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登凌歊台》

離宮夜有月高下,輦路日無人往來。 這首詩便是作者登台後,和他人之作。

作者

薩都剌

詩詞正文

山勢如龍去復回,閒雲野望護重台。
離宮夜有月高下,輦路日無人往來。
春色不隨亡國盡,野花只作舊時開。
斷碑衰草荒煙里,風雨年年上綠苔。


注釋

①凌歊(xiāo)台:位於安徽黃山之巔。南朝宋建宮於凌歊台上。後人多有登臨。次韻:和人的詩並依原詩用韻的次序。這首詩便是作者登台後,和他人之作。

②“閒雲”句:謂層層疊疊的樓台(凌歊台)被舒捲自如的雲朵繚繞、簇擁著。

③離宮:指皇帝出巡時臨時的宮寢,這裡指凌歊台。輦路:帝王在宮內經行的路徑。

④斷碑:碑被古人用來記事、記功,如今已斷裂在衰草荒煙之中。

作品鑑賞

黃山風景是天下奇觀,作者這首記黃山游的七律,並未描寫黃山秀麗的風景,卻擷取山上一座已經荒棄的離宮,抒發自己的感慨。南朝宋代的皇帝作者這風景名勝區築建離宮,目的是滿足游賞之樂,但是皇帝並沒有長期享受,因為亡國了。雖然離宮上的夜月依然有升有落,那專門為皇帝修築的輦路卻再也無人往來。南朝宋的皇帝身敗國亡,春也年年依舊,山花照樣開放,那當年為皇帝記功的石碑已經斷裂,埋沒在衰草荒煙之中,經年復一年的風雨侵蝕,長滿了綠苔。一代帝王的功業、權威、私慾,已經算不了什麼,都會湮沒在衰草荒煙中,而大自然生命無窮,依然按它的規律運轉。

作者簡介

薩都剌(1308-?),字天錫,號直齋。先世為西域回回族(答失蠻氏),因祖父留鎮雲中、代州,遂居雁門(今山西代縣)。1327年(泰定四年)進士,歷官淮西、河北道廉訪司經歷等職。一說元末曾入方國珍幕府。晚年寓居杭州,遊歷山水。有詩名。其詩多寫自然景物,間有反映民間疾苦之作。亦工詞。《念奴矯·登石頭城》、《滿江紅·金陵懷古》等皆有名。所著有《雁門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