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軍事文學》

說起我與《西北軍事文學》來,似乎關係甚早,可以說是早在《西北軍事文學》的前身——《戰鬥文藝》時期。 這話用在咱們《西北軍事文學》的編者們身上,我以為非常準確。 我1993年2月調到《西北軍事文學》工作,工作的時間不長,但感情卻很深。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西北軍事文學》雙月刊,全年零售價42元/年每期零售價7.00元/期。
主辦單位:蘭州軍區政治部
編輯出版:西北軍事文學編輯部

相關文章

默默的傳承

——寫在《西北軍事文學》百期華誕

王久辛
真可謂“大音稀聲”,幾乎是於無聲之中,《西北軍事文學》已出刊百期,禁不住我感慨萬千!作為這本已在全軍全國影響頗大的雜誌社的老編輯,在接到約稿函的兩個多月里,常常回憶起有關這本雜誌的許多往事。據來函稱,“屆時將出版紀念專號”,我便琢磨著其中的“紀念”兩字,百期紀念,紀念什麼呢?
說起我與《西北軍事文學》來,似乎關係甚早,可以說是早在《西北軍事文學》的前身——《戰鬥文藝》時期。那時的編輯有尉立青、鄔戈、王力辛等,而我則是騰格里沙漠裡的一名士兵。細心的讀者一定會從《戰鬥文藝》的合訂本里發現,署名為戰士王久辛的我。我在那本刊物里發表詩歌、散文、隨筆與文學評論,這對於一位與其非親非故的軍中最低層的士兵我來說,真是給予了特殊的禮遇。放在今天,恐怕是難以想像的。的確,在我的文學成長道路上,《戰鬥文藝》是我文學之初的搖籃,想起它來,我的內心就充滿了感激!遺憾的是我離開西北已有五年了,這種感激之情真不知如何表達!我還記得,大約在八十年代初的某一天,我終於有機會從大沙漠來到蘭州,第一次見到了《戰鬥文藝》的編輯尉立青同志,尉老笑呵呵地對我說:“你就是王久辛啊!這么年輕,我們編輯部有個王力辛,你們的名字一字之差,是不是親兄弟啊!”後來見了王力辛同志,才知道,他是一位老同志,也是一位詩人;而尉立青同志則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當年的散文,曾被國家教育部編訂的高中《語文》課本收入過;而鄔戈同志則是全軍著名的詩人,曾在五六十年代享譽全國!可惜他們後來創作少了,但卻開始了長期的默默為他人作嫁衣的編輯工作。當時與後來活躍在全國文壇的西北軍旅作家,都曾經是《戰鬥文藝》扶植與培養過的業餘作者,而我則是他們用心血澆灌過的幼苗之中的一株而已。記得有一次我同尉立青同志聊起西北野戰軍的文藝創作,尉老告訴我:咱們西北野戰軍的文學創作大作家無數,有杜鵬程、柳青、王汶石胡采、李若冰、李季、聞捷、趙戈、朱光亞、張廣平、張即黃、陳宜、盧振國等等,聽尉老的口氣,大西北真是一個作家的搖籃,聽得我極為振奮。說著說著他又告訴我說,當年他也還是一名小兵的時候,就給一本油印的名叫《連隊文藝》的小刊物投稿。他說,你別看是油印的小刊物,編輯卻是大名人——寫《保衛延安》的杜鵬程!尉老與我說起這些,眉飛色舞,充滿了自豪與興奮。他還說《連隊文藝》的美編也是大名人——著名畫家黃胄!咱們西北野戰軍了得,出過多少大作家!大藝術家啊!我記不得是誰告訴我的了,反正我記得——當年幫助作家杜鵬程刻過蠟版、抄過稿子,捲起袖子油印《連隊文藝》的人,後來最少有10人以上成了作家、藝術家、書法家、劇作家!等等。大作家杜鵬程不僅自己寫得好,而且樂於助人,熱心辦刊,扶持文學新人。當時的條件差,資金短缺,刊物只能用油印,不像現在雷射照排,彩色印刷,但就是在那樣的條件下,他仍為文學特別是軍旅文學,做出了非凡的貢獻,我們後人是不應當忘記他的。
到了八十年代中下旬,原蘭州軍區與原新疆軍區合併,賀曉風同志調任《西北軍事文學》主編,我還清楚地記得,賀曉風同志住在辦公室,從“創刊號”開始,就不停地四處奔走。那時我已從一名戰士成長為幹部,並從野戰軍調到了軍區司令部宣傳處。那時一有時間,我就跑到賀曉風同志的辦公室兼住室,與他談文學、說作家,無所不談,甚是快樂。賀主編雖然命令下的是主編,但實際上那時他只是一個“光桿司令”,手下還沒有一個兵,許多雜事都得親自乾,真可謂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為辦好《西北軍事文學》他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作為業餘作者,也作為晚輩,看著賀主編那么努力的工作,內心充滿了敬意,便也主動幫他幹些雜事。記得“創刊號”上,就有我幫他約來的著名詩人李曉樺的長詩,評論家劉方煒(筆名方位)的評論等。併力薦了後來成為他的得力編輯的殷建國(現名殷實)到編輯部工作。殷建國當時在寧夏守備八團,為了能把他調來,我曾和我的恩師許明善(原《人民軍隊》報戰鬥副刊編輯)同志一起,反覆商議,決定:先將小殷借調到報社,然後再向賀主編推薦。果然,小殷到報社後,大家反應都很好,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那時的人誠實、忠厚,有一說一,有二說二。記得我當時向賀主編推薦殷實時說:“小殷性格沉穩、安靜,比我更適合當編輯。”儘管當時我也非常渴望到《西北軍事文學》來工作,但考慮到小殷當時還在寧夏三關口當排長,不用他太可惜了,便毅然力薦了他。果然,殷實成了編輯,而我則又從司令部調到了政治部文化部,成了一名分管文學創作的幹事。後來,我不僅為《西北軍事文學》采寫了報告文學《古冰川》,發表了組詩《海藍色的卵石花》等,還將我參與編輯的報告文學集《大西北軍旅風情實錄》一書中的數篇精華,如王有才的《翻譯官艾海提·馬吉的故事》等推薦給了《西北軍事文學》發表,並多次得到賀主編的讚揚。為此,我曾在軍藝上學時,對許多文壇朋友講:“不管賀主編對我如何看待,我認為賀主編不愧是一位黨的好乾部,心思全用到了辦刊上,非常難得。”後來,我從總政宣傳部幫助工作回來,上級任命我到《西北軍事文學》工作,交班那天,將要離任而去的賀主編問我:久辛,你說過“賀曉風不愧是一位黨的好乾部,心思全用到了辦刊上”這句話嗎?我詫異於他竟然聽到了我幾年前說過的這句話,更感到了一個人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他(她)公正地對待過別人,別人也一定會公正地對待他。於是,我大聲地告訴賀主編:是的,我說過,而且我現在仍這么認為。現在回憶起這些事,我想借我們《西北軍事文學》紀念專號上的一角,對賀老總(我原來對賀曉風同志的暱稱)說:賀主編,我永遠都會這么認為,請您放心!的確,《西北軍事文學》在賀曉風、陳作犁、徐廣澤、殷實、王大亮、任真等同志的努力下,發表的許多作品先後獲得全國、全軍大獎,轉載率創了全國期刊的紀錄。在我的印象里,僅《西北軍事文學》的一期散文專號,轉載率就高達85%以上,這就是放到今天,恐怕能實現這么高轉載率的刊物,在全國也難找出一二!在北京,人家說起我們西北人常愛說一句話:實在,能幹。這話用在咱們《西北軍事文學》的編者們身上,我以為非常準確。我想,各位老前輩們的上述優良傳統,一定會在更新的一代編者們身上延伸。最少,我相信會在我身上延伸,請西北的眾鄉親們放心,咱走到哪兒,都是一個實幹家。為啥?因為在我的身上有一種敬業、忠誠、勤懇、踏實的精神傳承,這是幾代西北編輯們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無論時代如何發展,世市如何變遷,但這些優良的品質是不會變質的,我堅信不疑。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這句話現被我手書成條幅,貼在我的辦公室,成了我努力工作的座右銘。說實在話,到北京工作五年來,我發現在北京遇到的聰明人遍地都是,但踏實、勤懇,一心想把一件事辦好的人,卻很難找。而作編輯工作,恰恰最需要的不僅僅是聰明,還需要踏實、勤懇、認真,需要默默的奉獻與甘當無名英雄的精神。當作家,就是要努力把自己的作品寫成感染力很強的作品;而當編輯呢?就是要努力去尋找那些能感染更多人的大作品,然後精心為其梳妝打扮,隆重將其推出。香港《大公報》的創始人、著名編輯家英劍之先生有言解說“大公”兩字,他說“忘已之為大,無私之謂公”。當編輯,非大胸懷者不能成其器,非大理想者不能成其功。小肚雞腸,嘀咕成性之人,目光短淺,心無旌幟之人,是當不了編輯的,當了編輯也不可能成為好編輯。這或許就正是從《西北軍事文學》走出的賀曉風、殷實、王大亮及我本人之所以來到北京之後,仍能得到各級領導與同志們認可的最寶貴的西北性格與西北作風。我1993年2月調到《西北軍事文學》工作,工作的時間不長,但感情卻很深。說實話,我是一個業務幹部,沒有心機,更沒有城府,至今批評人不講究方式、不注意場合,儘管工作很拚命,但細想起來,仍覺得沒有什麼值得“紀念”的可寫,比起前面的各位老前輩們,差距太大。如果說我在《西北軍事文學》工作期間,哪些地方做得不得體,哪些地方得罪了大家、傷害了大家,希望大家看在我是為工作而非個人恩怨的份上,給予理解與寬宥。好在我現在仍在編輯崗位上,雖然穿上了橄欖綠,但內心刮的仍是西北風。相信在我未來的工作中,一定會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發揚各位前輩留給我們的光榮傳統,為民主、文明的祖國,盡一點心力。

《西北軍事文學》建立軍事文學網站
李琪
在我國文壇獨樹一幟的軍事文學期刊《西北軍事文學》今年始建立網站,這在我國的軍事文學中還屬首家。
《西北軍事文學》自今年始從內容到形式均煥然一新:除了創立電子版外,還對雜誌版面進行了較大調整,將刊物改為國際流行的16開本,封面增加了現代氣息;內容既大氣又活潑,插圖也採用古今結合的方式,有較強的觀賞性和知識性;欄目增設了“小說營地”、“散文方陣”等,很好地體現了軍事文學的特點。 
建立這個軍事網站之後,軍事文學愛好者們不僅可以以傳統的紙頁方式閱讀,還可以隨時上網瀏覽軍事文學。這不僅拓寬了軍事文學的讀者面,也更有利於讀者與編者的密切交流,並使西北、軍事、文學這三個要素融合得更加緊密。

教科文藝期刊大全(十五)

教科文藝期刊雜誌涵蓋了各國民俗文化、民間藝術、民間傳統手工藝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國際文化、藝術,且對其保護與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現代企業文化》
《武魂》
《武林》
《舞蹈》
《西藏文學》
《西湖》
《喜劇世界》
《戲劇春秋》
《戲劇文學》
《戲劇藝術》
《文苑》
《現代情報》
《西藏文藝》
《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
《希望月報》
《無線音樂·教育文苑》
《五環明星》
《文藝理論與批評》
《文藝評論》
《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
《廈門教育學院學報》
《鹹寧學院學報》
《現代家教》
《文藝生活·文海藝苑》
《文學自由談》
《戲曲藝術》
《西部廣播電視》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鹹陽師範學院學報》
《文山學院學報》
《現代教育》
《現代教育管理》
《武夷學院學報》
《文學少年》
《現代聲像檔案》
《現代特殊教育》
《現代語文》
《現代閱讀》
《湘南學院學報》
《襄樊學院學報》
《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現代中學生》
《西安歐亞學院學報》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
《文學與藝術》
《戲劇叢刊》
《無錫教育學院學報》
《文學與人生》
《戲劇之家》
《舞台與人生》
《文學界·人文》
《戲文》
《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廈門文學》
《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
《西北成人教育學報》
《西北軍事文學》
《西北美術》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西藏大學學報》
《梧州學院學報》
《文藝生活·文藝理論》
《西藏藝術研究》
《武漢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西江文藝》
《西拉沐淪》
《西南軍事文學》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文獻資訊理論壇》
《文學天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