,而孟嘗君田文又是個尚武之人,認為當今天下是靠武力來爭雄稱霸,而讀書人誇誇其談又手無縛雞之力,有何用呢?當李斯聽說孟嘗君一次靠雞鳴狗盜之人的幫助才脫離危險之境的故事後,他便辭別了茅焦來到西秦鹹陽。
此時,正值呂不韋當上秦國的丞相沒幾天。這位手握生殺大權的秦國丞相一見到李斯,就被這個年輕人所表現出的氣質和才華所吸引,在聽了李斯一番對天下形勢和對秦國未來國策的分析論述後,他在心裡暗自稱奇。呂不韋當即留下李斯做他的門客。李斯憑自己的才幹和智慧贏得了呂不韋的信任,憑藉他的直率和真誠又贏得了呂不韋的心,很快就成為呂不韋最信任的心腹門生。
幾年之後,在廷尉李斯的主持下,秦王贏政舉行了成年的加冠儀式。李斯站在贏政身旁,宣讀著自己為贏政草擬的詔書。這一天,贏政正式從相國呂不韋的手裡接管秦國軍政大權,呂不韋繼續主持秦國軍政事務,只是得把兵符印信交到李斯的手中。
不久,太后的情夫繆毒謀反,秦王帶兵將嫪毐及其餘黨一網打盡。李斯見秦王對此事大為惱火,又密奏秦王說:“繆毒當年進甘泉宮全是呂相國引誘太后才造成的。太后花重金買通行刑官員沒有給用刑,呂相國也是知情的。”秦王贏政用鷹樣的雙眼看著李斯,李斯滿臉忠誠、滿臉老實的模樣。秦王贏政說:“其實孤早就有所聞,只是因呂不韋侍奉先王有功,並且對秦國的強盛做出過貢獻,孤不忍加害。”嘆息一聲又說,“只是這呂不韋自恃功高,欺本王年幼。他競用奸人引誘太后,穢亂後宮,實乃可惡。李斯,你去相國府傳孤的旨意,立即罷去呂不韋相國之職。念他呂不韋過去對秦國的功績仍準他領文信侯之爵位,讓他去洛陽自己的封邑居住去吧。”
此後,秦王贏政當著文武百官的面鄭重宣布:“任命李斯為秦國丞相,主持秦國一切軍政事務。”李斯終於像呂不韋一樣,站在了高高的王廷上向階下的百官宣讀秦國的最高指示。
方圓心得
李斯後來助秦王統一了天下,深受秦始皇寵信,兒子娶公主為妻,女兒也嫁給了秦公子,可謂盛極一時。丞相府一次宴賓客時,車馬之多令李斯自己都感到吃驚。
從楚國上蔡鄉村管理文書的小吏,到楚國郢都宰相府春申君的一個小幕僚,轉而到齊國孟嘗君田文的門下,再轉到強秦丞相呂不韋的門生,最後到統一天下的強秦丞相,李斯竟然沒費多少周折,只是憑著從飽學之士荀卿那兒學來的帝王爭霸之道和自己本身的才能與機靈就做到了。所謂“天時地利”,戰國時代,“天時”縱好,人人有份,李斯其實也只強在抓住“地利”,因時而動,見機而行而已。地理不同,國勢有異,而所成也是天壤之別。
“人生如鼠,不在倉就在廁”,李斯發出的這句感嘆,簡直可以作為警言提醒現實中的人們:要審視一下自己所處的環境,不要盲目的在混水中瞎轉,一味的悲嘆自己的命運不好,生不逢時;而要從大局出發,從大處著手,選擇有利於自身的天時地利,預謀好前程,置己身於一個最好的大舞台,這樣,自己的才智才能得到最好的發揮,一生的成就才能達到最高,為社會所做貢獻也最為豐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