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木版年畫》特種郵票

《梁平木版年畫》特種郵票1套4枚,小全張1枚,2010年2月6日由中國郵政定於發行,志號:2010-4。

郵品簡介

《梁平木版年畫》特種郵票1套4枚,小全張1枚。
詳情如下:
志號:2010-4
圖 序/圖 名/面 值
(4-1)T/門 神/1.20元
(4-2)T/盜仙草/1.20元
(4-3)T/和氣致祥/1.20元
(4-4)T/盜令出關/1.20元
郵票規格:30×40毫米
齒孔度數:13.5×13度
整張枚數:版式一 20枚;版式二 8枚(2套),此品種作為2010年中國郵政賀卡獎品。
整張規格:版式一 150×240毫米;版式二 120×210毫米
小全張規格:150×100毫米
小全張售價:7.20元
版別:影寫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防偽油墨、螢光噴碼
設 計 者:王虎鳴
責任編輯:陳靜芝
印 制 廠:北京郵票廠
出售辦法:自發行之日起,在全國指定郵政網點出售,出售期限6個月。

郵品欣賞

(4-1)T /門  神(4-1)T /門 神
(4-2)T/盜仙草(4-2)T/盜仙草
(4-3)T/和氣致祥 (4-3)T/和氣致祥 
(4-4)T/盜令出關(4-4)T/盜令出關

郵品背景

梁平木版年畫的歷史沿革

——年畫最早起源於漢朝的鬥神畫。晉代的《荊楚歲時記》記載:“貼畫貓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內容還有神荼、鬱壘縛鬼等傳說。到了唐代,鬥神畫普遍為秦叔寶、尉遲敬德的形象。現在我們見到的最早的年畫是南宋的《隋朝窈窕呈傾國之勞容》,一般稱之為《四美圖》,畫的是王昭君、班姬、綠珠、趙飛燕等四大美人。到了明清時期,隨著刻版藝術的發展,年畫藝術也越來越繁榮起來。由於年畫這一形式的出現,使繪畫開始從書齋廟堂走向平民百姓家。

——梁平木版年畫始於明,盛於清。清嘉靖梁平的富庶,造就了屏錦民間鬥神雕版印刷的興盛,梁平木版年畫最早起源於梁平屏錦鎮。早年興盛時期,屏錦就有二三十家畫坊,其中徐氏家族的“德和泰”和“信立號”最為著名。據《梁山縣誌》(因與山東梁山縣同名,於1952年12月改梁平縣)記載:在清康熙年間就已在宜昌、沙市、漢口均設有分莊,產品銷往陝西、西南各地及長江流域,盛極一時,曾是著名的年畫產地。清代,梁平木版年畫便已暢銷東南亞。民國初年,梁平縣有30餘家作坊,從業人員數百人。年畫由單色發展到多版彩色套印,並在此基礎上施以手工彩繪,工藝由簡單到複雜,品種不斷豐富,成為全國著名的年畫產地之一。1913年到1934年,梁平木版年畫進入鼎盛時期,每年生產數百萬幅,除滿足當地農民的年貨需求外,還遠銷沙市、宜昌、武漢、漢中、貴陽等地。但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戰亂,銷售量一度蕭條。新中國成立初期,由於社會變遷,加上現代印刷技術的衝擊,傳統木版年畫市場萎縮,自然停止生產,畫版大多散失或毀壞。

——梁平木版年畫的製作,先由畫師描繪出畫稿後,刻版工匠用糯米飯搗碾成的漿狀物,將畫稿完全貼上在光滑的梨木板上,根據畫稿精雕細刻出主要的輪廓線,再根據線版,刻成各種套色版,一色一版,線條粗細均齊,清晰、挺拔有張力。梁平木版年畫的品種有水貨、托貨、清章、花箋四大類,鉤金描銀,畫印結合,色彩艷而不俗,華美富麗,形式活潑。梁平木版年畫的顏料製造是從熬中藥開始的,用中藥提取的顏料做年畫一般用6種顏色。最多的用13種。一張年畫的生產需要經過二十多道工序,做木版年畫一般人一天大概做幾十張,熟練的最多做到100張。從手工造紙到年畫成品在一個地方生產完成,是梁平木版年畫的最大特點,這在全國年畫製作中也極為鮮見。

——任何源於民間的藝術都脫離不開當地的地理環境、文化生態和政治背景。明末清初,四川綿竹、夾江、梁平三大年畫產地,印製的產品都是單一的鬥神畫,而人物造型總是張牙舞爪,氣勢洶洶,炯炯逼人,手持兵器,以鎮家宅。這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明末清初,張獻忠在四川幾進幾出,戰火燃遍巴蜀大地,農民武裝與清朝軍隊之間的相互廝殺,時間持續20年之久,其慘狀在歷史上空前絕後,黎民百姓徘徊在生死存亡之間,惶惶不可終日。家家都用貼鬥神的方式,祈盼一方平安來滿足心理需求,用真情實感的審美活動對人生自由加以體驗。這時暢銷的梁平鬥神畫以武將為主,其內容有:對錘、正刀、立斧、正槍、拖刀、鍾馗、鞭鐧、正帥等。到了民國初期,梁平鬥神畫的題材慢慢豐富起來。在傳統神袛的基礎上,梁平年畫從流傳的民間故事中,取其諧音,借其寓意,百姓祈求富貴平安的心愿在其中,使得梁平年畫的內容更加豐富,成為裝點年節、營造民俗氛圍的必需品。

郵品作者

王虎鳴王虎鳴
王虎鳴(1962.11—)內蒙古包頭人,籍貫河北。擅長郵票設計。1983年考入中央工藝美院裝潢設計系。現為國家郵政局郵票印製局主任設計師、副總設計師。1986年出版《王虎鳴黑白裝飾畫》;設計《傅抱石作品選》獲全國優秀郵票獎,《韓熙載夜宴圖》獲全國最佳設計獎,《黃賓虹作品選》獲全國優秀郵票獎,小型張郵票《香港回歸祖國》獲全國優秀郵票獎。設計的郵票曾被評為2005年最佳郵票。曾經設計2005全年、2006年1-7期的《集郵》雜誌封面及眾多的JP、JF、PP(紀念郵資明信片、紀念郵資信封、普通郵資明信片)。被評為"2005年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

設計者創作談

《梁平木版年畫》郵票是王虎鳴設計的木版年畫系列郵票的第8套。談起這套郵票的設訓,王虎鳴說:“該系列郵票是我從事郵票設計工作20多年來,親身經歷的套數最多的系列郵票了。在我的記憶中,這一系列郵票最初只擬定發行4套,但由於木版年畫植根於底蘊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其內容博大精深,有很多的精品存世,自然是很好的郵票選題資源,再加上該系列郵票濃郁的節慶意味並深受廣大集郵愛好者的歡迎,所以該系列郵票才延續至今。在2006年國家公布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木版年畫有12個編號。至於該系列郵票是否就參照該名錄發行12套,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如果該系列郵票真的是發行12套,那么對設計者來說就具有較高的挑戰性。首先,從木版年畫的題材來看,多是一些吉祥的、民俗的、戲曲的內容,其中鬥神是最具代表性。無論是何地的年畫,鬥神部是首選,因為它有著辟邪、納福的寓意。這樣就容易導致郵票在內容上‘撞車’,因為無論從哪種角度看,都很難避開這個問題。其次,不同地方的木版年畫在傳承和保護等方面存在著差異,有的地方的年畫木版留存得多、保護得好,當然也有的地方的木版年畫由於種種原因我們只能從史料記載中追憶它曾經的繁榮,從所存相對較少的年畫木版中,尋找它昔日輝煌的蹤跡。這種情況的出現當然是種遺憾。再者,從郵票設計的角度而言,應當盡最大的可能將當地年畫的精髓以最佳的形式在票面中展現,以充分利用郵票這一特殊載體。對傳統文化中的精品予以宣傳和推廣。從某種角度講,傳統文化中能夠流傳至今的內容,一般相對都是好的,而這其中能在郵票畫面中展現的就一定是經典。由此,這種題材郵票設計的核心就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創作,而是對其從另一種角度的傳承。木版年畫題材郵票的設計應有整體性和系列性是對這種傳承的一種保證。
“由於設計了這一系列的郵票,所以我對不同地方的術版年畫有了一定的了解。雖然不同地方的年畫在製作程式上大致相同,但卻各有各的特點,這種特點的出現與地域文化密切相關。梁平木版年畫的人物造型樸實敦厚,手法誇張,縮短身長,突出表現頭部五官。畫面色彩艷麗而沉著,麗而不媚,以大小、冷暖不同色塊巧妙搭配,使畫面變化豐富。構圖飽滿簡潔,對稱呼應,疏密、虛實、動靜處理十分得當。人物造型線條生動流暢,臉部描繪細緻,不分男女,都在臉上腮部“開臉”,即塗上橢圓或掃帚形桃紅,妙趣橫生,實為其他年畫所罕見。所以我在設計這套郵票時,主要強調的就是其年畫的特點,並在處理畫值與銘記時注意最大限度地找到一種平衡感,以使木版年畫原汁原味地展現在集郵者面前。”
“也許部分集郵者會認為該系列郵票套數過多。如果只欣賞當年發行的這套郵票,難免讓人有審美疲勞之感。但如果把這8套郵票擺在一起細細品味,那應當會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收穫,因為這些木版年畫扎堆在一起了,才會使各自不同的特點一覽無遺。我希望,當這一系列郵票在‘關門’之時,你們雜誌能請年畫學者再來談談郵票土的木版年畫。另外,我應當也會將這些年來設計年畫題材郵票的感悟,分門別類形成文字展現在集郵者面前。”

原地資料

——原地為重慶市梁平縣,代表性地點為梁平縣屏錦鎮芋禾村,代表性畫坊為“德合泰年畫作坊”。梁平木版年畫起始於明代嘉靖年間,發達於清代康熙、雍正時期,鼎盛於清末民初,遠銷省內外,內容大體分鬥神類、神話故事、戲曲故事三大類,與四川的綿竹年畫、夾江年畫並稱西南三大年畫。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全套4種加小全張1種。

——《鬥神》:將帥鬥神是梁平年畫的精品,為多家博物館收藏;《盜仙草》:取材於清朝方成培的《雷峰塔》傳奇;《和氣致祥》出於《漢書·劉向傳》中“和氣致祥,乖氣致異”;《盜令出關》:取自戲曲劇目《四郎探母》中的一段。

——重慶梁平縣德合泰年畫作坊(地址:梁平縣屏錦鎮芋禾村)公事封(220毫米×110毫米),重慶市集郵公司與梁平縣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聯合制封5種(220毫米×110毫米封4中貼單票,229毫米×162毫米封貼小全張),中國集郵總公司3種(220毫米×110毫米封2中各貼雙票,229毫米×162毫米封貼小全張)梁平寄。

——“重慶梁平 屏錦營業”日戳,梁平新郵發行紀念郵戳,中國集郵總公司封銷總公司紀念郵戳。

——《梁平木版年畫》郵票於2010年2月6日在重慶市梁平縣舉行首發式。

——重慶市梁平縣郵政編碼為:405200;《梁平木版年畫》郵票最佳原地應是梁平縣屏錦鎮,因該鎮為梁平木版年畫的最早起源地。早年興盛時期,屏錦就有二三十家畫坊,其中徐氏家族的“德和泰”和“信立號”最為著名。該鎮現設有“屏錦年畫館”,梁平木版年畫傳承人徐家輝也是屏錦鎮人,郵政編碼:405211。

原地溯源

“經典原地”及“代表性原地”對應的是郵票原地的兩種基本溯源方式,這兩種溯源方式有時是“互補”的,如這套郵票的原地溯源便是。郵票主題和主圖都是“梁平年畫”,特指了原地,“梁平縣”是這套郵票的經典原地,凡銷“梁平”日戳的封都是這套郵票的原地封。但是,一個縣轄很多的鎮和村,何處最能反映梁平年畫的歷史和現狀?在不斷追求“精確原地”的今天,就要藉助“淡化歷史,注重現實”的代表性原地的溯源方式,找出最佳地點來。
梁平年畫最早起源於梁平屏錦鎮。興盛時,僅屏錦就有二三十家畫坊,其中徐氏家族的“德和泰”和“信立號”最為著名。歷史上,“德和泰”是屏錦鎮芋禾村最上乘的房子——全木質的三合房,正面四大間,兩廂各一排。雇有雕匠三十多人,刷匠四五十人,畫匠五六人,兼有雜工數人,總共百多號人。鼎盛時,“德和泰”一天要做幾千幅年畫。而現今,屏錦乃至整個梁平縣,獲得梁平年畫工藝真傳,仍用傳統工藝製作梁平年畫的就只有“德和泰”的傳人徐家輝了,也是梁平年畫的末代傳人。
徐家輝居住在屏錦鎮芋禾村一幢青磚藍瓦的農家院子,堂屋便是徐家輝的“德和泰”畫坊,從現今院子的殘垣斷壁上,隱約可見當年“德和泰”的興盛。徐家輝為恢復和發揚梁平年畫的真諦作出了極大的努力,終於取得了成功!
因此,“重慶梁平縣德合泰年畫作坊”信封是製作原地封的最佳公事信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