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

《武林》

《武林》是中國內地出現的第一本武術類雜誌,而且在創刊號上,因為率先在國內連載金庸小說,掀起了國內長達近十年的武俠熱潮,最高發行量曾達到創紀錄的350萬冊,成為武術類雜誌當之無愧的第一品牌《武林》不僅讓武俠小說和金庸的名字深入人心,並在客觀上沿承了中斷過數十年的中華武術文化傳統,更直接影響並培育了無數熱愛武術運動的青少年。

基本信息

簡介

《武林》雜誌《武林》雜誌

《武林》雜誌正式創刊於1981年,其實籌備是從1980年9月開始的,而要說到萌發創辦這本雜誌念頭的時間,則要追溯到1979年這一年,在一次全國武術挖整工作會議上,幾位武術工作者提到了希望能見到有一本公開出版的武術刊物之事,因為當時國內還沒有一本武術類公開發行的刊物雜誌回到廣州後,黃鑒衡開始聯繫有關部門,商議創辦一本武術類雜誌當時的科普出版社廣州分社研究之後決定接手,並通過在北京的總社申請刊號,1980年9月,編輯部6位成員正式開始籌備出刊從籌辦到後來的正式發行,廣東省體委(現為體育局)和科普出版社廣州分社(現為廣東經濟出版社)的雙層領導奠定了《武林》雜誌的整體架構

輝煌歷史

1981年7月,《武林》正式推出面世,誰也沒想到,這本雜誌竟然如此搶手,迅速在全國各地掀起一浪接一浪的武俠熱潮《武林》創刊號首印即達30萬冊,市場反映之熱烈令人措手不及,不久,雜誌社又迅速加印有此為鑑,《武林》第二期的印數即達到70萬冊
《武林》之所以能一紙風行,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比如當時的社會剛剛從“文革”桎梏中解脫,文化娛樂產品相當單一,但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武林》以連載《射鵰英雄傳》的方式,第一次將金庸作品引進到內地在此之前,金庸作品除《書劍恩仇錄》曾一度於有限範圍內流傳外,其餘都只由民間渠道流入到內地,但數量極為有限,在讀者中幾無影響可言《武林》雜誌的首次公開連載,不僅使金庸作品擁有了最為廣大的讀者群,而且使金庸這個名字在內地家喻戶曉,更讓《武林》自身名聲大噪,成為武術類刊物中發行量和影響力當之無愧的第一品牌

輝煌:80年代中,在全國掀起武俠狂熱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武林》雜誌的發行量是個天文數字,真可謂是“一出生便風華正茂”創刊號起印30萬冊,不久應讀者要求再次加印,第二期上漲到70萬冊,到第三、四期,這個數字又升到100萬冊
金庸小說引發了全國性的武俠熱潮,不久公映的電影《少林寺》,將這股熱潮再次升溫到瘋狂的地步舊小說如《七俠五義》,評書如《岳飛傳》、《說唐》,電視劇如《姿三四郎》、《武松》,以及逐步進入到內地來的香港武打錄像,都讓人們如痴如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相信對那種瘋狂至今還會記憶猶新
已確立武術類雜誌第一品牌的《武林》自然當仁不讓,零售量巨大,訂戶在劇增,影響力甚至擴展到海外華人世界1983年,《武林》雜誌的發行量達到350萬冊,這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雜誌發行量,而且持續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此後,儘管電影、電視、文學等有關武術的內容都在風起雲湧,但《武林》始終擁有相當龐大的讀者群,發行量維持在200多萬冊
利用自身在讀者和武術界的巨大影響,《武林》1986年在成都召開了全國太極拳研討會,兩年之後在廣州又召開了第二屆,在中國武術史上影響甚大即使到2002年,在《武林》的發行已大不如前的情況下,仍主持召開了全國首屆傳統武術名家功夫研討會

式微:90年代初,俠夢冷回歸專業領域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武林》雜誌開始逐漸出現下降的趨勢《武林》編輯部的工作人員說起這事來還難掩臉上的惋惜之情
“當年發行量大的時候,我們光去郵寄的雜誌,就要裝滿兩車”在《武林》雜誌已工作20年的廣告主管溫靜珠,說起當年的輝煌還記憶猶新她說,現在喜歡《武林》的人還是有,有個小胖子經常跑到編輯部來,有點錢就要買本雜誌但是,《武林》的頹勢已是不爭的事實
如果說是《武林》直接引發了全國範圍的武俠熱,那么武俠熱的退潮,則正好與《武林》的發展出現下降趨勢保持了同步包括武術在內的體育運動,作為社會結構的一個組成部分,無疑要受到社會發展的影響,事實上,無論是一開始就受到萬眾矚目,還是最終從輝煌的頂峰走向不那么引人注目,都對應著社會的發展進程中國在經濟領域的成就,使得文化等各領域都產生了巨大變化而顯得異彩紛呈,人們的生活方式及審美趨向都在向多元化的方向變革所以,當社會逐步開放,人們可選擇的娛樂方式與精神產品越來越多,武術及其背後的武俠文化就不再具有先前那么大的吸引力了,那么,《武林》雜誌成為一個特定或者說少數讀者群體的刊物就似乎是自然的事到如今,國內仍有多份武術類雜誌,《武林》在武術界儘管仍有相當影響力,但已經不可能再有昔日出類拔萃的地位了,發行量與國內其他武術類雜誌相比也沒有什麼優勢了,或者說已“泯然眾人矣

從極度輝煌到現今的日漸冷清,《武林》雜誌的發展歷程,以及此中的殘酷現實,似乎讓人感覺到了一種失落,然而,曾經有過那么輝煌的過去,在整個華人大眾文化圈中的文化信息傳播中又扮演過那么重要的作用,對於一本雜誌來說,是不是已經足夠了?

訪談記錄

第一訪談

《武林》:你的輝煌我的夢想
受訪人:梁偉明(1980年進入《武林》雜誌社,為創刊時期的六位編輯之一,現為《武林》雜誌副主編)
記者:《武林》雜誌創刊之初,你就是編輯部中的一員,你能否介紹一下最初的創辦情況?
梁偉明:其實《武林》的籌備工作從1979年就開始了“文革”之後,在北京召開了一個全國武術工作會議當時有一些老將軍,比如程子華、楊成武、許世友等,認為我們的“國術”(指武術)應該要重視挖掘整理工作,讓傳統武術繼承下去黃鑒衡老先生去參加了這次會,他退休前是廣東省體校的教務主任,他得到這個信息之後,就想著辦一份公開刊物他帶著這個想法和當時的科普出版社廣東分社來談,出版社覺得這個想法非常好,所以就開始申請刊號1980年9月,我們編輯部的班子就基本組成了,當時省體委有兩位同志,出版社也有兩位
記者:我知道《武林》創刊之後的第一期就連載了金庸的小說《射鵰英雄傳》,當時為什麼會想到要連載?
梁偉明:當時刊物的稿件主要由黃鑒衡和鄭樹容先生負責,確定雜誌的主要內容是武術理論(包括拳譜等)、技術以及與武術有關的文藝類作品鄭樹容先生和香港文化界交往比較深,他通過朋友找到金庸先生,說想轉載他的作品,金庸也同意了這是全國連載的第一部武俠小說,雜誌一出來就賣斷了,創刊號就重印了,有相當部分的讀者就是衝著金庸的小說來買《武林》的登完金庸的《射鵰英雄傳》之後,科普出版社還出版了小說的單行本,後來我們還連載了梁羽生的小說
記者:《武林》創刊於上世紀80年代初,沒多久電影《少林寺》也出來了,在那個時候,武術一夜之間成為全國的熱潮,這樣一種熱潮是不是客觀上更有利於擴大《武林》雜誌的影響力?
梁偉明:的確是這樣的《武林》的創刊號就印了30萬冊,馬上就賣光了,我們馬上又加印,第二期就上到了70萬冊,三、四期之後發行100萬冊,這個數字相當驚人不過,我想說的是,《少林寺》把中國的武術文化向海外傳播起到了推動作用,但也將一些錯誤的信息傳遞了出去,比如說讓人們有一種“天下功夫出少林”的印象,當然也和以前一些假武術之名的小說有關係
記者:以你個人的看法,為什麼《武林》當時在社會上會產生這么大的反響?進入到上世紀90年代之後,又為何會出現大幅下降的趨勢?
梁偉明:在“文革”前,武術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傳統差不多是中斷了改革開放之後,內地的經濟活動和文化活動都還不太活躍,我們率先引進的武俠小說,對很多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另外,當時社會上的娛樂方式較少,很多人,尤其在農村地區,會喜歡以武術為消遣方式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讓《武林》和許多與武術有關的作品擁有了廣大的讀者群但是到90年代不同了,海外文化形態對我們的衝擊很大,娛樂方式也越來越多,另外,出外打工的人也越來越多,社會實現了大流通,他們與本土的文化形態之間產生了脫節不過,近年來對武術的興趣又出現了復甦,那是因為人們發展到一定時期後,人們對武術的情結仍然存在,文化底蘊很厚,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買武術雜誌的人就會增多,現在人們可以接受到的東西太多了

隨想錄

沒有俠客夢的年代可寂寞?
陳平原先生寫過一本書,叫做《千古文人俠客夢》,其實何止文人,每個人都有一個俠客夢
從上世紀80年代走過來的人,尤其是所謂生於70年代者,大概沒有一個人未曾受到武術狂熱的洗禮我屬於愚笨一列,少年時期蔫頭蔫腦,一心唯讀聖賢書,別人已經在看金庸小說的時候,我才進行武俠啟蒙教育,還是從《少林寺》開始,起點就低了許多等到我一連看了5遍《少林寺》,再去找金庸小說讀的時候,幾個同學已經離家出走遠尋少林去了,再不濟的也是留在學校里,照著《武林》雜誌修煉,千真萬確,絕非今天要寫《武林》才如此說我同學中真有一位,因為讀《武林》而耽誤了功課,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現在去一家文武學校做了武術教頭,也算是開卷有益吧

再後來,武術不那么熱了,什麼原因說不清楚,或許是年齡大了些,明白還是要讀聖賢書才有出路,反正是練武的人少了,從前看得痴迷的電影,回頭去看,簡直幼稚得可笑再後來,人們忙著去留學,去跳舞,去唱卡拉OK,去打麻將,去上網聊天,身體都不鍛鍊了,誰還去練武術?我們連武術都不熱愛了,哪裡還能有什麼俠客夢?所以我們現在常常看不到俠客,放眼望過去,一片的弱不禁風,頂多還有個把刺青漢子,見到個赳赳武夫都是奢望了,所謂的俠客,還不如美國西部片裡來得直接
沒有俠客夢的年代,一本本武術雜誌的衰落,是不是也算種必然?

學界反應

不解決內部衝突前途渺茫
吳文翰(《武魂》雜誌編委,76歲,現居北京)
《武林》是國內武術類最早的專業雜誌,不僅創刊時間最早,而且後來別的武術雜誌基本都是3個月或2個月出一期,但《武林》一直是月刊北方的武術雜誌一般都是從健身的角度,《武林》是從傳統武術競技的角度,專業涉及面非常廣,在武術界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武林》雜誌在廣州出版,除了輻射內地之外,還可以向港澳台地區以及東南亞等地方輻射,這是北方的雜誌所做不到的我從1983年就開始在《武林》上發表文章,算是老作者了,那時候編輯部的工作非常負責,不管用不用你的稿件,都會及時答覆,稿費也開得特別快
這些年《武林》影響大不如前了,我想了一下,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大的氣候,也就是國內市場經濟的衝擊,所有雜誌都面臨過這樣的問題,發行量大幅下降,現在如果能發行到二三萬份就已經相當不錯了;另一個原因是《武林》雜誌內部的問題,我知道他們一直是兩家單位(省體育局和廣東經濟出版社)共同管理和出版的,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好的時候,矛盾就出來了,後來效益不好的時候,就更是衝突不斷,再者,他們單位人員算是比較多的,編制太大,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我想《武林》的前途會比較渺茫
誰停辦《武林》都是犯罪
蔣家駿(太極拳名家,63歲,現居江蘇徐州)
《武林》一直是最權威的武術雜誌,把中國的傳統武藝很全面地介紹給了讀者,在武術界的口碑非常好我從1986年開始和《武林》雜誌有聯繫,寫稿,還有搞一些活動,當時武術界很多前輩都在《武林》上發表文章他們以前對稿件的要求很嚴格,我們投稿的時候也是很用心去寫2000年到現在,我還在《武林》上一直做連載
其實,這些年《武林》有些地方確實欠妥,比如說有人去郵寄雜誌,錢寄出去了,卻收不到雜誌,不知道是什麼情況而且,現在很多地方買不到《武林》了,這不是發行量的問題,而是發行渠道不暢通更重要的一點,最近我聽說《武林》雜誌快要停辦的訊息,我非常失望,我想說的是,不論是在誰手裡停辦《武林》,都可以說是在犯罪!我也在想向有關領導部門寫信去反映情況和意見在我們國家甚至世界上都影響很大的一本雜誌,不應該說停就停的

記憶碎片

鄧小平每期都看
發行最多的時候《武林》有廣州、上海和南京三個分印點,現在還仍然保持了廣州和上海兩個據梁偉明介紹,他那時候每期定期給五六位老將軍郵寄雜誌,他記得的有程子華、楊成武等幾位而且,鄧小平也經常看《武林》雜誌,他是通過當時中國科協辦公室主任鄧楠看到《武林》的,後來鄧楠轉信息過來,說鄧小平每期都看很抱歉,因為您在網易相冊發布了違規信息,賬號被禁止被禁止期間他人無法訪問您的相冊

教科文藝期刊大全(十五)

教科文藝期刊雜誌涵蓋了各國民俗文化、民間藝術、民間傳統手工藝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國際文化、藝術,且對其保護與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現代企業文化》
《武魂》
《武林》
《舞蹈》
《西藏文學》
《西湖》
《喜劇世界》
《戲劇春秋》
《戲劇文學》
《戲劇藝術》
《文苑》
《現代情報》
《西藏文藝》
《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
《希望月報》
《無線音樂·教育文苑》
《五環明星》
《文藝理論與批評》
《文藝評論》
《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
《廈門教育學院學報》
《鹹寧學院學報》
《現代家教》
《文藝生活·文海藝苑》
《文學自由談》
《戲曲藝術》
《西部廣播電視》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鹹陽師範學院學報》
《文山學院學報》
《現代教育》
《現代教育管理》
《武夷學院學報》
《文學少年》
《現代聲像檔案》
《現代特殊教育》
《現代語文》
《現代閱讀》
《湘南學院學報》
《襄樊學院學報》
《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現代中學生》
《西安歐亞學院學報》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
《文學與藝術》
《戲劇叢刊》
《無錫教育學院學報》
《文學與人生》
《戲劇之家》
《舞台與人生》
《文學界·人文》
《戲文》
《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廈門文學》
《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
《西北成人教育學報》
《西北軍事文學》
《西北美術》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西藏大學學報》
《梧州學院學報》
《文藝生活·文藝理論》
《西藏藝術研究》
《武漢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西江文藝》
《西拉沐淪》
《西南軍事文學》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文獻資訊理論壇》
《文學天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